诗歌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关键信息项:1、意象名称2、意象含义3、相关诗歌举例4、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11 意象名称:月亮111 意象含义: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含义。
它可以象征团圆,因为月圆之时人们渴望亲人相聚。
同时,月亮也能代表思念,游子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爱人借月遥寄相思。
此外,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112 相关诗歌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1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通常传达出孤独、寂寞、思念、惆怅等情感,营造出清幽、静谧、悠远的氛围。
12 意象名称:柳树121 意象含义:柳谐音“留”,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惜别之意。
柳枝的柔软、细长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婀娜多姿。
122 相关诗歌举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2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多传达出离别、伤感、忧愁的情感,营造出凄楚、哀怨的氛围。
13 意象名称:梅花131 意象含义: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孤傲的品质。
也常被用来隐喻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132 相关诗歌举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13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坚韧、不屈、高雅、脱俗的情感,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
14 意象名称:菊花141 意象含义: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隐逸、淡泊、高洁的品格。
142 相关诗歌举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4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闲适、悠然、超脱、清雅的情感,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氛围。
15 意象名称:鸿雁151 意象含义: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春季北归,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1. 自然景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代表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2. 星空宇宙: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和银河系,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浩渺之感。
3. 季节变迁:春天绚丽多彩、夏日阳光明媚、秋季金黄如火、冬天寒冷凛冽。
每个季节都有其特殊气息与情调。
4. 动物生灵:野兽奔跑于原野上,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啼唱。
动物们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人类活动场所: 咖啡馆里轻松愉悦交谈声;图书馆内安静祥和读书声;市集上喧哗吵闹购物声……这些场所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及其中蕴含的故事与思考。
6.城市风貌: 高楼耸立, 灯红酒绿; 蓝色海岸线边百般姿态.7.家庭园艺 : 小院落里的花草树木, 代表着家庭温馨和幸福。
8.战争与破坏:火焰、爆炸以及被摧毁的建筑物,象征着人类冲突和暴力带来的伤害。
9. 爱情与浪漫: 情侣手牵手散步在海滩上;两颗心相拥而成一体。
这些意象传达了深厚的感情和甜蜜之处。
10. 孤寂无助 : 黯然神伤地站立于大雨中; 寒风吹过空旷街道.11.音乐艺术:琴弦轻柔激起内心涟漪;交响乐团奏出壮丽动听声音.12.时间流逝:沙漏缓缓倾斜,钟表指针不停转动……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忙而去。
13. 心灵迷茫: 进入黑暗森林失去方向感; 内心形单影只孤单思考14. 文化遗产:古老城堡、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反映了历史积淀下留存至今珍贵资源15. 神秘与超自然:魔法、巫师和神话传说中的生物,给人以无限遐想。
16.温暖家庭: 家里炉火旁团聚欢笑声;母亲怀抱孩子安稳入睡。
这些意象代表了家庭关爱和幸福。
17.食物美味:香喷喷蛋糕散发出诱人甜香; 馒头刚出锅时白雾缓升.18. 孤岛寂静 : 身处荒凉小岛上, 迎面吹来海洋气息.19. 信仰与宗教:圣经、佛像等具有特殊精神性质感的符号或场景20.友谊情深: 坐在咖啡厅畅快交流声音 ; 彼此肩并肩一起走过岁月长河21. 战胜挑战:攀登高山顶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达到目标22 . 大都市拥堵 :车辆行驶于城市道路上 , 尺度之大让人眼花缭乱 .23 . 浪漫夜晚:明月当空星点点,两人并肩走在街头。
诗 歌 意 象 大 全

诗歌意象大全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
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
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
笔者搜集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稍加整理说明,希望对大家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帮助。
1.飞鸟:自由的灵魂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音。
生命的缺撼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
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诗佛”王维“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宋代文豪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则有“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的词句。
他们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
“没”是一个延续性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在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嘿,你知道诗歌里那些超有意思的典型意象不?就好像月亮,哎呀呀,那可是诗歌里的常客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着
月亮就想起了家乡,你说神奇不神奇?这月亮就像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再说说柳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在送别的
时候看到那青青的柳树,心中的不舍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柳树就好像
是离别的象征,看着它,就仿佛看到了人们分别时的那种惆怅。
还有梅花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多坚韧的梅花呀,在严
寒中独自绽放,这不就像是那些坚强不屈的人吗?梅花在诗歌里代表
着坚韧、高洁,让人敬佩不已。
诗歌中的这些典型意象,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特别的标志一
样吗?比如看到红玫瑰,我们就会想到爱情。
它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把诗人的情感传递给我们。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意象,诗歌会变得多么无趣呀!就好比一
幅画没有了色彩,那还有啥看头呢?意象让诗歌变得生动起来,让我
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哎呀,诗歌中的典型意象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一把钥匙,能
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
它
们是诗歌的灵魂呀,没有它们,诗歌就不完整啦!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去品味这些意象,去感受诗歌的魅力!。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介绍如下:1、青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水:用来表现离愁别恨。
如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水也经常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梧桐:秋天常见的意象,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蝉:品行高洁的象征。
如虞世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还有孤独无助的象征。
如李商隐在《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7、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
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鸿雁:代指书信。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燕子:因常结伴而行称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变迁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
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
1. 植物意象!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枫叶,那可是秋天的代表呀。
植物可太常见啦,什么梅兰竹菊,各有各的美好寓意,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2. 动物意象也不少哇!“两个黄鹂鸣翠柳”里的黄鹂多可爱呀,能给诗增添很多活泼的感觉呢。
动物总能传达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哟!
3. 天文气象意象也很牛呢!“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在这里营造出一种静谧又有些忧伤的氛围呀。
这类意象能让诗的意境更独特嘞!
4. 器物意象也别小瞧呀!“醉里挑灯看剑”,这灯和剑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之气。
它们能让诗歌更有故事感诶!
5. 地理意象多有意思呀!“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那磅礴的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
它们可是能给诗增添宏大的背景哦!
6. 人物意象可重要啦!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让我们对那种闲适的生活充满向往呢。
这些人物能赋予诗歌灵魂呀!
7. 颜色意象也很绝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鲜明的颜色让画面感超强的。
能让诗更加生动形象嘞!
8. 场景意象也不能忘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大漠的场景多壮观呀。
它们就是诗歌的大背景呀!
我觉得这些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真的是超级丰富又超级有趣,它们让诗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人沉醉其中呀!。
常见的诗歌意象

常见的诗歌意象诗歌是一种美妙的文字艺术形式,通过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美感。
在诗歌中,常常使用各种意象来丰富诗歌的表达,引发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们的魅力。
1. 春天的花朵: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鲜花绽放,代表了生命的绽放和希望的到来。
诗人经常使用春天的花朵作为意象,来表达喜悦、美好和新的开始。
2. 清晨的日出:日出是一天开始的时刻,它代表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清晨的日出在诗歌中常被用来描绘美丽的景色和一天的开始,给人以宁静和希望的感觉。
3. 海洋的浩瀚:海洋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世界,它代表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力量。
在诗歌中,海洋常常被用来表达自由、广阔、深远和人类无法掌控的力量。
4. 星星的闪烁:星星是夜空中的明亮点点,在诗歌中常被用来表达美丽、神秘和温暖的感觉。
星星的闪烁也可以象征梦想、希望和追求。
5. 鸟儿的飞翔: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空中,代表了自由、轻盈和梦想。
在诗歌中,鸟儿的飞翔常被用来表达逃离束缚、追求自由和追寻理想。
6. 山川的壮丽:山川是大自然最宏伟的景观之一,它们高耸入云,给人以壮阔和崇高的感觉。
在诗歌中,山川常被用来描绘宏伟、广阔和力量。
7. 雨水的滋润:雨水是大地的滋润之源,代表了生命的培育和希望的降临。
在诗歌中,雨水常被用来表达清凉、滋润和恩赐。
8. 黄昏的余晖:黄昏是白天过去,夜晚尚未来临的时刻,它代表了过渡和变化。
黄昏的余晖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描绘温暖、华丽和迷人的景象。
9. 古老的城市:古老的城市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代表了传统和记忆。
在诗歌中,古老的城市常被用来表达沧桑、古朴和温情。
10. 落叶的飘飞:秋天是落叶飘飞的季节,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感觉。
在诗歌中,落叶的飘飞常被用来表达思念、离别和岁月的变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它们丰富了诗歌的表达,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
当我们阅读诗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意象所传递的美丽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意象集锦(一)自然万物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
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
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洞庭青草》)“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
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②历史存在。
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
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
如“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②乐景写哀。
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芳草”意象:离恨愁情。
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别愁绪。
“芭蕉”意象:代指离情别绪。
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梧桐”意象:凄苦悲凉悱恻。
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梅花”意象:①高洁人格的象征。
如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②孤芳自赏、孤高自许。
如陆游“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用冰清玉洁的梅花凸显不同流俗的品质。
“菊花”意象: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志向高洁。
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般高洁品格的激赏与追求。
“松柏”意象:孤直坚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另外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则有飘零之意。
“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虫鱼鸟兽类“蝉”意象:①品行高洁清高。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②孤独无助孤苦无告。
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杜鹃”意象:①孤独悲苦。
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②乡思乡愁。
如范仲淹:“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鸿雁”意象:也叫“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乌鸦”意象: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
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蟋蟀”意象:又名“促织”,古典诗歌中有“怀念征人”之意。
如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等。
“猿啼”意象: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
如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鹧鸪鸟”意象:①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②“鹧鸪”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
如“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燕”意象:①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②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人间万象1.静态物象。
“舟船”意象:①寄托游子漂泊之感。
如李商隐《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②倾诉追求自由放行天下的灵魂解放感。
如“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韦庄《西塞山下作》)“南浦”意象:惜友送别。
“南浦”本是水边送别之所,古人作为惜友送别的代称。
如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等。
“长亭”意象:古人送别之所,有“离愁别意”。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羌笛”意象:是西域的一种乐器,古诗中有凄切怀乡之意。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琴瑟”意象:①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②比喻兄弟朋友情谊。
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秋水”意象: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
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红叶”意象:传情之物,也指以诗传情。
如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红豆”意象:红豆即相思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2.动态物象“登楼、倚楼、凭栏”意象:①“倚楼”多为哀伤幽怨之情。
如“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如“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王禹偁《点绛唇》)“捣衣捣练”意象:“捣衣”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
古诗中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如“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晏几道《少年游》)一、了解古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借景(物)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对于比喻,我们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体之间的相似点。
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
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拟人和拟物。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
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
比拟与比喻不同:(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2)比喻中喻体(作比的事物)都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