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教学法在Pro-E教学中应用论文
基于案例驱动和自主学习的Pro/E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案例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不先进行理论知 识 的灌输 , 而是从实际的案例人手 , 然后再上升到理论
的高度 , 适当讲解理论知识或相应 的知识点 , 并拓宽知
识的广度和深度。特点是从案例到理论或知识点 , 从 感性到理性 , 相关知识点都融人到各个案例 中。 目的 是 以案例为主线 , 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 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 自主学习能力 。 案例驱动教学在 P r o / E 课程一开始 , 就让学生在做 中学 。即先给 出一个典型 的完整 的例子 , 介绍创建思 路, 再创建该实体模型 , 在操作 中对部分知识进行适当 的讲解 , 然后让学生 自己去操作。学生看到完整的实 体模型摆在那儿 , 就会有一种 自己制作的欲望 。通过 教 师 进行 思 路 分 析 和操 作示 范 , 充 满 了 自己完 成 的信 心 。有 了兴 趣 和信 心 ,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就 被 充分 调 动起来。在创建模型 的过程中, 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 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创建模型 , 熟悉 了命令 , 拓展 了对命令 的理解 。学生 自己完成实体模型的创建后 , 教师反过来再讲解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点 , 学生对名词 术语 的理 解 就容 易 了。 2 教 学案 例设 计 在挑选和设计案例时 , 教师要注意有意识 的将一 些重要的知识点贯穿其 中, 而且案例要尽量源于工程 实际中最常用的 、 最实用的例子 。案例应循序渐进 , 按 从 易到难的递进方式设计 , 案例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 难度 , 不要过于简单 , 也不要难度太大 , 让学生“ 跳一跳 够得着” 。 笔者 结合 多次 的 P r o / E 课 程教 学经 历 , 总结凝 练 出 该 课程 的系列案 例 。 2 . 1 讲授 二 维草绘 命令 时使 用的案例 二 维 草 绘 命 令 的 熟 练 使 用 是 创 建 复 杂 模 型 的基 础, 是基本功。内容很多很杂 , 但是只要将主要知识点 融人到几个案例中 , 再 通过这些案例进行知识点的延 伸、 拓展 , 就 能 覆 盖所 有 的命 令 练 习 。如 图 1 所示 , 在 “ 阶梯轴” 和“ 法兰” 案例的练习中, 包含如下知识点 : 旋 转 中心线 、 封闭轮廓线 、 尺寸标注 、 尺寸修 改 、 减料拉 伸、 孑 L 和镜像等。在“ 孑 L 板” 案例 的练习中, 包含如下知 识点 : 圆弧 、 正三角形 、 过渡 圆弧、 阵列 、 几何约束 、 图元
陷阱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陷阱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作者:温声林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年第11期【摘要】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来看,数学题中总是会隐藏着一些带有陷阱的试题,这些题目大都是具有很强的引诱力,且隐蔽性比较强。
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大部分学生反映该学科超级难学。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题目的陷进多,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全面,再加上还要特别细心,否则就会掉入到陷阱中。
可见,这些问题就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将陷阱法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学会积极应对,防止学生陷入陷阱。
本文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陷阱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教师防止学生陷入陷阱提供参考。
【关键词】陷阱教学法高中数学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177-01前言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即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理念之一。
在课堂上,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该局限于知识、概念、技能等,还应该重视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主要方式。
陷阱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法,但是运用得不是很广泛。
该方法秉承了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思考,找到错误所在,并改正错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概念陷进数学学科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
这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内容。
数学属于理科,因此该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再加上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因为因为对概念知识的了解不足,从而无法看到题目中的隐含陷阱。
通过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明辨是非能力等,这些我们就称之为概念陷阱。
比如说在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就有一道这样的题目:请判断函数数 f(x)=x+4/x的单调性。
高职Pro-E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论文

高职Pro/E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pro/e课程进行了项目式教学设计,以风扇的设计作为整体贯穿项目,并对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案、授课单元设计等进行了介绍和讲解。
关键词: pro/e项目式教学1.前言高职教育目前在我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几乎各所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机械类专业如模具、数控、工业设计等,但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比本科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差,为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对所授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pro/e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软件课程,本文以pro/e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为例进行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课程的性质与地位pro/e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软件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pro/e的基本功能及零件设计流程,熟练掌握运用该软件进行平面图绘制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利用pro/e软件进行典型产品三维造型的能力,掌握实体装配的方法和创建工程图的方法,进而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从事pro/e产品设计师(中级)的工作岗位。
3.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教学中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1]3.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pro/e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具备对常见的典型产品进行平面图绘制、三维造型、实体装配以及由实体图生成工程图的能力,满足pro/e产品设计师(中级)的工作岗位需求。
具体目标:①能够运用pro/e软件进行典型平面图形的绘制。
②能够运用pro/e软件创建三维实体模型。
③能够运用曲面特征创建复杂三维实体模型。
④能够利用实体装配知识进行典型实体的装配。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Pro/E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完整 的项 目解决 方案 ,从而 达 到培养学 生 实际操 作
能 力 的 目 的 。 项 目驱 动 教 学 的 所 有 环的 。 最
计 了如 图 形绘 制 、 寸标 注 、 征 约束 等教 学 任 务 ; 尺 特
零件 造 型子项 目中设计 了基本 特征 创建 、放 置特征
第 2 4卷
第 1 期
江 两 电 力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in x o ain la d T c n c lC l g fE e t c t o r a a g iV c t a n e h i a ol e o l cr i oJ o e i y
同定 钳身 零件设 计 子项 目。 针对 每个子 项 目, 再 将完 成 该 子 项 目所 需要 的各 种 命 令 设 计 成 各 个 教 学 任
务 .如此 逐级 展开 进行教 学 。具体 项 目分 解 内容及
相 关知识 点表 略 。
收 稿 E期 : 0 0 1 1 t 2 1 一l — 6
作 者 简 介 : 丽 萍 (9 5 莫 16 ~
) , 南 长 沙人 , 教授 , 女 湖 副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C AD/ AM. C
湘 教 通 ( 0 9 3 4号 “ 目驱 动 在 汁算 机 软 件 教 学 中 的应 用 与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2 G 2 0 0 0 2 0 )9 项 , J B 0 9 1
握 的 知 识 点 融 人 到 项 目设 计 中 。
22 课 程 项 目 设 计 案 例 2: 品 设 计 项 目 的 设 计 . 产
在学 生基本 掌握 零件 设计 项 目后 ,可 以开始如
图 2所示 的机用 台虎钳 产品设 计项 目教 学 。与 四通
浅谈Pro/E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动 件 进 行 动 画模 拟 仿 真 .生 成 从 动 件 运
必须 掌 握 的 一 门基 础课 程 , 内容 其
生 成 不 同 大 小 齿 数 的 齿 轮 模 型 ( r/ 软 P oE
概念多, 原理 抽 象 . 懂难 学 。把 三 难 维 C D设 计 软件 P 0 E引入 课 堂 A r /
件 是 参 数 化 设 计 软 件 , 可 以 方 便 地 对 齿 轮 各 参 数 进 行 修 改 ) 可 பைடு நூலகம்很 方 便 地 让 学 ,
生 有 感 性 的 认 识 。 同 时 利 用 本 软 件 还 可
教 学 , 各 个 方 面辅 助 《 械 基 础 》 在 机 的教 学 . 发 了 学 生 兴 趣 . 高 了 激 提 教 学质量 、 效果 。 关 键词 : 械基 础 ; r / 机 P0 E
P m厄 n ie r ( r, 是 美 国 Pr 公 gn e P oE) rC 司推 出的 C AD/ AM 软 件 . 目前 专 业 设 C 是
配 模 型
块 , 可 以 方 便 地 制 作 适 合 我 们 教 学 的 三 维 模 型 , 通 过 多 媒 体 展 示 给 学 生 , 学 并 让
生 从 真 正 意 义 上 来 认 识 这 个 机 构 , 调 动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达 到 了 辅 助 教 学 的 目的 。
和求 知 欲
例 如 . 讲 解 轴 系 零 件 时 , 作 好 阶 在 制 梯轴 , 型普通平键 , 转零件 ( 轮 ) A 回 齿 等 零 件 , 场 操 作 这 些 零 件 的装 配 过 程 , 当 使 学 生 掌 握 了键 连 接 , 的结 构 , 上 零 件 轴 轴 的 定 位 等 知 识 。最 后 可 用 这 样 的 方 法 完 成 一 个 减 速 箱 的装 配 ,使 学 生 对 先 前 学
基于Pro-E软件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j J
图5
图4
一 虱 野虱 旦凰 翘匿 垦 营
一
窜
图6
2 P oE软件在基本体教学的应用 r/
在基本体教学过程中 , 统的教 学方法 是老师用模型展示基本体 传 的形状 , 并讲解基本 体 的构成 , 使学生对解基 本体 的构成 形成感性认 识; 对简单的基 本体 , 甚至可以让 学生动手做出实物 这种 教学方法 只 适合 简单 的基本体 , 如果基本体带有切 1或穿孔 , 3 学生就很难理解 . 想 象不 出它的形状和线条 的构成 。这种情况 。 以充分利用 PoE软件 可 r/ 的三维建模 功能 , 态显示带切 口或穿孔基本体 的空间形状 . 动 有无线 条一 目了然 ( 图 1 如 所示 ) 。学生通过建模 , 想象 出带 切 口或穿孔基本 体 的三维 图形 , 准确画 出形体 的三视 图。
科技信息
。本刊重稿0
S IN E&T O YI O M T O N
21 年 01
第 2 期 3
基于 P o E软件的《 r— 机械制 图》 教学改革
曹 坚 兰 芳 陈 珩 黄斌 斌 f 西工 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广西 南 宁 5 0 0 ) 广 3 0 1
【 摘 要】 在机械制 图教 学过程 中, 用 Po E软件及 多媒 体技术进行教 学改革 , 运 r~ 能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 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图能 提 读
力、 图能力 , 绘 突破机械 制图传统教 学的难点。
【 关键词】 机械 制图 ; 学改革 ;r/ 教 PoE软件
机械制图是 工科类 院校必 开的- f专业基 础课 . - l 它直接影响专业 是如何产生的。图 3 至图 6 映了组合体形状 变化 , 反 三视图也随之而 课 、 程设计 、 课 毕业设计 、 岗实习等后续课 程的学习 。这 门课程 的主 变的关系。反复练习 , 顶 就能建立起二 维视 图和三 维形体之间的对应关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 维能力 , 正确掌握形体分析法 。 要任务是 培养学 生识 图、 图 、 绘 空间想象能力 。 该课传统 的教学方法是 系 , 以点 、 、 线 面为基 础的画法几何及其教学体 系 ,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 读 图 、 图始终处 于一个抽象思 维与想象 的环境中 . 生学习兴趣不 画 学 高 . 习效果不 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快速发展和三维 C D在企业 的 学 A 应用 . 传统教学 方法 中如何提 高学生 的空 间想 象能力这一瓶颈 问题得 到解 决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机械 制图的关键 在传统教学 中 . 老 图2 师通 过模 型展示 、 轴测 图讲解 , 慢慢帮助学生建立空 间的概念 。 由于学 生缺乏实 践经验 . 没有感 性认识 。 即使经 过长 时间学 习. 效果 也不理 想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 象能力 . 成为学好机械制
浅谈技工学校《Pro/E》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技工学校《Pro/E》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谈论有关Pro/E课程的教学方式之前,首先要弄清其在现阶段技工教育中的定位。
技工教育应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生产、建设及管理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对于上述培养目标,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应的。
笔者在这里,就对Pro/E这门课程的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法1.传统教学法在传统Pro/E教学中,都是老师讲完一个知识要点之后,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去做练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却不知道Pro/E在生产实际中的用法。
那并不只是创建模型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地为生产服务。
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要改。
教学效果要让学生知道学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在实际生产中怎么用。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对典型零件进行分析、辩论、归纳总结和操作,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方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再进行适当引导,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型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Pro/E 使用技能。
当然,其案例材料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涵盖Pro/E要求的教学内容,又具有实用性,并且具有典型性的二维图形、三维实体与装配体的实例是首选。
教师在下次课的前两天就可以将下次的案例材料给学生,让学生先自行分析案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列出可能会有争议、需要讨论的问题。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先自行查找相关知识,自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思考出实例的形状,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如需要用到哪些特征,可以怎样拆分或组合,用什么样的顺序、什么样的方法,或者有几种备选方法,学生可以按照这些思路来对案例进行预习。
而课堂上,老师再加以引导、讨论,对比学生列出的一些方法,比较优劣,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模具专业ProE软件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127· ·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12期 教学·信息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模具专业Pro/E 软件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李文杰(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学校 广东 江门 5293005)【摘要】本文就中职模具专业的pro/E 软件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传统的pro/E 教学的弊端,以及项目教学法在pro/E 软件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对比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pro/E 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 模具专业 项目教学法 pro/E【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27-01随着现今社会的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操作基本技能的工人,而更需要各方面只是齐全的人才。
Pro/e 软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计算机三维软件,是现今主流的模具和产品设计三维CAD/CAM 软件之一,所以学习pro/e 软件是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重点。
本文就以模具专业pro/E 软件课作为例子进行探讨、研究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学得会、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人才。
一、传统的pro/E 教学的弊端传统的pro/E 软件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灌输式教学模式,即老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对所学的特征命令进行演示,再对例题示范操作。
这一演示、示范的过程已经占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就很少了。
而软件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熟练的,缺少了时间练习,就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pro/E 软件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本来就很多,加上模具专业的学生要接触到模具设计这个模块,所以合理安排上课的内容和使用正确教学方法是迫在眉睫的。
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陷阱教学法在Pro/E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课堂陷阱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理解不深刻,容易持续犯错误的地方。
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的设置一些思维陷阱,通过“出问题了”来吸引学员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更牢固的真知。
下面是我以pro/e课程中创建平行混合特征的实例来说明我经常使用的陷阱教学法的总结。
关键词:陷阱教学法;出错;pro/e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38-02作为技校的教师如果只是会按照书本梳理知识,即使课堂上分析透彻,总结全面,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不能有效地去思考,特别是技校的学生,本来基础就差,也不是很主动的学习,上课容易分神,没有了兴趣和刺激,那学习效果可能就更加不好了。
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最为关心的课题。
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陷阱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是我在pro/e课程中使用陷阱教学法的实例和总结。
一、课堂陷阱教学法课堂陷阱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理解不深刻,容易持续犯错误的地方。
课堂陷阱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在典型的、容易处错误的地方故意犯错,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的设置一些思维陷阱,通过“出问题了”来吸引学员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更牢固的真知。
二、结合具体实例说明陷阱教学法的操作通过前面关于陷阱教学法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这一教学法的核心步骤,就是教师有意地挖好陷阱。
那么,这个陷阱怎么挖?下面我以pro/e课程中创建平行混合特征的实例来说明我经常使用的陷阱教学法的形式。
(一)实例:创建平行混合特征1、单击插入/伸出项/混合;2、定义混合属性;3、创建混合特征的第1个截面(从左向右画矩形);4、创建混合特征的第2个截面(从左向右画矩形);5、创建混合特征的第3个截面(从左向右画矩形);6、完成草绘,输入截面的深度;7、确定,完成混合特征。
引导学生出错在实例中的第五个步骤:创建混合特征的第3个截面(从左向右画矩形)。
我在操作中提问:按照平行混合的概念,截面的形状是没有要求的,那其他图形能不能做出来呢?接着我不画矩形,画了圆形,但系统提示出错,不能生成实体。
学生就会发出疑问: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书上的结论有错误?还是软件系统(盗版的)有问题?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几分钟后,我做出了结论:谁都没错,只是操作还没完成。
接着我把刚画完的圆形分成四分,图元数和第二个截面矩形的相等,都是四个,结果如图2。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制造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故意让两个截面图元数不相等。
从而得出结论:在创混合特征的多个截面时,pro/e要求各截面的图元数(或顶点数)相建同。
反问学生“难道是书上的结论有错误”。
这样,学生结果跟书上的说法不一致,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好奇,学生之间开始自发地议论,主动而积极地去发现、“探究”错误的成因。
最终,不用老师多强调,他们就明白了在创混合特征的多个截面时,pro/e要求各截面的图元数(或顶点数)相建同的结论。
(二)老师自己出错刚才谈到的方法,是教师挖好陷阱让学生去跳;下面是老师挖好了陷阱,自己往里面跳。
在实例中的第四个步骤:创建混合特征的第2个截面(从左向右画矩形)。
我没有从左向右画矩形,而是反方向画,导致两个截面的起点不一样,但没有告诉学生,结果如下:这时候我故意表现出很惊讶很无奈的样子,“怎么会这样呢,步骤都做完了呀,大家都帮忙想想看。
”经过讨论后,没有学生留意到我犯的错,我便又重做了一次,这次我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结果正确了,我恍然大悟,告诉学生自己犯错的过程,这是学生也恍然大悟。
最终,不用老师多强调,他们就明白了注意使各截面的起是节点对应,否则,混合特征会出现扭曲的形状的结论。
从此可以看到,教师一个故意的犯错,对于学生学习将会是很有帮助的,这正是教师通过预设错误来引入新课的精妙之处。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陷阱教学法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来设计教学,它还可以被灵活地作为设计其它教学环节的方法。
(三)重复出错在实例中的第五个步骤:创建混合特征的第3个截面(从左向右画矩形)。
这次我故意从反方向画矩形,结果刚画完,下面的学生马上叫了,“不对,画反了,起点不一样了。
”经过这一次老师的再次犯错,学生们说“再也不会错了”。
由此我们已经发现,虽然教师拉着学生一起往陷阱里跳了,但结果却并不是同归于尽,而是如学生所说,可能以后真的再也不会掉到陷阱里去。
教师先将学生一再犯错的点分类聚焦,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再抓住某次机会,以这种同归于尽的方式对错误进行充分的曝光,看起来有点儿像积蓄已久的火山瞬时喷发,但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显然更能引起学生的警觉与注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深。
三、注意事项陷阱教学法,教师挖陷阱的目的在于充分唤起学生有意的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在“试错—知错—改错—防错”的环节上,在“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的过程中,达到预防并矫正错误的目的。
但还是有些相关的注意事项的。
(一)对错误要有预见性陷阱教学法,对教师最首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对错误要有足够的预见性,如果教师在之前不能预见学生可能走上哪些岔道,就不可能准确地挖出陷阱等着学生往里掉,也就更谈不上在学生掉进去之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与老师、同学发生思维的碰撞,在讨论中明晰错误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出错的原因。
积累错误的来源大致有下列几种:1、直接来自学生。
在学生课堂内、外的提问,作业以及试卷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
这是错误的主要来源;2、来源于有关教学调查活动或学术讨论;3、来自有关的参考资料。
(二)挖陷阱要有艺术性教师挖陷阱并非随意之举,而是潜心策划、精心设计的。
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对错误要有预见性,并且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与学生一起犯错,并且能够巧妙地处理一些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尽量不要让学生察觉到自己被“骗”。
从这个角度上讲,如何用好陷阱教学法也是一种艺术。
另外,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使用时注意尺度与频率,切忌一味滥用。
须知,学生的有意注意毕竟不能持久保持,学习兴趣也很难长久维持。
“熊掌”虽好,太多太滥也会倒胃口。
总之,陷阱教学法,是一种使用得当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我们为学生挖好陷阱,有意识地让学生掉进陷阱的活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地对错误进行反思,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更利于学生自诊自治,提高其对错误的免疫力。
(上接第37页)要抱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态。
因为重大事情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你当前的实力和你努力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小概率事件作用的结果,而小概率事件我们是无力控制或知晓的。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悟出这样的道理,在事关我们命运的重大事情没有得出最终结论之前,我们应该乐观的过好每一天,因为着急并不能改变什么,只会使你的心情更加糟糕。
须知,对你有利或不利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与否与你的心态没有关系,是你无法改变和捉摸不定的某些外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个冬夜,在德国对莫斯科的一次空袭中,前苏联的一应著名统计学教授出现在当地的一个空袭避难所中。
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在他看来,莫斯科有700万居民,飞机炮弹击中他的机会是很小的。
现在他突然出现在这里,使他的朋友大为不解,询问是什么事情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回答,虽然莫斯科有700万居民和1头大象,但昨天德国人炸死了那头大象。
这是彼德·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显然,这位统计学教授对小概率事件了如指掌,并能熟练运用。
在一次空袭中,他被飞机炸死的概率只有约1/700万,所以他可放心呆在家里做他想做的事情。
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德国法西斯对莫斯科轰炸的次数和强度陡然增加,因而他被飞机炮弹击中的概率增大(为各次被击中概率的和)。
大象在一次空袭中被飞机击中的概率与他相同,也为约1/700万,属于小概率事件,在他来到空袭避难所之前,那头大象没有被炸死。
但随着空袭次数的增加,大象被炸死了。
这对他是一种警告或提醒,即如果他还不进空袭避难所,他很可能遭到大象同样的命运。
这就是他来到空袭避难所的原因。
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是很多的,上面的这几个例子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不过,从这些有限的小概率事件中,我们还是能够真实地体会到小概率事件的确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
有些人或许一辈子碰不到一次小概率事件,但有些人可能多次遇到。
小概率事件可能给你带来欢乐和福音,也可能给你带来悲伤和灾难。
对有利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要随意放弃,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尽量追求。
对不利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更不能天真地认为它绝对不会发生。
三、概率论知识的广泛应用前景本世纪概率论迅速发展,今天概率论已成为数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之一,它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深入系统的发展,并为其它数学领域提供了分析工具及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分支,它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控制论、信息论、工程技术、经济学乃至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提供应用的数学模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方面的问题。
概率论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天文地理、医学等学科,以及在控制论、信息论、电子技术、预报、运筹、随机搜索、随机规划等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一)医学方面。
关于某地区某种疾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关于具有某些指标的人患某种病的可能性研究。
(二)工业方面。
铁水含硅量不仅反映了高炉炉温水平,而且也影响铁的品种和质量,那么如何预报铁水含硅量;生产一种机器需三道工序,每道工序次品率己知,问生产出产品的次品率如何。
(三)农业方面。
某地区根据天气旱、涝、正常三种自然状况,有三种粮种可种植,根据今年天气状况和以前资料,明年应种植哪种粮种可以获得最大丰收。
(四)经济方面。
某厂要确定下一个计划期内产品的批量,根据以前经验和市场调查,应采取大、中、小哪一种批量才能取得最大收益即最小损失。
(五)保险业方面。
在一家保险公司有n个人参加保险,每人每年付m元保险费,在一年内一人死亡的可能性为p,死亡时其家属可向保险公司领x元,请问保险公司亏本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年收益不少于y元的可能性有多大。
(六)人口学方面。
根据某市人口的现在和过去材料,研究预测该城市未来老年人口分布规律,从而对可能出现问题及早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