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
血府逐瘀汤方义及应用。

血府逐瘀汤方义及应用。
血府逐瘀汤方义及应用。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2242人已访问血府逐瘀汤(原方)【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一,【实验研究】1.改善微循环,抗休克《中成药研究》1988(7):29,对微循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环紊乱而致的血压急剧下降。
证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
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8,本方静脉制剂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时间,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方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
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刘爱玲[7]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失眠68例,基本方:桃仁12 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9 g,赤芍、枳壳各6 g,川芎、桔梗各5 g,柴胡、甘草各3 g。1剂/d,加水煎取400 ml,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西药安定片5~10 mg,于睡前服。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1.6 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最常见的视网膜出血性疾患之一,它是致盲性极高的眼底病。中医学认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由于人体气滞血淤或气虚血淤,阻塞脉络,淤阻眼底,血行不畅,泛溢络外。因此,活血化淤之法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通用之法。刘元真[15]采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5例,治疗方为:当归15 g,川芎10 g,桃仁6 g,红花15 g,丹参30 g,丹皮15 g,生地24 g,柴胡12 g,枳壳15 g,川牛膝15 g。1剂/d,水煎取汁800 ml,分2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1.7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对偏头痛小鼠的治疗作用李松海[25]观察血府逐淤汤对偏头痛小鼠的作用中选取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做皮下注射;第2组为假手术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第3~6组制成偏头痛模型组,第1~3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第4~6组分别给予血府逐淤汤7.6,15.2,22.8 g/kg。采用热板法测痛阈,取血测凝血时间,取脑匀浆测五羟色胺(5-HT)。结果:血府逐淤汤能延长凝血时间,提高痛阈,调节5-HT的过度降低。显示血府逐淤汤能治疗利血平所致小鼠偏头痛。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摘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药物配方及功效的分析,结合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对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组合对失眠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了其治疗失眠的潜在机制。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失眠症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为失眠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失眠症, 血府逐瘀汤, 参芪五味子片, 临床疗效, 药物配方, 临床试验, 副作用, 安全性评估, 机制研究, 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疗效研究的背景失眠症是指无法入眠、睡眠浅薄、易醒或早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据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到失眠问题困扰,其中大部分是成年人。
失眠会导致头痛、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抑郁等一系列身心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目前,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多为镇静安眠药,虽然能有效帮助患者入睡,但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甚至引起药物中毒和副作用。
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是一种中医药方,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该药方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益气安神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
为了验证其临床疗效,开展了本次研究,旨在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方案。
1.2 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为失眠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将通过对药物配方及功效、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临床疗效观察、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以及机制研究的全面分析,来评估该药物组合在治疗失眠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并为进一步研究失眠症的治疗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及白天疲倦等。
失眠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其他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
当前的失眠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的产生,非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有一定疗效。
该复方主要由血府逐瘀汤和参芪五味子片合成,具有补血活血、调和气血、安神安眠的功效。
通过血府逐瘀汤的活血化瘀和参芪五味子片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作用,能够调节失眠症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及内分泌系统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虽然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治疗失眠症的潜力,但其临床效果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复方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更多失眠症患者恢复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帮助更多失眠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还可以深入了解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的药理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失眠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临床实践中失眠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作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药物组方,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备受瞩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证实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对失眠症的疗效,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为医生在治疗失眠症时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王振涛运用血府逐瘀汤治验3则

身上 下诸 痛 。 ”
2 不 寐
马 某 , ,7岁 ,0 9年 2月 2 日来 诊 , 夜 间 不 能 人 寐 , 女 4 20 0 诉
且 头 痛 , 日性 情 急 躁 , 多 处 求 医 , 予 滋 阴 安 神 、 肝 解 郁 平 曾 给 疏 类 中药 效 果 不 佳 , 舌 质 紫 黯 , 白腻 , 弦 涩 。 处 方 : 仁 现 苔 脉 桃
痛 , 于 活 动 后 或 寒 冷 时 出 现 , 续 时 间 长 短 不 一 。 在 我 院 查 多 持
胸 部灼 热感 明显 减 轻 , 有 指 甲样 大 小 不 适 , 物 模 糊 , 胀 , 仍 视 腹
纳可 , 眠欠 佳 , 便 正 常 , 尿 频 。查 体 : P 4 / O mm g HR 大 夜 B 10 l0 H ,
1 g红 花 9 , 2, g 当归 1 g 生地 1 g 川 芎 1 g 赤 芍 6 , 膝 9 , 2, 2, 0, g牛 g 桔
指 导教 师
助 心 之 火 , 中柴 胡 、 麻 与桔 梗 兼升 提 中气 , 方 升 改善 心 悸 之 气短
症 状 效 果 较好 。
( 文校对: 春渝 本 庞 收 稿 日期 : 0 9~0 20 8—0 5)
光明 中医2 1 0 0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期
C G M Mac 0 0 V l 5 3 J MC rh2 1 . o 2 .
・3 9 ・ 9
王振 涛运 用 血 府 逐瘀 汤 治验 3则
李成 芳 王振 涛 河 南省 中医院 2 0 0 7级研 究 生
关 键词 : 王振涛 ; 血府逐瘀 汤; 活血化瘀 ; 痛; 心绞 失眠; 病毒性心肌炎 ; 偏头痛
按 : 毒 性 心 肌 炎乃 本 虚 标 实之 病 , 虚 指 正 气虚 , 气 内 病 本 邪 侵 , 犯心脏 , 侵 伤及 心 气及 心 阴 , 虚 病 久 易成 瘀 , 滞 于 心 , 气 瘀 故
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治验_姚海强

DOI :10.13288/j.11-2166/r.2016.05.004当代名医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室站建设项目*通讯作者:lilingru912@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治验姚海强1,崔红生2,郭刚1,张曾亮1,张惠敏1,李玲孺1*,申荣旻1指导:王琦1(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摘要]以“辨体-辨病-辨证”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具体案例,探讨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经验,从体质、疾病、证候多层次综合分析,来治疗血瘀体质患者或血瘀病证的失眠、郁证、脱发、黄褐斑、足部溃裂及阳痿等疾病,探讨其对于病机的认识以及遣方用药思路。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辨病;辨证;辨体;名医经验;王琦王琦(1943—),男,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从医50余年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上溯岐黄下逮诸家,而尤精仲景之学,遣方用药崇尚精简,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三辨”临床诊疗模式。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此方以四逆散条畅气机,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兼以养血。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配伍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柴胡、枳壳条达气机;桔梗载药上行可作舟楫之功,使药力发挥于胸中血府,兼可助柴胡、枳壳开胸理气,另外,牛膝可引瘀血下行,二者一升一降以使气机通畅,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之功,对于血瘀所致诸疾患多可据证选用。
我们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三辨”模式并列举典型病例,就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探讨。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摘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困扰。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
血府逐瘀汤和参芪五味子片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方,具有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同时合用后能够增强疗效。
血府逐瘀汤能够活血化瘀,参芪五味子片则具有滋补益气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对失眠症有显著的疗效,其治疗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调理人体生理环境,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
未来,中医药对失眠症的治疗前景值得期待,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的临床有效性为失眠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失眠症、血府逐瘀汤、参芪五味子片、临床疗效、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有效性、前景1. 引言1.1 失眠症的相关介绍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过多,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
失眠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其他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失眠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精神压力、情绪问题、生活作息不规律、环境因素等有关。
现代医学常用药物治疗失眠,但部分药物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独特优势,强调整体调理,兼顾根本和症状。
中医认为失眠症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心神不宁等有关,对“心肝脏”的调理尤为重要。
中药在治疗失眠症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通过中医药治疗失眠症,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提升免疫力,促进全身健康。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已逐渐被认可,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药认为失眠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包括情绪不稳、脾胃功能失调、肝脏郁火等。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对病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_付衍

2012年第4期・51・・综述・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付 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2009级硕士・100700)* 课题来源:自主课题2010ZZ002摘 要 血府逐瘀汤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以及多种疾病,目前其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新生、内皮细胞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等领域。
本文对20年来该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临床应用 作用机理 综述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临床应用广泛,为对该方研究状况做一较全面了解,我们检索了Pubmed、SCI-Expanded、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及维普资讯1990年至2012年初有关血府逐瘀汤的文献,共获得1342篇文章(其中,原方临床研究为141篇,原方基础研究为97篇;其余为原方加减或纯理论研究)。
为切实说明该方功效,本文仅选取研究质量相对较高、以原方进行随机对照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
1 临床研究概况血府逐瘀汤原为“胸中血府血瘀之症”所设,胸为血之府,脉亦为血之府,笔者认为,凡气滞、血瘀、血行不畅造成胸中以及血脉瘀阻而引起的血瘀证,均可考虑应用本方。
由此,也大幅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而且,现已开发出丸、片、颗粒、胶囊、软胶囊、口服液、免煎剂、超微饮片等新剂型。
1.1 动脉粥样硬化李艳梅等[1]观察心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血府逐瘀丸后,血瘀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且可降低高血胆固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浆内α-颗粒膜蛋白水平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通过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见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所降低,而阿司匹林组均未发现上述作用[2]。
提示该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1.2 冠心病郑国玲等[3]在常规西药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现,治疗组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以及心电图等指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