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火药是怎么传到西方的素材

合集下载

火药的世界传播

火药的世界传播

火药的世界传播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

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

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

和造纸法的传播途径一样,火药的制造方法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又从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各国。

到了十三世纪,蒙古和中亚的阿拉伯等国交战,曾经使用了很多武器。

作战中,火器及其制造方法也传到了这些国家。

据阿拉伯兵书记载,蒙古兵用过一种武器“铁瓶”,说这就是“震天雷”或“铁火炮”一类东西。

阿拉伯的兵书另有记载,那时有两种火器传过去:一种叫“契丹火枪”,是和敌人在近距离内交手时用的;一种叫“契丹火箭”,为远射用,当时,西方人常常把中国称为“契丹”。

契丹是我国北部一个民族,曾经很强大,因此有些西方人就以契丹来称中国。

“契丹火枪”和“契丹火箭”,就是我国发明的火枪和火箭。

在中古时期,有些欧洲人努力翻译阿拉伯文书籍,从这些书籍里,欧洲人学到了关于火药的知识。

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

火药武器则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的。

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

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

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

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欧洲人学会使用火药时,我国早已使用几百年了。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当时中国的火药技术开始传入欧洲。

在中世纪早期,火药主要用作烟幕和烟火表演,但在14世纪后期,火器开始被广泛使用。

最初的火器包括手持火枪和火铳,它们的准确度和强度都很低。

到了15世纪,火器的设计和制造开始得到改进,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火器,如旋转式手枪、火炮和加农炮。

16世纪,火器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火器技术的改进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军事竞争,也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

在这个时期,火器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17世纪,欧洲的火器制造业开始商业化运营,大型武器制造厂开始涌现,如法国的布吕根工厂和英国的伯明翰工厂。

这些工厂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方法,生产出的火器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

18世纪,火器的设计和制造进一步得到改进,如火枪的枪管变长,射程和准确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火器的使用也变得更加普及,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装备。

19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改变了火器制造业。

各种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的应用,使得火器制造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此外,电力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火器制造业更加现代化。

20世纪,火器的设计和制造进一步得到改进,如步枪的自动化、高射速和射程更远等等。

火器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主要武器
和装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火药技术演变史

火药技术演变史

火药技术演变史
火药是一种由硝酸盐、炭素和硫磺等原料混合而成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民用和娱乐等领域。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9世纪的中国唐代,随后传入中东和欧洲等地。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火药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

最初的火药是以炭、硫磺和硝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黑色火药,用于制造火枪、炸药和焰火等,但其威力较小,易受潮和自燃。

在宋代,人们开始使用更高效的白色火药,即将硝石替换为硝酸盐,从而提高了火药的威力和稳定性。

到了14世纪,欧洲人开始大规模生产火药,创造出了更加复杂的混合物,例如“三元火药”和“四元火药”,它们的威力和稳定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人们还发明了更加精确的火药制造方法,例如采用机械磨粉和减少空气中的水分等。

在18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更加高级的混合物,例如“五元火药”,其中添加了一些金属粉末,使火药更加具有威力和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还发明了更加先进的火药制造方法,例如采用溶液法和气相法等。

总之,火药技术的演变史充分体现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和创新。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火药技术还将不断创新和提高,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1 -。

火药的主要演进过程

火药的主要演进过程

火药的主要演进过程
火药的主要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中国式火药:最早的火药出现在中国,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

这种火药是由硫黄、木炭和硝石混合而成,被用于火箭和烟幕等用途。

2. 防火药:在公元9世纪末,中国人发明了一种用于军事目的的火药。

这种火药采用了比例更为均匀的硫黄、木炭和硝石混合物,威力大大增强。

3. 火药的传播:通过丝绸之路,火药开始传播到中东和亚洲其他地区。

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对火药进行了改良和发展,例如在火枪中使用了火石来点燃火药。

4. 欧洲式火药:到了13世纪,火药传播到欧洲,并成为战争
中重要的武器。

欧洲人开始研究并改良火药,使用更纯净的硝石,使火药更加稳定和可靠。

5. 火药的工业化生产: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
火药的大规模生产。

火药生产过程得到了自动化和标准化,使得火药成为军事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的爆炸物。

6. 火药的替代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替代火药的新材料,如炸药和塑料炸药。

这些新材料在爆炸威力、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总的来说,火药经历了从初始的简单混合物到现代化工制品的演进过程。

这一演进过程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
欧洲火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中期。

最初,火药的主要用途是烟花和神秘仪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其在战争中的潜在价值。

在13世纪,意大利人将火药引入了欧洲大陆,然后在14世纪和15世纪,火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在这段时间内,炮兵火力逐渐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国纷纷开始大力发展火药技术,并加强军事炮兵系统的建设。

16世纪的欧洲,火药技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火药的燃烧速度得到了控制,并且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火药。

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火药在战争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从而具备了更大的破坏力和更远的射程。

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火药枪,使得步兵也开始具备了火力优势。

同时,人们还开发出了能够在水中使用的火药,这在海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8世纪,火药技术继续得到提高,并通过工业手段实现了大规模、高效的生产。

火药的品质、射程和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了欧洲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火药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并逐渐转向了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矿业和建筑业等。

然而,火药依然是欧洲军队中的基本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欧洲火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进程,始终处于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之中。

从最初的烟花和神秘用途,到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再到后来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领域扩展,欧洲火药技术一直处于历史的前沿地位。

火药发明史

火药发明史

火药发明史古代在古代,数千年前的中国,一种重要的发明被发现,这就是火药。

在火药真正被发明之前,人们已经使用了一种类似的混合物来制造威力强大的爆炸物。

早期的人们将硝石(化学式为KNO3)、硫黄(S)和木炭(C)这三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可燃性物质。

尽管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个混合物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个发现的潜力。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是哪个具体的人或文化发明了火药,但许多古代文献都提到了这个发现。

这些文献中没有明确的描述火药的制备方法。

火药的使用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火药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

在战争中,火药被用作火箭、火炮和炮弹的推进剂,它的威力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军事用途,火药还用于烟花和庆典等庆祝场合。

火药传播火药的制备方法如何传播出去,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

众所周知的是,火药的发明和制备方法最早由中国人使用,并通过贸易和军事征服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

由于火药的威力和实用性,它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开来。

对于欧洲来说,火药的传播据信是通过丝绸之路这一古代贸易路线进行的。

这条贸易路线连接了东方和西方,火药伴随着商品和文化交流逐渐传入欧洲。

火药的变革火药的制备方法在不同地区发生了变革。

在欧洲,人们通过改进和混合不同的化合物来提高火药的威力和稳定性。

在13世纪末,英国人发明了“黑火药”,此后它成为了欧洲常用的配方。

直到19世纪,人们才真正了解了火药的化学反应和性质。

这才为火药的进一步改进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例如改进火药的发射威力、燃烧速度和稳定性。

也为后来的炸药发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结火药的发明为人类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在军事、民用和烟花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看到了科学和技术的潜力。

尽管火药的具体发明者不为人知,但其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精品文档 (102)火药何时何人传入欧洲

精品文档 (102)火药何时何人传入欧洲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疑问:
旧版《古代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一节中写到: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但是旧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一节中写到:13世纪40年代,蒙古军队西征中欧时把中国的火药带到欧洲,从14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

那么到底是谁把火药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蒙古人?我困惑!
侯志刚
2007年8月5日
答复:
蒙古军队西征先要经过阿拉伯,然后才能到达欧洲。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是合乎逻辑的。

至于欧洲是从蒙古军队还是阿拉伯人手里得到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这个问题恐怕难以确认。

欧洲人可以在战场上从蒙古军队手里得到火药或火药武器,也可以转从阿拉伯人那里得到火药或火药武器。

两种可能都存在。

马执斌
2007年11月21日
s
2
经典模板。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七)火药:改变世界格局的发明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七)火药:改变世界格局的发明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七)火药:改变世界格局的发明火药:改变世界格局的发明火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大大推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恩格斯曾就指出:“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而火药的使用,终结了冷兵器征服的军事模式,尤其是对欧洲的影响,火药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使骑士阶层逐渐衰落,推进了社会发展,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条件之一。

根据《战国策》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炼制“不死之药”的行为,而后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广招天下方士,炼制丹药。

当时的炼丹术中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叫做“火法炼丹”,根据葛洪的《抱朴子》中记载,这种炼丹方法大致是通过无水加热的方法,企图分离出相对稳定的化合物。

通过炼丹方士的反复实验和试验,在火药发明之前,出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如硫化汞等。

这是中国最早的化学合成制品之一。

而这种炼丹起火的方法,启示人们后来认识并发明火药。

炼丹过程中发明了火药通过炼丹者的不断实验,他们渐渐发现,在火法炼丹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爆炸和带颜色的火焰,而如果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正确的反应方法对硝石、硫黄和焦炭进行加工,就会出现爆炸和着火的状况。

据《太平广记》记载,隋朝时候有一个道人因炼丹曾将自己的房屋点燃,冒出了紫色的火光。

后来炼丹者就把混合了硝石、硫黄和焦炭的这一配方,称为“着火的药”,也就是后来的火药。

唐朝时出现用火药攻城的记载。

据宋代路振写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曾使用“发机飞火”,来进攻城门。

这可能是中国火药用于军事上的最早记载。

但这时的火药并没有明确的配方,仅仅是用来代替传统军事上使用的易燃物。

宋朝时,火药在军事上得到正式应用。

宋朝开始,大量的火药武器被制造出来,据《宋史·兵记》记载:当时的兵部令史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药是怎么传到西方的
张艺谋执导的《长城》虽然遭到颇多非议,但《长城》仍是眼下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

该片讲述了一群盗贼来中国盗取"黑火药"配方而引发的故事,"火药"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历史上真有人来窃取中国火药配方吗?火药究竟是怎么传到西方的?
火药到底是谁发明的?
三位"疑似发明人"为葛洪陶弘景孙思邈
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

但如果进一步问是哪位中国人发明的,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

从史料来看,至少有三个人被视为"疑似发明人"。

第一位是东晋人葛洪。

据《晋书·葛洪传》,葛洪是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一生著作颇丰,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肘后方》等。

说他发明了火药,依据是其《抱朴子·内篇》中的"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一语。

这里的硝石就是制造火药最重要的原料:先用硝石将雄黄化为水,再凝固,制取长生药。

硝石和雄黄混合剂遇高温或撞击会爆炸,这不就是火药么!接着,葛洪又提出了"或以三物炼之"一说,这三物就是硝石、猪大肠(玄胴肠)、松脂,与雄黄一起炼丹药。

现代科学试验证实,如此这般炼丹时,如果加热到350℃至400℃,就会发生爆炸起火。

但葛洪这是"水炼",而非常规的"火炼",令人怀疑其是否真的发现了火药。

箭镞后有火药包的古代火箭
第二位是南朝梁人陶弘景。

据《梁书·陶弘景传》,与葛洪一样,陶弘景也是著名炼丹
家、医药家,著有《本草经集注》、《真灵位业图》等。

《本草经集注》记载:"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

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

此又云一名芒硝,今芒硝乃是炼朴硝作之。

"从所记来看,陶弘景已进行了相关的试验活动,但其初衷也不是为了提取火药,而是炼不老丹药。

第三位是隋唐人孙思邈。

新旧《唐书》中对孙思邈都有传记,他是隋唐时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有"药王"之誉,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

孙思邈在炼丹过程中,将硫黄、硝石、木炭混合制成药粉,这种药粉不就是火药么?具体文字见于其《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

但据宋孟要甫辑录的《诸家神品丹法》一书,"内伏硫黄法"并非孙思邈的专利,另外还有"黄三官人伏硫黄法"、"伏火硫黄法"等两种。

另有学者考证,《丹经内伏硫黄法》甚至根本就不是孙思邈所写。

这三位名人之所以被视为疑似发明人是因为古代炼丹家很多,远不只他们三人,如东汉人魏伯阳、唐朝人陈少微等,都可能发现了火药。

鉴于此,学术界至今仍称是"古代中国的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
火药最早出现在何时?
流行的三种说法是"西汉说""东晋说""隋唐说"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又称为"黑火药",与西方人后来发明的"黄火药"有区别。

中国火药的发明与炼丹关系十分密切,丹药即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所谓"炼丹"通常是通过火烧法,在丹鼎(炉子)中生成,炼丹术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一大秘术。

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硝酸钾)、硫黄、炭(木炭)都是炼制丹药的重要原料,其中以硝石为首。

古人何时知道"硝石"的?宋李昉《太平御览·药部五》"消石"部引《范子计然》称:"消(硝)石,出陇道。

"计然是春秋时人,当时硝石是当中药原料来使用的。

可见早在春秋时中国人已开始使用硝石了。

成书于西汉末的道家早期炼丹秘笈《三十六水法》中记载的58种秘方,有33种用到了硝石。

除了硝石,还提到制火药的另一重要原料"硫黄"。

就此,有学者认为西汉时中国炼丹家已掌握了着火会爆炸的"原始火药"制造技术。

但火药产生的"西汉说"仅是分析出来的,并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国际上也不承认,于是又出现了"东晋说"。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抱朴子》对硝石和炼丹的记述。

但"东晋说"仍属于推论,接着又出现了"隋唐说"。

"隋唐说"的依据是隋唐人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已明确记述产生火药的"伏火硫黄法",这也是人类最早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

同时,唐朝另一位炼丹家郑思远在《真
元妙道要略》中对火药的属性做了说明:"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同时,他还提出了防止爆炸的注意事项:"药生者(药指硝石,生者即指未伏火者)不可合三黄等(雄黄、雌黄、硫黄)烧,立见祸事。

"这些,有力地佐证了"隋唐说"。

目前"隋唐说"观点成为主流,但持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隋唐文献只能直接证明此时火药已正式发明而非最早发明,所以现在最普遍的说法是"距今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九国志》记载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实战
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的火药首先是运用于医药,火药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目的?据北宋路振《九国志·吴臣·郑璠传》,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杨行密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北宋许洞《虎钤经》就此注解,"发机飞火"就是用火药做飞行动力的火炮或火箭一类武器。

北宋官修《武经总要》对这种武器做了具体说明:"放火药箭,则加桦皮羽,以火药五两贯镞后,燔而发之。

"如果是"火炮","入前药末,旋旋和匀,以纸五重裹衣,以麻缚定,更别熔松脂傅之,以炮放。

"这里是将火药做成球状,通过抛石机抛掷出去,向敌人发起攻击。

这是中国最早的火药武器,也是中国最早将火药运用于实战的记载。

也就是说,火药是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目的。

在此基础上,火器、火枪、飞火松、突火枪、霹雳炮等当时领先世界的武器相继诞生,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队"。

此后,还发明了以火药作为推力,与现代火箭原理完全一样的真正"火箭"。

也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已有"火药"和"火箭"用于军事活动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称:"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燃,梯上人皆烧死。

"但此说并未获得认可,因为三国时的"火箭"并不是用火药,而是油脂、松香一类易燃物之"火"。

火药技术曾被盗取吗?
随征工匠最早将火药传至阿拉伯地区
张艺谋新片《长城》中描写的洋人来中国盗取火药配方之事历史上出现过吗?从笔者能查到的史料上,尚未发现。

那么,火药包括使用火药的火器是何时从中国传出去的?时间在宋元之际,首先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

最早提到火药原料硝石的国外学者是阿拉伯药物学家伊本·白塔尔,他在公元1240年用阿拉伯文写的《单方大全》一书里写到了硝石,并提到三种名称:"中国雪"、"亚洲石华"和"马鲁得"。

有学者认为,宋朝曾将硝石等作为出口商品,进行海上贸易。

据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欲得唐货"条:在当时的真腊(今柬埔寨),有来自中国的金银品、漆盘、瓷器、纸札、硫黄、焰硝等"唐货",其中的硫黄、焰硝均是制造火药的原料。

此外,火药和火器技术的传播者还有蒙古军西征士兵和随征工匠。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古军队在阿拉伯地区建立"伊儿汗"国后,不少阿拉伯人已懂得了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

据《元史》,元世祖还曾征招阿拉伯炮匠来中原,随蒙军征讨南宋。

显然,历史上并无洋人来盗"黑火药"之事,如果非说这事"有影",宋的死对头金人倒有些可能。

据南宋赵万年《襄阳守城录》,公元1207年金人进攻襄阳时尚没火器,守将赵淳用霹雳炮和火箭偷袭金营,致金人溃败。

而到了公元1232年蒙古军进攻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军已用"震天雷"(铁制炸弹)和"飞火枪"袭击蒙古军了。

那蒙古人的火药技术又是从哪来的?据《宋史纪事本末》,公元1233年攻下金都后,负责南下灭金的蒙古军统帅窝阔台汗,接受中书令耶律楚材(契丹人)的建议,放弃每到一处即屠城的惯例,"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均未杀,包括掌握火药、火器技术的工匠们,尽为蒙古人所用,蒙古军队很快拥有了火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