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物理中考一轮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2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重点目标2 3难点目标3二、自学指导1.学生自主学习资料P26实验探究有方法。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懂的小组讨论,不能解决共性问题老师统一点拨。
三、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资料P26实验探究有方法。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懂的小组讨论,不能解决共性问题老师统一点拨。
四、重点点拨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
焦点以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像同向运动。
焦点以内,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物像同向运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中如何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有哪些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方法一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拿一张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到最小,最亮测出凸透镜到这个最小最亮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②在光具座上一次放置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后,要调整它们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③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
④若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交点处。
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能成实像,但由于物距较小,像距较大,光屏调不到像所在的位置。
⑤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有什么变化?仍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亮度减弱了一些。
⑥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逐渐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有哪些调节办法?将光屏向上移动;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⑦实验时,相对于光具座的长度、凸透镜的焦距不宜过大,如果过大,可能使实验中某些步骤无法完成,为什么?焦距过大,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很大,即使光屏移动到光具座的终端,可能也接收不到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透镜概念、种类及其实际应用。
2、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
光路图。
学习难点: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本章考点分析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
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
(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5)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梳理基础知识认真阅读读物理八年级上册第89-96页完成下列题目。
一、透镜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凸透镜:、的透镜,如:视镜片,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的透镜,如:视镜片;2、基本概念: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线,用CC表示;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6、照相机:镜头是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焦距,成的是、的像;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成的是、的实像;放大镜:放大镜是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的像;注:要比物体更大;二、合作探究1、小明用焦距为l0 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中考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望远镜:有增大视角的作用.用来观测远处的物体.物镜相当于__________,能成_______________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成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中考真题
1如图1-5-3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______透镜,乙透镜应是______透镜.(两空均填“凹”或“凸”)
2请在图1-5-4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2)如图1-5-8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中考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姓名学号班级
考点1透镜
知识梳理
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
2.相关概念:
(1)主光轴:连接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光线经过该点时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考点3眼睛和眼镜
知识梳理
1.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21年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2021年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一、透镜及其分类透镜是光学领域中的重要器件,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眼镜等设备中。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作用原理,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大类。
其中,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于物体成像;而凹透镜则使光线发散,常用于矫正近视。
二、透镜成像规律透镜成像规律是描述透镜成像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物距公式、像距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1. 物距公式物距公式描述了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与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对于凸透镜而言,物距公式如下:1/f = 1/v - 1/u其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2. 像距公式像距公式描述了像距与物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对于凸透镜而言,像距公式如下:v = f * u / (u - f)其中,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f表示透镜的焦距。
3. 放大率公式放大率公式描述了透镜成像系统的放大效果。
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之比。
对于凸透镜而言,放大率公式如下:V = h' / h = -v / u其中,V表示放大率,h’表示像的高度,h表示物的高度,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三、透镜成像图示为了更好地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通过画出透镜成像的图示来进行分析。
下图是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物体|||||------透镜------||||像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物体放置在透镜的一侧,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像。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四、透镜的应用透镜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的放大效果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显微镜通常由物镜、目镜和透镜组成,其中透镜起到了放大物体的作用。
2. 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遥远物体的仪器,由物镜和目镜构成。
物镜透镜负责将光线会聚,形成物体的实像;而目镜透镜则负责放大实像,使得观测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遥远物体的细节。
3. 眼镜眼镜是一种用透镜矫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辅助工具。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3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二、知识网络(板书)二、复习要点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
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成、的像。
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u<2f)时,成、的像。
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u=f)时,(填成或不成);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f)时,成、的像。
这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5.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是在处,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在处。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他的成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在前。
矫正的方法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透镜眼镜。
7.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透镜眼镜来矫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一轮复习教案设计

自主学习,效果反馈通过微课复习基础知识,学生完成自主预习题,课堂上订正答案课件展示基础知识答案学生对答案,并回顾基础知识课前微课,讲解基础知识任务1:透镜的种类和几个概念透镜的光路图教师播放视频并讲解讲解画法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内讨论乐学课堂视频作图微课反馈练习1投影学生答案学生找错误实物投影分2:动画视频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计分小组内讨论,代表发言乐乐课堂视频反馈练习2:实验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导限时答题,计分,投影答案限时答题,竞速发言课件过程步骤1、调整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2、将蜡烛分别放置在两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处以及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在右侧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位置、倒正、大小和虚实。
3、将蜡烛放置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在光屏上(能/不能)观察到像。
这是因为此时成(实/虚)像,想要观察像,需要移去光屏,从(光屏/蜡烛)一侧透过透镜观察。
4、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
他发现:蜡烛在点成像最大,在点得不到像。
表格问题讨论如果将凸透镜换为玻璃板,并在玻璃板后用另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来回移、动,直至玻璃板后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从而得出像与物大小相等,这里运用的是法。
移走蜡烛b,在此位置换上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像。
物距与相距关系像的性质应用倒、正缩、放实、虚u>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倒立实像f<u<2f 放大实像投影仪U<f 正立放大放大镜任务三:投影仪原理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对平面镜作用和使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计分学生小组内讨论,竞速发言课件反馈练习三:读图问答题:投影仪的原理教师投影答案订正答案课件任务四:眼睛结构以及近视眼远视眼。
微课展示眼球结构,并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讨论并互相答疑微课反馈练习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填空题巡视并纠错学生发言订正答案课堂小结:学生进行小结,逐步完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结,并互相纠错和补充思维导图补: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原理讲解整理笔记课件当堂检测:完成当堂检测的3个选择题和2个作图题,分三个难度,难题用于拓展延伸巡视并纠错,投影答案答题并订正课件布置作业:完成复习检测习题七、教学特色:使用整分合补测的复习课模式,采用小循环多反馈的学习模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练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三、复习内容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复习过程
(1)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填
例题1:1、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 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如图9
图9
3、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4、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例2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
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
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例题3: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
例4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_ 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三、堂上练习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例题1: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例题2: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例3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例4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二、堂上练习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衡阳)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4、根据图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三、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例题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例题2:如图12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
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3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堂上练习
1、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2、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照相机D.显微镜
3、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