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4-5章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能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说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准备】准备一个笔记本、铅笔、橡皮、刻度尺和红笔。

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和练习。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回顾生活中有哪些透镜→对透镜进行分类→回顾什么是主光轴和光心以及透镜对光的作用→会判断透镜对光的作用并完成练习→回顾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练习利用透镜对光的作用画光路图→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有关问题→进行本节课学习的总结→完成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 1 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cm 处时,如图 1 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

2.小明在森林公园的入口处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禁止在公园内丢弃矿泉水瓶”,这一要求的目的是防止森林火灾,其主要原因是()A.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 3 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4.小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 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 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九年级物理 第五章 电路和电流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五章 电路和电流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授课时间:4 月16 日一、基础练习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到42℃;最小刻度是0.1℃摄氏度。

4.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8.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

9.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

1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12.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13.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14.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以及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将透镜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包括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以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特别是解决复杂情境下的成像问题。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多媒体课件(含透镜成像动画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实验器材•透镜成像相关视频资料和练习题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成因,归纳总结成像规律。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或中考真题,加深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镜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引出透镜及其运用的主题。

•问题引导:提问“为什么不同的透镜能使物体看起来变大或变小?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新课教学1.透镜基本概念•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与图片,对比讲解两者的形状特点。

•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展示透镜对平行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2.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分组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调整物距,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像距等。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明确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身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但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身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方案》配套课件 第四单元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人教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方案》配套课件 第四单元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人教

第14课时 │ 信息的传递
第14课时 信息的传递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人教版第1课时 │ 考点整合·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11课时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11课时 │ 归类示例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人:冉光强学科组长:制作时间:2014.3.30 课时:2
第四章光现象
☆复习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难点:
☆复习过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8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考点二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实:成的像为虚像。

(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考点四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定律
(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角不相等
①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

②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五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1.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三基色是红、蓝、绿;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考点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中考链接:
1.下列不能
..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B)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4.红领巾只能反射红色光,绿叶只能反射绿色光,所有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是黑色的
5.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这是描述光的___光的反射___现象。

6.中海公园百花争艳,绿树成荫,水面倒影如镜,如诗如画。

从物理学角度看,“倒影如镜”是由于( B )形成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目标
1.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

☆重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复习过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透镜及透镜作图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
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如图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图1
(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考点三眼睛和眼镜
1.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视物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
中考链接: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光
B光通过凸透镜后会相交于焦点
C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才会有汇聚作用
D对任何光都有汇聚做作用
2.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C)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
3.凸透镜是应用最广泛的光学元件之一,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当某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倍焦距以外时,它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填“虚”或“实”)
4请完成图中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

(毕节中考手画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