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诗图
九九消寒诗词

九九消寒诗词
九九消寒诗词如下:
1、《鬲溪梅令-寄怀凫香》清代戴延介
冷蟾移影上双扉。
夜迷离。
料得天涯游子、正思归。
乡心和雁飞。
故园风雪尺书稀。
梦依依。
又是蜜梅花发、费相思。
消寒九九时。
2、《消寒词》清代蒋春霖
霰雪将零客未归,三年旅雁伴孤飞。
春风祇有梅花觉,红萼如椒渐渐肥。
3、《消寒词》近现代钟麒
第一多情绿萼华,手翻条脱卧红霞。
羊郎一去无消息,闲煞琼梅不著花。
4、《钗头凤-琼瑶色。
冰壶澈》近现代邓嘉缜琼瑶色。
冰壶澈。
回阑如线嵌红窄。
层楼迥。
遥山净。
一览无尘,四边风静。
冷。
冷。
冷。
铜荷侧。
炉香热。
消寒试染梅花格。
春魂醒。
芳韶靓。
再望红楼,垂杨弄影。
等。
等。
等。
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

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九九歌(清)王之瀚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荫;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家室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好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朱第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脚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椒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苑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欲含烟;红梅几点报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朦;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拓展:和冬至起数九一样,九九消寒图也是我国北方的一项汉族传统民俗。
在古代,北方御寒条件较简陋甚至缺乏,为挨过漫长冬季,于是发明以数九等的方法消遣。
数九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
到了明代,开始在士绅阶层产生并发展起了“九九消寒图”,这项在当时“熬冬”的智能游戏,在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对迎春的殷殷心意。
消寒图的形式很多,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画铜钱。
即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汉族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有一种比较有文化味道的:就是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
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
另外,也有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
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
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关于消寒诗图,见诸文字记载的则是明代刘若愚的《明宫史》,其中提到宫中年年都要由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
莫雨涵 《九九消寒诗》

莫雨涵2015年《九九消寒诗》《客种秋思,语怨前亭柳。
香侵草树,神迷故院春》莫雨涵《雁》衔芦万里惊为客,沐露餐风栖草泽。
每对湖烟浥晓光,犹知谢女期豪帛。
云端隐隐棹歌声,梦底悠悠车马迹。
已惯经年逐路尘,争教南北无相隔。
《牛》从来懒把声名种,深卧茅庵偏有颂。
已惯三更不入眠,犹知九陌无多俸。
翻耕万亩尽能为,俯首千春终所用。
朝出青山阅暮秋,不辞老病生相共。
《闲吟》北风摇落渭城秋,对语西窗别是愁。
镜底白云侵骨冷,阶前明月照亭幽。
经年抱影横舟畔,昨日飞花古渡头。
万里霜天凭望远,怯听鸣雁况登楼。
《梅》去年冬底寄相思,今日行吟又见之。
月下经霜开较晚,风中饮露落还迟。
林逋写意千些梦,陆凯传情一样眉。
最是凭栏无望处,庭前春色两三枝。
《雪》总怨春花迟解语,故穿庭树轻飞举。
才成蛱蝶菊边来,又作瑶琼梅上去。
游酢问师立险难,神光求道横间阻。
今朝落照几魂消,明日消魂更何处。
《怨》一剪颦眉空自怨,岁寒盈月唯诗绻。
烟霞鹤舞碧溪情,风雨鸡鸣青鬓愿。
静水长流菊滴香,兰斋欲扫藤缠蔓。
清商几曲逐秋云,桨楫江湖波叠万。
《鸡》总是交鸣破晓前,掀帘入帐扰人眠。
阶庭举步姿犹雅,画阁成汤味更鲜。
休怨杨修微命送,幸逢祖逖美名传。
通身数遍无他技,却有歌诗九百篇。
《狐》疑似飞仙落玉亭,嗟吁九尾少清宁。
假威群兽犹谀语,驻宿丛祠却诡形。
祸乱朝纲忠义失,冰凝别浦一心听。
身随妲己和烟灭,音绕首丘孤涕零。
《柳》雁引秋风摧岸柳,参差往事君知否。
谢庭飞絮披金甲,城邑轻尘落杯酒。
陶令屋前瘦影纡,棘门灞上柔条负。
边陲号角莫频催,泫泪攀枝悲戚久。
《莺》横桥雨过绿生香,彼岸斜飞复几行。
柳底翩翩藏翠影,风中恰恰啭红廊。
入笼始识澄心远,出谷方知逸兴长。
漫看花开花又谢,樽前流韵过东墙。
《竹》朔风摇曳冷霜侵,漫向笆篱寄短吟。
李杜成诗因有节,苏黄作赋却无心。
中虚引纳东山客,外直和鸣凤尾琴。
羽扇纶巾多意趣,偏将月色对孤斟。
《苏武牧羊》满野悲风衔露草,晨霞映雪阴霾扫。
三千叱石伴边尘,零散牧羝宁枯槁。
九九消寒名句

九九消寒名句
下面是《九九消寒图》的诗句: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荫;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家室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好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朱第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脚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椒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苑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欲含烟;红梅几点报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朦;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九九消寒图诗》

《九九消寒图诗》《消寒诗图》头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万物生,尧汤舜禹传桀事,武王伐纣列国分。
二九朔风冷难当,临潼斗宝各逞强,王翦一怒平六国,一统江山秦始皇。
三九纷纷降雪霜,斩蛇起义汉刘邦,霸王力举千斤鼎,弃职归山张子房。
四九滴水冻成冰,青梅煮酒论英雄,孙权独占江南地,鼎足三分属晋公。
五九迎春地气通,红拂私奔出深宫,英雄奇遇张忠俭,李渊出现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渐长,咬金聚会在瓦岗,茂公又把江山定,秦琼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来雁北飞,探母回令是彦辉,夤夜母子得相会,相会不该转回归。
八九河开绿水流,洪武永乐南北游,伯温辞朝归山去,崇祯无福天下丢。
九九八十一日完,闯王造反到顺天,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国大清坐金銮。
在这首“九九消寒诗图”中,从远古的“三皇治世”,到“大清坐金銮”,提到了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读来耐人寻味。
在这幅诗图中,诗句又交叉双环绕的葫芦型,围绕着“雁南飞栽柳芽待春来”九个字转写下来,每字亦均为九笔,每日一笔,“九九八十一日尽。
” 消寒诗图每年逢冬至之前,便挂在宫廷的居室中,是一种用文字笔墨来娱乐记时消遣之作。
寒梅吐玉头九初寒才是冬,武昌起义黎颂(宋)卿;提倡革命张镇武,炮打龟山萨镇冰。
二九朔风冷清清,孙文独立在南京;张勋带兵抄革命,铁良一去影无踪。
三九大寒天气凉,朝中急坏摄政王;洵涛保举袁世凯,因病请假世中堂。
四九天寒冷凄凄,北军代表唐绍怡;电告南省全独立,因此改换五色旗。
五九迎春过新年,袁大总统掌兵权;电告各省休争战,南北共和乐安然。
六九天长要打春,遍地都是三镇军;正月十二遭兵变,大炮攻破齐化门。
七九河开地气通,连烧代(带)抢是大兵;总统当日传命令,拿住土匪不放松。
八九雁来到惊蛰,同谋幸福算白说;生命财产难保守,五族平等假共和。
九九八十一日完,二次革命闹的欢;黄兴运动北伐队,上海各处设机关。
管城春满冬至头九天气寒,项城有意坐金銮;中华帝国号洪宪,施行专制改江山。
冬至雅趣:九九消寒图

冬至雅趣:九九消寒图老北京话讲:“冬至大如年”。
早先时候,冬至可是个大日子。
北方的冬天,没有农事,“熬冬”的日子不好过,于是便有了很多盛大的节日,比如冬至、腊八、春节、上元节……到了冬至,除了祭祀、吃馄饨(饺子),北京城里还盛行着一种雅趣——九九消寒图。
打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学过《数九歌》,讲的就是这个。
北方流传最广的《数九歌》是这样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当中的一个“九”是九天,从冬至到数完了九个九天共计八十一天,整个北方进入春耕的繁忙季节。
岁时有序,走过这九九八十一天,春回大地,柳树抽芽。
在这数九寒天里,唱着《数九歌》,“写九”和“画九”就成了每日的功课。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九九消寒图的几种玩法。
涂圆圈《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九九消寒图乃九格八十一圈。
自冬至起,日涂一圈,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
”这里不仅介绍了九九消寒图,还详细描述了其画法,这应该也是最简单的玩法了。
因其画法分上、下、左、右、中,还有一种涂铜钱的。
当然,也有以颜色来标注的,《康熙遗俗轶事饰物考》一书中记载:“晴涂红色,阴蓝色,雨涂绿色,风涂黄色,雪可以空白不涂,或填铅粉。
九九完成,已是冬去春来,每格笔画颜色不同,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以上都是民间流传较广的“涂圆圈”式的做法。
据溥仪的相关档案,他小时候有两种“涂圆圈”式消寒图的进阶玩法:一种是将其标注形式略作改进,画成一个个阴阳鱼。
另一种则是《消寒益气歌》,其上附有很长的歌词,且每个格子里九个圈构成的图案与歌名相合。
例如:左右合和图,左右各四圈,底部用一圈联合起来。
三星在户图,则是三圈在中,其余六圈构成门户之门字形。
八方朝贡图,八个圈分布四周与中心圈相连。
另外,与其他消寒图不同的是,画法也更为精细。
有的在同一天的圈内,竟记有三种符号,记录了当天天气变化的复杂情况。
染素梅《帝京景物略》记载:“冬至日人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诗九个字

九九消寒诗九个字
九九消寒诗是中国古代民间用于记录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一种方式,通常以九个字为一句,共九句,描述了从冬季到春季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
以下是一首九九消寒诗:《七律·九九消寒诗》
一、阵阵清香香满袖,梅蕊枝头迎白昼。
谁怜墙角凌风瘦,千秋倩影何时新。
万古娇姿今日秀,纵目马嘶玉树前。
开怀人醉黄昏后,盈盈欲语语长天。
二、红旗猎猎梅三弄,瘟魔暗把疫情送。
四海五洲犹失控,应喜神州儿女豪。
须惊赤县英雄梦,中枢决策鼓春风。
大地发威翔彩凤,死守严防不放松。
九九消寒诗的每一句都表达了不同的含义,但都反映了人们对冬季的感受和对春天的期待。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受,选择不同的诗句进行赏析。
九九消寒诗10——18(完)

九九消寒诗10——18(完)10七绝·盼声声震耳鸣鞭炮,岁杪村村锣鼓闹。
祷盼清零早吉祥,春风化疫开新貌。
七律·寄语新春年关又近闻鞭炮,路静人稀寒气罩。
户户新桃换旧符,家家笑语欢声闹。
村村社戏唱安康,社社秧歌歌绩效。
寄语新春送吉祥,瘟除疫灭开新貌。
11七绝·依窗看秧歌爆竹声声锣鼓响,秧歌不见人来赏。
春风未暖疫猖狂,户户依窗遥望像。
七律·依窗看秧歌巷里秧歌锣鼓响,龙腾狮跃无人赏。
青年怕疫尽居家,耄耋防瘟床上躺。
一对男童柳下观,三双妮子栏前晃。
依窗远看影朦朦,昔日繁华谁不想。
2023.1.412七绝·村里看社火梅开岁始九州春,鹊啭枝头倍觉亲。
社火楼前歌舞妙,村民自演用情真。
七律·村里看社火梅开香递九州春,鹊啭枝头倍觉亲。
别岁秧歌楼下闹,隔年社火又来身。
欢声惬意声声美,笑语甜心语语真。
五谷丰登尧舜世,新村百姓享红轮。
13七绝·莫问春春光莫问几时临,看取梅枝已暖心。
白雪层层遮不住,芦芽欲出待雷音。
七律·莫问春春光莫问几时临,看个梅枝已暖心。
白雪层层温暖浅,朔风日日凛寒深。
斟杯且饮迎新酒,品茗先听送旧音。
待到冰消麻鸭啭,邀君共采嫩黄芩。
1.514七绝·河边白雪皑皑小径幽,寒凝碧水冻兰舟。
隔栏远眺残阳晚,社里炊烟一眼收。
七律·河边白雪皑皑小径幽,寒凝碧浪冻兰舟。
朔风猎猎蓬蒿卷,酒幌招招瘦柳愁。
水榭楼空停雀子,沙堤路静落斑鸠。
隔栏远眺残阳晚,社里炊烟一眼收。
15草七绝·初春雪化冰消生碧草,风和日丽鸣飞鸟。
桃花已孕粉芽苞,待看枝头春色娇。
七律·初春远望阳坡生碧草,近听溪水莺啼道。
桃枝已孕粉红苞,丝柳渐青芽探脑。
鸭戏乡河潋滟波,鸥飞湿地鳞霞老。
松桥侧畔看炊烟,瓦屋崇楼明月抱。
16七绝·九九欲挽梅香时不待,凋红落处心生悔。
乡河侧畔觅春光,一片兰花摇五彩。
七律·九九欲挽梅香时不待,凋红落处心生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万物生,尧汤舜禹传桀事,武王伐纣列国分。
二九朔风冷难当,临潼斗宝各逞强,王翦一恕平六国,一统江山秦始皇。
三九纷纷降雪霜,斩蛇起义汉刘邦,霸王力举千斤鼎,弃职归山张子房。
四九滴水冻成冰,青梅煮酒论英雄,孙权独占江南地,鼎足三分属晋公。
五九迎春地气通,红拂私奔出深宫,英雄奇遇张忠俭,李渊出现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渐长,咬金聚会在瓦岗,茂公又把江山定,秦琼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来雁北飞,探母回令是彦辉,夤夜母子得相会,相会不该转回归。
八九河开绿水流,洪武永乐南北游,伯温辞朝归山去,崇祯无福天下丢。
九九八十一日完,闯王造反到顺天,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国大清坐金銮。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