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数复习题

合集下载

高数课本课后必做习题

高数课本课后必做习题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习题3—1
1、2、3、4、5、6、7、8、9、10、11、12、13、14
习题3—2
1(1)~(16)、2
习题3—3
1、3、4、5、7、10(1)~(3)
习题3—4
1、2、3(1)~(7)、5(1)~(5)、6、8(1)~(4)、9(1)~(6)、10(1)~(3)、12、13、14
习题2—3
1(1)~(12)、3(1)~(2)、4、10(1)~(2)
习题2—4
1(1)~(4)、2、3(1)~(4)、4(1)~(4)、5(1)~(2)、6、7(1)~(2)、8(1)~(4)
习题2—5
2、3(1)~(10)、4(1)~(8)
总习题二
1、2、3、6、7、8(1)~(5)、9(1)~(2)、11、12(1)~(2)、13、14。
1、2、4、5、6(1)~(2)、8、9、11、19。
第十章重积分(二重积分)
习题10—1
4(1)~(4)、5(1)~(4)
习题10—2
1(1)~(4)、2(1)~(4)、4(1)~(4)、5、6(1)~(6)、7、8、9、10、12(1)~(4)、13(1)~(4)、14(1)~(3)、15(1)~(4)
习题4—3
1~24
习题4—4
1~24
总习题四
1~40。
第五章定积分
习题5—1
10、11、12、13
习题5—2
2、3、4、5(1)~(3)、6(1)~(11)、9(1)~(2)、11、12、13
习题5—3
1(1)~(26)、2、3、4、5、6、7(1)~(13)
习题5—4
1(1)~(10)
总习题五

2015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立体几何(理科)及答案

2015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立体几何(理科)及答案

专题十 立体几何1.【2015高考安徽,理5】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B )若m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 与n 平行(C )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 )若m ,n 不平行,则m 与n 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由A ,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β可以相交、平行,故A 不正确;由B ,若m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 ,n 可以平行、重合、相交、异面,故B 不正确;由C ,若α,β不平行,但α平面内会存在平行于β的直线,如α平面中平行于α,β交线的直线;由D 项,其逆否命题为“若m 与n 垂直于同一平面,则m ,n 平行”是真命题,故D 项正确.所以选D.【考点定位】1.直线、平面的垂直、平行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的应用.【名师点睛】空间直线、平面平行或垂直等位置关系命题的真假判断,常采用画图(尤其是画长方体)、现实实物判断法(如墙角、桌面等)、排除筛选法等;另外,若原命题不太容易判断真假,可以考虑它的逆否命题,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真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2.【2015高考北京,理4】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是直线且m α⊂.“m β∥”是“αβ∥”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解析】因为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是直线且m α⊂.若“m β∥”,则平面、αβ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不能推出//αβ,反过来若//αβ,m α⊂,则有m β∥,则“m β∥”是“αβ∥”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重点考察线面、面面平行问题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充要条件,本题属于基础题,本题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为载体,考查充要条件.考查学生对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面、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及空间想象能力,重点是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有关判定和性质.3.【2015高考新课标1,理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

2015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立体几何-文

2015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立体几何-文

2015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立体几何 文1.【2015高考浙江,文4】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 )A .若l β⊥,则αβ⊥B .若αβ⊥,则l m ⊥C .若//l β,则//αβD .若//αβ,则//l m【答案】A【解析】采用排除法,选项A 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故正确;选项B 中,当αβ⊥时,,l m 可以垂直,也可以平行,也可以异面;选项C 中,//l β时,,αβ可以相交;选项D 中,//αβ时,,l m 也可以异面.故选A.【考点定位】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解答本题时要根据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从定理、公理以及排除法等角度,对个选项的结论进行确认真假.本题属于容易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排除错误结论的能力.2.【2015高考新课标1,文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答案】B【解析】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 ,则12384r ⨯⨯=,所以163r =,所以米堆的体积为211163()5433⨯⨯⨯⨯=3209,故堆放的米约为3209÷1.62≈22,故选B. 【考点定位】圆锥的性质与圆锥的体积公式【名师点睛】本题以《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为材料,试题背景新颖,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想到米堆是14圆锥,底面周长是两个底面半径与14圆的和,根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底面半径的方程,解出底面半径,是基础题.3.【2015高考浙江,文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83cmB .123cmC .3233cm D .4033cm【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与一个底面边长为2,高为2的正四棱锥的组合体,故其体积为32313222233V cm =+⨯⨯=.故选C. 【考点定位】1.三视图;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解答本题时要能够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准确利用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计算求得体积.本题属于中等题,重点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运算能力.4.【2015高考重庆,文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23π+ (B) 136π (C) 73π (D) 52π【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底面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再加上一个半圆锥:其底面半径为1,高也为1,构成的一个组合体,故其体积为61311612122πππ=⨯⨯⨯+⨯⨯,故选B.【考点定位】三视图及柱体与锥体的体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的概念和组合体体积的计算,采用三视图还原成直观图,再利用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公式进行求解.本题属于基础题,注意运算的准确性.5.【2015高考陕西,文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3π B .4π C .24π+ D .34π+【答案】D 【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柱的截去一半,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1121222342πππ⨯⨯+⨯⨯⨯+⨯=+,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名师点睛】1.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几何体的表面积,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技术能力;2.先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计算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即可;3.本题属于基础题,是高考常考题型.6.【2015高考广东,文6】若直线1l 和2l 是异面直线,1l 在平面α内,2l 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l 至少与1l ,2l 中的一条相交B .l 与1l ,2l 都相交C .l 至多与1l ,2l 中的一条相交D .l 与1l ,2l 都不相交【答案】A【解析】若直线1l 和2l 是异面直线,1l 在平面α内,2l 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l 至少与1l ,2l 中的一条相交,故选A .【考点定位】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属于容易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选项中的重要字眼“至少”、“至多”, 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解决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类试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作理论方面的推导论证外,利用特殊图形进行检验,也可作必要的合情推理.7.【2015高考浙江,文7】如图,斜线段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B 为斜足,平面α上的动点P 满足30∠PAB =,则点P 的轨迹是( )A .直线B .抛物线C .椭圆D .双曲线的一支【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当P 点运动时,在空间中,满足条件的AP 绕AB 旋转形成一个圆锥,用一个与圆锥高成60角的平面截圆锥,所得图形为椭圆.故选C.【考点定位】1.圆锥曲线的定义;2.线面位置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以及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解答本题时要能够根据给出的线面位置关系,通过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一个无限延展的圆锥被一个与之成60角的平面截得的图形是椭圆的结论.本题属于中等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圆锥曲线的定义的理解.8.【2015高考湖北,文5】12,l l 表示空间中的两条直线,若p :12,l l 是异面直线;q :12,l l 不相交,则( )A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B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C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答案】A .【解析】若p :12,l l 是异面直线,由异面直线的定义知,12,l l 不相交,所以命题q :12,l l 不相交成立,即p 是q 的充分条件;反过来,若q :12,l l 不相交,则12,l l 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所以不能推出12,l l 是异面直线,即p 不是q 的必要条件,故应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异面直线,属基础题.【名师点睛】以命题与命题间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为契机,重点考查空间中直线的位置关系,其解题的关键是弄清谁是谁的充分条件谁是谁的必要条件,正确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注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准确性.9、【2015高考新课标1,文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A )1 (B )2(C )4 (D )8【答案】B【解析】由正视图和俯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半球与半个圆柱的组合体,圆柱的半径与球的半径都为r ,圆柱的高为2r ,其表面积为22142222r r r r r r πππ⨯+⨯++⨯=2254r r π+=16 + 20π,解得r=2,故选B.【考点定位】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球的表面积公式;圆柱的测面积公式【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识别,是常规提,对简单组合体三三视图问题,先看俯视图确定底面的形状,根据正视图和侧视图,确定组合体的形状,再根据“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法则组合体中的各个量.10.【2015高考福建,文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A.8+ B.11+.14+.15【答案】B【解析】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2的直四棱柱,且底面直角梯形的两底分别为12,,直角腰长为1,.底面积为12332⨯⨯=,侧面积为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1+B.【考点定位】三视图和表面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和表面积计算,关键在于根据三视图还原体,要掌握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比如三棱柱、三棱锥、圆锥、四棱柱、四棱锥、圆锥、球、圆台以及其组合体,并且要弄明白几何体的尺寸跟三视图尺寸的关系;有时候还可以利用外部补形法,将几何体补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等常见几何体,属于中档题.11.【2015高考山东,文9】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为,将该三角形绕其斜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A(B()()【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所得旋转体为同底等高的全等圆锥,所以,其体积为213π⨯⨯=,故选B.【考点定位】1.旋转体的几何特征;2.几何体的体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体的几何特征及几何体的体积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得旋转体的几何特征,确定得到计算体积所需要的几何量.本题属于基础题,在考查旋转体的几何特征及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同时,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是“无图考图”的一道好题.12.【2015高考湖南,文10】某工作的三视图如图3所示,现将该工作通过切削,加工成一个体积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新工件,并使新工件的一个面落在原工作的一个面内,则原工件材1112料的利用率为(材料利用率=新工件的体积/原工件的体积)( )A 、89πB 、827πC【答案】A【考点定位】三视图、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圆锥的内接长方体【名师点睛】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紧紧抓住“一正二定三相等”条件,本题“和为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空间想象能力是解决三视图的关键,可从长方体三个侧面进行想象几何体.求组合体的体积,关键是确定组合体的组成形式及各部分几何体的特征,再结合分割法、补体法、转化法等方法求体积.13.【2015高考北京,文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A.1 B C D.2【答案】C【解析】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AB,S A是四棱锥最长的棱,由三视图可知,SC⊥平面CDSA===,故选C.【考点定位】三视图.【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视图,属于容易题.解题时一定要抓住三视图的特点,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本题先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计算出几何体中最长棱的棱长即可.14【2015高考安徽,文9】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A )1+(B )1+(C )2+ (D )【答案】C【解析】由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下图所示:其中侧面PAC ⊥底面ABC ,且PAC ∆≌ABC ∆,由三视图中所给数据可知:2====BC AB PC PA ,取AC 中点,O 连接BO PO ,,则POB Rt ∆中,1==BO PO ⇒2=PB ∴3222212432+=⋅⋅+⋅⋅=S ,故选C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锥体表面积公式.【名师点睛】在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或者表面积时,一定要正确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再利用体积或表面积公式求之;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基本运算能力.【2015高考上海,文6】若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a ,且其体积为316,则=a .【答案】4【解析】依题意,3162321=⨯⨯⨯⨯a a a ,解得4=a . 【考点定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三棱柱的性质.【名师点睛】正三棱柱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垂直于底面.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为243a . 15.【2015高考天津,文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3m.【答案】8π3【解析】该几何体是由两个高为1的圆锥与一个高为2的圆柱组合而成,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318π2π1π2(m )33⨯⨯⨯+⨯=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及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名师点睛】由于三视图能有效的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立体几何题基本上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高考试题中三视图一般常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交汇.由三视图还原出原几何体,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6.【2015高考四川,文14】在三棱住ABC -A 1B 1C 1中,∠BAC =90°,其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M ,N ,P 分别是AB ,BC ,B 1C 1的中点,则三棱锥P -A 1MN 的体积是______. 【答案】124【解析】由题意,三棱柱是底面为直角边长为1的A 1 C 1B 1 P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1的直三棱柱,底面积为12 如图,因为AA 1∥PN ,故AA 1∥面PMN ,故三棱锥P -A 1MN 与三棱锥P -AMN 体积相等,三棱锥P -AMN 的底面积是三棱锥底面积的14,高为1 故三棱锥P -A 1MN 的体积为111132424⨯⨯=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及空间线面关系、三棱柱与三棱锥的体积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图形分割与转换的能力,考查基本运算能力.【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首先要正确画出三棱柱的直观图,包括各个点的对应字母所在位置,结合条件,三棱锥P -A 1MN 的体积可以直接计算,但转换为三棱锥P -AMN 的体积,使得计算更为简便,基本上可以根据条件直接得出结论.属于中档偏难题.17.【2015高考安徽,文19】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1,1,2,60PA AB AC BAC ===∠=o .(Ⅰ)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Ⅱ)证明:在线段PC 上存在点M ,使得AC ⊥BM ,并求PM MC的值.【答案】(Ⅱ)13PM MC = 【解析】A BC M N(Ⅰ)解:由题设AB =1,,2=AC 60=∠BAC可得ABC S ∆︒⋅⋅⋅=60sin 21AC AB 23=. 由⊥PA 面ABC可知PA 是三棱锥ABC P -的高,又1=PA所以三棱锥ABC P -的体积6331=⋅⋅∆PA S V ABC = (Ⅱ)证:在平面ABC 内,过点B 作AC BN ⊥,垂足为N ,过N 作PA MN //交PC 于M ,连接BM .由⊥PA 面ABC 知AC PA ⊥,所以AC MN ⊥.由于N MN BN =⋂,故⊥AC 面MBN ,又⊂BM 面MBN ,所以BM AC ⊥.在直角BAN ∆中,21cos =∠⋅=BAC AB AN ,从而23=-=AN AC NC .由PA MN //,得31=NC AN MC PM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锥体的体积公式、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其性质定理.【名师点睛】本题将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巧妙地结合到求锥体的体积之中,本题的第(Ⅱ)问需要学生构造出线面垂直,进而利用性质定理证明出面面垂直,本题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构造能力和运算能力.18.【2015高考北京,文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三棱锥V C -AB 中,平面V AB ⊥平面C AB ,V ∆AB 为等边三角形,C C A ⊥B 且C C A =B =,O ,M 分别为AB ,V A 的中点.(I )求证:V //B 平面C MO ;(II )求证:平面C MO ⊥平面V AB ;(III )求三棱锥V C -AB 的体积.【答案】(I )证明详见解析;(II )证明详见解析;(III(Ⅱ)因为AC BC =,O 为AB 的中点,所以OC AB ⊥.又因为平面V AB ⊥平面C AB ,且OC ⊂平面C AB ,所以OC ⊥平面V AB .所以平面C MO ⊥平面V AB .(Ⅲ)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中,AC BC ==所以2,1AB OC ==.所以等边三角形V AB 的面积VAB S ∆=.又因为OC ⊥平面V AB ,所以三棱锥C V -AB 的体积等于13VAB OC S ∆⨯⨯=又因为三棱锥V C -AB 的体积与三棱锥C V -AB 的体积相等,所以三棱锥V C -AB 考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平行、面面垂直和几何体的体积,属于中档题.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面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可由面面垂直得到,但由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一定要注意找两个面的交线,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求几何体的体积的方法主要有公式法、割补法、等积法等,本题求三棱锥的体积,采用了等积法.19.【2015高考福建,文20】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是圆O 上异于,A B 的点,PO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且1PO =OB =.(Ⅰ)若D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证C A ⊥平面D P O ;(Ⅱ)求三棱锥P ABC -体积的最大值;(Ⅲ)若BC =E 在线段PB 上,求CE OE +的最小值.【答案】(Ⅰ)详见解析;(Ⅱ)13;【解析】解法一:(I )在C ∆AO 中,因为C OA =O ,D 为C A 的中点,所以C D A ⊥O .又PO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所以C PO ⊥A .因为D O PO =O ,所以C A ⊥平面D P O .(II )因为点C 在圆O 上,所以当C O ⊥AB 时,C 到AB 的距离最大,且最大值为1.又2AB =,所以C ∆AB 面积的最大值为12112⨯⨯=. 又因为三棱锥C P -AB 的高1PO =,故三棱锥C P -AB 体积的最大值为111133⨯⨯=. (III )在∆POB 中,1PO =OB =,90∠POB =,所以PB ==.同理C P =C C PB =P =B .在三棱锥C P -AB 中,将侧面C B P 绕PB 旋转至平面C 'B P ,使之与平面ABP 共面,如图所示.当O ,E ,C '共线时,C E +OE 取得最小值.又因为OP =OB ,C C ''P =B ,所以C 'O 垂直平分PB ,即E 为PB中点.从而C C ''O =OE +E =+= 亦即C E +OE.O A BP解法二:(I )、(II )同解法一.(III )在∆POB 中,1PO =OB =,90∠POB =,所以45∠OPB =,PB ==.同理C P =所以C C PB =P =B ,所以C 60∠PB =.在三棱锥C P -AB 中,将侧面C B P 绕PB 旋转至平面C 'B P ,使之与平面ABP 共面,如图所示.当O ,E ,C '共线时,C E +OE 取得最小值.所以在C '∆O P 中,由余弦定理得:()2C 1221cos 4560'O =+-⨯+1122=+--2=+从而C 'O ==所以C E +OE . 【考点定位】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2、三棱锥体积.【名师点睛】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可以利用判定定理,即线线垂直到线面垂直;也可以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面面垂直到线面垂直;决定棱锥体积的量有两个,即底面积和高,当研究其体积的最值问题时,若其中有一个量确定,则只需另一个量的最值;若两个量都不确定,可通过设变量法,将体积表示为变量的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思想确定其最值;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转化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旋转到一个平面内,利用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求解.20.【2015高考广东,文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3,三角形DC P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CD AB 所在的平面垂直,D C 4P =P =,6AB =,C 3B =.(1)证明:C//B 平面D P A ;(2)证明:C D B ⊥P ;(3)求点C 到平面D P A 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 【解析】试题分析:(1)由四边形CD AB 是长方形可证C//D B A ,进而可证C//B 平面D P A ;(2)先证C CD B ⊥,再证C B ⊥平面DC P ,进而可证C D B ⊥P ;(3)取CD 的中点E ,连结AE 和PE ,先证PE ⊥平面CD AB ,再设点C 到平面D P A 的距离为h ,利用C D CD V V -P A P-A =三棱锥三棱锥可得h 的值,进而可得点C 到平面D P A 的距离.试题解析:(1)因为四边形CD AB 是长方形,所以C//D B A ,因为C B ⊄平面D P A ,D A ⊂平面D P A ,所以C//B 平面D P A(2)因为四边形CD AB 是长方形,所以C CD B ⊥,因为平面DC P ⊥平面CD AB ,平面DC P 平面CD CD AB =,C B ⊂平面CD AB ,所以C B ⊥平面DC P ,因为D P ⊂平面DC P ,所以C D B ⊥P(3)取CD 的中点E ,连结AE 和PE ,因为D C P =P ,所以CD PE ⊥,在Rt D ∆PE 中,PE ===,因为平面DC P ⊥平面CD AB ,平面DC P 平面CD CD AB =,PE ⊂平面DC P ,所以PE ⊥平面CD AB ,由(2)知:C B ⊥平面DC P ,由(1)知:C//D B A ,所以D A ⊥平面DC P ,因为D P ⊂平面DC P ,所以D D A ⊥P ,设点C 到平面D P A 的距离为h ,因为C D CD V V -P A P-A =三棱锥三棱锥,所以D CD 1133S h S ∆P A ∆A ⋅=⋅PE ,即CD D 2S h S ∆A ∆P A ⋅PE ===,所以点C 到平面D P A【考点定位】1、线面平行;2、线线垂直;3、点到平面的距离.【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平行、线线垂直和点到平面的距离,属于中档题.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线线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可由面面垂直得到,但由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一定要注意找两个面的交线,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点到平面的距离是转化为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借助等积法来解决.21.【2015高考湖北,文20】《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 在如图所示的阳马P ABCD -中,侧棱PD ⊥底面ABCD ,且PD CD =,点E 是PC 的中点,连接,,DE BD BE . (Ⅰ)证明:DE ⊥平面PBC . 试判断四面体EBCD 是否为鳖臑,若是,写出其每个面的直角(只需写出结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Ⅱ)记阳马P ABCD -的体积为1V ,四面体EBCD 的体积为2V ,求12V V 的值. 【答案】(Ⅰ)因为PD ⊥底面ABCD ,所以PD BC ⊥. 由底面ABCD 为长方形,有BC CD ⊥,而PD CD D =,所以BC ⊥平面PCD . DE ⊂平面PCD ,所以BC DE ⊥. 又因为PD CD =,点E 是PC 的中点,所以DE PC ⊥. 而PCBC C =,所以DE ⊥平面PBC .四面体EBCD 是一个鳖臑;(Ⅱ)124.V V = 【解析】(Ⅰ)因为PD ⊥底面ABCD ,所以PD BC ⊥. 由底面ABCD 为长方形,有BC CD ⊥,而PD CD D =,所以BC ⊥平面PCD . DE ⊂平面PCD ,所以BC DE ⊥. 又因为PD CD =,点E 是PC 的中点,所以DE PC ⊥. 而PCBC C =,所以DE ⊥平面PBC . 由BC ⊥平面PCD ,DE ⊥平面PBC ,可知四面体EBCD 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四面体EBCD 是一个鳖臑,其四个面的直角分别是,,,.BCD BCE DEC DEB ∠∠∠∠(Ⅱ)由已知,PD 是阳马P ABCD -的高,所以11133ABCD V S PD BC CD PD =⋅=⋅⋅;由(Ⅰ)知,DE 是鳖臑D BCE -的高, BC CE ⊥,所以21136BCE V S DE BC CE DE ∆=⋅=⋅⋅.在Rt △PDC中,因为PD CD =,点E 是PC 的中点,所以DE CE ==,于是 12123 4.16BC CD PD V CD PD V CE DEBC CE DE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属中高档题.【名师点睛】以《九章算术》为背景,给予新定义,增添了试题的新颖性,但其实质仍然是考查线面垂直与简单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其解题思路:第一问通过线线、线面垂直相互之间的转化进行证明,第二问关键注意底面积和高之比,运用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结合数学史料的给予新定义,不仅考查学生解题能力,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为空间立体几何注入了新的活力.22.【2015高考湖南,文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4,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1,BC CC 的中点。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大全( 数列)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大全( 数列)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大全(数列)一、选择题:1.(2015北京理) 设{}n a 是等差数列.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若120a a +>,则230a a +>B .若130a a +<,则120a a +<C .若120a a <<,则213a a a >D .若10a <,则()()21230a a a a --> 【答案】C考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作差比较法2.(2015福建理)若,a b 是函数()()20,0f x x px q p q =-+>> 的两个不同的零点,且,,2a b -这三个数可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也可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则p q + 的值等于( )A .6B .7C .8D .9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韦达定理得a b p +=,a b q ⋅=,则0,0a b >>,当,,2a b -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时,2-必为等比中项,故4a b q ⋅==,4b a=.当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时,2-必不是等差中项,当a 是等差中项时,422a a =-,解得1a =,4b =;当4a 是等差中项时,82a a=-,解得4a =,1b =,综上所述,5a b p +==,所以p q +9=,选D .考点: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3、(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文)已知{}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844S S =,则10a =( ) (A )172 (B )192(C )10 (D )124. (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 ) A .5 B .7 C .9 D .11【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13533331a a a a a ++==⇒=,()15535552a a S a +===.故选A. 考点:等差数列5.(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3,135a a a ++ =21,则357a a a ++= ( ) A .21 B .42 C .63 D .84 【答案】B考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性质.6.(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114a =,()35441a a a =-,则2a =( )A.2B.1C.12 1D.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235444412a a a a a ==-⇒=,所以34182a q q a ==⇒= ,故2112a a q == ,选C.考点:等比数列.7. (2015浙江理)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d 不为零,前n 项和是n S ,若3a ,4a ,8a 成等比数列,则( )A.140,0a d dS >>B. 140,0a d dS <<C. 140,0a d dS ><D. 140,0a d dS <>8.(2015重庆理)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a =4,4a =2,则6a = ( )A 、-1B 、0C 、1D 、6【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属于数列的问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二、填空题:1.(2015安徽文)已知数列}{n a 中,11=a ,211+=-n n a a (2≥n ),则数列}{n a 的前9项和等于 .2.(2015安徽理)已知数列{}n a 是递增的等比数列,14239,8a a a a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等于 .3.(2015福建文)若,a b 是函数()()20,0f x x px q p q =-+>> 的两个不同的零点,且,,2a b - 这三个数可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也可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则p q + 的值等于________. 【答案】9考点: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4.(2015广东理)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576543=++++a a a a a ,则82a a += 【答案】10.【解析】因为{}n a 是等差数列,所以37462852a a a a a a a +=+=+=,345675525a a a a a a ++++==即55a =,285210a a a +==,故应填入10.【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简单运算,属于容易题.5. (2015广东文)若三个正数a ,b ,c 成等比数列,其中526a =+56c =-则b = .【答案】1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三个正数a ,b ,c 成等比数列,所以(25265261b ac ==+-=,因为0b >,所以1b =,所以答案应填:1. 考点:等比中项.6. (2015浙江文)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d 不为零.若2a ,3a ,7a 成等比数列,且1221a a +=,则1a = ,d = . 【答案】2,13-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得,2111(2)()(6)a d a d a d +=++,故有1320a d +=,又因为1221a a +=,即131a d +=,所以121,3d a =-=. 考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2.等比中项.7.(2015湖南理)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1a =,且13S ,22S ,3S 成等差数列,则n a = .【答案】13-n .【考点定位】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属于容易题,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建立关于等比数列基本量q 的方程即可求解,考查学生等价转化的思想与方程思想.8. (2015江苏)数列}{n a 满足11=a ,且11+=-+n a a n n (*N n ∈),则数列}1{na 的前10项和为 【答案】2011【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112211(1)()()()121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n n ---+=-+-++-+=+-+++=所以1011112202(),2(1),11111n n n S S a n n n n =-=-==+++ 考点:数列通项,裂项求和9、(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文)数列{}n a 中112,2,n n n a a a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126n S =,则n = .10.(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理)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1a =-,11n n n a S S ++=,则n S =________.【答案】1n-【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得111n n n n n a S S S S +++=-=⋅,两边同时除以1n n S S +⋅,得1111n nS S +=--,故数列1n S ⎧⎫⎨⎬⎩⎭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11(1)n S n n =---=-,所以1nS n =-. 考点:等差数列和递推关系.11. (2015陕西文、理)中位数1010的一组数构成等差数列,其末项为2015,则该数列的首项为 . 【答案】5 【解析】试题分析:设数列的首项为1a ,则12015210102020a +=⨯=,所以15a =,故该数列的首项为5,所以答案应填:5. 考点:等差中项.三、解答题:1. (2015安徽文)已知数列{}n a 是递增的等比数列,且14239,8.a a 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n n n n a b S S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2.(2015安徽理) 设*n N ∈,n x 是曲线221n y x+=+在点(12),处的切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Ⅰ)求数列{}n x 的通项公式; (Ⅱ)记2221321n n T x x x -=,证明14n T n≥.3、(2015北京文)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1210a a +=,432a a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Ⅱ)设等比数列{}n b 满足23b a =,37b a =,问:6b 与数列{}n a 的第几项相等? 【答案】(1)42(1)22n a n n =+-=+;(2)6b 与数列{}n a 的第63项相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将1234,,,a a a a 转化成1a 和d ,解方程得到1a 和d 的值,直接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第二问,先利用第一问的结论得到2b 和3b 的值,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将2b 和3b 转化为1b 和q ,解出1b 和q 的值,得到6b 的值,再代入到上一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解出n 的值,即项数. 试题解析:(Ⅰ)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因为432a a -=,所以2d =.又因为1210a a +=,所以1210a d +=,故14a =. 所以42(1)22n a n n =+-=+ (1,2,)n =.(Ⅱ)设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为q . 因为238b a ==,3716b a ==, 所以2q =,14b =.所以61642128b -=⨯=.由12822n =+,得63n =. 所以6b 与数列{}n a 的第63项相等. 考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 (2015北京理)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N ,136a ≤,且121823618n n n nn a a a a a +⎧=⎨->⎩,≤,,()12n =,,…. 记集合{}*|n M a n =∈N .(Ⅰ)若16a =,写出集合M 的所有元素;(Ⅱ)若集合M 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证明:M 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 (Ⅲ)求集合M 的元素个数的最大值.【答案】(1){6,12,24}M =,(2)证明见解析,(3)8 【解析】 ①试题分析:(Ⅰ)由16a =,可知23412,24,12,a a a ===则{6,12,24}M =;(Ⅱ)因为集合M 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所以不妨设k a 是3的倍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n k ≥,n a 是3的倍数,当1k =时,则M 中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如果1k >时,因为12k k a a -=或1236k a --,所以12k a -是3的倍数,于是1k a -是3的倍数,类似可得,21,......k a a -都是3的倍数,从而对任意1n ≥,n a 是3的倍数,因此M 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第二步集合M 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所以不妨设k a 是3的倍数,由已知121823618n n n nn a a a a a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n k ≥,n a 是3的倍数;第三步由于M 中的元素都不超过36,M 中的元素个数最多除了前面两个数外,都是4的倍数,因为第二个数必定为偶数,由n a 的定义可知,第三个数及后面的数必定是4的倍数,由定义可知,1n a +和2n a 除以9的余数一样,分n a 中有3的倍数和n a 中没有3的倍数两种情况,研究集合M 中的元素个数,最后得出结论集合M 的元素个数的最大值为8.试题解析:(Ⅰ)由已知121823618n n n nn a a a a a +⎧=⎨->⎩,≤,,可知:12346,12,24,12,a a a a ===={6,12,24}M ∴=(Ⅱ)因为集合M 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所以不妨设k a 是3的倍数,由已知121823618n n n nn a a a a a +⎧=⎨->⎩,≤,,,可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n k ≥,n a 是3的倍数,当1k =时,则M 中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如果1k >时,因为12k k a a -=或1236k a --,所以12k a -是3的倍数,于是1k a -是3的倍数,类似可得,21,......k a a -都是3的倍数,从而对任意1n ≥,n a 是3的倍数,因此M 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Ⅲ)由于M 中的元素都不超过36,由136a ≤,易得236a ≤,类似可得36n a ≤,其次M 中的元素个数最多除了前面两个数外,都是4的倍数,因为第二个数必定为偶数,由n a 的定义可知,第三个数及后面的数必定是4的倍数,另外,M 中的数除以9的余数,由定义可知,1n a +和2n a 除以9的余数一样,考点:1.分段函数形数列通项公式求值;2.归纳法证明;3.数列元素分析.5.(2015福建文) 等差数列{}n a 中,24a =,4715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22n a n b n -=+,求12310b b b b +++⋅⋅⋅+的值.【答案】(Ⅰ)2n a n =+;(Ⅱ)2101.【解析】试题分析:(Ⅰ)利用基本量法可求得1,a d ,进而求{}n a 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前n 项和,首先考虑其通项公式,根据通项公式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求和方法,本题2nn b n =+,故可采取分组求和法求其前10项和.试题解析:(I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 由已知得()()11143615a d a d a d +=⎧⎪⎨+++=⎪⎩,解得131a d =⎧⎨=⎩.所以()112n a a n d n =+-=+.考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分组求和法.6、(2015广东文)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已知11a =,232a =,354a =,且当2n ≥时,211458n n n n S S S S ++-+=+.()1求4a 的值; ()2证明:112n n a a +⎧⎫-⎨⎬⎩⎭为等比数列; ()3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答案】(1)78;(2)证明见解析;(3)()11212n n a n -⎛⎫=-⨯ ⎪⎝⎭.考点:1、等比数列的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7.(2015广东理)数列{}n a 满足1212242-+-=+⋅⋅⋅++n n n na a a , *N n ∈. (1) 求3a 的值;(2) 求数列{}n a 前n 项和n T ; (3) 令11b a =,()11111223n n n T b a n n n -⎛⎫=++++⋅⋅⋅+≥ ⎪⎝⎭,证明: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n S n ln 22+<【答案】(1)14;(2)1122n -⎛⎫- ⎪⎝⎭;(3)见解析.(3)依题由1211112n n n a a a b a n n -+++⎛⎫=++++ ⎪⎝⎭知11b a =,1221122a b a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递推数列求项值、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不等式放缩等知识,属于中高档题. 8.(2015湖北理)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为q .已知11b a =,22b =,q d =,10100S =.(Ⅰ)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Ⅱ)当1d >时,记n n nac b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答案】(Ⅰ)121,2.n n n a n b -=-⎧⎪⎨=⎪⎩或11(279),929().9n n n a n b -⎧=+⎪⎪⎨⎪=⋅⎪⎩;(Ⅱ)12362n n -+-.2345113579212222222n n n T -=++++++. ② ①-②可得221111212323222222n n n n n n T --+=++++-=-,故n T 12362n n -+=-.考点: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2.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 项和. 9. (2015湖北文)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为q .已知11b a =,22b =,q d =,10100S =.(Ⅰ)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Ⅱ)当1d >时,记n n nac b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答案】(Ⅰ)121,2.n n n a n b -=-⎧⎪⎨=⎪⎩或11(279),929().9n n n a n b -⎧=+⎪⎪⎨⎪=⋅⎪⎩;(Ⅱ)12362n n n T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错位相减法求和,属中档题.【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简单综合试题,其解题思路:第一问直接借助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第二问运用错位相减法直接对其进行求和.体现高考坚持以基础为主,以教材为蓝本,注重计算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向.10. (2015湖南文)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21,2a a ==,且13n n a S +=*13,()n S n N +-+∈,(I )证明:23n n a a +=; (II )求n S 。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15年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15年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真题及答案高等数学(一)1.(单选题) 设b≠0,当x→0时,sinbx是x2的( )(本题4分)A 高阶无穷小量B 等价无穷小量C 同阶但不等价无穷小量D 低阶无穷小量标准答案: D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无穷小量的比较的知识点.2.(单选题)(本题4分)A 2B 1C 1/2D 0标准答案: 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定义的知识点.3.(单选题) 函数f(x)=x3—12x+1的单调减区间为( )(本题4分)A (-∞,+∞)B (-∞,-2)C (-2,2)D (2,+∞)标准答案: 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的知识点.4. (单选题)(本题4分)A 为f(x)的驻点B 不为f(x)的驻点C 为f(x)的极大值点D 为f(x)的极小值点标准答案: A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驻点的知识点.【应试指导】使得函数的一阶导数的值为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即f'(x)=0的根称为驻点.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5.(单选题)下列函数中为f(x)=e2x的原函数的是( )(本题4分)A exBC e2xD 2e2x标准答案: B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原函数的知识点.6.(单选题)(本题4分)A -2sinx2+CBC 2sinx2+CD标准答案: D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不定积分的知识点.7.(单选题)(本题4分)A xex2B 一xex2C Xe-x2D 一xe-x2标准答案: B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变上限积分的性质的知识点.8.(单选题)(本题4分)A yxy-1B XyInxC Xy-1D xy-1lnx标准答案: A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一阶偏导数的知识点.9.(单选题)(本题4分)A 3dx+2dyB 2dx+3dyC 2dx+dyD dx+3dy标准答案: B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全微分的知识点.10.(单选题)(本题4分)A 绝对收敛B 条件收敛C 发散D 收敛性与k的取值有关标准答案: A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级数的收敛性的知识点.11.(填空题)(本题4分)标准答案: 1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洛必达法则的知识点.12.(填空题)(本题4分)标准答案: 2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间断点的知识点.13.(填空题)设y=x2+e x,则dy=________(本题4分)标准答案: (2x+e x)dx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微分的知识点.【应试指导】y’=2x+e x,故dy=(2x+e x)dx.14.(填空题)设y=(2+x)100,则Y’=_________.(本题4分)标准答案: 100(2+z)99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的知识点.【应试指导】y=(2+x)100,则Y’=100(2+x)100一1=100(2+z)9915.(填空题)(本题4分)标准答案: -In∣3-x∣+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不定积分的知识点.16.(填空题)(本题4分)标准答案: 0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定积分的性质的知识点.17.(填空题)(本题4分)标准答案: 1/3(e3一1)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定积分的知识点.18.(填空题)(本题4分)标准答案: Y2cosX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一阶偏导数的知识点.19.(填空题)微分方程y’=2x的通解为y=__________.(本题4分)标准答案: x2+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微分方程的通解的知识点.【应试指导】所给方程为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分离变量得dy=2xdx,两边同时积分可得Y=x2+C,即该微分方程的通解为y=x2+C.20.(填空题)(本题4分)标准答案: 1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级数的收敛半径的知识点.21.(问答题) (本题8分)标准答案:22.(问答题)(本题8分)标准答案:曲线在点(0,1)处的法线方程为23.(问答题)(本题9分)标准答案:设x=t,则x=t2,dx=2tdt.24.(问答题)(本题9分)标准答案:25.(问答题)求曲线y=x3与直线y=x所围图形(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面积S.(本题9分)标准答案:由对称性知26.(问答题)设二元函数z=x2+xy+y2+x-y一5,求z的极值.(本题9分)标准答案:因此点(一1,1)为z的极小值点,极小值为一6.27.(问答题)(本题9分)标准答案:28.(问答题)(本题9分) 标准答案:。

2015年高考数学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5年高考数学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5年高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学(理科)1.(5分)(2015•原题)已知集合P={x|x2﹣2x≥0},Q={x|1<x≤2},则(∁R P)∩Q=()A .[0,1)B.(0,2] C.(1,2)D.[1,2]2.(5分)(2015•原题)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 .8cm3B.12cm3C.D.3.(5分)(2015•原题)已知{a n}是等差数列,公差d不为零,前n项和是S n,若a3,a4,a8成等比数列,则()A .a1d>0,dS4>0B.a1d<0,dS4<0C.a1d>0,dS4<0D.a1d<0,dS4>04.(5分)(2015•原题)命题“∀n∈N*,f(n)∈N*且f(n)≤n”的否定形式是()A.∀n∈N*,f(n)∉N*且f(n)>n B.∀n∈N*,f(n)∉N*或f(n)>n C.∃n0∈N*,f(n0)∉N*且f(n0)>n0D.∃n0∈N*,f(n0)∉N*或f(n0)>n05.(5分)(2015•原题)如图,设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不经过焦点的直线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B,C,其中点A,B在抛物线上,点C在y轴上,则△BCF与△ACF的面积之比是()A .B.C.D.6.(5分)(2015•原题)设A,B是有限集,定义:d(A,B)=card(A∪B)﹣card(A∩B),其中card(A)表示有限集A中的元素个数()命题①:对任意有限集A,B,“A≠B”是“d(A,B)>0”的充分必要条件;命题②:对任意有限集A,B,C,d(A,C)≤d(A,B)+d(B,C)A.命题①和命题②都成立B.命题①和命题②都不成立C.命题①成立,命题②不成立D.命题①不成立,命题②成立7.(5分)(2015•原题)存在函数f(x)满足,对任意x∈R都有()A .f(sin2x)=sinxB.f(sin2x)=x2+xC.f(x2+1)=|x+1|D.f(x2+2x)=|x+1|8.(5分)(2015•原题)如图,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A .∠A′DB≤αB.∠A′DB≥αC.∠A′CB≤αD.∠A′CB≥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9.(6分)(2015•原题)双曲线=1的焦距是,渐近线方程是.10.(6分)(2015•原题)已知函数f(x)=,则f(f(﹣3))= ,f(x)的最小值是.11.(6分)(2015•原题)函数f(x)=sin2x+sinxcosx+1的最小正周期是,单调递减区间是.12.(4分)(2015•原题)若a=log43,则2a+2﹣a= .13.(4分)(2015•原题)如图,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14.(4分)(2015•原题)若实数x,y满足x2+y2≤1,则|2x+y﹣2|+|6﹣x﹣3y|的最小值是.15.(6分)(2015•原题)已知是空间单位向量,,若空间向量满足,且对于任意x,y∈R,,则x0= ,y0=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14分)(2015•原题)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b2﹣a2=c2.(1)求tanC的值;(2)若△ABC的面积为3,求b的值.17.(15分)(2015•原题)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2,A1A=4,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D是B1C1的中点.(1)证明:A1D⊥平面A1BC;(2)求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8.(15分)(2015•原题)已知函数f(x)=x2+ax+b(a,b∈R),记M(a,b)是|f(x)|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1)证明:当|a|≥2时,M(a,b)≥2;(2)当a,b满足M(a,b)≤2时,求|a|+|b|的最大值.19.(15分)(2015•原题)已知椭圆上两个不同的点A,B关于直线y=mx+对称.(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求△AOB面积的最大值(O为坐标原点).20.(15分)(2015•原题)已知数列{a n}满足a1=且a n+1=a n﹣a n2(n∈N*)(1)证明:1≤≤2(n∈N*);(2)设数列{a n2}的前n项和为S n,证明(n∈N*).2015年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原题卷)数学(理科)1.(5分)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专题:集合.分析:求出P中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P,求出P补集与Q的交集即可.解答:解:由P中不等式变形得:x(x﹣2)≥0,解得:x≤0或x≥2,即P=(﹣∞,0]∪[2,+∞),∴∁R P=(0,2),∵Q=(1,2],∴(∁R P)∩Q=(1,2),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5分)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利用三视图的数据,求几何体的体积即可.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下部为棱长为2的正方体,上部是底面为边长2的正方形奥为2的正四棱锥,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23+×2×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视图与直观图的关系的判断,几何体的体积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3.(5分)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a3,a4,a8成等比数列,得到首项和公差的关系,即可判断a1d和dS4的符号.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a1,则a3=a1+2d,a4=a1+3d,a8=a1+7d,由a3,a4,a8成等比数列,得,整理得:.∵d≠0,∴,∴,=<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基础题.4.(5分)考点:命题的否定.专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命题为全称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n0∈N*,f(n0)∉N*或f(n0)>n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比较基础.5.(5分)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将三角形的面积关系转化为的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准线DE的方程为x=﹣1,过A,B分别作AE⊥DE于E,交y轴于N,BD⊥DE于E,交y轴于M,由抛物线的定义知BF=BD,AF=AE,则|BM|=|BD|﹣1=|BF|﹣1,|AN|=|AE|﹣1=|AF|﹣1,则===,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转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5分)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专题:集合;简易逻辑.分析:命题①根据充要条件分充分性和必要性判断即可,③借助新定义,根据集合的运算,判断即可.解答:解:命题①:对任意有限集A,B,若“A≠B”,则A∪B≠A∩B,则card(A∪B)>card(A∩B),故“d(A,B)>0”成立,若d(A,B)>0”,则card(A∪B)>card(A∩B),则A∪B≠A∩B,故A≠B成立,故命题①成立,命题②,d(A,B)=card(A∪B)﹣card(A∩B),d(B,C)=card(B∪C)﹣card(B∩C),∴d(A,B)+d(B,C)=card(A∪B)﹣card(A∩B)+card(B∪C)﹣card(B∩C)=[card (A∪B)+card(B∪C)]﹣[card(A∩B)+card(B∩C)]≥card(A∪C)﹣card(A∩C)=d(A,C),故命题②成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和集合的关系,以及逻辑关系,分清集合之间的关系与各集合元素个数之间的关系,注意本题对充要条件的考查.集合的元素个数,体现两个集合的关系,但仅凭借元素个数不能判断集合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7.(5分)考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x取特殊值,通过函数的定义判断正误即可.解答:解:A.取x=0,则sin2x=0,∴f(0)=0;取x=,则sin2x=0,∴f(0)=1;∴f(0)=0,和1,不符合函数的定义;∴不存在函数f(x),对任意x∈R都有f(sin2x)=sinx;B.取x=0,则f(0)=0;取x=π,则f(0)=π2+π;∴f(0)有两个值,不符合函数的定义;∴该选项错误;C.取x=1,则f(2)=2,取x=﹣1,则f(2)=0;这样f(2)有两个值,不符合函数的定义;∴该选项错误;D.令|x+1|=t,t≥0,则f(t2﹣1)=t;令t2﹣1=x,则t=;∴;即存在函数f(x)=,对任意x∈R,都有f(x2+2x)=|x+1|;∴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的应用,基本知识的考查,但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难.8.(5分)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创新题型;空间角.分析:解:画出图形,分AC=BC,AC≠BC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①当AC=BC时,∠A′DB=α;②当AC≠BC时,如图,点A′投影在AE上,α=∠A′OE,连结AA′,易得∠ADA′<∠AOA′,∴∠A′DB>∠A′OE,即∠A′DB>α综上所述,∠A′DB≥α,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空间角的大小比较,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9.(6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考点: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专题:确定双曲线中的几何量,即可求出焦距、渐近线方程.分析:解解:双曲线=1中,a=,b=1,c=,答:∴焦距是2c=2,渐近线方程是y=±x.故答案为:2;y=±x.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点评:10.(6分)函数的值.考点: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专题:分根据已知函数可先求f(﹣3)=1,然后代入可求f(f(﹣3));由于x≥1时,f(x)=,析:当x<1时,f(x)=lg(x2+1),分别求出每段函数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解答:解:∵f(x)=,∴f(﹣3)=lg10=1,则f(f(﹣3))=f(1)=0,当x≥1时,f(x)=,即最小值,当x<1时,x2+1≥1,(x)=lg(x2+1)≥0最小值0,故f(x)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0;.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求解,属于基础试题.点评:11.(6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考点:专三角函数的求值.题:分由三角函数公式化简可得f(x)=sin(2x﹣)+,易得最小正周期,解不等析:式2kπ+≤2x﹣≤2kπ+可得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解答:解:化简可得f(x)=sin2x+sinxcosx+1=(1﹣cos2x)+sin2x+1=sin(2x﹣)+,∴原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T==π,由2kπ+≤2x﹣≤2kπ+可得kπ+≤x≤kπ+,∴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kπ+,kπ+](k∈Z)故答案为:π;[kπ+,kπ+](k∈Z)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涉及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单调性,属基础题.12.(4分)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直接把a代入2a+2﹣a,然后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得答案.解答:解:∵a=log43,可知4a=3,即2a=,所以2a+2﹣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是基础的计算题.13.(4分)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空间角.分析:连结ND,取ND 的中点为:E,连结ME说明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就是∠EMC通过解三角形,求解即可.解答:解:连结ND,取ND 的中点为:E,连结ME,则ME∥AN,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就是∠EMC,∵AN=2,∴ME==EN,MC=2,又∵EN⊥NC,∴EC==,∴cos∠EM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14.(4分)考点: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直线与圆.分析:根据所给x,y的范围,可得|6﹣x﹣3y|=6﹣x﹣3y,再讨论直线2x+y﹣2=0将圆x2+y2=1分成两部分,分别去绝对值,运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平移即可得到最小值.解答:解:由x2+y2≤1,可得6﹣x﹣3y>0,即|6﹣x﹣3y|=6﹣x﹣3y,如图直线2x+y﹣2=0将圆x2+y2=1分成两部分,在直线的上方(含直线),即有2x+y﹣2≥0,即|2+y﹣2|=2x+y﹣2,此时|2x+y﹣2|+|6﹣x﹣3y|=(2x+y﹣2)+(6﹣x﹣3y)=x﹣2y+4,利用线性规划可得在A(,)处取得最小值3;在直线的下方(含直线),即有2x+y﹣2≤0,即|2+y﹣2|=﹣(2x+y﹣2),此时|2x+y﹣2|+|6﹣x﹣3y|=﹣(2x+y﹣2)+(6﹣x﹣3y)=8﹣3x﹣4y,利用线性规划可得在A(,)处取得最小值3.综上可得,当x=,y=时,|2x+y﹣2|+|6﹣x﹣3y|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点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主要考查二元函数在可行域内取得最值的方法,属于中档题.评:15.(6分)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考点:专创新题型;空间向量及应用.题:分由题意和数量积的运算可得<•>=,不妨设=(,,0),=(1,0,0),由析:已知可解=(,,t),可得|﹣(|2=(x+)2+(y﹣2)2+t2,由题意可得当x=x0=1,y=y0=2时,(x+)2+(y﹣2)2+t2取最小值1,由模长公式可得|.解解:∵•=||||cos<•>=cos<•>=,答:∴<•>=,不妨设=(,,0),=(1,0,0),=(m,n,t),则由题意可知=m+n=2,=m=,解得m=,n=,∴=(,,t),∵﹣()=(﹣x﹣y,,t),∴|﹣(|2=(﹣x﹣y)2+()2+t2=x2+xy+y2﹣4x﹣5y+t2+7=(x+)2+(y﹣2)2+t2,由题意当x=x0=1,y=y0=2时,(x+)2+(y﹣2)2+t2取最小值1,此时t2=1,故|==2故答案为:1;2;2点本题考查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涉及向量的模长公式,属中档题.评: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14分)余弦定理.考点:解三角形.专题:分(1)由余弦定理可得:,已知b2﹣a2=c2.可得,a=.利析:用余弦定理可得cosC.可得sinC=,即可得出tanC=.(2)由=×=3,可得c,即可得出b.解解:(1)∵A=,∴由余弦定理可得:,∴b2﹣a2=bc﹣c2,答:又b2﹣a2=c2.∴bc﹣c2=c2.∴b=c.可得,∴a2=b2﹣=,即a=.∴cosC===.∵C∈(0,π),∴sinC==.∴tanC==2.(2)∵=×=3,解得c=2.∴=3.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形基本关系式、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7.(15分)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1)以BC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OB、OA、OA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系,通过•=•=0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得结论;(2)所求值即为平面A1BD的法向量与平面B1BD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的相反数,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如图,以BC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OB、OA、OA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系.则BC=AC=2,A1O==,易知A1(0,0,),B(,0,0),C(﹣,0,0),A(0,,0),D(0,﹣,),B1(,﹣,),=(0,﹣,0),=(﹣,﹣,),=(﹣,0,0),=(﹣2,0,0),=(0,0,),∵•=0,∴A1D⊥OA1,又∵•=0,∴A1D⊥BC,又∵OA1∩BC=O,∴A1D⊥平面A1BC;(2)解: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x,y,z),由,得,取z=1,得=(,0,1),设平面B1BD的法向量为=(x,y,z),由,得,取z=1,得=(0,,1),∴cos<,>===,又∵该二面角为钝角,∴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点评:本题考查空间中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考查求二面角的三角函数值,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18.(15分)考点: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明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区间的端点值,由a的范围明确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已知以及三角不等式变形所求得到证明;(2)讨论a=b=0以及分析M(a,b)≤2得到﹣3≤a+b≤1且﹣3≤b﹣a≤1,进一步求出|a|+|b|的求值.解答:解:(1)由已知可得f(1)=1+a+b,f(﹣1)=1﹣a+b,对称轴为x=﹣,因为|a|≥2,所以或≥1,所以函数f(x)在[﹣1,1]上单调,所以M(a,b)=max{|f(1),|f(﹣1)|}=max{|1+a+b|,|1﹣a+b|},所以M(a,b)≥(|1+a+b|+|1﹣a+b|)≥|(1+a+b)﹣(1﹣a+b)|≥|2a|≥2;(2)当a=b=0时,|a|+|b|=0又|a|+|b|≥0,所以0为最小值,符合题意;又对任意x∈[﹣1,1].有﹣2≤x2+ax+b≤2得到﹣3≤a+b≤1且﹣3≤b﹣a≤1,易知|a|+|b|=max{|a﹣b|,|a+b|}=3,在b=﹣1,a=2时符合题意,所以|a|+|b|的最大值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闭区间上的最值求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M(a,b)是|f(x)|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以及利用三角不等式变形.19.(15分)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专题:创新题型;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1)由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n,代入椭圆方程可得(m2+2)y2﹣2mny+n2﹣2=0,设A(x1,y1),B(x2,y2).可得△>0,设线段AB的中点P(x0,y0),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及其根与系数的可得P,代入直线y=mx+,可得,代入△>0,即可解出.(2)直线AB与x轴交点横坐标为n,可得S△OAB=,再利用均值不等式即可得出.解答:解:(1)由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n,代入椭圆方程,可得(m2+2)y2﹣2mny+n2﹣2=0,设A(x1,y1),B(x2,y2).由题意,△=4m2n2﹣4(m2+2)(n2﹣2)=8(m2﹣n2+2)>0,设线段AB的中点P(x0,y0),则.x0=﹣m×+n=,由于点P在直线y=mx+上,∴=+,∴,代入△>0,可得3m4+4m2﹣4>0,解得m2,∴或m.(2)直线AB与x轴交点纵坐标为n,∴S△OAB==|n|•=,由均值不等式可得:n2(m2﹣n2+2)=,∴S△AOB=,当且仅当n2=m2﹣n2+2,即2n2=m2+2,又∵,解得m=,当且仅当m=时,S△AOB取得最大值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转化为方程联立可得根与系数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弦长公式、均值不等式的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20.(15分)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专题:创新题型;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1)通过题意易得0<a n≤(n∈N*),利用a n﹣a n+1=可得≥1,利用==≤2,即得结论;(2)通过=a n﹣a n+1累加得S n=﹣a n+1,利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a n≥(n≥2),从而≥≥,化简即得结论.解答:证明:(1)由题意可知:0<a n≤(n∈N*),又∵a2=a1﹣=,∴==2,又∵a n﹣a n+1=,∴a n>a n+1,∴≥1,∴==≤2,∴1≤≤2(n∈N*);(2)由已知,=a n﹣a n+1,=a n﹣1﹣a n,…,=a1﹣a2,累加,得S n=++…+=a1﹣a n+1=﹣a n+1,易知当n=1时,要证式子显然成立;当n≥2时,=.下面证明:≥a n≥(n≥2).易知当n=2时成立,假设当n=k时也成立,则a k+1=﹣+,由二次函数单调性知:a n+1≥﹣+=≥,a n+1≤﹣+=≤,∴≤≤,即当n=k+1时仍然成立,故对n≥2,均有≥a n≥,∴=≥≥=,即(n∈N*).点评:本题是一道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对表达式的灵活变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难题.。

高等数学复习资料 14-15高数B1阶段一答案

高等数学复习资料 14-15高数B1阶段一答案

东北林业大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等数学B1阶段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 1、(1) 必要; 充分; 充分必要; (2) 充分; 充分必要; 必要 2、(1)一定不; 不一定; 不一定;不一定; (2)一定; 不一定 3、1; 4、1-e ; 5、奇二、 证明题 (1)证明:nnna 1011999.0-==, ………………4分∀0>ε,∃N =]1[log 10ε,当N n >时,ε<=--=-nnn a 101|11011||1| ε1log 10>∴n …………10分(2)证明:n n nn n n nn 434324⋅≤++≤……………4分即 n n n n n 344324≤++≤434lim 4lim =⋅=∞→∞→n n n ……………4分∴ 4432lim=++∞→nn n n n …………10分三、计算题 (1)30tan sin limx x x x -→=xx x x x cos )1(cos sin lim30⋅-⋅→ …………3分=3221limx x x x -⋅→21-= …………5分(2)x x x 3arctan 11lim 0-+→=61321lim 0=→x xx …………5分(3)1cos 1201lim -→+x x x )(=1cos 12022]1[lim -→+x x x x x )(=2-e …………5分 (4)11232lim +∞→++x x x x )()1(122212]1221[+++++=x x x x )(e = …………5分四、解:0=x 为间断点, …………3分21arctan11lim )0(110π=⋅-+=+→+x e e f xx x 21arctan11lim )0(110π=⋅-+=-→-x e e f xx x∴ 0=x 为第一类可去间断点 …………10分五、证明:设x x f x F -=)()(,则x x f x F -=)()(在以]1,0[上连续,且00)0()0(≥-=f F ,01)1()1(≤-=f F(1)当0)0(=f 或1)1(=f 时,0=η或1=η …………5分 (2)当0)0(≠f 且1)1(≠f 时,0)1()0(<⋅F F ,由零点定理,在]1,0[上必存在一点η,有ηη=)(f综上所述,命题成立。

(整理)丁准高考内部资料(密).

(整理)丁准高考内部资料(密).

陕西省2015届高三数学(理科)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1.在复平面内,复数)32(i i +对应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若曲线ax x y +=3在坐标原点处的切线方程是02=-y x ,则实数=a ( ) A. 1 B. 1- C. 2 D.2-3.已知,x c x b a x lg ,,)21(2===,当2>x 时,c b a ,,的大小关系为( ) A. c b a << B. b c a << C. a b c << D.b a c << 4.已知),,0(,2sin cos πααα∈-=-则=αtan ( )A.1-B. 22-C. 22 D.1 5.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S 值为( )A.15B. 14C. 7D.66.已知函数)3sin()(x x f -=π,若要得到函数)('x f y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x f y =图像上所有的点( ) A.向左平移2π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2π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32π个单位长度D.向右平移32π个单位长度7.如图,设区域{}10,10),(≤≤≤≤=y x y x D ,向区域D 内随机投一点,且投入到区域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则点落入到阴影区域{}30,10),(x y x y x M ≤≤≤≤=的概率为 ( ) A.41 B. 31 C. 52 D.728.已知平面向量→→b a ,的夹角为120,且1.-=→→b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 )A.6B. 3C. 2D.1西工大文化补习是大班补习第一品牌 丁准高考是精品小班补习第一品牌 ——华商报9.某会议室第一排有9个座位,现安排4人就座,若要求每人左右均有空位,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 ) A.8 B. 16 C. 24 D.6010.已知R x ∈,符号][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若函数)0(][)(>-=x a xx x f 有且仅有3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B.]32,21( B. ]32,21[C. ]54,43(D.]54,43[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必做题11—14题,选做题15题)11.观察下边方框内等式,照此规律,第4个等式可为..........6765636142927253972444+++=++=+=12.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三棱锥的体积为 13.甲,乙两位同学近期参加了某学科的四次测试,右图为依据他们的四次测试成绩绘制的折线图,由此可以判断:在甲,乙两位同学中,成绩较稳定的是 同学(填“甲”或“乙”)14..已知双曲线14222=-by x 的右焦点F 与抛物线x y 122=的焦点重合,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 作其渐近线垂线,垂足为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等数学(下)复习试题1. 已知)4,1,1(-=a ,)2,2,1(-=b ,则=ab j Pr .2.求过点(6,3,2)-且与平面824=+-z y x 垂直的直线方程 。

3.求过点024(,,)且与两平面21x z +=和32y z -=平行的直线方程4.若平面076=-++z by ax 与直线314522+=+=-z y x 垂直,则a = b = 。

5.直线013zy x ==+与平面323=-z y 的关系是( ) (A )平行,但直线不在平面上; (B )直线在平面上 ; (C )垂直相交 ; (D )相交但不垂直 6. 平面λ=-+z y x 32是曲面2232y x z +=在点)45,21,21(处的切平面,则λ= 。

7.曲面()221sin 1sin z x y y x =-+-()在点(1,0,1)处的切平面方程为 8.求曲面3=+-xy z e z在点)0,1,2(处的切平面方程9.函数23uxy z xyz =+-在点0(0,1,2)P -沿方向(1,2,1)l 的方向导数0|P u ∂=∂l10.求函数z y x u ++=在点)1,0,0(处沿球面1222=++z y x 在这点的外法线方向的方向导数= 。

11.判定极限是否存在(1))sin(1lim 22)0,0(),(22y x e y x y x +-+→ (2))0()11(lim 2常数≠++→∞→a xy yx x ay x(4).)s i n (11li m 23200xy yx y x y x +-→→ (5) 26300lim y x y x y x +→→ (6) y x yx y x +→→00lim12.函数()()()()()⎪⎩⎪⎨⎧=≠+=0,0,,00,0,,,422y x y x y x xy y x f 在点()0,0处(A)连续,偏导数存在; (B)连续,偏导数不存在;(C)不连续,偏导数存在; (D)不连续,偏导数不存在. 答:( )13.函数f x y x y x y x y x y (,)(,)(,)(,)(,)=+≠=⎧⎨⎪⎩⎪224400000在点(0,0)处:(A)连续但不可微;(B)可微; (C)可导但不可微;(D)既不连续又不可导。

答:()14.证明:⎪⎩⎪⎨⎧=+≠++=0,00,)(),(2222232222y x y x y x y x y x f 在点(0,0) 处连续且偏导数存在 , 但不可微.15.设x yy x arctanln 22=+,则=dxdy ___. 16. 设yx z =,则=∂∂∂yx z2___________17. 设函数z z x y =(,)由方程z x y y z =--ϕ(,)所确定,其中ϕ(,)u v 有一阶连续偏导数,则22z x∂∂=18.设),(x y x xf u =,f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yx u∂∂∂2。

19.设f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sin (x y x f z =,求x z ∂∂,22x z∂∂。

,20.已知()()y xz xf y x yϕ=+,其中ϕ,f 具有二阶连续导数,求2z x y ∂∂∂。

21.方程02642222=----++z y x z y x 所确定的函数),(y x f z =的极大值是___________,极小值是_____________.22.求函数3322(,)339f x y x y x y x =-++-的极值。

23.求函数222(,)x y f x y xe+-=的极值24.求曲面22y x z +=和平面22=-+z y x 之间的最短距离。

25. 设)0(d ),(d 20222>=⎰⎰-a y y x f x I aax x ax ,改变积分次序26. 设⎰⎰-=ydx y x dy I1022103,则交换积分次序后I 等于(A )⎰⎰-xdy y x dx 102213; (B )⎰⎰-122103dy y x dx y;(C )⎰⎰-2102213x dy y x dx ; (D )⎰⎰+2102213x dy y x dx 答: ( )27.计算二重积分arctan Dy dxdy x ⎰⎰ 其中22:14,0,D x y y y x ≤+≤≥≤ 28. 计算二重积分⎰⎰++Ddxdy yx y x 22,其中D :1,122≥+≤+y x y x 。

29. 计算二重积分⎰⎰+Ddxdy y x )(22,其中D :x y x x y x 4,22222≤+≥+ 30.设Ω是锥面22y x z +=与球面4222=++z y x 所围成,计算⎰⎰⎰Ω++dV z y x 2)(31.设Ω是曲线⎩⎨⎧==022x zy 绕z 轴旋转一周而成的曲面与平面8=z 围成的空间区域,求⎰⎰⎰+=Ωdv y x I )(22。

31.计算⎰⎰⎰Ω+=dxdydz y x I )(22,其中Ω是锥面222z y x =+,与平面a z =)0(>a 所围的立体.32. 设L 为22020)()(R y y x x =-+-,则⎰Lds = 。

R π233. 计算曲线0tan (0)4π=≤≤⎰xy tdt x 的弧长s = .34.计算曲线积分⎰+Lds y x 22,其中L 为圆周x y x =+22。

35.设∑是球面z z y x 2222=++,γβαcos ,cos ,cos 是∑上的外法线向量的方向余弦,则积分⎰⎰∑++dS z y x )cos cos cos (γβα= 。

π436.计算⎰-+-=Lx x dy m y e dx my y e I )cos ()sin (,其中L 是由点)0,(a 到点)0,0(的上半圆周ax y x=+22。

281a m π37.计算曲线积分dy y x x y dx x y xy L)3sin 21()cos 2(2223+-+-⎰,其中L 为抛物线22y x π=上由点)0,0(到点)1,2(π的一段弧。

241π38.计算zdxdy dydz z x I ++=⎰⎰)2(,其中∑为有向曲面)10(22≤≤+=z y x z ,其法向量与z 轴正向的夹角为锐角。

39.计算⎰⎰∑-+=dxdy zyzdzdx xzdydz I 22,其中∑是由曲面22y x z +=与222y x z --=所围立体的外侧。

2π 40.计算⎰⎰∑-+-+-=dxdy z x dzdx z y dydz y x I )23()3()2(,其中∑是由0=x 0=y ,0=z 及132=++zy x 在第一卦限所围成的立体Ω的外侧。

2 41.计算dxdy y x e z ⎰⎰∑+22,其中∑为锥面22y x z +=和2,1==z z 所围成立体整个表面的外侧。

.22e π42. 设k 为正常数,则级数∑∞=+-12)1(n n nnn k 是A )发散;B )绝对收敛;C )条件收敛;D )收敛性与k 有关 答: ( )43.级数∑∞=--121)1(n pn n A )当21>p 时,绝对收敛; B )当21>p 时,条件收敛; C )当210≤<p 时,绝对收敛; D )当210≤<p 时,发散。

答: ( )44.设)(x f 是以π2为周期的函数,且⎩⎨⎧≤<+≤<--=ππx x x x x f 0,210,3)(,则它的傅里叶级数在点π2=x 处收敛于 ,在点4x =处收敛于 。

45.设2(),(01),f x x x =≤<而1()sin nn s x bn x π∞==∑,1=2()sin n b f x n xdx π⎰,则1()2s -=46.设1()2f x x =-,102()sin (1,2,...)n b f x n xdx n π==⎰,令1()sin n n S x b n x π∞==∑,则9()4S -=47.判断下列级数的收敛性: (1)31cos n n n nπ∞=+∑, (2)2111()n n n e ∞-=-∑, (3)11(1)ln n n n n ∞=+-∑, (4)11!(1)2n n n n ∞-=-∑, .!)1()1()5(11∑∞=++-n n nn n (6)∑∞=123ln n n n (7)∑∞=1223cos n nn n π48.求幂级数∑∞=-+1121n n x n n 的收敛区域与和函数。

⎪⎩⎪⎨⎧=<<<<----=)0(,2)1001(),1ln(1)1(1)(2x x x x x x x s 或49.求幂级数∑∞=+1)2(n nxn n 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50.求幂级数∑∞=+0)12(n nx n 的收敛域与和函数,并求级数∑∞=-1212n nn 的和。

)1,1(-,2)1(1x x -+ 51.求幂级数∑∞=-+12)1121(n n x n 的收敛域与和函数。

)2,2[-, ⎪⎩⎪⎨⎧=<<<<----+=0,010,01,1111ln 21)(2x x x x x xx x s52.求幂级数∑∞=+0!1n n x n n 的和函数,并求级数∑∞=+18!1n nn n 的和。

x e x x s )1()(+=,198-e53.求幂级数n ∞=∑244321n n n +++x 2n的收敛域及和函数223,0()111ln ,110(1)1x S x x xx x x x x =⎧⎪∴=++⎨+-<<≠⎪--⎩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