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研究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材分为七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作品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二、教材特点1. 多元文本:本教材不仅包含了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论语》等,还涵盖了当代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文章。

通过多元文本的选取,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知识延伸: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关的延伸知识,如文言文赏析、写作技巧等。

通过延伸知识的引入,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3. 强调实践应用:教材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写作训练、朗诵、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1. 单元一:古代文学经典赏析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论语》等的赏析和研究。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2. 单元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该单元选取了多篇现代文学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通过研究现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解能力。

3. 单元三:写作技巧训练该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教授写作技巧和范文指导,引导学生撰写不同类型的作文。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单元四:诗词鉴赏与写作该单元引导学生研究和鉴赏古代诗词,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通过研究古代诗词和创作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单元五:现代阅读经典与写作该单元选取了多篇现代经典作品,如《小兵张嘎》、《小燕子和小蛇》等,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6. 单元六:多媒体语言文化艺术该单元引入了多媒体语言文化艺术的内容,通过观看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分析
有以下三个一3课堂对话中我们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但相对于本单元课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也十分稚嫩的因此有效的课前资料搜集和课外阅读准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八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教 材 分 析
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共六个单元, 可以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另外部分课文后面还附有课外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 及一些人物资料等。下面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
2 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 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都是以 叙事为主,所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和认识。这 一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我们可 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 提高对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 比较、揣摩中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

教 学 设 想
1 文学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认为,人的心灵既是折射外界事 物的“镜”,又是本身发光而照彻外物的“灯”,因此他在 《镜与灯》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是: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文学欣赏必须关注三组主要的对话关系:作品--作家,作家--世 界,作品--读者。 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个:①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② 深厚的文化积淀;③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局限于诠释 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太过狭隘,也违背了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 养的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进入艾布拉姆 斯所说的三组对话,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塑造健全 人格的目的。
(分两部分)
一 二
单 元 分 析 分 课 解 读
第一部分
一 二 三 四 教 教 教 教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学理念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需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课要充满“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学立意的明确得当。

一堂课的教学立意,应依据文本特点、学生情况、编者意图以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来定位。

“教什么”定位清晰了,“怎么教”也就得当了。

于是师生互动,深入文本,浸润在字里行间品味、感悟、鉴赏,领略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精神便在濡染中得以培养、积淀与提升。

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读懂作者,体悟深情;“品”至其灵性,领略韵致,读出韵味。

《春酒》文字素淡却意蕴丰厚,更须细酌慢品。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都是有关民风民俗,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语言皆具平实本色。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些散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我引导学生凭借这些知识经验欣赏文学作品,在逐步的情感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样教学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姓名、班级、考号,再用2B 铅笔把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2.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 铅笔,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

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9小题,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10分;第8、9题各3分,共计28分)二、古诗文阅读(6分)三、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共计14分)2014暑期优秀生考试初二年级语文答题卡1.( ) 2.( ) 3.( ) 4.( ) 5.( ) 6. ( )(共12分) 7.(10分)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⑦__________ ______ ⑧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3分)我选 , 9.(3分)。

, 。

12. (4分) (1)说“她是丰碑”是因为(2)说“更是殇碑”是因为考号填图区域 缺考标记考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10.(3分)11.( )(3分)四、文言文阅读(12分)16.()(3分)17.()(3分)18.(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第一篇: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程标准细化解读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授课时间:90课时左右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解读人:一、课程标准七--九年级目标: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9、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0、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二、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圈点重点字、词、句;整体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形象、作品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揣摩文学艺术语言,提出并交流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体验。

3、通过阅读文本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4、通过熟读课文和借助课下注释来翻译文言文。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本册文言文。

5、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本册优秀诗歌。

6、小组分工合作交流8篇作文。

三、本册总目标:1、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3、提升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四、本学段目标:(以单元)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学习到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_及各单元目的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_及各单元目的要求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目的要求本册特点: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

本册目标:培养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加强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一、各单元目标及要求第一单元以人生轨迹为专题(记叙文)(一)达成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二)各课基本内容《藤野先生》本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展现作者对人生的追求。

文章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

《我的母亲》(自传)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我的第一本书》(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传记)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再塑生命》文章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的精神追求。

(三)单元教学要求让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在读中联系个人的人生、生活体验。

(四)综合性学习内容:学会感受爱,理解爱和奉献爱,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美德。

形式: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目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本单元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可通过“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报得三春晖”等项内容,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单元以心灵之声为专题(散文诗)(一)达到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联想和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品味抒情性语言。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程标准细化解读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授课时间:90课时左右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解读人:一、课程标准七--九年级目标: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9、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0、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二、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圈点重点字、词、句;整体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形象、作品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揣摩文学艺术语言,提出并交流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体验。

3、通过阅读文本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4、通过熟读课文和借助课下注释来翻译文言文。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本册文言文。

5、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本册优秀诗歌。

6、小组分工合作交流8篇作文。

三、本册总目标:1、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3、提升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四、本学段目标:(以单元)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学习到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作者:张泽都一、教材体系结构本册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其中现代文单元四个、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按照课程目标来考虑。

二、教材编排及单元分析下面我们将按照单元来加以说明:第一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的单元。

《社戏》记录了鲁迅在童年时归省平桥村的一段回忆;《回延安》给我们展示了陕北的浓郁风情;《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给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灯笼》则为我们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童年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主要由事理说明文构成。

学习本单元,主要是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第三单元,是以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等为内容的古诗文。

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口味精美的语文,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

第五单元,以旅游为主题,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浏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

三、具体内容分析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的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共24课。

首先,课内阅读与名著导读,本册教材的课内阅读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它一方面强调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一方面也体现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
关于散文:广义散文泛指与韵文相对的文章。

狭义散文是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声情并茂的文学样式。

其特点是散:内容上的取材广泛、自由和形式手法上的自由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

”“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散文的分类: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不以记事为目的)(有记人、记事、游记等)、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抒情寄托)、议论性散文(文艺性议论文或议论中抒情,如杂文等)、散文诗(介乎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比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强烈凝练,语言更精练优美)。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老子》:“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

诗之道广,词之体轻。


孙麟趾《词迳》:“近人作词,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不知词自有界,越其界限,即非词。


李渔《窥词管见》:“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诗庄词媚,其体元别。


王士祯《花草蒙拾》:“或问诗词曲分界,予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六)
本册选入古体诗词曲21首,不同时代、不同体式、不同风格。

游记与游记性散文:游记是以记叙游览地的风光景物为主的散文,我国最早的游记当推南北朝时郦道元的《水经注》及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早期游记以客观记叙为主,很少融合个人情感。

至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由于柳宗元遭到贬谪,借游记抒发其个人忧愤,遂形成记叙客观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的结合,习惯上人们把后一类称为游记性散文。

另有一类更客观介绍风光景点的文章,则又可归之于说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