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黏”、“粘”的用法

合集下载

粘和黏的用法

粘和黏的用法

粘和黏的用法一、粘的含义和用法1.1 粘的基本概念粘(zhān)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常用的动词,意为物体之间相互附着、黏连。

粘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有黏性,可以将两个物体黏在一起,也可以表示黏稠的液体或物质。

1.2 常见用法粘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于描述物体之间的附着或贴合状态。

以下是粘的常见用法:1.接触面粘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存在黏性,使它们能够相互附着。

2.黏贴:使用胶水、胶带等黏性物质将物体固定在一起。

3.黏糊糊:形容物体表面或液体黏稠的状态。

4.黏连:物体被粘在一起,难以分开。

粘的用法灵活多样,因材施粘,可以用于描述各种不同的黏附和黏连情况。

二、黏的含义和用法2.1 黏的基本概念黏(nián)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常用的形容词,意为具有粘性、黏稠的状态。

黏可以用来形容物质的黏性或某个物体表面的附着特性。

2.2 常见用法黏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描述物质的粘性或物体表面的附着状态。

以下是黏的常见用法:1.黏糊糊:形容物体表面或液体粘稠、黏稠的状态。

2.黏附:物体表面具有黏性,可以附着其他物体。

3.黏贴:使用具有黏性的物质将物体固定在一起。

4.黏糊:指物体表面附着了黏稠的物质。

黏的用法多样,描述了物质的黏滞特性,以及物体附着的状态。

三、粘和黏的区别和联系粘和黏都用于描述物体之间的附着和黏连。

它们在含义上有所区别,但也存在联系。

3.1 区别粘主要作为动词使用,表示物体之间相互附着、黏连的行为或状态。

它侧重于描述物体表面有黏性,能够将两个物体黏在一起。

黏主要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物体具有黏性、黏稠的状态。

它侧重于形容物质本身的黏滞特性,或物体表面的附着特性。

3.2 联系虽然粘和黏在使用上有所区别,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用于描述相似的情景。

例如,当我们想表达两个物体被黏在一起时,可以使用“粘在一起”或“黏在一起”来描述。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的含义基本相同,只是用词不同。

四、粘和黏的扩展意义和引申用法粘和黏的含义可以进一步引申和扩展,用于描述不仅仅是物体附着和粘连的情况。

“黏”、“粘”的用法

“黏”、“粘”的用法

善或加重 , 肺部 满布 哮鸣 音及 湿哕音 。 1 8 统 计学 方法 采 用 S S 3 0统计 学 软件 处 . P S 1. 理 。率 的 比较采 用 检 验 , <0 0 表 明差 异有统 P .5
计 学意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结 果
作, 因此应用 空气 压缩泵 雾化吸人 普米 克令舒 、 博利
1 7 疗效 判定标 准 根据 全 国儿科 哮 喘协 作组 制 . 定 的标 准及症 状体 征 的变化情 况判定 。( ) 效 : 1显 治
疗 2 4h内咳嗽 、 喘 、 气 呼气 困难 消失 , 肺部 哮呜音 及 哕音 消失 ;2 有效 : () 治疗 2 4h以上 ,2h内咳嗽 、 7 气 喘、 呼气 困难 明显 减 少 , 部 哮 呜音 及 哕 音 明 显 减 肺
空 气压 缩泵 雾化颗 粒直径 只 有 3 m 大 小 , ~6
因此药 物可 以到 达小 气 道 , 吸入 的 药物 可 以较 高 浓
雾化 吸入 后 , 以漱 口、 予 洗脸 , 以减 少药 液 对 面部及
口腔黏膜 的刺激 ;2 拍 背 : () 吸入 后及时拍 背 , 以随时 缓 解患儿 咳嗽 时 所 引起 的不 适 ; 3 雾 化 器 清 洁保 () 养: 雾化器 连 接 管及 面罩 均用 5 0mg L含 氯 消毒 0 /
康 尼 可以替代 静点 地 塞 米松 、 茶 碱治 疗儿 童 哮 喘 氨 急 性发作 , 得 临床推广 。 值 参考 文献
E 3 中 华 医 学会 儿科 分 会 呼 吸 学组 , 华 医学 会 《 l 中 中华 儿科 杂志 》 编 辑 委 员 会. 童支 气 管 哮 喘 防 治 常 规 ( 行 ) J . 华 儿 科 杂 儿 试 [] 中

粘和黏

粘和黏

查《现代汉语词典》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可知,"粘":音zhān;读nián时,为"黏"的异体字。

然而,中年以上的人都知道,"粘":既作zhān又作nián,而"黏"是"粘"的繁体字。

这里有一个过程,1955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时,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黏"由此退出使用领域,"粘"便身兼"粘""黏"二职。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审核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粘"读zhān,1988年国家语委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时,确认"黏"为规范字,并将"粘"进行分离。

从此,"粘"不再表示"黏"的意义。

"粘""黏"又成为各自独立的规范字。

再把"黏"写作"粘"就是错的了。

帐与账粘与黏在1964 年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账”字是被“帐”取代而废止使用,所以此后所出字词典中皆如此标注。

而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新版)中又把“账”字列为正式简化字,恢复独立存在的资格,在其“说明”中也未明确交待,所以绝大多数人不知有此变更。

为消除用字混乱,实现规范化,现将二字区别如下:“帐”字专指用布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起遮蔽作用的帷幕,如“蚊帐” “帐篷”“帐幕”“营帐”“帐子”“青纱帐”等。

“账”字则多指钱物出入的记录,如“记账”“查账”“算账”“账目”“账户”“账单”“账簿”“账房”“流水账”等,也可借指账簿或债务,如“一本账”或“欠账”“放账”“不认账”等。

关于“黏”、“粘”的用法

关于“黏”、“粘”的用法
( 8 3 % ) 且 前者 出现 肝 功 能损 害 的用 药 时程 较 后 1 .9 , 者短 ( 前者 多为 2周 内或 2~ 4周 , 后者 多为 2~ 4周或
fo frtl e a t- b r u o i r g mo g p te t te t d fr a t e r m s-i n it e c l ss d u s a n ai ns r ae o c i i ・n u v
生 率 ( 5 3 )明 显 高 于 无 肝 炎 病 毒 感 染 者 4 .8 %
法, 如改 为 2 3 3 3 3 4 3 3 SH R Z/H R 。
本组 资料 中 , 出现 肝损 害 以血行 播 散 型肺 结核 患
者 发生率最 高 , 4 .7 。这 可 能 与 结 核 杆 菌血 源 达 10 %
播散 引起全 身多器 官 结 核 , 特别 是 肝结 核 有 关 。肝结
核本 身会 引起肝细 胞 损 害 , 血 行播 散 型肺 结 核 患者 故 更 易发生药 物性肝 损 害。 结核病 患者 同时合并肝 炎病 毒感染 较为常 见 。本 组 资料结果 显示肝 炎病毒感 染者抗 结核 药致肝 损害发
[ ] 王庆枫 , 3 宋艳华 , 高孟秋 , 3 8例肺结核 患者抗结 核药物所致肝 等.6 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0 7 2 :5 -5 . 2 0 ,92 22 5 [ ]李志杰 , 4 抗结核药物致老年药 物性 肝损害 7 4例 I 分析. 临床 中国煤 炭 工 业 医 学 杂志 ,0 8,116 —6 0 20 l :6 917 . [ 5]Y eD, aiut Pl trM,t 1Icdneo r u ieeet e V l et C,eli e a.n i c f e oss fcs q e ee e si d

“黏”“粘”的用法

“黏”“粘”的用法

氧化 氮等 血管舒 张 因子 的合 成 和释 放改 善 脑血 管
循环 , 减轻脑 细胞 缺氧 , 抑制伤灶 局部 炎症 反应 , 改善 大脑 电生理 活动等功效 , 这些条件 的变 化也会 进一 步 影 响 NS s的增 殖 分 化[ C J 引。Jh ns n等[ o a so 1 巧的研 究
v e o r a iy a d d v l pme a ia i t n e r me y iw f mo t l n e eo t nt l d s b l y i xt e l i
pe tr e b rs J . c e i rAd ls d, 9 8 rmauen w on [ ] Arh P da oeeMe 1 9 , t
l 4 - 3 2 3 1 1 5.
[ O 张 国庆 . 富 环 境 干预 对 新 生 大 鼠 HI D 的 神 经 康 复 作 用 及 13 丰 B
其 机 制 的 研 究 [] 中华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0 4 9 2 ) 4 3 4 5 J. 2 0 , (0 :0 - 0 .
[ ] 骆 健 明 , 明 华 , 明发 , . 血 缺 氧 可 促 进 新 生 鼠神 经 于 细 n 庄 刘 等 缺 胞 的 增 殖 [ . 国 神 经精 神疾 病 杂 志 ,0 5 3 () 3 9 3 0 刀 中 2 0 ,1 5 :7 — 8 .
of x g n usg o h f c o si o t o r h v n rc eo h — o e o r wt a t r e nt hef u t e t il ft ea d h u e b a n i c e s h o i r t n o e a r g n - u mo s r i n r a e t e pr lf a i f n ur lp o e i e o f ra o n h o t e t i l n h e t a a a f t e o r u d t e f urh v n rc e a d t e c n r lc n l o h

关于“黏”、“粘”的用法

关于“黏”、“粘”的用法
】 .5 3 1
法 , 标 本 质 量 是 影 响痰 培 养 结 果 的 重 要 因素 J 痰 。 我们 认为 咯痰 培养 要把 好 四个 环 节 : 1 采 痰 : () 以无 菌
生理 盐水 清洁 口腔 , 咳嗽 留痰 3口于灭 菌 消 毒 的 盒 深 内 ; 2 送痰 : 本 立 即送 检 ; 3 选痰 : 菌 室 接受 痰 () 样 () 细
性 率 可望进 一 步提 高 。
从本研 究 分离 培 养 结果 看 , 年来 肺 部 感 染 疾病 两 的 病 原 菌 主 要 为 革 兰 氏 阴性 杆 菌 , 均 占总 菌 株 的 平 6 .% , 年份 相差 无 几 , 74 各 与文 献 报 道 一致 。革 兰 阴 性菌 中以鲍 曼 氏不 动 杆 菌 为首 位 , 次为 铜 绿 假 单 其 胞菌 , 次为肺 炎 克 雷 伯杆 菌 。革 兰 阳性 菌 平 均 占总 再 菌 株 的 2 .% , 中 以肺 炎 链 球 菌 为 主 , 逐 年 大 幅 41 其 并
标 本后 , 洗痰 , 片镜 检 , 先 涂 每低 倍 镜 野 下 中性 粒 细 胞 > 5 鳞状 上 皮 细 胞 <1 2, 0可认 为 “ 格 ” 本 , 合 标 否则 标 本 需 重新采 集 ;4 检 痰 : 美 国 国家 临 床 实验 室 标 准 () 按
委员会 ( C L ) 准 进 行 接 种 培 养 和 细 菌 鉴 定 。 本 N CS 标
20 0 9年 2月第 2 6卷 第 2期
JCi It nMe ,eray20 , o,6 N . l ne d Fbur 0 9 V l2 , o2 n r

1 9・ 1
表 3 肺部 感染常见病原菌种分布率
检 到培养 各环 节改 进 不 良习惯 及 错 误 操作 , 培 养 阳 痰

公文写作常用易混词辨析:“黏”和“粘”到底该怎么用?

公文写作常用易混词辨析:“黏”和“粘”到底该怎么用?

公文写作常用易混词辨析:“黏”和“粘”到底该怎么用?一、常见工具书及有关国家标准中的用法“粘”字两读,一读nián,一读zhān。

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淘汰,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确认“黏”为规范字。

这样,依据《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除了“粘”作为姓氏外,二者基本有了分工:黏:读nián。

在《新华字典》中的释义,指像胶水或糨糊所具有的能使物体粘合的性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形容词,指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并附如下词条:黏虫、黏稠、黏度、黏附、黏合、黏糊、黏结、黏菌、黏米、黏膜、黏儿、黏土、黏涎、黏涎子、黏液、黏着、黏着语。

粘:读zhān。

在《新华字典》中,指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或指用胶水或糨糊等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动词,指黏的东西附着在物体上或者互相连接,或指用黏的东西使物件连接起来,并附如下词条:粘连、粘贴。

对于上面的释义和附注,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以上的两本常见工具书中有一处矛盾:《新华字典》中用“粘合”来解释黏,《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却是“黏合”。

对于“黏”和“粘”的用法,还涉及到一个国家标准GB/T 2943—2008《胶粘剂术语》,其中所有有关术语统一用了“粘”,但从其“汉语拼音索引”的“N”部中可以看到,很多却是读了“黏(nián)”的音。

二、构词法辨析通过以上检索情况可以看出,从释义、读音或者词性方面都难以对“黏”和“粘”的用法进行辨析,由此笔者想到了汉语的一种基本语法——构词法。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黏”作形容词,“粘”作动词,那么分别以它们为词头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大概有如下几类:黏:并列型(形容词+形容词),偏正型(形容词+名词),附加式(如黏性);粘:并列型(动词+动词),补充型(动词+补语),动宾型(动词+名词)。

关于“黏”、“粘”的用法

关于“黏”、“粘”的用法
外, 并发症 的发生与操作者技术水平 相关 , 随着设备 的改进 和技
nd a e x t e n d e d i n d i c a t i o n s[ J ] .G st a mi n t e s t E n d o s c , 2 0 1 l , 7 4( 3) :
止术 后 狭 窄 ” 。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 J ] . G st a r i c C nc a e r , 2 0 0 9 , 1 2 ( 3 ) : 1 4 8 — 1 5 2 . [ 5 ]T a n a k a S , T e r a s a k i M, K na a o H, e t a 1 .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nd a f u t u r e p e r s p e c —
[ 6 ]C o d a S , T h i l l a i n a y a g a m AV . S t a t e o f t h e a r t i n a d v nc a e d e n d o s c o p i c i ma —
g i n g or f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d y s p l si a a nd a e a r l y c a n c e r o f t h e
t r a e n d o s c o p i c r e s e c t i o n or f e rl a y g a s t ic r c nc a e r : 1 3 7 0 c se a s o f a b s o l u t e
现 , 穿孔率有统计差异 , 而出血率相似。另一项关于大肠癌 的 荟萃研究显示 , E S D和 E M R的并发症发生率无 明显差异 。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 : ]N a k a j i ma M,K a t o H,Mu r o i H, e t 1. a E s o p h a g e l a g r a n u l a r c e l l t u m o r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r e s e c t e d b y 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m u c o s a l d i s s e c t i o n [ J ] . E s o p h a -
g u s , 2 0 1 1 , 8 ( 3 ) : 2 0 3 - 2 0 7 .
提 出了非 典型 或恶 性颗 粒 细 胞 瘤 的 6个 组 织 学 标 准 :
[ 2 ]P i e c u c h J ,Wi e w i o r a M,L a t o s W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a r a r e c a s e o f g r a n u l a r c e l l t u m o u r o f t h e c e r v i c a l o e s o p h a g u s [ J ] . Wi d e o c h i r I n n e
T e c h Ma l o I n w a z y j i n e , 2 0 1 3 , 8 ( 2 ): 1 6 6 — 1 6 9 .
[ 3 ]A n d r e w T , Hu a n g AT , L a u r a M, e t a 1 .G r a n u l e c e l l t u mo r o f t h e
监测 。
参 考 文 献
[ 1 ]纪小龙. 消化道病理学 [ M] . 第 1版. 北京 : 人 民军医 出版社 , 2 0 1 0:
2 6 4.
常 阴性 有 别于 问质 瘤 。K i - 6 7阳性 细 胞 数 的 多少 与肿 瘤 的增 殖 活性相 关 , 本组 病例 K i - 6 7均 为 低 表达 , 提 示 良性 可能 。本 病 主要 与 恶 性 颗粒 细 胞 瘤 鉴 别 。 良 、 恶 性颗 粒细 胞 瘤 组 织 学 上 非 常相 似 , 且无公认 的标准。 肿瘤边 界 不清 , 累及 邻近组 织及 神经 侵犯 , 均 不能作 为 良、 恶 性 颗 粒 细 胞 瘤 的判 断标 准 。F a n b u r g — S mi t h等
N S E均呈 强 阳性 , C D 6 8阳性 , 而肌源性标记物 S MA、 D e s m i n和 上皮标 记物 P C K 阴性 , 另外 , C D 3 4与 C D 1 1 7
移 。因肿瘤 与周 围组 织 界 限 不清 , 向 平 滑肌 内呈 浸 润 性生长, 5 % ~1 0 %会复发H , 应 密切随访 , 定期 E U S
瘤细 胞异 型性 明显 , 出现 坏死 时应诊 断 为恶性 。另外 ,
o f d y s p h a g i a [ J ] . He a d N e c k P a t h o l , 2 0 1 3, 7 ( 3 ) : 2 7 4 - 2 7 9 . [ 4]Z h a n g M, S u n Z Q, Z o u X P . E s o p h a g e l a ra g n u l a r c e l l t u mo r : C l i n i c a l , e n d o s c o p i c a n d h i s t o l o g i c l a f e a t u r e s o f 1 9 c a s e s  ̄ J ] . O n c o l L e t t , 2 0 1 4 , 8
c e r v i c l a e s o p h a g u s: c a s e r e p o t r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o f a n u n u s u l a c a u s e
( 1 ) 核 浆 比增 加 ; ( 2 ) 核 多形 性 ; ( 3 ) 肿瘤性坏死; ( 4 ) 梭形 细胞 ; ( 5 ) 空泡状核及 大核仁 ; ( 6 ) 核 分 裂 像 >2爪/ 1 0 H P F ( 2 0 0倍 ) 。满 足 1~ 2个 标 准 的诊 断为 非典 型性 、 满 足 3~ 6个 标 准 的诊 断 为恶 性 。但 是 , 有 的学 者认 为核 分裂 像 > 2个/ 1 0 H P F的计数 标 准偏 高 , 文献 中报 道 的很 多 恶性病 例 核 分裂 像 <2个 / 1 0 H P F, 建议核 分裂 像计 数 采 用 >5个/ 5 0 H P F, 另 文献 报 道有 些病例病 理组织学形态 与生物学行 为并 不完全 一致 , 最 初诊断 为 良性 的颗粒 细胞 瘤 经过一 段 时 间后肿 瘤 发生 了复发 和 ( 或) 广泛 转移 。因此 , 转 移是 大 家公 认 的 唯一标 准 。我们 认为 当肿 瘤生 长迅 速 , 直径 > 2 C B,
床 内科 杂 志 2 0 1 5年 7月 第 3 2卷 第 7期
J C l i n I n t e m M e d , J u l y 2 0 1 5 , V o 1 . 3 2 , N o . 7

4 75 ・
S c h w a n n细 胞 的说 法 。本 组 病例 瘤 细胞 S 一 1 0 0蛋 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