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几大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展望(上)

合集下载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是指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高质量的网络接入服务的技术。

我们将介绍以下8种常见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1. 数字用户线路(DSL):DSL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分为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和VDSL(Very high bit-rate DSL)。

ADSL适用于家庭用户,具有较高的下行速率和较低的上行速率;而VDSL适用于企业用户,具有更高的上下行速率。

2. 电缆网络:电缆网络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数据信号,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用户。

其特点是速度较快,使用方便,但由于带宽是共享的,可能会受到网络拥堵的影响。

3. 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户是将光纤网络直接连接到用户家庭或企业的终端设备上。

它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和高速互联网接入的用户。

4. 卫星网络:卫星网络通过卫星传输数据信号,适用于地理条件复杂或无法铺设光纤的区域。

它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覆盖,但由于信号传输存在一定的延迟,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有一定影响。

5.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的网络,适用于办公室、家庭和公共场所。

它具有灵活性高、便于移动的特点,但受到信号覆盖范围和干扰的限制。

6. 移动网络:移动网络是通过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适用于移动设备和移动用户。

它能够提供移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速率可能受到网络拥塞和信号强弱的影响。

8. 光纤到线(FTTC):光纤到线是将光纤网络延伸至距离用户较近的地方,然后通过铜线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它兼顾了光纤的高速率和铜线的成本效益,适用于一些需要高速率但离光纤接入点较远的用户。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需要高速的宽带网络接入。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目前有多种不同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本文将对其中的8种常见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进行解析。

1. 拨号接入:拨号接入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之一。

通过电话线路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数据发送到ISP,实现互联网接入。

这种技术简单易用,但速度较慢,仅适用于个人用户。

2. 数字用户线(DSL):DSL是一种通过电话线路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DSL技术使用高频信号的方式将电话线路分为两个频段,一个用于传输电话信号,另一个用于传输数据信号。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较高的下载速度,适用于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

3. 电缆调制解调器: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是通过电缆电视网络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用户通过电视有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将数据传输到ISP,实现互联网接入。

电缆调制解调器可以提供较高的下载速度,适用于家庭和中小型企业。

4. 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通过光纤网络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光纤接入采用光信号传输数据,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延迟。

由于光纤的传输带宽较大,可以满足大型企业和机构的需求。

5. Wi-Fi接入:Wi-Fi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通过无线路由器将互联网连接传输到用户的设备上。

Wi-Fi接入适用于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具有便捷和灵活的特点。

6. WiMax接入:WiMax是一种广域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无线互联网接入。

WiMax技术可以支持大规模用户同时访问互联网,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接入。

7. 3G/4G接入:3G和4G是移动通信技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接入。

3G和4G技术适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互联网接入,可以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宽带网络服务。

8. 卫星接入:卫星接入是通过卫星通信提供互联网接入的一种技术。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成果、趋势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成果、趋势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成果、趋势1、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电信网发展到今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展现了宽带化、IP 化以及业务融合化的趋势。

电信网宽带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接入网的宽带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接入网的宽带化将是电信网宽带化最难实现的部分。

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接入网的引入给通信网带来新的变革,使整个通信网络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接入网的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连接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传统的用户接入同采用的是钢缆,80年代中后期因具有Z接口的光纤环路载波系统(SLC)以及远端交换模RSU的实用化,使光纤传输设备引入到接入网领域,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入网设备。

到90年代中期,先进的VS接口光接入系统问世,才进入接入网的正式发展阶段。

VS接口可实现不同厂家接入网设备与交换机的互通,接入网具有较强的业务支持能力,除支持PSTN、ISDN业务外,还支持N X 64kb /S、64kb/S以下各类速率、Internet、X.25、CATV等业务。

到1998年8月初,全国建设规模已近270万线,超过世界其它国家。

此外电信部门还积极推进公众多媒体通信接入系统,并正在试验先进的ATM接入和VOD系统。

1.1有线接入技术有线接入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

无线网络的演进与未来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的演进与未来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的演进与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到无线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获取。

那么,无线网络是如何发展的呢?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无线网络的演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无线网络的演进1. 第一代无线网络(1G)第一代无线网络,即1G网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

1G网络使用模拟信号进行通信,通信质量较差,数据传输速度缓慢。

此时的无线网络主要用于手机通话,无法满足人们对数据传输的需求。

2. 第二代无线网络(2G)第二代无线网络,即2G网络,于20世纪90年代初问世。

2G网络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技术,通信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时的无线网络不仅可以进行语音通话,还可以进行短信发送和基本的数据传输。

这是无线网络向多功能发展的重要一步。

3. 第三代无线网络(3G)第三代无线网络,即3G网络,于21世纪初开始商用。

3G网络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使得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大幅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多媒体传输的能力。

这一时期,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观看视频等。

4. 第四代无线网络(4G)第四代无线网络,即4G网络,于2010年开始商用。

4G网络采用了更高速的传输技术,使得无线网络的速度更快,同时也提升了通信质量和多媒体传输的能力。

此时,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第五代无线网络(5G)第五代无线网络,即5G网络,正是当前和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热点。

5G网络将无线通信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使得无线传输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除了更快的速度,5G网络还拥有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能够更好地支持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二、无线网络未来发展趋势1. 5G网络的普及与成熟目前,5G网络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开始部署,并逐渐向全国范围普及。

在未来几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设备的普及,5G网络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疗保健、智慧城市等。

几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分析和应用

几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分析和应用
K jQi y n ei a a ◆科技前沿 n
几种无线宽带接入 技术 的分析 和应用
魏 伟
( 山西 铁 0 ) 3 30 摘 要 : 要 讨 论 了wiF 、 i 主 — iW MAX、 UWB、 E 8 22 I E 0 .0等 几 种 主 要 宽 带 无 线 接 入 的技 术规 范 和特 点 , 各 种 无 线 接 入 技 术 进 行 了分 析 E 对
和 比 较 , 出 了各 种 无 线 接 入 技 术 可 能 的 应 用 前 景 。 指 关 键 词 : 带 无 线 接 入 技 术 ; — iW i 宽 wiF; MAX: C IE 8 22 UVB: E 0 0 E .
近 年 来 , 着 信 息 技 术 的快 速 发 展 、 场 需 求 的 曰益 增 随 市
2 W i X城域 网 无线 技术 MA
Wi X 术 是微 波接 入 全球 互 操 作性 的缩 写 ( r wi MA 技 Wol d d e It oea it fr co v ces, E E8 21e 准 为 ne prbl Mi waeA cs) 以I E 0 .6 标 r i o y r 基 础 的 宽带 无 线 技 术 已经 成 为W i MAX技 术 的 主 流 。如 果 说 wiF的 成 功 是 因 为 前 无 古 人 , 么 以Wi X 无 线 技 术 所 代 —i 那 MA 表 的新 型 无 线 WA 技 术 将 强 烈 冲 击 传 统 的 电信 通 信 和 运 营 N 架 构 。二 者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 i i W — 占领 的 是 无 线 局 域 网 市场 , F wi x则 进 军无 线 城 域 网和 广 域 网 。 MA
其 实 就 是 将 原 先 需 要 使 用 双 绞 线 组 成 的 局 域 网, 成 了 不 需 变 要 双绞 线 , 需 要通 过 无 线 信 号 就 可 以 组成 局 域 网 。Wi i 只 — 是 F

宽带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宽带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宽带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宽带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最早的拨号上网到现在的光纤宽带,宽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当前宽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宽带技术的发展历程宽带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的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实现了高速上网。

ADSL技术能够实现一个电话线同时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大大提高了上网速度,为互联网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宽带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

于是,光纤宽带技术应运而生,以其超高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和企业用户的首选。

光纤宽带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大流量应用成为可能。

二、宽带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速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宽带速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未来的宽带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以满足人们对高清视频、VR/AR、智能家居等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2. 全球化宽带技术的发展已经将全球各地连为一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实现全球网络的无缝连通。

跨国联网、全球数据交换将成为宽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3.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物品将联网,形成一个庞大的智能生态系统。

宽带技术将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智能化生活的愿景。

三、宽带技术的未来展望1. 5G时代的到来5G时代即将到来,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高速传输速度和低延迟的体验。

未来,人们在移动设备上将能够享受更加流畅的高清视频、AR/VR应用,以及更强大的云计算能力。

2. 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户将成为未来宽带接入的主流方式。

FTTH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

3. 无线宽带随着WiFi 6及更高版本的推出,无线宽带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

未来,人们将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轻松地接入高速宽带,摆脱有线连接的限制。

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络巨头们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围绕着不同的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

Wi-Fi: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Wi-Fi技术包括已经批准的IEEE802.11a、b和g规范以及等待批准的802.11n规范。

Wi-Fi是第一项得到广泛部署的高速无线技术。

Wi-Fi首先在笔记本电脑中顽强地站稳了脚跟,笔记本电脑快速上升和移动办公模式的逐渐深入人心奠定了Wi-Fi进一步流行的基础。

在英特尔、IBM、AT&T等众多IT和电信运营商的努力下,Wi-Fi被广泛部署在全球机场、酒店、咖啡馆等场所。

然而,Wi-Fi能够支持的范围非常有限,用户只有保持距离无线接入点设备(AP)300英尺的范围内才能实现高速连接。

尽管以目前的情况,希望通过公共服务来盈利还不够现实,但这些热点的存在无疑对Wi-Fi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Wi-Fi有着“无线版本以太网”的美称。

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如此高的带宽几乎赶上了线缆的连接,大大超过同类型的无线网络技术。

IEEE 802.11的影响不仅源于IEEE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于802.11n将会使其应用格局跃上一个新台阶。

IEEE 802.11系列规范主要从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两方面来制订无线局域网标准。

其中物理层标准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信号等基础规范,如IEEE 802.11b、802.11a、802.11g、802.11n等;而媒体访问控制层则在物理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用要求规范,如IEEE 802.11e、802.11f、802.11i等。

目前,802.11n标准是横跨MAC与PHY两层的标准,预计带宽将达到108Mbps,最高速率或许会达到320Mbps,并加入服务质量管理功能。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无线网络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线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无线网络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5G 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的无线网络技术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以下是笔者对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一些思考。

一、 IoT 与 5G 的融合随着物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会连接到互联网。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很多,但是它需要一个庞大而高效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来支撑。

因此,5G网络作为一种高速、低时延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支持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未来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中,5G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 AI 加速 5G 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加速5G技术的发展。

5G网络的高速和低时延特性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好的支撑条件,使得连接设备快速地处理大规模数据成为可能。

这将使得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方面。

三、边缘计算将成为普及趋势边缘计算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能够将核心的计算任务放置在合适的地方,从而减少网络传输的延迟和负担。

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边缘计算将成为一个广泛采用的技术。

它将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数据隐私保护,同时为网络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四、车联网的快速发展车联网将是未来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亮点。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车联网将会成为连接车辆和人们的重要桥梁。

未来的车辆将会自主感知、自主决策,产生大量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

因此,高速、低时延的5G网络将成为支撑车联网发展的重要技术。

五、网络安全将成为一大挑战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尽管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已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网络安全总是被人们所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胡昕199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系。

现就职于广东怡创通信公司,多年从事广东移动通信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

试谈几大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展望(上)The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 gy and Market Anal y ze (1)胡昕(广东怡创通信公司)摘要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一种在初期建设投资、业务承载与提供服务速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手段,为盘活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剩余干线资源、缓解由于接入网发展不足而带来的业务瓶颈,以及为新电信运营商迅速启动市场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使用频段从2.4GHz 开始向上直至38GHz 仍在不断扩展。

另一方面融合了在其它通信领域成功应用的先进技术如64QAM 、A TM 、O FDM 等,以实现更大的频谱利用率、更丰富的业务接入能力、更灵活的带宽分配方法。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未来几年内通信市场发展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 MDS MMDS WLAN Bluetoot h HomeR IR1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电信市场竞相开放,电信运营主体出现多元化发展方向,信息通信业呈现宽带多媒体、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无线通信领域更凸现宽带化和多样化格局的新走势。

无线接入系统经历了由窄带到宽带,由面向话音业务到面向数据、多媒体业务的转变。

随着数据业务在电信总业务中的比例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有线接入系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宽带业务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电信市场的不断开放,新运营商不断加入,形成了多方竞争的局面。

运营商面临的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才能快速而低成本地向用户快速、廉价地提供高质量的宽带电信业务。

2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当前宽带无线接入有以下几种技术:L MDS (Local Multi p oint Dist ribute S y stem ,本地多点分配系统)、MMDS (Multi p oint Multichannel Dist ribution S y stem ,多点多信道分配系统)、无线局域网、蓝牙及其他(如红外、家庭射频等)。

2.1LMDS高频宽带(24/26~38GHz )频谱资源比较多,可以传输较高的速率,但是由于工作于毫米波,受气候影响大,抗雨衰性能差,降低了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可用度。

目前通常所说的L MDS 为第二代数字系统,主要使用无线A TM 传送协议,具有标准化的网络侧接口和网管协议。

L MDS 具有更高带宽和双向数据传输的特点,可以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业务及话音和图像业务。

我国已完成频率规划,频段为24.507~25.515GHz 和25.757~26.765GHz ,但尚未分配。

2.2MMDS中频中宽带(2~5GHz )该频段传输性能好、覆盖范围广、技术成熟、良好的抗雨衰性能、扩容性强、组网灵活且成本具有竞争力,是较为理想的无线接入手段。

由于该频段资源比较紧张,能分给MMDS 的频段窄,信道数少,需用新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

中国(3.4~3.43GHz 和3.5~3.53GHz )已经分配试用。

目前已颁布执行了《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规范,并且《接入网技术要求———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 MDS 》技术规范也已完成报批稿。

标准主要对3.5GHz 和26GHz 频段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系统参考模型、工作频段和波道配置、接口要求、系统性能、无线收发设备要求、性能要求、网管等进行规范。

对3.5GHz 系统,标准规定其频率范围是:上行(终端站发射)3399.5~3431.0M Hz ,下行(中心站发射)3499.5~3531.0M Hz ,同一波道收、发频率间隔为100M Hz ,波道配置采用1.75M Hz 、3.5M Hz 、7M Hz 、14M Hz 四种配置方案。

对26GHz 频段的L MDS 系统,工作频率范围是:24450~27000M Hz ,广东通信技术G UAN GDON G COMMUNICATION TECHNOLO GY2002年9月第22卷第9期Vol.22No.9Se p tember 2002无线专文22002年广东通信技术无线专文其中中心站发射频段:24507~25515M Hz ,终端站发射频段:25757~26765M Hz ,同一波道收发间隔1250M Hz ,波道配置采用3.5M Hz 、7M Hz 、14M Hz 、28M Hz 四种配置方案。

系统的局端接口、用户端接口应根据目前网络的情况灵活提供各种接口,如A TM 、V 5、以太网、ISDN 、E1等。

目前情况下,暂时不对空中接口的协议作规定。

对系统的无线收发设备的要求包括邻道/同道干扰、发射功率和发射频谱、接收机动态范围和接收机门限电平、天线要求等。

此外标准还对同步要求、性能要求和网络管理要求作出相应的规定。

2.3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技术有IEEE802.11b 、IEEE802.11a 、IEEE802.11g 、Hi p erL AN 等。

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当数IEEE802.11b 。

1999年9月通过的IEEE802.11b 工作在2.4~2.483GHz 频段。

无线局域网技术正在表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

人们熟知的无线局域网的标准是IEEE 802.11b (也称作Wi -Fi 或无线以太网)。

而今,IEEE 又制定了新的802.11a 和802.11g 标准,希望能够提高传输速率以便可以和铜线甚至光纤抗衡。

但是IEEE 的802.11系列的802.11b 、802.11a 、802.11g 这三个标准都存在着安全问题。

IEEE 将推出一些补充的标准来解决现存问题,同时,E TSI 和其它标准组织也在推出自己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标准之争也在悄悄展开。

为此,我们可从速率、频段、距离和安全等方面,对几个常用的标准进行分析论证:2.3.1速率“802.11”后面的字母顺序代表了开始制定协议的时间顺序。

显然,802.11a 开始制定的时间要早于802.11b ,只是因为802.11b 采用了相对简单的直序扩频(DSSS )技术,完成得较早,而802.11a 采用了较复杂的正交频分复用(O FDM )技术,反而完成得晚。

这使得802.11b 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802.11b 的速率可以达到11Mbit /s ,而802.11a 可以达到54Mbit /s 。

其实设备制造商经常提到的这些数字对用户起了误导作用,因为物理层的开销至少达到40%,这意味着802.11b 的速率至多为6Mbit /s ,这也仅在理想情况下,通常速率远低于此。

所有的无线局域网都使用自由频段,因此容易受到干扰。

如产生误码将要导致数据被重新传输,因此误码多了将会严重地影响数据吞吐量。

50%的误码率就会使吞吐量降低2/3。

还要指出的是,这里提到的是半双工的方式,另外带宽也是共享的。

为了降低误码率,协议本身都具有自动降低物理层速率的功能。

802.11b 有3个低速档次:5.5Mbit /s 、2Mbit /s 和1Mbit /s ,802.11a 有7个:48Mbit /s 、36Mbit /s 、24Mbit /s 、18Mbit /s 、12Mbit /s 、9Mbit /s 和6Mbit /s 。

2.3.2频段802.11a 使用5GHz 的较高频段,802.11b 使用2.4GHz 。

这两个频段在很多国家都是自由频段,无需申请就可以使用。

无绳电话、蓝牙设备甚至微波炉都使用2.4GHz 这个频段,相比之下,5GHz 频段没有那么拥挤。

另外,每个国家为自由频段分配的带宽不一样,但基本上为5GHz 频段分配的带宽都较大,这就允许更多的无线频道存在。

2.4GHz 频段允许3个频道,而5GHz 频段允许11个。

每个频道可以对应一个独立的网络。

使用5GHz 频段产生的主要问题是:802.11a 的产品不能和802.11b 相兼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EEE 开发了802.11g 协议,它在和802.11b 兼容的基础上提高了速度和传输距离。

但是干扰的原因决定了802.11g 不可能达到802.11a 的高速率,而且这个协议要到2002年秋季才能得到批准,许多设备生产商已经转而直接采用802.11a 。

2.3.3距离不同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距离也不一样。

多数802.11b 的网络可以传输100米的距离。

采用更高功率的发送器可以延长覆盖距离,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信号将遇到更大的干扰和更多的障碍物。

另外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规则又要求限制发送功率,这些都是影响传输距离的因素。

802.11a 可以传输的距离和802.11b 差不多。

虽然从原理上讲高频电磁波更容易被吸收,传输距离较短,但是由于前者采用O FDM 技术,可以克服多径效应的影响,两相抵消使两种技术覆盖的距离没有多大差别。

但要注意的是,802.11a 的54Mbit /s 速率是在10米以内可达到的,随着距离的增加,速率减小得很快,70多米时就下降到10Mbit /s 以内了。

802.11g 也使用O FDM 调制方式,工作频段为2.4GHz ,可以和802.11b 兼容。

它是一个新标准,还没有实验数据来说明它的传输距离,但从O FDM 技术的原理来推测应当能达到更远的距离。

这个优点将促进802.11g 的推广。

当然增加传输距离不完全是优势,因为无线带宽是共享的,距离的增加就意味着用户数的增加,每个用户可分配的带宽相应减少。

因此802.11g 适合在用户较少的环境或者用户对于带宽要求低的场所。

另一个问题就是较长的距离将会泄漏信号,入侵者就可能从远端闯入网络。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定向天线的办法来解决。

2.3.4安全2000年10月,802.11b采用的标准安全协议W EP(Wired E q uivalent Privac y)被发现存在安全漏洞。

它使用40bit密钥来加密数据,每个用户使用相同的密钥,这意味着某个用户的安全漏洞将威胁整个网络的安全。

它错误地使用了RC4的初始向量,可以被黑客用来攻击该协议的弱点。

现在一些新的产品支持W EP2,IEEE最近将其命名为T KIP(Tem p oral Ke y Inte g rit y Protocol),它使用128bit密钥,和W EP完全兼容。

但是这也无济于事,因为W EP算法本身容易受攻击。

甚至T KIP也更容易受攻击,因为它采用了Kerberos密码,常常可以用简单的猜测方法攻破。

IEEE正在制定新的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许多用户现在就需要网络安全的保证。

目前能够采用的补救措施有:(1)使用W EP协议的时候要注意密钥的管理,每天或每周更换缺省的密钥;(2)用密码保护硬盘和文件夹;(3)改变默认的SSID(无线网络名称);(4)使用有些产品中提供的会话密钥;(5)使用有些产品中提供的MAC地址过滤功能;(6)使用V PN系统,这要求有V PN服务器,客户端软件已经包含在Windows98第二版、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