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油气井抗CO_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缓 蚀 剂 分 子或 离 子 可 以 相互 吸 引 , 大 表 面 覆 盖 度 , 高 缓 蚀 效 增 提 果 。尽 管 咪唑 啉 及 其 衍 生 物 作 为 油 田缓 蚀 剂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效 果也较理想 , 但其 缓 蚀 效 率 和 毒 性 仍 有 较 大 的提 升空 间 。
系列缓蚀剂。
定性 良好 , 且毒性低 、 生物降解性好 , 可用于酸性 、 中性 及大气介 质 中 , 别 适 合 于油 气 田 中 抗 C : 蚀 。 国 内关 于 酰 胺 类 缓 蚀 特 O 腐
剂 研 究 较 早 的 是 脂 肪 酸 酰 胺 , 以 脂 肪 酸 为原 料 经 酰 胺 化 得 到 即
1 1 咪唑 啉类 缓蚀 剂 .
咪唑啉类缓蚀剂是 一种含 氮五 元杂 环化 合物 , 特殊 刺激 无
脂 肪 酸 酰 胺 。 李 谦 定 等 以 混合 脂 肪 酸 和 二 乙醇 胺 为 原 料 合 成 混合脂肪酸二乙醇 酰胺缓 蚀剂 , 类缓 蚀剂对 金属 制件有 较好 该 的保 护作 用 。 以 油 酸 为 原 料 合 成 酰 胺 类 缓 蚀 剂 的 研 究 也 有 报 道 , 海 燕 等 以 油 酸 和 乙 二 胺 为 原 料 在 溶 剂 二 甲 苯 中合 成 了 杜 油酸酰胺类缓蚀剂 , 并采用对其抗 C O 腐蚀 的性 能进行 了研究 ,
c ro in i h b tr s s o r so n i io swa umm aie rz d.Th r s e t fa p i ai n we e a tcp td. T r n o u t e e e r h a d d — e p o p c so p lc to r n ii a e he te d frf rh rr s a c n e v l p n s a s ic s e . eo me twa lo d s u s d
CO_2对碳钢腐蚀影响的模拟试验及缓蚀剂评价

CO 2对碳钢腐蚀影响的模拟试验及缓蚀剂评价魏爱军1,霍富永1,程世宝2,党晓莉2,(1.西安石油大学,西安710065;2.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徐州221008;3.辽河油田分公司沈阳采油厂,沈阳110316)摘 要:对CO 2在油田模拟采出水中碳钢的腐蚀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和讨论。
分别对型号为HJ F 294和WSL 21的两种油田常用缓蚀剂的性质和缓蚀效果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HJ F 294缓蚀剂,在较低和较高的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缓蚀效果;WSL 21缓蚀剂,在较低和较高的浓度范围内,有很好的缓蚀效果,尤其在较高浓度时缓蚀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二氧化碳腐蚀;模拟水;缓蚀剂;缓蚀率中图分类号:T G172.6;T G17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48X (2008)0720378203Simulating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O 2on Corrosion in Oil pipelinesWEI Ai 2jun 1,HUO Fu 2yong 1,CH EN G Shi 2bao 2,DAN G Xiao 2li 2,(1.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 ′an 710065,China ;2.SINOPEC Pipeline Storage &Transportation ;Xuzhou ;3.PetroChina Liaohe Oilfield Company Shenyang oil Production Plant Shengyang ,China )Abstract :Carbon dioxide is a species of weak acidic gas ,it is an corrosive in oil and gas industries.The influencingfactors of CO 2corrosion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for simulated extraction water of oil 2field in which carbon dioxide dissolved.The characters of two common used oilfield corrosion inhibitors ,HJ F 294and WSL 21,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ed a good effect of inhibition after using the two corrosion inhibitors in the ranges of lower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In this experiment ,the WSL 21exhibited better effect than the HJ F 294and the best effect appeared in high concentrations.K ey w ords :carbon dioxide corrosion ;simulated water ;corrosion inhibitor ;inhibition rate0 引 言在油田各种集油管线中,普遍存在CO 2腐蚀。
天然气管线钢二氧化碳腐蚀速率预测模型进展

换等; 另 一 方面 , 高 估腐蚀 速 率会 影响 管道 建设 经济
性。
在 天然 气 的开 采 和运 输 过 程 中 , C O 腐 蚀 一 直
收 稿 日期 : 2 0 1 6一l 1 — 0 7; 修 回 日期 : 2 0 1 7— 0 5—2 0
・
B 0l ・
第3 7卷
第8 期
1 概述
腐 蚀 速率 准确 预测 是在 天然 气管 道工 程设 计 中 需 要考 虑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 。腐蚀 速率 模 型通 常影 响 到 管道 材 料选择 、 腐 蚀裕 量计 算 、 管道 直 径 以及 运 营 计划 , 其 中包括 腐 蚀 缓 释 、 检 测 及 监 控 技 术 的选 择 。 低 估腐 蚀 速率 会带 来 管 道 失 效 , 引起 健 康 安 全 环 境
学反 应机 理 , 物质 输运 过 程等 。天 然 气管线 钢二 氧化 碳腐 蚀速 率预 测模 型主 要 分为 3种 类型 : 经验
或半 经验模 型 、 机 理模 型 、 广 义机 理 模 型。
关键 词 : 二 氧化碳 ; 腐 蚀速 率 ; 预 测模 型 ; 机理 模 型 中 图分类 号 :T U 9 9 6 . 7 文献 标 志码 :B 文章编 号 :1 0 0 0— 4 4 1 6 ( 2 0 1 7 ) 0 8— 0 B 0 1 — 0 7
2
二
H 2 C O 3 ( a q ) 一 H C O ( a q )+H ( a q )
⑧
HC 0 3 - ( a q )+e 一
c O 一 ( a q )+ ⑨
÷H 1 ( g )
:
c a —
:
。
一
( 3 3 )
采气井管柱CO_2腐蚀速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2 96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2
^B 晷Ⅱ\ 基蝼 ) l. I O
1 卷 1
( )气井井 下温 度 随着井 深 的增 加逐 渐升高 。 3
表 3 报 废 N 0油 管 管 柱 CO S :腐蚀 速度 数 据 表
井 m
1
2
柱 的受力 及 材 料 组 织 不 均 匀 性 有 关 。该 曲线 反 应 的腐 蚀速度 与温度 之 间 的关 系 , 大 多数 文献 所得 与 出的结论不 同 , 可 能是 由于现 场气 井 井 下 的实 际 这 环境 与实 验 室 模 拟 的试 验 环 境 之 间 存 在 较 大误 差
T 9 04 ; E 8 .3
文献标志码
1 大庆 油 田采气 井 管柱 C : 蚀 的速度 分 O 腐
布规 律
采 气井 管柱 C , 蚀 速 度 测 试 使 用 的 是 大 庆 油 O 腐 田升 深 2 1 报废 的 N 0油管 管柱 , 管 柱下 井 工 —7井 8 该
作 不 到 5 0d 就 出现 多处 穿 孔 , 图 1所示 , 气井 0 , 如 该 E产 气量 1 . 9×1 t 45 0 m 。试 样 由报 废 油 管 管 柱 加 工制 备 , 管 材 质 为 :6 2 化 学 成 分 如 表 1所 油 3 Mn V, 示, 升深 21 —7井井 下 工作 介质 参数 如 表 2所示 。
⑥
2 1 S i eh E gg 0 1 c T c . nn. .
采气井管柱 C O2腐 蚀 速 度 分布
规 律 及 影 响 因 素
方 华 丁俊 杰 程 靖
( 北 石 油 大 学 , 庆 13 庆 油 田 采 气 分 公 司 升 深 21 — 7井 C 腐 蚀 后 的报 废 油 管 管柱 进 行 了现 场 实测 , 出 了 N 0油 管 管柱 C 。腐 蚀 速 O 绘 8 O
综合的CO_2腐蚀和多相流模型

综合的CO2腐蚀和多相流模型编译:赵 颖(中原油田分公司信息中心)赵 泳(中原油田分公司油藏监测中心)审校:任洪智(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摘要 目前预测碳钢CO2腐蚀的模型大部分是半经验的或是全经验的。
已建立一个综合的CO2腐蚀和多相流模型,它考虑了多种因素对腐蚀的影响。
经广泛应用证明整个模型能在各种情况下有效使用。
根据一个成熟的商务软件包,多相流模型也实施了标准化程序。
主题词 碳钢 CO2腐蚀 多相流 模型一、引言目前对于CO2腐蚀过程仅有一部分模型使用了机械化描述。
最近的一项研究开发一个模型组来预测CO2腐蚀过程,最终得出结论:大多数模型能够对CO2腐蚀非常严重的状况做出预测。
该模型预测变化范围很大,包括一些更为复杂的预测,比如保护膜、携带/润湿的水相,或者H2S的预测等。
预测范围的扩大有利于解释各种复杂的腐蚀因素的变化。
这一CO2腐蚀和多相流综合模型包括一个腐蚀模型和一个多相流模型,采用一个接口组件,使得两个模型之间的数据可以转换。
二、腐蚀模型Nesic瞬时机械CO2腐蚀模型是这一腐蚀模型的原型,它包括以下几个分模型:1,钢表面电化学反应模型因为CO2腐蚀过程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因此腐蚀速率可通过计算基本的电化学反应速度来确定,比如在醋酸和碳酸的作用下氧离子和氢离子的还原反应过程。
2,表面膜和边界层的运移过程模型钢表面发生腐蚀时,一些离子析出的同时,如Fe2+离子,必定伴随着其它离子的减少,如H+离子。
这样,腐蚀发生的过程就在钢表面形成了离子浓度梯度,从而促使阴阳离子或者向表面运移,或者扩散进入相邻的溶液层。
这种腐蚀的电化学反应速度是由钢表面各种离子的浓度决定的。
无论是金属表面腐蚀的电化学反应过程,还是相邻溶液层,即边界层的离子扩散运移过程,都是双向复合的,可形成一种动态化学平衡。
当一些流体(如紊流或涡流)侵入到边界层时,离子向钢表面的扩散速率就会极大提高,从而提高离子浓度,腐蚀速率也随之提高。
碳钢在不同水质中腐蚀速率的预测模型

碳钢在不同水质中腐蚀速率的预测模型作者:邢会爽何禹仑刘鹏来源:《科技资讯》2024年第07期摘要:腐蚀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对其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生产中的腐蚀问题。
在分析已有腐蚀速率监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换热器材质、水质、腐蚀控制的实际情况和控制效果,模拟管壳式换热器运行过程中冷却水的流动及传质特点,构建了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综合评价系统。
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原理,以腐蚀速率为目标量,建立了基于水质参数预测腐蚀速率的模型,为阻垢缓蚀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腐蚀特性数据。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腐蚀速率水质参数 LS-SVM 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TE988.2Prediction Models for the Corrosion Rate of Carbon Steel in Different Water QualitiesXING Huishuang1 HE Yulun 2 LIU Peng21.Jil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2.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Jilin Province, 132012 ChinaAbstract: Corrosion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problems faced by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and its real-time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is helpful to timely detect and control corrosion problems i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the corrosion rat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heat exchanger materials, water quality and corrosion control, the flow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cooling water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s are simulated, and a dynamic simul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is constructed.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lgorithm,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orrosion rate based on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corrosion rate as the target quantity,which provides the reliable data of corrosion properti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ects.Key Words: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Corrosion rat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 LS-SVM; Prediction model金屬材料凭借其优越的使用特性和优良的工艺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工业技术设备和日常生活中。
徐深气田CO2腐蚀预测模型的建立

2 C 0 : 腐蚀试验及 结果分析
利用 高 温 、高压 动 态挂 片 腐蚀 仪 ,模室 内腐蚀 实验并 分析 徐深 各个 油 田的地质 条件 和气 体组分 有很 大关 系 ,低 温 1 井 井筒腐 蚀规 律 。 时 ,由于腐蚀产物膜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 ,因
.
第3 2 卷第 4 期 ( 2 0 1 3 . 0 4 )( 试验研究)
模 型 为 基 础 ,结 合 徐 深 气 田高 温 、高 压 等 腐 蚀 参 试 片表 面生 成 了一层 晶粒 细小 、结 构致 密 的保 护性
( F e C O 。 ) 的溶 解度 逐渐 下 降 ,促 使 N 8 0 钢 表 面形成 层致密的腐蚀产物保护膜 ,降低 了腐蚀速率 ,因
此 出现 了在某 一温 度下腐 蚀速 率最 大 的现象 。据有 C a . 1 2 . 1 5 mg / L Mg , 4 5 2 5 . 2 5 mg / L K + Na 。 关 文 献 报 道 , 四川 西南 气 田的气 井 在 井 温 为 3 3 实 验前 ,把 N S 0 试 片擦 洗 干净 ,烘 干后 记 录其 5 5。 C时 ,油 管 的腐蚀 最 为 严 重 ;大庆 徐 深 气 田气
结果 见表 1 。
表1 徐深 1 井 不 同井 深 的 地 质 条件 及 腐 蚀 速 率
试验组 别 井深, m温压 D c C % ̄ / M P a 流速/ m・ S - 腐蚀速率/ m m・ a -
室 和油气 田现场腐 蚀数 据建立 的预测模 型 ,这类模 型 比较 简洁 ,与现 场 的试验数 据 吻合较 好 ;半经 验 模 型先 根据腐 蚀过 程 中的化 学 、电化学 过程 和介 质
的传输过程建立腐蚀速率相关 的动力学模型,然后
CO_2腐蚀速率半经验预测模型研究

CO 2腐蚀速率半经验预测模型研究王献昉1,陈长风1,白真权2,常炜3,路民旭4(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5;3.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35;4.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以Nesic 机制为基础,建立了新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着重考虑了离子在流体边界层和腐蚀产物膜中的传质速率,提出了腐蚀产物膜因子的实验确定方法。
进一步,通过高温高压CO 2腐蚀的实验,给出了从具体实验结果来分析和确定腐蚀产物膜影响因子的技术。
分析了矿化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际情况符合良好。
关键词:CO 2腐蚀;腐蚀预测模型;腐蚀产物膜中图分类号:T G172;T G 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48X (2009)022*******Semi 2empirical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CO 2Corrosion R ateWAN G Xian 2fang 1,C H EN Chang 2feng 1,BA I Zhen 2quan 2,C HAN G Wei 3,L U Min 2xu4(1.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China ;2.The Key Laboratory for Mechan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of Tubular G oods ,CN PC ,Xi ′an 710065,China ;3.Research Center of CNOOC ,Beijing 100035,China ;4.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Nesic mechanism of CO 2corrosion ,considering mass transfer rate in fluid boundary layer andcorrosion product scale 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orrosion product scale factors and a new prediction model of CO 2corrosion rate is proposed.The technique of analyzing and determining corrosion product scale factors according to test result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is also presented.Effect of mineral degree of solution on corrosion rate is also discussed.The proposed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K ey w ords :CO 2corrosion ;corrosion prediction model ;corrosion product scale0 引言高温高压CO 2腐蚀是石油、天然气工业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生产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测CO 2腐蚀速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旷。,一[H一2CQ]! 一 i1+e一1 1—"1r+‘1 (5)
其中,巧是活化反应速率,%。是传质速率。其中 活化反应速率V,与DeWaard 91模型 相似,而传质速率可以计算为:
‰=2.45.万UO.12.PC02
(6)
其中U是流速m/s,d是水力直径m。考虑到腐蚀产物膜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最后还要乘 以腐蚀产物膜因子。该模型进一步还引入了材料成分与微观组织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因子。 图4为利用模型计算的腐蚀速率。
(II)
腐蚀电流密度可以用两部分电流密度表示,一是活化反应电流密度“,另外一个就是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因此,单独求出其中各个值的大小,就可以得到腐蚀电流密度。但是, 该模型未考虑腐蚀产物膜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因此,Nasic又进一步建立了腐蚀产物膜覆盖条件下的机制模型9。该模型重点在于建 立膜的孔隙度对离子的扩散、迁移过程的影响方面,最终的目的仍然在于计算电极表面的 离子浓度,从而算出腐蚀电流密度。但Nesic建立的机制模型中未包含原油对腐蚀速率的 影响,这可能与目前大家对这方面机理的认识不足有关。另外,Nesic的机制模型只考虑一 般湍流流动对腐蚀速率的影响,不考虑流型、流态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腐蚀速率的影响,而DeWarrd模型中当含水率码o%以及流速大于lm/s时,腐蚀速率为零; 否则,原油对腐蚀速率不会产生缓蚀作用;OHIO大学的Jepson认为原油含量从o%增加到 60%时腐蚀速率逐渐下降,而ECE模型进一步给出了原油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因子”。但是, 总体来说,原油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研究还不充分,还未找到比较合适的参量来定量描述原 油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另外,OHIO大学的Jcpson针对海底管线油气水三相混输的情况,开发了多相流条件 下的CO:腐蚀预测经验模型,其腐蚀预测模型为o:
18
CR=3 I.15Co,。%。(等)o 3扩6Pc。,o 8rexp(≠筹)
L
‘
』
(2)
该模型更多的考虑了段塞流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同时,模型中虽然考虑了油的润湿性, 腐蚀产物膜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则未加考虑,因此预测结果比较保守。
半经验模型在建立之初酋先考虑的是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动力学过程以及离子传质过 程,建立起相关的动力学模型以后,利用实验数据以及现场数据确定模型中备个影响因素 的系数大小。例如在Dle Waard 91模型中1:
阴极反应H2C03+e—÷H+HCO; 是腐蚀速率的控制步骤
一竺
由动力学公式}0,=A·[日2C03]4·e 87
善
E
^,EE
景
; 8
m苗LEoo
Flow rate m/s
图4 oe Waard 95预测的c02腐蚀速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流速较低时,腐蚀速率接近于零,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Nesic 认为De Waard 95模型中传质部分的处理缺少物理模型作支撑,导致在流速较低的情况下 误差较太。另外,由于该模型对腐蚀产物膜保护性处理的不完善,特别是在60"C--90"C中 等温度区,该模型仍然以活tt 7 认为C02分压与温度一样是腐蚀产物膜形成的函数,当温度<40℃,C02分压<5bar时,试 样表面的腐蚀产物膜疏松,此时腐蚀速率较高,当温度>40℃,C02分压>10bar时,会形成 比较致密的腐蚀产物膜,对基体金属的保护性提高,腐蚀速率反而较小。在这一点上,De Waard 95模型还不够完善。
应、化学反应,离子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处的传质过程,以及离子在腐蚀产物膜中的扩散与 迁移过程等。这需要建立在对C02腐蚀认识比较全面的基础之上。
例如,Nesic在1996年建立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C02腐蚀机制模型。腐蚀电流密度 可以表示为。:以往的研究都表明,腐蚀动力学过程受阴极还原所控制,考虑到电化学腐蚀 的控制因紊,即:1活化反应控制(电荷转移控制)和离子传质控制这两个方面,阴极还原 电流密度可以表示为:
对于原油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方面,DeWaard 95模型处理的比较简化,即当含水率妈o% 以及流速大于Im/s时,腐蚀速率为零:否则,原油对腐蚀速率不会产生缓蚀作用。
BP公司的Cassandra模型在基于DeWaard95模型的基础上主要在两个方面作了修改, ~是在模型当中加入了缓蚀剂有效性而不是一般的缓蚀效率,二是对腐蚀的风险作了评估。 而Predict模型与ECE模型在De Waard 95模型的基础则都加入了原油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而Jepson研究小组中的zhang和Wang Hongwei建立的机制模型则更多地关注于多相 流条件下的co:腐蚀情况”“,这也是C02腐蚀研究的热点问题。模型的出发点也是利用 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计算腐蚀电流密度,这与Nesic的机制模型相似,所不同的是这些模 型更多地侧重于不同流型、流态下的传质速率的计算,而没有考虑腐蚀产物膜对腐蚀速率
(3)
两边取对数,根据实验数据拟台
l。g吃=5.8-z1,7j+10,+。.67l。姒。:)
(4)
_,=∞是逸度。考虑到溶液pH值以及高温下腐蚀产物膜的影响,腐蚀速率再乘以溶液pH值 因子和腐蚀产物膜因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De Waard91模型CO,腐蚀速率预测结果
在De Waard 95模型中,进一步加入了传质过程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即所谓的电阻模
的影响。
机制模型由于从最基本的物理模型出发,利用经典的动力学公式求解腐蚀速率,所以 模型的物理意义比较明确,容易修正现存的预测模型中的缺陷。例如,Nesic模型就修正了 DeWaard95模型在低流速情况下腐蚀速率过低的不合理现象。同时,机制模型主要应用的 是腐蚀热力学、动力学以及扩散动力学的公式和数据,对实际腐蚀数据的要求不高,腐蚀 数据只是起到验证对比的作用,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实验过程,省时、省力、省钱;另外, 模型稍加改变之后便可以应用到其它方面的腐蚀预测。但是,机制模型的建立需要对腐蚀 机理、关键性的控制因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否则,模型将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例如,
21
Wang Hongwoi建立的模型腐蚀速率预测结果明显偏商,其原因可能与没有考虑到腐蚀产物膜 有关。
4 C0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局限 原油对C02腐蚀速率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原因却比较复杂。例如,原油含水率,流速、
流态,温度,原油的粘度、品质,以及油水混合状态等因索。在众多腐蚀速率速率预测模
型中Nersok Cassandra.Sx憾tCor…,Tulsa“and Nesic的KSC等预测模型则并束考虑啜油对
半经验模型由于首先建立的是理论模型,通过实验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大小与权重, 因此对腐蚀数据的要求相对较少。在理论模型比较完善的部分,少量的实验数据就可以达 到要求:在不能建立理论模型的部分,则完全需要实验数据来拟合出来。
3.3机制模型的特征 机制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要考虑C02腐蚀的主要的方面,例如: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
C0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陈长风1, 侯建国1, 常炜1, 安维杰1, 路民旭2, 孙冬柏2
(1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北京科技大学材抖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系统介绍了CO=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将模型分为三种类型,经验型腐蚀速率预测模 型,半经验型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以及机制型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分析了各个模型中的优缺点.因此不能肓 目相信腐蚀速率预测软件,应该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参考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关键词t(趣腐蚀.腐蚀预测模型,综述 1前言
薹
图1影响C02腐蚀速率的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
17
从图1可以看出,原油、腐蚀产物膜以及多相流的力学化学作用是主要影响C02腐蚀
速率、腐蚀形态的因素。因此,开展这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掌握C02腐蚀速率、 腐蚀形态的转化规律。
3 C0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国外石油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已经对C02腐蚀速率预测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例
油气田生产设备的c嘎腐蚀现象是威胁着石油、天然气安仝稳定生产的重大问题,它 往往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油气生产开发之前,生产设备的腐蚀安全设计就至 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材料的c如腐蚀速率预测将决定着最后的设计方案。 因此,国外 一些石油公司以及研究所针对这一问题开展r一些研究工作,已经开发了一些应用软件 2 C02腐蚀的影响因素
3.2半经验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特征 半经验腐蚀速率预测模型是目前建立的比较多的~种预测模型。其中以Shell公司的
Dewaard模型最为著名。该模型目前已经广泛的被其它模型采用,作为建立的基础或熏要 的组成部分,例如BP公司开发的Cassandra模型、Intercorr公司开发的Pr谢ict模型、Intetech 公司的ECE模型以及IFE模型5。
3.1经验型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经验型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主要以挪威的Norsok模型为代表4。它由挪威石油公司开发
且已经作为挪威石油工业的一个标准发布了。该模型是基于低温时的实验室数据和高于100 ℃时实验室和油田数据的联合而建立的经验模型。通过实验,找出主要的因素对腐蚀速率 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拟合得到腐蚀速率预测公式。预测模型的核心公式为:
经验模型在建立的时中很少考虑腐蚀电化学动力学过程以及离子在金属表面的传质过 程,因此模型比较简洁,对以有数据范围内的情况能够比较好的吻合。
但是,经验模型受实验室数据以及现场数据的影响较大,这应该是它的主要缺点。前 面已经提到过,CO:腐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获得这些因素对腐蚀速率综合性的影响, 那么无论在实验数据方面以及现场数据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这往往导致实验室数据以及 现场数据的缺乏,使得最终建立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Norsok模 型缺少原油对腐蚀速率的影响,使得腐蚀速率的预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际应用性。
如,shell公司的De Waard在1975年就建立了简单的腐蚀速率与C02分压和温度的关系 式。随后,在1991年,1993年以及1995年,该模型逐渐得到补充与完善,使得腐蚀速率 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吻合性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