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12
玻璃的成型工艺简

印花是采用丝印刷方式用釉料将花纹图案印在制品表面。
所有玻璃制品彩饰后都需要通行彩烧,才能使釉料牢固的熔 附在玻璃表面平滑、光亮、鲜艳,且经久耐用。 玻璃蚀刻:利用氢氟酸的腐蚀作用,使玻璃获得不透明毛面 的方法。先在玻璃表面涂覆石蜡、松节油等作为保护层并在其上 刻绘图案,再用氢氟酸溶液腐蚀刻绘所露出的部分。蚀刻程度可 通过调节酸液浓度和腐蚀时间来控制,蚀刻完毕除去保护层。多
(如镜子镀银、表面导电)等等。 玻璃彩饰:利用彩色釉料对玻璃制品道行装饰的过程。常见 的彩饰方法有喷花、贴花和印花等。彩饰方法可单独采用,也可 组合采用。
描绘是按图案设计要求用笔将釉料涂绘在制品表面。
喷花是将图案花样制成搂空型版紧贴在制品表面,用喷枪将 釉料喷到制品上。 贴花是先用彩色釉料将图案印刷在特殊纸上或薄膜上制成花 纸,然后将花纸贴到制品表面。
玻璃的成型工艺简介
玻璃的成型是将熔融的玻璃液加工成 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玻璃制品的工艺过
程。
常见的玻璃成型方法有:压制成型、 吹制成型和拉制成型。
(1)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是在模具中加入玻璃熔料加压成形,多用于玻璃盘碟、 玻璃砖。图为玻璃压制成型示意图。
(2)吹制成型 吹制成型是先将玻璃粘料压制成雏形型块,再将压缩气体吹入处于热 熔态的玻璃型块中,使之吹胀成为中空制品。吹制成型可分为机械吹制成 型和人工吹制成型,用来制造瓶、罐、器皿、灯泡等。图为机械吹制法成 型广口瓶的示意图。
(2)玻璃制品的热加工有很源自形状复杂和要求特殊的玻璃制品.需要通过热加工进行最后成型。此外, 热加工还用来改善制品的性能和外观质量。 热加工的方法主要有:火焰切割、火抛光、 钻孔、锋利边缘的烧口等。
(3)玻璃制品的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包括玻璃制品光滑面与散光面的形成(如器皿玻璃的
玻璃制作工艺

玻璃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
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别介绍如下: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小的坩埚窑只放一个坩埚,大的可多到20个坩埚.坩埚窑是间隙式生产的,现在仅有光学玻璃和颜色玻璃采用坩埚窑生产.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数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现在,池窑都是连续生产的,小的池窑可以是几个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A. 人工成形.又有(1) 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2) 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3) 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4) 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B. 机械成形.因为人工成形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形所取代.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1) 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2) 浇铸法,生产光学玻璃.(3) 离心浇铸法,用于制造大直径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应锅.这是将玻璃熔体注入高速旋转的模子中,由于离心力使玻璃紧贴到模子壁上,旋转继续进行直到玻璃硬化为止.(4) 烧结法,用于生产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发泡剂,在有盖的金属模具中加热,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多闭口气泡这是一种很好的绝热、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让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属(锡)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玻璃质量高(平整、光洁),拉引速度快,产量大.退火,玻璃在成形过成中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冷却过程中或以后的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自行破裂(俗称玻璃的冷爆).为了消除冷爆现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须进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到允许值.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等;和化学刚化(离子交换),用于手表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刚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以增加其强度.吹玻璃叙利亚的工匠发明了玻璃吹制术。
玻璃深加工工艺流程

玻璃深加工工艺流程玻璃深加工是指对玻璃原料进行切割、打磨、冲孔、热弯、喷涂等一系列处理过程,使之成为具有特定形状、尺寸和功能的玻璃制品。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玻璃深加工的工艺流程。
1. 切割:首先,将原料的大块玻璃板分割成所需的小块。
切割可以通过手动切割器进行,也可以使用数控切割机进行自动切割。
切割后的玻璃块会继续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2. 打磨:经过切割的玻璃块表面可能存在锋利的边缘或者毛刺。
为了保证加工后玻璃制品的美观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打磨处理。
打磨可以通过手工砂纸进行,也可以使用自动打磨机进行。
3. 冲孔:如果玻璃制品需要开孔,就需要进行冲孔加工。
冲孔一般使用数控冲床进行,可以根据产品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在玻璃板上冲出所需的孔洞。
冲孔前需对玻璃板进行尺寸和定位的检查,以确保冲孔的准确性。
4. 热弯:有些玻璃制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弯曲形状,此时需要进行热弯。
热弯是通过加热玻璃板使其软化,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进行弯曲形成。
热弯必须控制好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以避免玻璃破裂或形变。
5. 喷涂:为了增加玻璃制品的美观性和功能性,有时需要对其进行喷涂处理。
喷涂一般使用专用的喷涂设备,可以将漆料或者涂层均匀地喷涂在玻璃表面。
喷涂后还需要进行干燥和固化处理,以确保涂层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以上就是玻璃深加工的主要工艺流程。
当然,实际加工过程中还会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处理,比如打孔、抛边、切割成不规则形状等。
同时,为了保证加工质量,还需要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只有在高度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玻璃制品。
玻璃制造工艺

玻璃制造工艺玻璃制造工艺以酸性、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玻璃和玻璃制品。
不同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各有其特点,但主要工艺是相似的(图1)。
简史公元前2600年,巴比伦已有绿色玻璃棒。
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已能制造玻璃珠。
最早的玻璃器物由玻璃块凿制而成。
以后埃及人用粘土和砂做成一定形状的砂芯,在砂芯上逐层蘸集玻璃液,经过拍打塑形和用颜色玻璃条围绕装饰,固化后再将砂芯除去,制得玻璃器物。
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采用开口模型将玻璃压成碗、盘、杯等制品。
中国古代玻璃制造技艺萌芽于西周。
战国时期出现含铅和钡硅酸盐玻璃。
汉代已有模压、铸压的玻璃壁、珠等。
公元前200年,巴比伦人首先使用吹玻璃的中空铁管。
用吹管吹制玻璃制品是玻璃制造中的一个突跃性进展。
公元1世纪,罗马人把各种颜色玻璃拉成棒,排列成捆烧熔,再切出具有一定图案截面的玻璃薄片,在模具上将这些薄片加热熔接,制出千花玻璃器。
他们已掌握在玻璃表面刻磨、用颜色釉彩绘和在玻璃中夹金等技艺,并会在暗色玻璃上镶套一层乳白玻璃,再磨去乳白玻璃,制出具有图案的套料刻花、雕花玻璃瓶。
7世纪,叙利亚人把玻璃吹成球,再用铁顶杆蘸少量玻璃液粘住球底部,然后切断吹管处玻璃,用顶杆将开口球在炉中加热软化,借快速旋转的离心力将玻璃球展平成平片玻璃,称冠冕法。
11~16世纪,威尼斯成为玻璃制造中心。
当时用软锰矿使玻璃颜色得到中和脱色制得无色透明的玻璃,并恢复了罗马人的颜色釉彩绘、玻璃夹金、玻璃磨刻等装饰方法。
1615年,英国用煤取代木柴作熔制玻璃的燃料,使熔化温度有所提高。
1635年又用燧石作原料并引入氧化铅,制成折射率高、色散大、易于刻磨的铅晶质玻璃。
1688年,法国用浇注法制出平板玻璃,经研磨抛光后用以制造镜子。
17世纪末,北欧用吹筒法代替吹圆球法,将圆筒沿长度剖开重新加热,以自身重量在铁台上展平成片,其平整度大为改善,产量增大。
1790年,瑞士人P.L.吉南发明用搅拌玻璃液的办法制出高均匀度的光学玻璃。
苹果历代机型背壳材质:苹果4:玻璃苹果4s:玻璃苹果5:铝合金苹

苹果历代机型背壳材质:苹果4:玻璃苹果4s:玻璃苹果5:
铝合金苹
苹果历代机型背壳材质:
苹果4:玻璃
苹果4s:玻璃
苹果5:铝合金
苹果5s:铝合金
苹果5c:塑料
苹果6:铝合金
苹果6plus:铝合金
苹果6s:铝合金
苹果6splus:铝合金
苹果7:铝合金
苹果7plus:铝合金
苹果se:铝合金
苹果8:玻璃
苹果8plus:玻璃
苹果x:玻璃
苹果xs:玻璃
苹果xsMax:玻璃
苹果xr:玻璃
苹果11:玻璃
苹果11Pro:玻璃
苹果11ProMax:玻璃
苹果se2:玻璃
苹果12mini:玻璃
苹果12:玻璃
苹果12Pro:玻璃
苹果12ProMax:玻璃
iPhone 13系列:玻璃
其实,感觉iPhone 6系列手机使用铝合金做后背壳才是经典呢,使用上没有拉手的感觉,还比较温润,散热也还行,但是用了几代之后苹果就放弃了铝合金,一直使用玻璃作为背壳了。
像小米其实喜欢陶瓷的壳,好几代产品使用的就是陶瓷工艺的背壳,目的也是为了增加散热和防止摔裂,而华为刚发布的Mate 50系列使用的是新推出的昆仑玻璃,在抗摔性上提升了一个新的水平。
不过,铝合金有一个缺点就是强度不太够,这可能也是苹果放弃铝合金的一个原因。
其实,看下来苹果硬件设计上其实没有太多的尝试和创新,它并不会带动供应链搞创新,而是直接使用成熟的公益,虽然稳妥,但是相较于乔布斯那个创新的时代,如今的库克只不是在吃老本。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介绍玻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对于专家来说可能很简单,但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可能还是有了解的兴趣的,今天,我们和中华包装瓶网的小编一起去简要的了解一下。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
分别介绍如下:1.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
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2.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
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
小的坩埚窑只放一个坩埚,大的可多到20个坩埚。
坩埚窑是间隙式生产的,现在仅有光学玻璃和颜色玻璃采用坩埚窑生产。
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
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1600゜C。
大多数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
现在,池窑都是连续生产的,小的池窑可以是几个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
3.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
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
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
A.人工成形。
又有(1)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
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
(2)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
(3)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
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
(4)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
B.机械成形。
因为人工成形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形所取代。
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1)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
英文玻璃工艺流程

英文玻璃工艺流程
英文玻璃工艺流程如下:
1.清洗:将玻璃碎片放入清洗机中,用水和清洁剂去除玻璃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2.分类和挑选:根据玻璃的种类、颜色、厚度和形状进行分类和挑选。
3.熔化:将清洗后的玻璃原料放入高温熔炉中熔化成液体。
4.冷却:将熔化后的玻璃液体倒入模具中,等待冷却后成为玻璃制品。
5.加工:对冷却后的玻璃制品进行切割、磨边、钻孔等加工处理。
6.检验:对加工后的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要求。
7.包装:将合格的玻璃制品进行包装,以便运输和储存。
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

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多个领域的材料,它通过熔化石英砂等原料制成。
玻璃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熔化原料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碳酸钠、石灰石等,其中石英砂含有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是玻璃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将这些原料放入高温容器中进行熔化,通常使用的是特制的玻璃熔化炉。
二、玻璃熔化炉玻璃熔化炉是整个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它有多种不同类型,如浮法炉、旋转炉、电熔炉等。
不同类型的熔化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玻璃生产。
其中,浮法炉是生产平板玻璃的主要设备,它可以连续生产大面积的平板玻璃。
浮法炉的工作原理是将熔化的玻璃料均匀地倒入炉内,然后通过渐冷的半导体锡液上浮,并在表面形成稳定的平整玻璃。
浮法炉可以实现连续不断的玻璃生产,产量大,质量稳定。
三、玻璃成形玻璃熔化后,需要进行成形。
常见的成形方式有拉成型、吹成型、挤压成型等。
1.拉成型:拉成型是将熔化的玻璃料经过预热后,使用牵引力拉长成细的玻璃纤维或丝状玻璃。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玻璃纤维的生产,如建筑墙体防火隔热材料。
2.吹成型:吹成型是将熔化的玻璃料带热后,通过空气或氧气的冲击,使玻璃料膨胀,进而与模具接触,形成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造镜子、玻璃瓶等中空玻璃制品。
3.挤压成型:挤压成型是将熔化的玻璃料挤压出特定形状的模具,然后冷却固化。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生产玻璃管、玻璃棒等特殊形状的玻璃制品。
四、玻璃淬火在玻璃成形后,需要进行淬火处理,以增强玻璃的强度和耐热性。
淬火过程是将玻璃加热到高温,然后突然冷却,使玻璃表面与内部形成压缩应力,从而增强其抗冲击和抗弯曲能力。
常用的玻璃淬火设备包括浮法生产线中的快速淬火部分和独立的玻璃淬火炉。
快速淬火部分通常是一个专用的冷却区域,通过喷射水或气流冷却正在生产的玻璃,使其迅速冷却。
独立的玻璃淬火炉通常用于特殊需求的玻璃,如钢化玻璃。
五、玻璃涂层为了满足特定需求,如降低热传导性、增加透光性等,玻璃可能需要进行涂层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 f PA PA p PA
气泡中气体
炉
炉
液
玻璃中溶解的气体
液
玻璃工艺学
15
气体在熔窑中的平衡状态: 气体在熔窑中的平衡状态:
窑炉 ②⑤ 玻璃液 ① ④ ③ 气泡
①② 从过饱和的玻璃液中析出气体,进入气泡或 炉气; 从过饱和的玻璃液中析出气体, 炉气; 气泡中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炉气或溶解在玻璃中; ③④ 气泡中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炉气或溶解在玻璃中; ⑤ 气体从炉气进入到玻璃液中。 气体从炉气进入到玻璃液中。
透明体 逐步排除可见气泡到允 许程度 → 无气泡的玻璃液 对钠钙硅玻璃温度 1400 ~ 1500 ° C
4、玻璃的均化阶段; 玻璃的均化阶段; 5、玻璃的冷却阶段; 玻璃的冷却阶段; 五个阶段的相互关系
玻璃工艺学 3
池窑中玻璃熔融过程模型图
玻璃工艺学
4
二、 硅酸盐的形成
(一)配合料的加热反应: 配合料的加热反应: 单组分反应:多晶转变、盐类分解(如碳酸盐、硫酸盐、 单组分反应:多晶转变、盐类分解(如碳酸盐、硫酸盐、硝酸 盐等的分解反应)、析出结晶水和化学结合水。 )、析出结晶水和化学结合水 盐等的分解反应)、析出结晶水和化学结合水。 多组分反应:包括有单组分自身反应, 多组分反应:包括有单组分自身反应,原料间生成硅酸盐和复 盐的反应。 盐的反应。 的来源有碳酸盐的单组分分解、 如:生成CO2的来源有碳酸盐的单组分分解、碳酸盐生成硅酸 生成 盐的反应、复盐的分解等。 盐的反应、复盐的分解等。 因此配合料的加热反应基本上是单组分和多组分加热反应的综 但由于低共熔作用,在多组分配合料中碳酸盐的分解、 合。 但由于低共熔作用,在多组分配合料中碳酸盐的分解、硅酸盐 的形成和均化开始得早, 多组分配合料的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 的形成和均化开始得早,即多组分配合料的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 要比双组分快得多。 而且从低温到高温的反应顺序会因为颗粒度 比双组分快得多。 而且从低温到高温的反应顺序 反应顺序会因为颗粒度 大小等因素而发生改变。 大小等因素而发生改变。 发生改变
玻璃工艺学
17
(五)气泡的消除动力学因素: 气泡的消除动力学因素: (1)玻璃中的气泡受浮力作用而以一定的速度上升,按照 )玻璃中的气泡受浮力作用而以一定的速度上升, Stocks 定律有: 定律有:
2 r2.g.(ρ-ρ`) ) V= 9η
r----气泡的半径 气泡的半径 v----气泡上浮速度 气泡上浮速度 g----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ρ、 ρ` ----玻璃液和气泡的密度 、 玻璃液和气泡的密度 η----熔融玻璃液的粘度 熔融玻璃液的粘度
τ =
SiO
2
τ
值
6
1450~1460
5.5
1420
4.8
1380~1400
4.2
1320~1340
熔化温度℃ 熔化温度℃
注意: 是一经验值,确定熔制温度时, 注意:常数τ是一经验值,确定熔制温度时,此常数不能认 为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它未考虑如粒度、温度等因素。 为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它未考虑如粒度、温度等因素。
玻璃工艺学 5
(二)硅酸盐形成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在此阶段,主要的反应为化学反应, 在此阶段,主要的反应为化学反应,故该阶段化学反应动 力是其动力学因素。 力是其动力学因素。 1300℃ 1200℃ ℃ ℃ 1100℃ ℃ 1000℃ ℃ 900℃ ℃
SiO2+Na2O+CaO反应速度与温度 反应速度与温度
玻璃工艺学 12
1350℃ ℃
1250 ℃ Na2O•2SiO2+CaSiO3+MgSiO3 Na2SiO3+CaSiO3+MgSiO3
含 50 量
四、玻璃的澄清阶段 在玻璃熔制过程中,硅酸盐的形成阶段将放出玻璃配合料 在玻璃熔制过程中,硅酸盐的形成阶段将放出玻璃配合料 重量的18%左右的气体,其中大部分可以通过配合料间的缝隙 左右的气体, 重量的 左右的气体 排出,剩余的部分将被包裹在此阶段生成的液相和玻璃形成阶段 排出,剩余的部分将被包裹在此阶段生成的液相和玻璃形成阶段 生成的玻璃相中。 生成的玻璃相中。
此外,还有部分气体吸附在玻璃表面上(量很少)。 此外,还有部分气体吸附在玻璃表面上(量很少)。 玻璃的澄清过程一般是指排除可见泡, 玻璃的澄清过程一般是指排除可见泡,完全排除包括化学 结合气体在内的玻璃中的气体(去气) 结合气体在内的玻璃中的气体(去气)只有采用特殊方法熔制 才可实现。 才可实现。 (三)玻璃池窑中气体的平衡 炉气中的气体
第十二章 玻璃的熔制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玻璃的熔 制过程及其影 响因素, 响因素,熔制 制度, 制度,熔窑和 耐火材料的侵 蚀过程等。 蚀过程等。
玻璃工艺学 1
一、 玻璃熔制过程概述 玻璃的熔制过程就是将配合料经高温加热熔融成为均匀的、 玻璃的熔制过程就是将配合料经高温加热熔融成为均匀的、 无气泡的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无气泡的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玻璃熔制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物理、 玻璃熔制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物理、 化学、物理化学反应。 化学、物理化学反应。研究指出各种不同的配合料在加热时发生 如下所列的各种变化: 如下所列的各种变化:
物 理 变 化 化 学 变 化 物 理 化 学 过 程
配合料加热升温 配合料脱水 各组分的熔化 晶相转变 个别组分的挥发
固相反应 碳酸盐、硫酸盐、 碳酸盐、硫酸盐、硝酸 盐的分解 水化物的分解 化学结合水的分解 硅酸盐的形成与相互作 用
玻璃工艺学
共熔体的生成 固态的溶解与液态间互溶 玻璃液、炉气、 玻璃液、炉气、气泡间的相互 作用 玻璃液与耐火材料间的作用
玻璃工艺学
11
(三)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阶段的中石英的溶解 溶 解 的 100 SiO2 的 % 8 16 24 32 分钟 说明: 、玻璃形成阶段速度慢,玻璃形成阶段速度快; 说明:1、玻璃形成阶段速度慢,玻璃形成阶段速度快; 2、温度的提高能加快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的反应 、 速度; 速度; 3、随时间延长,反应速度降低。 、随时间延长,反应速度降低。
2
这些复杂的反应常可根据熔制过程中的不同实质而分为如 下五个阶段: 下五个阶段: 硅酸盐形成阶段; 1、硅酸盐形成阶段; 主要的固相反应完成( 800 − 900 ° C 配合料 主要的固相反应完成( ) 不透明烧结物 → (由硅酸盐和未熔二氧化 硅组成 ) 2、玻璃形成阶段; 玻璃形成阶段; 二氧化硅在硅酸盐中溶 解扩散 烧结物 ⇒ 透明体 含有大量气泡和不均匀 体 (1200 °C ) 3、玻璃液的澄清阶段; 玻璃液的澄清阶段;
如果不加以消除,将会造成严重的缺陷, 如果不加以消除,将会造成严重的缺陷,产品质量根本无从 提起,那么, 硅酸盐生成和玻璃形成阶段之后, 提起,那么,在硅酸盐生成和玻璃形成阶段之后,必须经历这么 一个工艺过程,这就是所谓的 一个工艺过程,这就是所谓的……
玻璃工艺学 13
(一)玻璃中气泡的来源: 玻璃中气泡的来源: 1、配合料中组分的分解;如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氢氧 、配合料中组分的分解;如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 化物; 化物; 2、组分的挥发; 、组分的挥发; 3、组分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组分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4、玻璃与耐火材料间的反应:玻璃渗入耐火材料间隙; 、玻璃与耐火材料间的反应:玻璃渗入耐火材料间隙; 耐火材料中可燃物被氧化; 耐火材料中可燃物被氧化; 生成的气体大部分将逸散与空间, 生成的气体大部分将逸散与空间,剩余的大部分气体将溶解于 玻璃液中,少部分则以气泡形式存在。 玻璃液中,少部分则以气泡形式存在。 常见的有: 常见的有:CO2、O2、 N2、 H2O、 SO2、CO等,另还有 、 等 H2、NO、NO2及惰性气体。 及惰性气体。 、 (二)玻璃液中气体的存在三形式 1、可见气泡:量少; 、可见气泡:量少; 2、物理溶解:较多,多是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气体; 、物理溶解:较多,多是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气体; 3、与玻璃液中某些组分化学结合:量最大,尤其是化学性 、与玻璃液中某些组分化学结合:量最大, 质活泼的气体; 质活泼的气体; 14 玻璃工艺学
玻璃工艺学 6
分解% 分解 100 75 50 25 0
4
3
2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分钟 CaCO3与SiO2在不同比例时的反应速度
1—CaCO3;2—CaCO3+SiO2;3—CaCO3+2SiO2; 4—CaCO3+3SiO2;
玻璃工艺学 7
从上述反应关系可以得出与反应速度相关的动力学因素有: 从上述反应关系可以得出与反应速度相关的动力学因素有: 1、温度: 、温度: 温度的提升 熔体中各组分的自由能 反应的可能 反应加快
SiO 2 + Al 2 O 3 一般工业玻璃 τ = Na 2 O + K 2 O SiO 2 + Al 2 O 3 硼硅酸盐玻璃 τ = 1 Na 2 O + K 2 O + B 2 O 3 2
玻璃工艺学
9
铅硅酸盐玻璃
1 Na 2 O + K 2 O + PbO 8 其中:氧化物—各氧化物在玻璃中的重量百分数 各氧化物在玻璃中的重量百分数; 其中:氧化物 各氧化物在玻璃中的重量百分数; 表示玻璃相对难熔的特征值; τ—表示玻璃相对难熔的特征值; 与τ值相应的熔化温度
玻璃工艺学
10
2、石英颗粒的大小 、 鲍特维金公式: 鲍特维金公式: τ
= K 1r
3
玻璃形成的时间( τ—玻璃形成的时间(分钟); 玻璃形成的时间 分钟); r-石英颗粒的原始半径(厘米); 石英颗粒的原始半径( 石英颗粒的原始半径 厘米); K1-与玻璃组成和温度有关的常数; 与玻璃组成和温度有关的常数; 与玻璃组成和温度有关的常数 3、熔制温度 、 − bt 索林诺夫经验公式: 索林诺夫经验公式: τ = a ⋅ e 玻璃形成时间( τ—玻璃形成时间(小时); 玻璃形成时间 小时); a、b—常数(与玻璃组成、原料粒度有关)。对窗玻璃, 常数( )。对窗玻璃 、 常数 与玻璃组成、原料粒度有关)。对窗玻璃, a=101256, b=0.00815; 101256, 0.00815; e—自然常数 自然常数 t—熔融体温度(℃) 熔融体温度( 熔融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