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语篇中的多语类混合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范文

《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范文

《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少儿英语教材作为儿童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其多模态话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其教学策略的优化,为提高少儿英语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运用多种符号资源(如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进行的话语分析。

在少儿英语教材中,多模态话语的运用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少儿英语教材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教材的教学效果。

三、少儿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 文字设计文字是少儿英语教材中最重要的教学元素之一。

教材中的文字应该具有清晰、简洁、易懂的特点,同时要注意字体大小、颜色、排版等视觉因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材中的文字还应配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元素,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 图片运用图片是少儿英语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材中,图片应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同时要与文字内容相匹配,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场景。

3. 音频应用音频在少儿英语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动的语音、音乐和音效,音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中的音频应具有清晰、自然、地道的语音特点,同时要与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元素相互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四、多模态话语在少儿英语教材中的应用策略1. 优化文字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教材中的文字设计应注重字体、字号、颜色等视觉因素,同时要注意文字的简洁性和易懂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注释、解释和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丰富图片运用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学术语篇中的语言特征——句法共现与多词结构

学术语篇中的语言特征——句法共现与多词结构

2015.5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表1作者简介:耿攀峰(1980-),男,吉林人,讲师,从事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方向研究基金项目:2014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职场英语口语语料库研究与开发”前期研究(编号:WY2014052-B )成果之一学术语篇中的语言特征耿攀峰(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本文通过Sketch engine 对BAWE 语料库进行检索,对该库中高频出现的句法共现和3~5词多词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学术语篇中高频句法共现大部分由动词生成,具有建议、推断、表明能力等功能;多词结构反映出学术语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因此,培养学生对这两类情况的认知意识和积累高频多词结构是今后学术英语教与学的重点。

关键词:学术语篇;句法共现;多词结构理论思考———句法共现与多词结构British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 Corpus (BAWE ),于2004~2007年间由Warwick,Reading 和Oxford Brookes 大学联合创建。

其语料主要来自学生论文写作任务,包含2897篇学术文本,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4大学科门类,涉及到考古、语言学、建筑学等35个学科门类,2761个写作任务,经整理后分为13大体裁,主要包括论文、评论、说明等。

Sketch engine 是由Lexical Computing 公司开发的一款强大的词汇检索工具,具有检索,枚举,词汇素描,词汇对比等功能。

本文主要通过sketch engine 语料查询系统对BAWE 的在线版本进行检索,主要从句法共现和多词结构两个方面对学术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

一、句法共现词汇共现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共现,篇章共现和句法共现。

所谓表层共现是指以节点词为中心寻找节点词在一定跨度内的搭配词,因此跨度因素尤其重要;篇章共现指的是指某此与节点词共现在同一篇章单位中,通常是句子或话语;句法共现,指某一句法形式经常与节点词共现出现在句子中。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效用分析及构建途径探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效用分析及构建途径探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效用分析及构建途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模态话语理论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

多模态话语理论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感官输入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于传统的纯文本教学已经感到乏味和枯燥。

而多模态话语理论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产生的。

通过多种感官方式来呈现信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分析其在教学中的效用以及构建途径,对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希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效用及构建途径,从而提供指导和借鉴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

通过研究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深入理解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实用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探讨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途径,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和资源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为实现多模态话语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可行的路径和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模态话语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不同的视觉、听觉、动作等方式呈现信息,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多模态话语理论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智能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通过多模态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高水平学习者英语演讲语篇的词块分析

高水平学习者英语演讲语篇的词块分析
相 对 完 整 、 表 达 一 定 意 义 的语 言 形 式 ” 能 。选 取 近 十届 “ l 2
和不 同 的定 义 。词 块 概 念 的 称 谓 多 达 五 十 余 种 , 程 式 语 如
( om l ) 复 合 语 ( o oi s , 制 语 块 ( rf r a d F r ua , e C mp s e ) 预 t P e bi t a ce R uie n a e s , 汇 短 语 ( e i lP r ss , 束 o t sa d P t r ) 词 n tn L x a hae ) 词 c
山东广播 电视 大 学学报
21 年第 1 01 期
高水平学 习者英语演讲语篇 的词块分析
张艳 妍
( 中国科学 院研 究生院 外语 系 , 北京 1 0 4 ) 0 0 9

要 : 文 选 取 近 十届 “1世 纪 杯 ” 国英 语 演 讲 比 赛前 三名 选 手 的 演 讲 稿 。 本 2 全 自建 中 国 高水 平 学 习者 英
( O S C 。 词块 研究 拓 宽 到 中国学 生 的 口语 表达 。 C L E )把
三 、 究 方 法 研
名 选 手 共 2 演 讲 稿 , Atneg 19 ) 9篇 以 l br(9 8 的理 论 为 依 托 , e 描 述 中国 高 水平 英 语 学 习 者演 讲 语 篇 中 词块 使 用 的特 征 。
(9 1基 于语 料库 , 过统 计 和 分 析 发现 , 际语 言 输 出 中 19 ) 通 实
的 7%都 是通 过 词 块实 现 的 。濮 建 忠 (0 3 基于 中 国英语 0 20 ) 学 习 者语 料库 (L C 研 究 了 中国 学生 书 面语 种 词块 的使用 CE ) 特 点 。 卫 乃 兴 (0 4 基 于 中 国 学 习 者 英 语 口 语 语 料 库 20 )

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分析发展与应用

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分析发展与应用

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分析发展与应用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对多种语言模态(如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进行分析和理
解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课文。

通过分析和理解
文本、语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学习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
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多模态话语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通过分析和理解多种模
态的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
者的满意度。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
地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随着科技和多模态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
阔。

英语即兴演讲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英语即兴演讲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符号 , 探讨交际过程 中各种符号在话语 中的作用及
其之 间 的关 系 。
者称之为开场问候型 , 而另一位选手则是开门见山,
收稿 日期 : 2 0 1 3 —o 9 —o 6 作者简介 : 任丽花( 1 9 8 1 一) , 女, 江苏江阴人 , 江苏理工学 院外 国语学院 , 讲师 , 硕士。研究方向 : 语 言学 。 项 目简介 : 本论文为江苏理工学院青 年科研基金项 目《 多模态视角下的 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 中的非言语交际能力探究 ) ( K Y Y 1 06 2 8 ) 的研究 成
果之一 。
1 0 7
直 接切 入主题 , 未使 用任 何 问候 语 , 笔者 称之 为开 门
见 山型 。
通过 这种 称呼语 的细 心选 用 , 演 讲 者 把 自己划 人 听
众群体中, 视 自己为他们的一员 , 使听众在心理上拉 近了与演讲者的距离 , 演讲 内容 的可接受性 因此大 大提高。第二大特征是长短句的交替使用。在讲述 个人经历时, 演讲者频繁交替使用长短句 , 充分展现
构建 的语言 手段 。而 将 演讲 作 为多 模 态 语 篇 , 分 析
本 研 究 拟从 多 模 态话 语 分 析角 度 , 探 讨 在英 语
即兴演讲中, 不同模态 间如何 相互配合 以实现意义
的建构 与传递 , 以期 对 演 讲这 一 话 语 类 型 有一 个 全
面认识 , 进一步揭示大学生英语 即兴演讲 的多模态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 把对语言社会符号
性的研究重心转移到对 图像 、 声音 、 动作等多模态的 交 际手 段 的研 究 。随后 的研 究 以此 为基 础 , 对 越 来
越 多 的内容 在多 模态话 语 分析 的框架 中展 开研究 。

结构潜势的多语类分析

结构潜势的多语类分析

结构潜势的多语类分析摘要】本论文在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语篇分析的方式,提出了跨语类分析框架模式,力求解决语类混合时的语类结构及相关语篇生成的模式。

【关键词】多语类混合体;三级分析框架;双语类镶嵌型语篇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 proposed by Hasan, the thesis formulates a new analytic framework of multi-genre. The framework is intended to decode the generic structure of multi-generic texts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generation of such complicated texts.随着篇章语言学以及话语分析的兴起,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由词汇语法层次方面逐渐转移到诸如篇章、话语等较高层次的单位上。

与此同时,代表某一类型语篇整体的语类,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正日益成为当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哈桑在与韩礼德合著的《语言、语境、语篇》一书中对语类的研究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她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比较清晰地解决了日常口头商业交际语类(service encounter)的结构以及此语类语篇的生成问题。

但是哈桑的研究仅仅限于单个典型语类结构的情况,而对于多个语类混合在一起出现在一个语篇中的情况并没有考虑在内。

其他致力于语类研究的语言学家如Martin, Ventola, Eggins, Swales等人同样没有涉足这一领域。

语言学家对于这一现象的忽略并不是说明这种现象甚为罕见以至于不值得进行研究。

事实恰恰相反,多语类混合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所有著作文献中多语类语篇的数量恐怕要远远超过单语类语篇的数量,例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议论文中含有某些说明性或者叙述性的段落或片断,或者记叙文中包含一些关于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或场景的描写。

英语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以泰勒·斯威夫特2022年纽约大学毕业演讲为例

英语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以泰勒·斯威夫特2022年纽约大学毕业演讲为例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10英语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以泰勒·斯威夫特2022年纽约大学毕业演讲为例◎王诗惠引言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 )是美国著名女歌手、词曲作者、演员。

泰勒·斯威夫特在2022年5月19日出席纽约大学博士生毕业典礼,并发表了约20分钟的学位授予仪式演讲。

本篇演讲词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泰勒·斯威夫特结合自身真实经历,为听众提供了诸多诚恳的人生建议。

本文通过对比泰勒·斯威夫特演讲词中三种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来研究英语演讲中的不同人称指示语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及意义。

1.人称指示语指示语,该词最早在希腊语中出现,其原义为“标示”、“指出”。

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C.Levinson 将指示语分为以下五类,分别是人称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语篇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是对交际过程参与者的符号指称。

人称指示语一般可以分为第一人称指示语,第二人称指示语,和第三人称指示语。

其中,第一人称指示语一般用来表示说话人本人的立场态度、个人经历等,也可拉近说话人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达到演讲中说服、鼓舞听众的目的。

第二人称指示语特指听话人,这类指示语能够使听众强化主人翁身份意识,明确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或义务。

在演讲中使用第二人称指示语,能够使指示中心转移到听众身上,提醒听众该演讲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引起听众对于演讲内容的思考。

第三人称指示语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听话人,特指在交际过程中被引入的第三方。

一般而言,在演讲词中引入第三方人物可以支撑演讲论点,泰勒·斯威夫特的毕业演讲中,第三人称指示语大部分用于表示对他人的致谢。

2.人称指示语的移情作用移情,即,empathy 。

何自然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书中提出,语用移情指的是“言语交际的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并理解对方的用意。

”这包括了说话人站在听话人的立场上使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用意,也包括听话者从说话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想法或意图,而人称指示语在移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多语类混合现象分析作者:王微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6期[摘要] 语类应区分封闭型和开放型,属于开放型语类的语篇在选择语篇结构时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创造空间。

本文通过对60篇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多语类混合现象如何使演讲语篇保持所属语类的同时,又呈现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从而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英语演讲语篇时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 英语演讲语篇语类结构潜势多语类混合一、引言近年来,有关语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许多语言学家也已经对语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目前对多语类混合语篇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语篇承载着日益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信息交换的任务,因此,产生了在相对独立和稳定的一个语类中出现了不同语类特点的混合和交融,即多语类混合现象,如在商品交易的语类中夹杂了日常会话的语类的成分,广告中借用了其他语类,在法律调节语篇中存在当事人讨价还价、咨询仲裁人以及仲裁人提出调节、诊断三种语类的混合。

针对英语演讲,曾经有过相关的研究,何高大(2004)在《实用英语演讲口语》一书里从种类、模式、结构等谈了英语演讲;Laskowski(1997)从演讲稿写作、技巧、发音等方面谈了如何准备演讲稿;M.Ed(2002)谈了写英语演讲稿的技巧等。

然而关于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研究很少,尤其是对其中的多语类混合现象的研究就更为缺乏。

本文中作者选取了60篇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语篇,其中30篇为世界名人(主要是英美国家领导人)的英语演讲,另外30篇是国内权威机构举办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演讲稿,以Hasan 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基础,对被选语料语篇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多语类混合现象如何使演讲语篇保持所属语类的同时又呈现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以期对英语演讲语篇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从而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英语演讲语篇时提供一些启发。

二、语类和语类结构潜势对语类的讨论,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

以Swales和 Bhatia为代表的“Swalesian School"和以Martin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是两个主要学派,但他们对语类的界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中的共同之处除了交际目的的决定性和语类的规约性之外,重要一点就是承认属于同一语类的语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语类的规约性并不意味着语类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娴熟的语言运用者可以在不破坏语类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受Halliday的直接影响, Hasan于1985年提出了一个分析原始/典型语篇语类的理论框架GSP(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即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与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相类似的框架有Martin和 Eggins,他们都将语类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的、有目的活动类型”。

他们的框架被称为纲要式结构,其中的“步骤”与Hasan的“结构成分”同义。

这三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都重视研究语篇语类结构的实现问题,持相似看法的学者还有Swales和Bhatia。

Hasan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的主要框架和内容如下:(1)语类服务于社会的某个特别的目的;(2)语境配置CC (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即“实现语场、语旨、语式的值”,可以预测语篇的结构成份、成份出现的次数与顺序;(3)每个语类都有语类结构潜势,包含语篇的必要成份(obligatory elements)和非必要成份(optional elements),其结构遵循一定的次序。

这就意味着CC的三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语类结构潜势;(4)“语类是由语篇的必要成份来定义的”,具有相同必要成分的语篇属于同一个语类。

非必要成份决定属于同一个语类的语篇变异现象。

可用以下模式来表示:Hasan指出,任何语类都有其结构潜势,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是对某特定语类范围内所有语篇结构的总体描述,也就是某个语类在其意义结构上所具有的可能性(Hasan, 1996: 53)。

确定语篇的语类是以语篇是否包含此语类的所有必要成分为依据。

如果语篇的必要成分相同,那么这些语篇就属于同类型的语,而非必要成分使同语类语篇的实际语类结构呈现出多样性。

所以,采用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可以明确判定语篇所属的语类以及某特定语类的结构特征。

三、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英语演讲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典型语类,有其固定的语类结构潜势和图式结构。

本文分析了60篇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语篇,并结合演讲语篇的其他研究成果,得出英语演讲语类的语类结构潜势的八个组成成分:①开头称呼(Addressing or greeting the audience,简称GA);②心情描述(Demonstrating the emotion of the speaker,简称DF);③介绍题目(Revealing the topic of the speech,简称RT);④开场引题(Moving down the Funnel,简称MF),即提出问题;⑤展示中心主题(Delivering the speech Focusing Statement,简称FS),即论证部分;⑥发展中心主题(Filling the Bottle below the Funnel,简称FB),即结论部分或演讲者观点;⑦结尾(Essence in the Bottle/Ending,简称EB);⑧致谢(Closing grabber,简称CG)。

同时得出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公式如下:其中,()表示非必要成分,表示固定顺序,[ ]表示顺序受到限制不可调整,{ }表示可以合并成分,表示发生地点不受限制。

但是越来越多的英语演讲,特别是西方的英语演讲,并不完全遵循这一语类结构潜势。

本文对所选的60篇英语演讲文章做了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成分④⑤⑥存在于绝大多数的语料语篇中,因此被确认为英语演讲语类的必要成分,成分①②③⑦⑧则是非必要成分。

四、英语演讲语篇的多语类混合现象英语演讲是一种开放型的语篇,语篇结构形式往往灵活多变,很多时候也出现和借用了其他语类的成分。

这也正如Berkenkotter和Huckin(1995: 6)提出的语篇构建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语类的必要成分如向心力一样保持了该语类的典型性,相反,其中的非必要成分如同离心力发挥着作用,使具体语篇在构建和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异,体现出创新。

下面,我们将结合实例来分析英语演讲语类中的必要成分和非必要成分之间如何达成平衡,使英语演讲语篇既具有足以将其控制在此种语类范围之内的向心力,又具有足够的离心力使语篇结构灵活多变,更好的与听众交流,以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

1.“向心力”来自语篇必要成分的稳定性英语演讲语篇的多语类混合的程度虽然不等,但是绝大多数仍遵循着英语演讲语类的语类结构潜势,即保存着此类语篇的必要成分:提出问题、论证部分和结论部分,从而保持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特色。

例如,美国12岁少女Ilana Wexler的演讲轰动美民主党全国大会,在简单介绍了自己和她所属的民间组织后,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支持John Kerry竞选总统,在条理清晰的陈述了支持John Kerry的理由后,鲜明的提出对反对党的反对意见,最后重申自己的政治主张,强化了主题。

整篇演讲紧紧围绕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正反两反面的论证,没有其他多余的成分,简洁明了,旨在突出主题,是典型的英语演讲语类的语篇。

另外,少数演讲虽然不具备语类结构潜势的所有必要成分,但它们都有明确的演讲目的并在语篇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完成了必要成分的“向心力”作用。

乔丹的退役演说虽然语篇中只包含成分④提出问题、⑤论证部分和⑦结尾,但是演讲要得出的结论是隐含在语篇中,通过语言传递给听众并能为听众所感知的:乔丹的退役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合情合理的决定,因此也希望得到球迷的理解。

George Graham的法庭辩护词《Tribute to the dog》里没有要求任何证词,只是凭借其辩论就赢得了官司。

他辩词的撼人之处在于:拿出人类兽性的一面与狗人性的一面作对比,引起法官们对狗的感激和同情,以及对杀狗人的强烈憎恶。

这不仅仅是一篇辩护词,也是一篇优秀的讲演稿,因为它对人性的呼唤引起了听众的共鸣,而不需要形式上的论证。

2.“离心力”来自语篇结构的多语类混合现象英语演讲,是要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

如何使自己的演讲更能打动人心,就要在语言表达手段和语篇结构的灵活性上下工夫,在演讲语类的非必要成分中借用和混合其他语类的成分是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提高语篇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是一个演讲语篇的例子,但是在这个语类中夹杂了其他一些不同语类的成分,如在开头的问候部分中,先是对随行和接待的人表示感谢,然后介绍自己的家人,回顾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历史并用议论的方法解说了两国关系等。

另外,9•11当晚布什总统在白宫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在简单的问候后,他就用描述性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的悲惨景象,以此来开始心情描述。

在一篇名为《Responsibility is a badge of honor for youth》的中国大学生的演讲中,简单描述心情后,演讲者以小学时班上一位小姑娘的事例引导出题目的关键词“责任”。

另外还有一些演讲语篇以名人引言和诗歌语类结尾,丰富了内容,升华了主题。

五、结论分析所选60篇英语演讲语篇,统计数据显示其中遵循英语演讲语类结构潜势的语篇有38篇,比率为56.7℅,存在多语类混合现象的语篇有26篇,比率为43.3℅,由此可看出遵循英语演讲语类结构潜势和出现多语类混合现象的比例略大于1比1,多语类混合是英语演讲语篇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语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同一语类的语篇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创造性,这是由于语类结构潜势中的非必要成分借用了其他语类的成分,但只要语篇仍保留有此语类结构的必要成分,就仍属于此语类的范围。

我们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借鉴这种多语类混合手段来为英语演讲创作拓展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1]Berkenkotter, C﹠ T. Huckin. Genre Knowledge in Disciplinary Communities[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95.[2]Eggins, 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Continuum, 2004.[3]Halliday, M.A.K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4]Hasan, R.Ways of Saying: Ways of Meaning[M]. London: Cassell, 1996.[5]Leitch, S ﹠ J. Roper.Genre Colonization as a Strategy: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1998,(2): 203-218.[6]Ventola, E.The Struc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Semiotics of Service Encounters[M].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7.[7]白红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商业广告语篇中的跨语类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7):62-65.[8]方琰.浅谈语类[J].外国语, 1998(1):17-22.[9]方琰.语篇语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增1): 15-21.[10]杨林秀.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探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8(1): 117-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