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用)

合集下载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渡带的山地环境
冰川泥石流: 102°E 以西的高原
3、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及多发时间
泥石流分布区域: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川滇山地、黄土 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山地。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区
以西: 呈带状或片状 以燕山、太行山、
龙门山、邛崃山、 大凉山和乌蒙山 一线为界
以东:呈零星分布
中国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图
中国的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哪些月份?为什么?
4、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泥石流的发生?
(二)滑坡
1、定义: 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 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破坏植被,地 表径流水量、 速度加大 例 如 大规模工程 活动 地下核试验 泥石流
滑坡
地震
练习: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发生里氏8级强烈
地震,震源位于海平面以下约60千米处,随后又发生25次有感
余震,其中最强烈的余震为里氏7.1级,海岸附近形成2米高的
海啸,海啸将一些渔船涌到陆地上。宫城县筑馆镇造成的一处山体
汾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 秦岭地震带
郯城庐江地震带
思考:
1、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2、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一)泥石流
1、定义: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 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3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后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3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后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后知能检测湘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规模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B.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是地震的多发区C.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与东、西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方面的差异有关D.地震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2.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 )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解析】我国地震的分布与灾情分布是不一致的。

以105°E为界,东部地区地震相对少一些,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建筑物以及城市密集,灾情严重;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稀少,虽然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但灾情却轻。

【答案】 1.C 2.B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3~4题。

3.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4.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A.广东省B.台湾省C.湖南省D.云南省【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并不形成比例关系。

图中看出地震次数的变化,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可能与抗震能力的提高有关。

第4题,比较四省份台湾省地震频次高,强度大,经济密度大,所以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答案】 3.C 4.B(2013·北京朝阳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A.甲B.乙C.丙D.丁6.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解析】图中甲、乙、丁聚落位于山谷出口处,且山地坡度陡峻、易发生洪灾和泥石流。

第三讲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详解

第三讲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详解
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
泥石流
思考: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 石、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3.危害
①堵塞江河 ②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 农田、道路 ③对人民的生命财产, 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 成很大的危害。
2. 地震频发,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 重,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度大,为滑坡、 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地形条件;
4. 地处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为滑坡、 泥石流提供了动力条件
你跑得了吗?
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
房屋面临滑坡时,人员应立即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我国西南地区的滑坡灾害
二、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1、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 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发生机制
(1)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
(2)软弱面的存在 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3)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3.发生阶段
开挖坡脚 增加荷载 水分渗入
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
4.滑坡的危害:
①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 形成堰塞湖 ②造成人员伤亡.
三.泥石流灾害
1.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
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机制
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 坡度 • (1)基础条件
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 • (2)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
×
山体滑坡时, 不要沿滑坡体 滑动方向跑, 应向滑坡体两 侧跑。

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

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 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由 于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 进入20世纪后全球泥石流暴 发频率急剧增加,发生逾百 次
1970年 秘鲁的瓦斯卡兰山暴发泥石流, 500多万立方米的雪水夹带泥石, 以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冲向秘鲁 的容加依城,造成2.3万人死亡, 灾难景象惨不忍睹。
2005年,雅加达西南部一个村庄 遭遇泥石流袭击,造成至少140人 死亡。
二、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
我国为什么是泥石流和滑坡频发的国家?
原因:
自然因素: 多山的国家;雨量集中; 森林的覆盖率低 人为因素: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 建筑的不合理开挖。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试 分 析 我 国 地 震 灾 害
成因: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交会处 又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分布:西多动少 西部:
东部: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地震源浅、危害大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
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
区,即北纬 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
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
这是台湾 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
许多活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

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

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

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1 我国的地震灾害课件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1 我国的地震灾害课件
答案
反思归纳
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分布规律、成因
(1)我国地震灾害特点:①我国是世界地震多发区,范围广、频率高、强
度大、危害严重。②地震分布西多东少。③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主要取决
于东、西部的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的差异。④地震震源浅,烈度高。
(2)我国有四个地震多发区: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
答案
(2)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
答案 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
答案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
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思考】 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答案 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 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因而地震多发。
答案
二、我国的地震灾害
1.特点:一是⑥ 分布范围广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⑦ 6 级以上的
地震灾害。二是⑧ 频率高 ,强度大。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⑨ 7 级以上的地震。三是⑩ 震源浅,危害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震都是 ⑪ 浅源 地震,破坏力极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形成机制: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
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
洋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环带太⑫平洋
地中海地—震喜带马拉和雅⑬
解析 我国的地震具有西多东少,灾情具有东重西轻的特点。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

21
位于 板块 交界 处
地壳 活动 强烈
多地震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季风 气候
暴雨 集中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精选课件
22
同步提升:见学案
精选课件
23
课堂小结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3、我国的地震分布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形成条件 2、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
精选课件
4
(一)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6
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1)、位于板块交界处 (2)、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
2.青藏高原区、台湾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青藏高原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台湾地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洋地震带
精选课件
7
3.我国内陆地区为什么也是地震的多发区?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精选课件
1
学习目标
1、概括我国地震的特点;
2、学会我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3、记住我国地震灾情的空间差异。 4、记住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时
空分布。
精选课件
2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精选课件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 地震,这次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 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 受灾群众15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8451亿多元。
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它代表的能量是 3.2×1016 焦 耳 , 这 相 当 于 一 个 12.5 万 千 瓦 发 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发电量,相当于1945 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400颗原子弹同时爆炸!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学习目标定位]1。

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

分布(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⑪带状或⑫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⑬辽东、⑭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⑮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⑯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1。

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⑰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⑱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⑲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

其中以⑳秦岭—错误!川西-错误!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思考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答案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答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地震的基础知识
内力作用 内能释放 地震波
岩石圈
破裂 超过岩石承受限度
地面振动(地震)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地震活动对地面和建筑物等的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 、
建筑物的牢固程度、地质条件等。
地震危害: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火灾、
BC
B


水灾及崩塌、海啸、滑坡等。
地震带:地震在分布上往往表现为条带状,
这被称为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世界上两大地震带。
大板块分布图
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是总结我 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资料一:
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 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 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 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18次,最大震级为8.5次, 共有3次,即:1668年山东吕县剡城地震、1920年宁夏海 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 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556年陕西华县 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 多的一次地震。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 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 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四川汶川大地震
青海玉树大地震 河北唐山大地震
四川雅安大地震
新疆于田大地震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知识回顾
1.地震的概念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岩石圈在内力 岩石圈 内力 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 地震 作用 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 现象。
泥石流分布地区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 重叠区:黄土高原、 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和西南 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 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 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 泛且程度大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 有力生成条件
为什么
我国泥石流分布:
呈带状或片状 以西: 以燕山、太行山、
资料二:
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 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 度一般为400-600千米。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震级 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中源地震主要有 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 南海域,深度为100-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 度为1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 100-160千米,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 分布最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 之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 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 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 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内(地壳范围之内),它们与 地址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我国近年来所发 生的破坏性地震,其震源深度都是不超过30千米的浅源地震。
龙门山、邛崃山、 大凉山和乌蒙山 一线为界
以东: 呈零星分布
泥石流:受连续性降雨、暴雨,尤其是 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发生时间与集中 降雨的时间规律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 性。
不同区域泥石流成因不同
暴雨引发泥石流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冰川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不同灾害区特点不同
区域 成因类型 冰川泥石流 特点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猛烈
滑坡:常发性,一年四季都有。均以外
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在雨季或 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探究思考?
我国川、黔、點地区为什么多地质 灾害?
我国川、滇、黔地区
多地震 位于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 动强烈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季风气候 暴雨集中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C ) 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B) A.海啸 B.滑坡 C.火山 D.台风 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ks5u精品课件
2、我国滑坡形成的原因
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外 内在因素: 表形态
外部因素: 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活动
ks5u精品课件
3、我国滑坡的分布
ks5u精品课件
我国滑坡分布
空间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而 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 各省中四川省滑坡灾害频率最高。
?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 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 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 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 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 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 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 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挤压碰撞。
青藏高原东
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
切相关。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
土泥流 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 暴雨引发泥石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 山地 流 且来势迅猛。
(二)滑坡
1、定义: 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 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思考与讨论?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 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 西轻?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 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 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 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 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 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
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我国地震带及震中 分布图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试着总结 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及活动特点?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结合教材51页“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 祁连 汾渭 以及地图册 “中国地形图”,找出地震带所处的大概 位置? 阿尔泰
建立地震预报监测系统,提前做好震前 准备和预防措施。 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地震救援 队训练演习 实行减灾保险,减少财产损失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震宣传教育 工作
加强灾后灾区恢复和重建工作
疏导受灾人员心理,缓解恐惧,及时走 出阴霾
一、泥石流
1、定义: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 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冰川泥石流: 102°E 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有什么样的结构?
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4、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植被、 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山体结构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稀少或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AD
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 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 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 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CD)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山地震 天山 带 地震 昆仑 带 山地 震带 喜马拉 雅地震 红河 带 地震
山地 震带
地震 带
燕山 地震 河北平 带 郯城 -庐 原地震 江地震 带 东南沿 带 秦岭 海地震 台湾
问题探究?
个藏②① 多、从我 发新板国 区疆块地 地、构震 质华造分 灾北角布 害和度的 的台分特 成湾析点 因四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