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诚信故事大全:人要有信于已

合集下载

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

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

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第1篇: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诚信有什么作用,诚信是一切事情想要好的结果的必要条件。

也许很多人,原本是默默无名的,然而,因为一件诚信的故事,就让他名扬海内外,成为众人所争相学习的对象,如此,诚信还是没有用的么。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我们不得不学习的知识。

下面一起来欣赏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吧!1、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郭沫若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2、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华盛顿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劾。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导语: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到多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今天小编整理了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一起来阅读下吧: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盘点诚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10篇】

盘点诚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10篇】

盘点诚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10篇】盘点诚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篇1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

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真宗被晏殊的诚实所折服,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在京城做官时,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

真宗感叹不已,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很惊讶,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盘点诚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篇220世纪初,来美国的移民十分节俭,尽量把每一分钱都积存起来。

佛兰普斯科?罗迪便成立了一家小小的银行,吸收移民存款。

1915年圣诞节前夕的一天,这家银行的出纳员外出午餐,这里只有罗迪。

突然,三个蒙面歹徒冲进来,把罗迪关进厕所后,将银行里的22000美元席卷一空。

储户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蜂拥来提款。

虽然罗迪尽了的努力兑付,但仍然不支,最后被迫清盘,宣告破产。

250个储户共损失了18000美元。

从此,罗迪家一贫如洗。

他们失去了住宅、积蓄、存款和所有的一切,连家里一块稍好的红地毯也被人当债务拿走了。

一位银行家对罗迪说:“银行遭遇抢劫,这是天灾人祸,既然已经宣告破产,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存款也不用还了。

”罗迪说:“法律上也许是这样。

不过,我个人是要认账的,这是信义上的债务。

今后我一定要归还!”罗迪为了还债努力奋斗,他白天杀猪,晚上为人补鞋,还发动大一点的孩子上街卖报,帮人搬货物。

一家省吃俭用,积了一点钱,有了一定的还债条件了。

罗迪听说一位储户患了重病,生活困难,他就把那位储户十几年前存的177元还清了。

关于诚信的名人秩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秩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秩事1. 宋庆龄奶奶坚守承诺的故事。

宋庆龄奶奶有一次和小朋友约好要见面,可那天刮起了大风,大家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没想到宋庆龄奶奶顶着风来了,还笑着说:“我怎么能失约呢!”就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约好一起玩游戏,突然下起了雨,我也犹豫要不要去,但是想到宋庆龄奶奶,我还是打着伞去了,因为我也要像她一样坚守承诺呀!2.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为了让百姓相信他,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搬到指定地点就给赏金,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后来真有人搬了就得到了赏金,商鞅就说:“看,我说的话是算数的!”这就好像老师说只要我们认真完成作业就有奖励,当我们做到了,老师真的给了奖励,这就是诚信呀!3. 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等妻子回来,曾子真的要杀猪,妻子说只是哄孩子的,曾子却说:“对孩子怎么能说谎呢!”有次我答应弟弟给他买个小玩具,虽然有点贵,但我还是买了,因为我不想做个不诚信的人呀!4.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

季布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多么困难都会做到,大家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像我的好朋友,答应借我书,就算自己还没看完也会先给我,这就是诚信的力量呀!5. 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爸爸却说:“我很高兴你这么诚实!”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杯子,我也马上跟妈妈承认了,妈妈也没有怪我,还夸我诚实呢!6. 晏殊诚实应考的故事。

晏殊在考试时,发现试题是自己做过的,他如实向皇帝报告,皇帝很欣赏他,说:“你真诚信!”就像我们考试时,绝对不能作弊,要靠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才是诚信的表现呀!7. 韩信不忘旧恩的故事。

韩信落魄时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等他发达了,他兑现承诺重重报答了人家,他说:“我不能忘了别人对我的好!”我想起我困难时同学借我笔,等我有了新笔,我也送了他一支,这也是诚信呀!8. 松下幸之助讲诚信的故事。

名人故事:诚信要有信于己――李苦禅

名人故事:诚信要有信于己――李苦禅

名人故事:诚信要有信于己――李苦禅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

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

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

画品如人品,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他常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苦禅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满朝文武对此议论纷纷。

很多人说周举忘恩负义,以怨报德,若不是当年左雄担任尚书令时,曾极力举荐周举,周举哪有今天;也有人说周举秉公办事,不阿谀奉承,因为左雄举荐冯直确实不妥,冯直曾经因为贪污受贿而受到朝廷的责罚。

两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汉顺帝很不高兴,宣布退朝,大家不欢而散。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

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天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可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

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

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

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

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

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诚信,乃立人之本,兴国之基。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名人以其坚守诚信的事迹,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商鞅立木为信,开启了秦国变法图强之路。

在战国时期,商鞅想要推行新法,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一位壮士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新法也得以顺利推行,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曾子杀猪教子,用行动诠释诚信的真谛。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

季布一诺千金,声名远扬。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的义士,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

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但由于他一向诚实守信,很多人都暗中帮助他,使他得以逃脱。

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展现了诚实的可贵。

华盛顿小时候,父亲送给他一把新斧头。

他想试试这把斧头是否锋利,就把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回来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干的。

华盛顿心里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勇敢地承认了错误。

父亲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称赞他的诚实比樱桃树更宝贵。

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也令人钦佩。

有一次,宋庆龄答应要教朋友小珍折花篮,可是那天父母要带她去伯伯家,她想起与小珍的约定,坚决要留下来等小珍。

虽然最终小珍没来,但宋庆龄坚守承诺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她对诚信的重视。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通用14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通用14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通用14个)诚信的名人故事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的名人故事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名人诚信的简短小故事

名人诚信的简短小故事

名人诚信的简短小故事诚信是我们中华*的一种美德,学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名人诚信的简短小故事,欢迎阅读!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

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真宗被晏殊的诚实所折服,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在京城做官时,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真宗感叹不已,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很惊讶,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黄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走后,曾子磨*烧水,把家里的猪绑起来准备杀。

妻子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我只是哄哄孩子而已。

”曾子说:“一旦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了。

”说着,就把猪杀了。

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很信任和敬佩他,愿意同他交朋友。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名人诚信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2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3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然后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诚信故事大全:人要有信于已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画艺精湛,而且人
格质朴。

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

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
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
不屈的品格。

画品如人品,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他常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苦禅
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
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

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
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天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
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
而别。

不过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
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

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
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当前病故的噩耗。

李苦禅惊得跌坐
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

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
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
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

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
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

之后,李苦禅携
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
举画。

对天遥祭道:“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
兄仙去,追悔莫及。

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
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
一团鲜红的火焰。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他跑出来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

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

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
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了啊?”听儿子这样说,李苦禅抬起头,正
色道:“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应人之事,岂可食言?
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即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

这种诚信能够
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
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诚信的境界,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