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11课《去年的树》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上学期第十一课《去年的树》导学案

四年级上学期第十一课《去年的树》导学案课题:《去年的树》导学案一、导入新知让学生观察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孩子和一棵树。
询问学生对这张照片的印象,并引导他们对树的变化进行想象。
二、新课呈现1. 通过引导学生讲述去年这棵树的样子以及今年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通过观察去年与今年的两张照片,让学生发现树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描绘树木的生长过程,例如树枝的增多,树叶的茂盛等。
三、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树的外观和触感的变化。
比如,去年树的枝干没有这么多,今年的树叶更茂盛了,触摸树的叶子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树木生长的原因。
如何使得树能够生长得更好?四、课内实践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树的实践活动。
每组选择一棵树进行观察,并用绘图或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树的样子。
2. 鼓励学生观察树的树干、树叶等特征,并思考树木生长的原因。
五、课后小结1. 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树的问题,例如:树木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应该如何照顾树木使其更好地生长?2.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树木生长的变化与原因进行总结。
六、课后延伸1. 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棵树进行观察,并记录树的变化。
可以通过绘画、拍照或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探索树木的生长过程,了解更多关于树木生长的知识。
此导学案旨在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观察、思考树木的生长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生态意识。
七、拓展学习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不同种类的树木的生长特点和习性。
让他们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获取更多有关树木的知识。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树的分类和观察活动,让他们学会辨认不同种类的树木,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树木的生长过程中。
通过亲手种下一棵树的欢乐体验,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八、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小组观察报告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察。
11.去年的树(导学案)

11.去年的树《去年的树》教学片段填补留白,激起情感(教学拓展点)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还有同学想说,请保留你们的想法,随着我的描述,一起走进故事的情境中。
(配乐)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鸟儿如约而至,来找她的好朋友树,然而,树不见了。
为了寻找去年的那棵树,鸟儿从森林飞到山谷,从山谷飞到村子,鸟儿不停地寻找,现在,她停在了煤油灯前,面对火柴点燃的火,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同学们,想象一下,看着灯火,鸟儿在想些什么呢?先自己说一说。
(自己说。
)师:好,哪只小鸟把你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我想到了,树非常可怜,被烧成灰烬了,没了。
师:你是树的好朋友吗?我有点怀疑啊。
还有谁说?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纳闷儿树怎么变成火柴了呢?师:这样说,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真的是树吗?你已经变成火柴了吗?来,继续——生1:接着,我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然后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生2: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你可要认真听,等到化为灰烬的时候,你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接着,我就对着灯火唱了一会儿,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这可是你最后一次听我唱歌了,我唱得好听吗?我就飞走了。
(掌声)师:你真棒!充满了深情。
还有同学想说吧。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要遵守诺言。
接着我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我就飞走了。
虽然我们见不着面了,但是我遵守了诺言,我很高兴。
师:真希望飞走的鸟儿的生活会像以前一样快乐。
好了,同学们,刚才都是你们的感受。
你们瞧,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在读到这个童话时,有这样一个发现,鸟儿和树的人称代词是不一样的,树是单人旁的他,鸟儿是女字旁的她,所以啊,我读的时候的感受和你们还有些不一样,以后等你们长大了,再读到这个童话,不知道有怎样的感受?赏析: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鸟儿可能会说的话,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并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
《去年的树》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4、对“遵守诺言,珍惜友情”有初步体会。
二次备课二、预习指导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感受小鸟与大树间的深厚情谊,对“诚信”有初步认识。
三、预习检测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
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
4、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1)树和小鸟是一对相依相偎的好朋友,可是冬天的来临使小鸟不得不离开她的朋友到南方去过冬。
大家想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来呢?小组成员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鼓励其中一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
(2)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 3 组对话。
(3)指名一组。
大家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4)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
五、拓展延伸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一、学习目标:1、深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由小鸟两次“看”体会小鸟对大树的情谊,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
2、发挥想象,展开多方对话,对诚信有深入认识。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二、预习指导1、由小鸟两次“看”体会小鸟对大树的情谊,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
2、树立诚信意识,对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有自己的认识。
三、预习检测1、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2、朗读课文,体会两个问题: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一会?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在读中联想,体会鸟儿两次“看”灯火的心理活动,并练习说话。
去年的树导学案(1)

班级课题 5古诗两首课时 2课时使用时间组别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任明容审核导学过程(修改栏)第一课时题西林壁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知识链接: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题壁”是唐宋时期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当时印刷能力很有限,还有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
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
预习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
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选项: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5、6号同学可不做)自主、合作、探究: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我给大家介绍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
题壁诗的由来。
2、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
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用/做标记。
二、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
(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
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
岭峰c、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学后反思,我来闯关: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去年的树》导学案

11.昨年的树一、教材简介:本为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恳求 ----- 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但是第二年春季,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备注见了。
鸟儿四周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谊还在,誓言还在,于是,它内心充满了悲伤和难过,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昨年的歌。
二、学习目标:1.认识 1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
正确读写“消融、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揭露的道理。
三、要点难点:1、指引学生领会童话故事所揭露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觉童话的特色。
2、领会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四、知识链接:《昨年的树》是日本已故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
新美南吉——新美南吉是日本有名的小孩文学作家,他一世创作了大批情节性强、乡老气味浓烈的童话作品。
童话的特色——童话这个特别文体的特色是,它不像小说、报告文学那样直接描述和反应社会现实生活,而是经过想像和想象的艺术手法,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状和影像,以寄望某种感情及思想。
和很多作品不一样,这篇童话的故事结局不是“大团聚”,而是因为“树”的不幸遭际和“凄惨”结果,使整个作品蒙上一层凄婉的惨剧色彩,进而更能产生一种感情震惊的成效。
五、导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动画视频。
六、课时安排: 2 课时。
七、导学流程:导案学案教师整理并出示预习纲要预习纲要: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借助拼划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学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所在的词习,并在小语,读一读,并给每个生字组两个组内合作完词语。
成。
小组内交3、默读课文,认识粗心。
流。
小组内交4、课外查找有关友谊的名言警语。
流。
小组内解疑,把本5、再读课文,提出怀疑。
去年的树导学案

《去年的树》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字词。
认识一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学习重点: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感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发展的规律,人类不能破坏大自然,我们必须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的地球。
学习难点1. 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作者:[日本]新美南吉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课文《去年的树》是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
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找生介绍作者及作品【自主学习】1、读一读,写一写。
róng shèng fáméi()化()下()木()油2、我会用上面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3、辨字组词代()融()乘()煤()煤伐()溶()剩()媒()4、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自主合作探究】1、快速读课文,找出四组对话。
()和()对话()和()对话()和()对话()和()对话2、分角色朗读,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1)、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感情朗读,分角色读。
(2)、文中两次提到鸟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每次看时鸟儿会想些什么呢?第一次:(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你了。
)第二次:(老朋友,再见!)3、朗读课文,采用恰当的语气。
大树的语气:鸟的语气:树根的语气:门先生的语气:鸟的语气:小姑娘的语气:4、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后的想法。
《去年的树》导学案

板
书
设
计
11、去年的树
好朋友
小鸟图
遵守诺言
大树图
珍惜友情
教后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班级:授课日期: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11去年的树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初读课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会正确朗读课文。会写本课的生字。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鸟儿虽然飞走了,可是她留下了什么呢?(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这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对朋友的思念。。。。。。)
当堂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语语。
yuán yěrónɡhuò
1、( )上,森林的雪都( )了。
shènɡxià
2、可是,树不见了,只( )树根留在那里。
fámùshānɡǔ
3、树根回答:“( )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 )里去了。
资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导案
学案
一、情境导入,煽情激趣。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二、出示目标,指导学法。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三、自主学习,思考存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洁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年级上学期第十一课《去年的树》导学案

四年级上学期第十一课《去年的树》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第十一课,主要讲述了树木的生长变化,以及树木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树木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命的奥妙,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树木的生长变化过程。
2.掌握描述树木的常用词汇。
3.了解树木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2.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树木的生长变化。
2.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树木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3.能够将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进行记录和总结。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树木的生长变化过程。
2.掌握描述树木的常用词汇。
3.发现树木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4.记录和总结观察过程。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爱护自然。
四、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准备•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树木的兴趣和好奇心。
2.情境创设•安排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街道、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树木的各种情况。
3.知识掌握•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和描绘树木的性状、树干、树枝、树叶等特征。
•通过对树木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变化过程,比如树木的新枝、老枝、树叶变色等现象。
4.团队合作•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各种发现和想法。
•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提交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总结,以便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展示评价•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以评价大家的观察和总结成果。
•打造一个知识氛围良好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树木的知识,并收集一些与树木有关的有趣的文章、新闻和故事等,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掌握树木的生长变化过程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的树》导学案
本周习惯:我会认真倾听大胆发言小主人
课型:预习+展示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张玲赵秋营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师生笔记揭题导入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学文
任务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要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
词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它们。
3、我要认真看老师范写“融、剩、”这两个字。
然后把本课的生
字在练习本上写两遍,写范、美正确、规观。
任务二: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我要和同桌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流利,做到不丢字、不添
字、不断句、不重复。
2、我能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三:、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
并进行分角色朗读。
达标检测
1、辨字组词
代()融()乘()煤()伐()溶()剩()媒()
2、表达情感:相处的日子里,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因为它们是;分别时,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因为它们是;面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了歌,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会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因为他们是。
:
学习收获:
【知识链接】:
《去年的树》是日本已故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
新美南吉——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童话的特点——通过想像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状和影像,以寄托某种情感及思想。
和许多作品不同,这篇童话的故事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由于“树”的不幸遭际和“悲惨”结果,使整个作品蒙上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从而更能产生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