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合集下载

油气田开发基础-谢传礼 04级 09 第9章 压力和温度

油气田开发基础-谢传礼 04级 09  第9章 压力和温度

16
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需判断油层内流体运移方向。
由于构造变形或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根据绝对地 层压力值并不能判断储集层内流体运动的方向,而必 须把地层压力换算成折算压力,用折算压力才能阐明 流体在层间或层内运移的方向。
(一)概念
折算压力:为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 断地下流体的运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 压力折算到某一水平基准面上的压力。
基准面可任意选择一水平面,但通常选海平面或油 17 水界面。
(二)折算压力的应用
研究油气层内流体是否流动或其流动方向。 流体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流动。 ①静水环境
测压面为水平的,取海平面为折算平面(基准面)。
对Ⅰ层而言,1、2号井的测压面至海平面的高度相等,折算压头均为H1,即折算压 力相等,因此1、2井间液体不能流动,即在每个储集层内,流体不发生运移。
Pg Pc PD hg ( w g ) g
式中,hg—C、D点 与气-水界面的海拔 高差; w 、g—地层 条件下水、气的密 度。
15
6)泥质岩类的压欠实作用: 7)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变
粘土矿物的压实成岩演变中,即在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 过程中,有大量层间水析出,成为粒间水。若排泄不畅,可 形成异常高地层压力。
20
第2节 油气层的温度
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
(一)基本概念:
1.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恒温带)以下,深度 每增加100米地温的增加值。
19
所以,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储集层内的流体沿测 压面倾斜的方向流动,并不决定于层内的绝对地层压 力,而是受折算压力所控制。无论各点的绝对地层压 力如何,水的流动方向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 低的方向流动。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小结第一章钻井地质需要掌握的概念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

水平井:井斜角在85-120读,并沿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

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很多口井(直井或斜井),这些井统称为丛式井。

井斜角:测点处的井眼轴线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α)井斜方位角:测点处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fai)钻井深度:用钻具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井深度:用电缆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深:测量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沿井轨迹测点处的实际长度。

垂深:垂直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井筒测点位置的垂直深度。

补心海拔: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井筒中测点位置到海平面的铅直距离。

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进尺长度取心进尺:岩心归位:从最上的标志层开始,上推归位至取心井段顶部,再一次向下归位,达到岩性与电性吻合。

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重点内容井别识别:哇塞岩心丈量和编号原则:丈量:清除岩屑泥饼等“假岩心”,断面吻合,摆放,由顶至底用尺子依次丈量,单位厘米,自上而下做记号,红黑两平行线,上位红,下为黑,箭头指向钻头位置。

编号:第几次取心,共多少块岩心,这是第几块。

几又几分之几。

观察岩心油气水的方法类型:含气实验,含水观察,滴水实验。

岩心含有级别:根据储层特性不同分为:孔隙性含油: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缝洞性含油:油浸、油斑、荧光。

岩心录井图的编制:岩心录井草图和岩心录井综合图。

综合:井深校正,岩心归位。

岩屑描述内容与岩心描述的差别:岩屑描述的重点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描述。

差别:这。

岩屑录井对缝洞储层中的判别:缝洞发育系数:次生矿物总量/岩屑总量。

缝洞开启系数:自形晶矿物含量/次生矿物含量。

钻井液显示的类型:油花、气泡,油气侵,井涌,井喷,井漏(碳酸盐溶洞好东西。

)。

钻时录井优缺点:课件上没说啊。

第二章地层测试地层流动系数:地层流动系数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地下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研究

地下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研究

地下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研究地下油气储层是目前全球能源开采的最主要来源,从煤炭、天然气,再到石油和页岩油气等。

地下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耗时的过程。

而现代科技的不停创新,使得勘探和开发的效率不断提高,而成本也不断降低。

勘探方面,由于地下油气储层往往埋藏在几百甚至数千米的深处,人类很难直接观察。

所以,科学家们必须通过一些测量方式,来探测这些储层的位置。

其中,电子钻探、地震探测和重力测量是三种非常常用的传统测量手段,它们通过各种探针和测量仪器,来获取油气储层的信息。

但是,这些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效果不稳定,有很大局限性。

而新的方法,如使用电磁波达到穿透内部,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勘探,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限制。

由此,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成为最有效的勘探手段之一。

勘探的核心是找到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大小,但仅有这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评估油气储层的性质、状况和采掘难度,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科学家们使用了许多复杂的技术来研究油气储层,如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地质模型、井测、化学分析和数学建模等。

这些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储层属性的测量和预测,来评估其可采性和开采难度。

同时,也使得开采活动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开发方面,不同的储层类型和开采条件,需要不同的开采方法。

不过,在所有的方法中,水平钻探技术是一种日益成熟的新技术。

由于水平钻探技术具有更高的采收率和更少的表面扰动,所以在难以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区域,如农田和城市中,它的使用比传统的钻探更加普遍。

需要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地下油气储层的开采对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可以不能忽视。

例如,地下储层开采对水资源的消耗、噪音污染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因此,在勘探和开发时,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和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开采。

总之,地下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是一个多方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配合运用。

凭借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地下油气储层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将会大大提高,为全球的能源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油气田开发】4第四章 生油层、储集层及盖层1

【油气田开发】4第四章 生油层、储集层及盖层1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油气水成分及性质 第三章 油气成因理论及油气生成模式 第四章 生油层、储集层、盖层 第五章 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 第六章 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 第八章 油气田地质研究概述 第九章 油层对比 第十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 第十二章 储层非均质研究 第十三章 油层压力和温度 第十四章 储量计算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 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 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 代,属加里东期;
4)元古代:震旦纪、青白口、蓟 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 期,其余属晋宁期。
§1 生油层
4、面积及厚度
分布面积越大,厚度越大,有机质的总量越大,则 生烃量越大。但单层厚度很大的块状泥岩因往往欠压 实,会抑制生烃能力,不利于排烃。
×1.22(或1.33)。
10
§1 生油层
11
2 、 氯 仿 沥 青 “ A” 含 量
氯仿沥青“A”是指岩石 中可抽提的有机质含量; 组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 、胶质、沥青质)。
较好的生油层氯仿沥 青 “ A” 在 0.1% 以 上 , 非生油岩低于0.01%。
§1 生油层
3、总烃(HC)含量
为氯仿沥青“A”中饱和烃芳香烃含量。我国陆相主力油 层 总 烃 >410×10-6, 平 均 为 550~1800×10-6, 好 的 为 1000×10-6, 较 好 >500×10-6 。
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体,约占其总量 的70-90%,所以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 质类型研究的主体。
一般认为Ⅰ型干酪根生烃潜力最大,且以 生油为主,Ⅲ型生烃潜力最差,且以生气为
主,Ⅱ型介于两者之间。

油田静态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油田静态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油层划分与对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无论是对油田特征的了解,还是对油层空间构造形态的研究,或是研究生油层、储集层及其生储盖组合特征,都是在油层对比的前提下实现的。

所谓油层对比,系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的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

油层对比的主要依据有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及特殊矿物组合等。

目前业已开始应用微体古生物、微量元素、粘土矿物等多种资料作为小层划分与对比,这无疑提高了小层对比的精度。

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和单油层四级。

单油层通称小层或单层,是组成含油层系的最小单元,相当于沉积韵律中的较粗粒部分。

同一油田范围内的单油层具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并且具岩性和储油物性基本一致的特征。

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其分隔面积应大于其连通面积。

砂层组是由若干相互临近的单油层组合而成。

同一砂层组内的油层其岩性基本一致,其上下均为较稳定的分隔层分隔。

油层组是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并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为盖、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之内。

岩相段的分界面即为其顶、底界面。

含油层系是由沉积成因相近、岩石类型相似、油水特征基本一致的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其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一致性。

(1)油层对比的依据本文来自阿果石油网在含油层系中,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及特殊矿物组合等,都客观地记录了地壳演变过程、波及的范围和延续的时间,这为油层对比提供了地质依据。

岩性特征:是指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这些都是沉积环境的物质反映。

岩性特征用以进行地层对比的基本原则是:同一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其岩性特征亦应相同,而不同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其岩性特征也不同。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内进行油层对比,依据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层剖面,就可直接划分对比油层。

在地层横行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岩性组合特征也是油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9章地下构造研究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9章地下构造研究

第二节 断层研究
①断层图件,指导新井的布井工作; ②计算油气储量时, 帮助准确确定断层边界,提供
含油气面积参数; ③封闭性断层可划分开发区。 (注水)
一、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
1.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 2.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地层倾角小于断层面倾角 钻遇正断层——地层缺失; 钻遇逆断层——地层重复;
2.当剖面线与地层走向平行时
井位应沿着地层倾向投影到剖面线上,校正前后井位标高发生 变化,需进行校正。
沿上倾方向移动,标高增大; 沿下倾方向移动,标高减小;
四、井斜校正——斜井或弯井
实质:弯井的井身沿着地层走向投影到剖面上 任务:求空间井段沿地层走向投影到剖面上的井斜角(δ`)和井斜段长度 (L`)——计算法、图解法
S tg S' tg
在△BDC中, S sin 2 S' sin 1
所以 S tg sin 2 tg tg • sin 1
S' tg sin 1
sin 2
arctg (tg • sin 1 ) sin 2
在△ABD中, AD=Lcosδ
在△ACD中, Lˊ
AD L cos cos cos
3.斜井、弯井的校正和标高换算
——求取制图标准层的海拔高度
校正
弯井的水平位移 弯井的铅直井深
标高换算
二、油气田地下构造图的编制方法
1.内插法(等值内插法)
适用于平缓而变化不大的构造。
注意: ①等高线从高部位井点间
内插穿过; ②等高线彼此不能相交,
倒转背斜及逆断层例外。 ③当层面近于直立时,等高
线重合。
1.在矢量图上确定地层产状
(配合自然伽马曲线)

第09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

第09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
南北向视倾角 与深度关系图 上:平均倾角 0°--构造南北 走向上无倾没。
CP--脊面 AP--轴面 IP--扭曲面
无倾没褶曲(据Bengtson,1981)
2、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构造--地震资料解释可分为:构
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和开发地震解释(油藏精细描述、储层
参数预测及油藏动
态监测等)。构造 解释是整个地 震资料解释工 作中的重点和 基础。
补步射骤孔:层单位井:相砂分岩析底→面剖较高面部对位比、相厚分砂析层→内平夹面层相之分上补析射。
习题四 油田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预习:习题四相关内容; 必备:习题册、铅笔、橡皮、直尺
计算器、量角器、 25×35cm计算纸 彩色铅笔(红、蓝) 时间、地点:四班改在工科楼C406
其他班与上周相同
第九章 油田地下构造研究
② 无倾角测井资料时,通过尽量多的井,作构造剖 面(草图),进行断点组合。
③ 作断面等高线图组合断点:在断层彼此交叉的复 杂地区,一口井往往钻遇多条断层,具有多个断点, 此时应绘制断面等高线图来组合断点。
甲井
乙井
乙井是正常剖面; 甲井剖面中的D1、D2、E、 F重复出现→穿过逆断层
重复地层的钻遇厚度:F 层两次出现时的底界之差-27m(878~851m)。如果是铅 直井,此厚度就是地层的垂 直断距--落差。
利用地层剖面及电测曲线对比确定断点示意图
正断层
正断层断点的确
定--与正常地层对
比,地层缺失位置
断面产状及垂直断距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② 断点附近地层界线升降幅度与垂直断距基本符合;
各井断失层位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变化。 ③ 经断点组合后,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有突变。 ④ 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四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四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第四章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世界上所发现的油气田大多数都与构造有关。

研究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内容,弄清构造性质、形态特征和分布范围,则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依据之一。

油气田地下构造的研究成果是油气田勘探部署、储量计算、开发设计及动态分析的重要依据。

资料来源:①地震资料。

提供测线剖面图:构造形态、高点位置、闭合面积、闭合高度以及断层特征。

具有完整、齐全、连续的特点,但准确性较差,必须用钻井资料校正才能得到切实可靠的成果。

②钻井资料。

钻井地层剖面为恢复地下构造建立了骨架。

通过钻井剖面的地层对比,可获得各地层界面的实际高程、起伏状况、岩性特征、含油气水情况及断点位置、层位、落差等资料,是研究地下构造的重要基础。

③动态资料。

包括井下地层含油气水情况,井间油水动态情况。

用于检验构造研究的成果,再结合其它资料对构造有矛盾的地方进行不断修改。

④测井资料。

通过测井曲线分析,可获得岩性特征、地层界面、层位的重复与缺失等资的料,为地下构造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第一节断层研究断层是重要的油田构造之一。

断裂作用既可以使地下油气溢损,也可以使地下油气富集。

研究断层对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许多油田断层十分发育,有些井甚至钻遇到若干条断层。

油田地下构造可能被这些断层纵横切割成若干“断块”。

为了有效勘探和合理开发这种断块油藏,就必须弄清楚断层性质、延伸状况、形成时期及其对流体的封闭情况。

(一)井下断层的识别标志1、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A、正断层地层缺失C、逆断层地层重复将单井综合解释的地层剖面与该区的综合柱状剖面对比,可以确定该井剖面上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以及同层厚度的急剧增厚或减薄。

在地层倾角小于断层面倾角的情况下,钻遇正断层地层缺失;钻遇逆断层地层重复。

反之,当断面倾角小于地层倾角且断面倾向与地层倾向一致的情况下,穿过正断层地层重复;穿过逆断层则地层缺失。

左图中B井是钻遇全部1~8层的正常地层剖面,A井与正常剖面相比,缺失5层下部、4层及3层上部,可判断A井钻遇了正断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断层研究
一、研究油气田地下断层的实际意义 二、地下断层存在的标志 三、井下断点的确定与井间断点的组合 四、断层面等高线图的编制和应用 五、断层线图的编制和应用 六、断层封闭性研究
一、研究油气田地下断层的实际意义
断层在油气田地下构造中普遍存在 断层在油气田地下构造中普遍存在。 普遍存在。
① 根据断层研究的结果作出断层图件,指导新井的布井 根据断层研究的结果作出断层图件, 工作,减少开发井落空的可能性。 工作,减少开发井落空的可能性。
第二节
断层研究
二、地下断层存在的标志 1、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2、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 3、近距离内标准层的标高相差悬殊 4、近距离内同一岩层厚度突变 5、在短距离内,同一层内流体性质等明显差异 在短距离内, 6、断层在地层倾斜矢量图中的特征
1、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根据井综合解释剖面图与该区的综合柱状剖面图对比, 根据井综合解释剖面图与该区的综合柱状剖面图对比, 井综合解释剖面图与该区的综合柱状剖面图对比 可以确定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可以确定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两盘地层产状一致又 当断层两盘地层产状一致 无牵引现象时 当断层两盘地层产状一致又无牵引现象时, 断层在倾斜矢量图 无明显反映。 断层在倾斜矢量图上无明显反映。 矢量图上
三、井下断点的确定与井间断点的组合
1、井下断点的确定
在钻井地质剖面上确定断点时,首先要对该井剖面 在钻井地质剖面上确定断点时, 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地与正常剖面 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地与正常剖面(研究区综合柱状剖 面图)逐层进行对比,逐渐缩小断点可能出现的范围 缩小断点可能出现的范围。 面图)逐层进行对比,逐渐缩小断点可能出现的范围。
正断层断点的确 --与正常地层对 定--与正常地层对 比,地层缺失位置 即断点位置; 即断点位置; 缺失层段在相邻 缺失层段在相邻 对比井中的钻遇厚 --为垂直断距。 度--为垂直断距。
正常地层
断点
三、井下断点的确定与井间断点的组合 2、井间断点的组合
井间断点组合--把各单井钻遇同一条断层的 井间断点组合--把各单井钻遇同一条断层的断点 --把各单井钻遇同一条断层 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 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 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
同生断层两侧同一层 厚度相差悬殊
5、在短距离内,同一层内流体性质、油气层 在短距离内,同一层内流体性质、 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有明显差异
由于断层的切割, 由于断层的切割, 断层两侧同一地层互 不连通,埋深不同, 不连通,埋深不同, 各自形成独立的压力 各自形成独立的压力 系统, 系统,折算压力各不 相不同, 相不同,油水或油气 界面高度发生突变。 界面高度发生突变。
⑴ 井间断点组合的一般原则 ⑵ 断点组合方法
2、井间断点的组合
⑴ 井间断点组合的一般原则
① 钻遇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断层性质应该一致, 钻遇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断层性质应该一致, 断面产状及垂直断距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断面产状及垂直断距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② 经组合后的断层,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有突变。 组合后的断层 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有突变。 的断层, ③ 断点附近的地层界线:其升降幅度与垂直断距基本 断点附近的地层界线 地层界线: 升降幅度与 符合;各井断失层位 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断失层位应 符合;各井断失层位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④ 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 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 符合构造变化 总趋势。 地层产状要 构造变化的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油气田地下构造的研究内容及方 断层研究 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油气田构造图的编制
第一节 法
油气田地下构造的研究内容及方
1.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研究构造 1.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研究构造 2.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构造 2.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构造 3.利用动态资料研究构造 3.利用动态资料研究构造
多断点区 一般先从远离复杂区 一般先从远离复杂区 的单断区编制断面等值 单断点区 线图→ 线图→获得断层产状要 单断点区 再根据走向、倾向、 素,再根据走向、倾向、 倾角和断距等资料向复 倾角和断距等资料向复 无断点区 杂区延伸, 杂区延伸,把多断点区 断面等值线 分开来→进而作出各条 分开来→进而作出各条 多条断层交汇区编制断面等值线图 断层的断面等值线图。 断层的断面等值线图。
2、井间断点的组合
⑵ 断点组合方法
① 有倾角测井资料时,可用其确定各断点断层面的走向 有倾角测井资料时 可用其确定各断点断层面的走向 和倾向,然后按上述4条组合原则进行断点组合 进行断点组合。 和倾向,然后按上述4条组合原则进行断点组合。 ② 无倾角测井资料时:通过尽量多的井,作构造剖面(草 无倾角测井资料时:通过尽量多的井 尽量多的井, 进行断点组合。 图),进行断点组合。 ③ 作断面等值线图组合断点:在断层彼此交叉的复杂地 断面等值线图组合断点 组合断点: 一口井往往钻遇多条断层,具有多个断点,此时应绘 区,一口井往往钻遇多条断层,具有多个断点,此时应绘 制断面等值线图来组合断点 来组合断点。 制断面等值线图来组合断点。
最后,在可能存在断点的范围内,根据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 最后,在可能存在断点的范围内,根据测井曲线 岩性变化、钻时录井等资料 岩性变化、钻时录井等资料仔细地分析并确定断点的 等资料仔细地分析并确定断点的 具体位置。 具体位置。
甲井
乙井
逆断层: 逆断层:
图中乙井是正常剖面; 图中乙井是正常剖面; 乙井是正常剖面 甲井剖面中的 剖面中的D 甲井剖面中的D1、D2、E、 F重复出现→穿过逆断层。 重复出现→穿过逆断层。
地层倾角< 地层倾角<断层面倾角时 钻遇正断层 钻遇逆断层 地层缺失 地层重复
断层造成井下 地层缺失及重复示意图
断面倾向与地层倾向一致,且 断面倾向与地层倾向一致, 地层倾角>断层面倾角时: 地层倾角>断层面倾角时:
钻遇正断层 钻遇逆断层 地层重复 地层缺失
B B A
E
A
D
C
C
B A
※ 值得注意: 值得注意 注意:

正断层
仅从一口井的地层缺失区分是正断层或不整合相当困难
1井 E D C2 C1 B2 B1 A2 A1
图9-21
2井 E D C2 C1 B2 B1 A1
3井 E D C2 C1 B1 A2 A1
4井 E D C1 B2 B1 A2 A1
钻遇同一正断层的各井地层层序示意图
1井 E D C B A
● ● ●
勘探部署(如预探井、详探井部署); 如预探井、详探井部署) 油气储量计算; 井位、井网等); 油气储量计算;● 拟定开发方案(井位、井网等); 进行油气动态分析 进行油气动态分析 及

调整开发方案
等工作的重要地质依据。 等工作的重要地质依据。 地质依据
第九章
第一节 法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② 计算油气田的油气储量时,断层图可帮助准确地确定含 计算油气田的油气储量时, 油气面积。正断层切割油气层 切割油气层→ 油气面积。正断层切割油气层→含油气面积内出现不含油气 空白带;逆断层切割油气层 含油气面积内部分重叠 切割油气层→ 重叠。 的空白带;逆断层切割油气层→含油气面积内部分重叠。
③ 封闭性断层,是拟定开发方案、划分开发区块、进行 封闭性断层,是拟定开发方案 划分开发区块 开发方案、 开发区块、 油田动态分析的主要地质依据之一。 动态分析的主要地质依据之一 油田动态分析的主要地质依据之一。
断层造成折算压力差异示意图
由于断层的切割,使同一层流体处于不同的地球 由于断层的切割, 化学条件下,造成流体性质上的差异 流体性质上的差异。 化学条件下,造成流体性质上的差异。
相 对 密 度 含 蜡 量
断层引起的石油性质变化示意图
6、断层在地层倾斜矢量图中的特征
受构造应力作用,断层本身及其附近产生一些特殊现象 受构造应力作用,断层本身及其附近产生一些特殊现象 断层带附近发生牵引现象 局部地层变陡或变缓, 断层带附近发生牵引现象,局部地层变陡或变缓,在 牵引现象, 倾斜矢量图上表现为红 蓝模式; 倾斜矢量图上表现为红、蓝模式;
重复地层的钻遇厚度:F层 重复地层的钻遇厚度: 两次出现时的底界之差---27 两次出现时的底界之差--27 (878~851米 如果是铅 米(878~851米)。如果是铅 直井,此厚度就是地层的垂 直井,此厚度就是地层的垂 直断距。 直断距。
851米
利用地层剖面及电测曲线对比确定断点示意图
正断层: 正断层:

断层面附近形成破碎带 断层面附近形成破碎带, 破碎带, 倾斜矢量图上呈现杂乱模式 倾斜矢量图上呈现杂乱模式 或空白带。 或空白带。

断层上、下两盘地层产 断层上、下两盘地层产 状不同,倾斜矢量图上存在 状不同,倾斜矢量图上存在 明显的差异。 较明显的差异。

根据倾斜矢量的上述变化,可比较准确地确定断点 确定断点 根据倾斜矢量的上述变化,可比较准确地确定 位置。资料完好时 还可确定断层走向及断面产状。 确定断层走向 位置。资料完好时,还可确定断层走向及断面产状。
第 九 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研究地下构造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地下构造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有效地勘探油气田,合理地开发油气田, 为了有效地勘探油气田,合理地开发油气田,需 要正确地、详细地认识油气田地下构造特征。 正确地、详细地认识油气田地下构造特征。 认识油气田地下构造特征 油气田地下构造的研究成果,是 油气田地下构造的研究成果, 地下构造分类 --倾角矢量图像的分类 绿模式 红模式 蓝模式 杂乱模式(空白模式) 杂乱模式(空白模式)
杂乱模式
红模式
蓝模式
常见的四种地层倾角矢量图象模式
不同类型断层的倾角矢量特征
★ 利用地层倾斜矢量图判断断层的最大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