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1H NMR代谢组学的阳明经穴特异性研究

合集下载

3种不同基原藏药沙棘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

3种不同基原藏药沙棘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

3种不同基原藏药沙棘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运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建立藏药沙棘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明确不同基原之间的整体代谢物差异,为其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

利用核磁共振仪测定不同基原的沙棘药材,将所得自由衰减信号导入MestReNova软件进行分段积分,数据归一化后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品种沙棘能够明显分开,L-白雀木醇、苹果酸和部分未鉴定的糖类成分是引起3个品种分类的差异代谢物。

该研究鉴定出25个代谢产物,包括黄酮类、三萜类、氨基酸类、糖类、脂肪酸类等成分。

1H-NMR分析方法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并且样品制备简单、分析快速、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可以为藏药沙棘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藏药沙棘;1H-NMR代谢组学;化学计量学;质量控制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健脾消食,止咳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咳嗽痰多,胸痹心痛,跌打瘀肿等[1]。

沙棘属植物品种繁多,分布地域广泛,不同品种分布地域区间跨度大,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沙棘药材基原的复杂性[2-4]。

目前沙棘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采用HPLC对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或指纹图研究[5-6]。

1H-NMR 的优势在于能较全面的检测药材的整体化学成分,测定快速准确,专属性强等。

1H-NMR代谢组学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人参[7]、黄连[8]、泽泻[9]等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

本文采用1H-NMR代谢物组学技术,研究中国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sinensis Rousi.、西藏沙棘H.tibetana Schlechtend.、江孜沙棘H. rhamnoides L.subsp. gyantsensis Rousi药材的代谢成分,结合PCA,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不同基原沙棘药材的代谢物差异,最终建立其代谢指纹图谱,找出引起种间差异性的标志物,为藏药沙棘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穴位具有特异性作用_973计划_经穴特异性项目概览_杨洁

穴位具有特异性作用_973计划_经穴特异性项目概览_杨洁

理论探讨穴位具有特异性作用———“973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概览杨洁余思奕杨明晓吴曦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为什么针灸以穴位为刺激点,而不是人体其他部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从穴位的概念、特异性治疗作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切入,探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的研究意义,对穴位的普及推广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穴位;特异性作用;“973”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中图分类号:R224;R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2015)02-0093-03DOI 编码:10.13593/ki.51-1501/r.2015.02.09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编号:2012CB518501)。

作者简介:杨洁,女,1983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刺效应中枢机制研究;E-mail :jenny_yang_jie@ 。

通讯作者:梁繁荣,男,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穴特异性研究,针灸文献研究。

—YANG Jie ,YU Si-yi ,YANG Ming-xiao ,et al(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China )[Abstract ]“Why the stimulate points of acupunctureareacupoints ,rather thanother parts ofthe body ”is the question t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This paper introducesthe concept andspecific therapeuticeffects ofacupoints ,influencing factors ,research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Meridian Specific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973”).This maybe has certain influence forthe popularization ofacupoints.[Key Words ]Acupoints ;specific effects针灸疗法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治病方法,其广泛使用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中华儿女的医疗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代谢组学的针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代谢组学的针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代谢组学的针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钟欢邵湘宁胡舒宁佘畅刘霞刘密刘迈兰常小荣谭晓文来源:《世界中医药》2019年第03期摘要;代谢组学是新近兴起的一种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反应生物体接受刺激时所作出的代谢物层面的变化,与中医整体观十分吻合,因此广泛用于中医中药学的研究中,在针灸学机制的研究中早已将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来针灸代谢组学的研究日趋增多,在揭示针灸作用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对现今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愿能为代谢组学广泛应用于针灸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针灸;代谢组学;作用机制;神经递质;能量代谢;氨基酸;综述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MetabonomicsZhong Huan1,2,Shao Xiangning1,Hu Shuning1,She Chang1,Liu Xia1,Liu Mi1,Liu Mailan1,Chang Xiaorong1,Tan Xiaowen2(1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2 Xiangxi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of Tujia and Miao Ethnic Group,Xiangxi 416000,China; 3 Liuya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Liuyang 410300,China)Abstract;Metabolomics is a kind of newly emerged systematic biology research method,with integrity and dynamic nature. It can reflect the changes of metabolins when stimulating the living organism. Due to its accordance with the holis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t is widely used in TCM and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mechanism,metabonomics has been taken 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more researches of metabonomic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revealing the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is paper made a review on current studies,wish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metabonomics being widely used in modern acupuncture research.Key Words;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abonomics; Mechanism; Neurotransmitter; Energy metabolism; Amino acid; Review中圖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3.006代谢组学和其他“组学”是分析化学的基本学科,是对某一生物、细胞在某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科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另一重要分支与研究领域[1-2],由于代谢组学能够反应机体或细胞在病理生理的刺激或基因水平的修饰下所出现的代谢物质变化,且该研究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代谢组学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3-4]。

从“腰背委中求”浅议经穴效应之特异性

从“腰背委中求”浅议经穴效应之特异性

2019年9月第26卷第18期“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出自《针灸聚英·四总穴歌》,其中一句“腰背委中求”简明扼要地表述了委中穴与腰背部疾病之间的主治关系。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腧穴之一,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下合穴,又被称为“郄中”、“血腘郄”,位于横纹中点处,可利腰脊、止吐泻、泻暑热,可用治腰背痛、下肢痿痹、急性吐泻、腹痛、小便不利、遗尿、丹毒、中暑发热等病症。

“腰背委中求”意指委中穴对腰背部相关疾病有特殊疗效,体现了针灸取穴理论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亦是远部取穴的体现。

循经远部取穴可增强临床疗效,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益处。

本文以委中穴为例,从中医历代文献、效应特异性基础研究、临床效应特异性体现等方面来探讨委中穴对腰背部的特异效应。

一、中医古籍对“腰背委中求”的阐释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两条侧线分别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到达腰部和沿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

经脉中运行的气血可对腰背部进行濡养与调节。

此外,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所入为合”。

其意为经脉之气从四肢末端汇聚于合穴,犹如水河流汇入大海,经气在此最为盛大,且由此而深入,会合于脏腑。

腰为肾之府,膀胱与肾相表里,故委中穴可治腰中之疾。

中医古籍中有许多对委中穴治疗腰背部疾病记载,《素问·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席弘赋》云:委中专治腰间痈;《灵光赋》也说到:五般腰痛委中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天星十一穴歌诀·委中》:“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针下必安康。

”《丹溪心法》云:腰曲不得伸,刺委中出血立愈。

《杂病穴法歌》中亦记载道:腰痛环跳委中神。

可见在古时治疗腰背疾病时委中穴的取用率非常高。

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灸科通信作者:罗开涛,Email:lkt740813@二、“腰背委中求”的相关基础研究证据委中穴局部由浅入深依次为:表皮、真皮、筋膜层、腘腘疏松结缔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胫神经、静脉和动脉等结构。

基于NMR代谢组学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腺功能组织提取液的影响

基于NMR代谢组学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腺功能组织提取液的影响

基于NMR代谢组学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腺功能组织提取液的影响陈阿丽;杨永霞;李蔷薇【摘要】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高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大鼠胰腺功能代谢组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24只,适应一周后随机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组,每组8只.后两组给予100 g/L的果糖水喂饲4周,制备IR模型.同时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纯净水.在接下来的4周,黄连解毒汤组除继续给予100g/L的果糖水同时予以黄连解毒汤其水煎剂3.175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纯净水灌胃.8周末,取大鼠胰腺组织,采集胰腺组织提取液的1H-NMR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组胰腺组织中乳酸、丙氨酸、肌酸、胆碱、甘油磷脂胆碱/磷脂胆碱和肌醇升高,而甜菜碱/氧化三甲胺、牛磺酸和肌苷则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解毒汤能够调控机体能量代谢、降低肝脏损伤及胰腺毒性,本文从分子水平阐明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腺组织的代谢调控机制.【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5(040)010【总页数】5页(P780-784)【关键词】黄连解毒汤;胰岛素抵抗;胰腺;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氢谱【作者】陈阿丽;杨永霞;李蔷薇【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广州510006;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泛指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

研究表明,IR是许多临床疾病或病症,尤其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及高血压等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针刺阳明经穴位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针刺阳明经穴位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针刺阳明经穴位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李雪冰;杨永静;陈新华【摘要】目的探手治疗三又神经痛的较佳方法.方法将64例三又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3例)、西药组(31例).针刺组予以取主穴下关、肩(髑)、曲池、合谷、足三里等,西药组予以卡马西平口服.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针刺组愈显率为84.8%,有效率为90.9%;西药组愈显率为58.1%,有效率为77.4%.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三又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西药卡马西平.【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09(018)011【总页数】2页(P1017-1018)【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刺;阳明经穴;投药和剂量【作者】李雪冰;杨永静;陈新华【作者单位】116013,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三叉神经是脑神经粗大的感觉运动混合神经,在面部分为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发作性短暂的如电击、刀割、烧灼等样的剧烈疼痛为主症。

对于此类疼痛,现代医学多采用针对性治疗,如服用神经抑制剂,但该类药物均有明显的副作用,并且尚有20%的患者无效。

另外,即为切断或破坏三叉神经痛觉传导纤维的外科手术治疗,但其仍有30%的复发率。

而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则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

自2005~2006年笔者运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3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将6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3例)和西药组(31例)。

针刺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其中第Ⅰ支痛8例,第Ⅱ支痛11例,第Ⅲ支痛11例,第Ⅱ、Ⅲ支痛3例。

西药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其中第Ⅰ支痛6例,第Ⅱ支痛11例,第Ⅲ支痛10例,第Ⅱ、Ⅲ支痛4例。

经穴特异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经穴特异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经穴特异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孙冬梅;赖新生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1(042)010
【摘要】本文对经穴特异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经穴特异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其临床意义是:经穴效应的特异性研究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扩大针灸治疗的范围;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中医针灸在世界的推广应用的.其科学价值是:经穴特异性研究是针灸机理研究的基础;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经络实质的研究,能揭示更多的人体奥秘,从而推动现代针灸学理论的构建;为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孙冬梅;赖新生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州,510405;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经穴与非经穴特异性研究现状思考
2."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非经穴点的设立——经穴特异性临床研究的方法探讨
3.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针刺合谷穴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4.证实经穴效应特异性,掌握国际针灸学术话语权——访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梁繁荣教授5.“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非经穴点的设立——经穴特异性临床研究的方法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201129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公示文件-附件 (1)

0201129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公示文件-附件 (1)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贾焕玉、韦联福
48
数字图像水印与量化音频水印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范明泉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王宏霞
49
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研究
文华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程谦恭
50
高速铁路车辆—道岔—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
陈嵘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王平
51
尧德中
67
渤海稠油空气低温氧化采油实验研究
崔盈贤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胡星琪
68
隔断式凝胶段塞堵漏机理及技术研究
聂勋勇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罗平亚
69
源函数法及边界元法在气井试井理论中的应用
王海涛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张烈辉
70
酸压缝内酸液指进及酸岩反应模拟与多尺度分形特征研究
李小刚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刘光芒
10626四川农业大学
周安国
79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舜
10626四川农业大学
程安春
80
小鹅瘟强毒在人工感染雏鹅体内侵染规律及对消化道菌群结构影响的分子解析
杨金龙
10626四川农业大学
程安春
81
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中枢响应特征研究
曾芳
10633成都中医药大学
梁繁荣
82
基于针刺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郑晖
10633成都中医药大学
梁繁荣
83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的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 中后 尿液代谢物 中肌酐明显升高。结论 对尿液代谢物 的模式识 别分析显 示, 阳明经穴具有一定 的共性 , 与 阳陵泉 但 的差别不明显, 与委 中的差 别较为明显 , 有关原 因尚需进一 步深入研究。
关键 词 : 针灸; 经穴特异性; 阳明经; 代谢组学 D I 识 :o:0 3 6 /.sn 10 8 5 2 1 .0 17 0标 d i1 .9 9 ji .0 80 0 . 0 0 1 . l s
阳 明经 穴 与 他 经 穴位 对健 康 男性 尿 液 代谢 产 物 的影 响 , 针 刺 对 机 体 代 谢 流 影 响 的 角度 探 讨 阳 明 经 穴 的 特 异 性 。方 法 从
6 0例健康青年 男性 随机分为足三里组 , 梁门组 , 巨骖 组 , 阳陵泉组 , 中组 和空 白对照组 , 委 每组 1 0例。分别针 刺相应 穴 位 , 续针刺 5d 获取 受试者晨尿 , 用 H N R检 测尿液代谢物 , 用主成分分析 和正交偏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 式识 连 , 采 M 运
时珍 国医 国药 2 1 00年第 2 卷第 l 1 0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S IH NM DCN N A E I M DC EE R H2 1 V L2 N .0 I Z E E IIEA DM T RA E IAR S A C 0 O .1 O 1 H 0
基 于 M 代 谢 组 学 的 阳 明 经 穴 特 异 性 研 究 HN R
3 北京 国家分析 测试 中心 , 京 . 北 1 0 8 ; 4 四川省骨科 医 院 , 005 . 四川 成都 6 0 3 ) 10 6
摘要: 目的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H nc a m gec e nne HN R 和模式识别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别观察针刺 ul r ant s ac, M ) e iro
中图分类号 : 2 4 R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80 0 ( 0 0 1 .6 40 10 -85 2 1 ) 02 7 _2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 阐明经穴 功能和指导 针灸临床治疗 的重 第 2天 收集受试者晨 尿 ,000rm n离心 1 i, 1 0 i / 0mn 获取尿液上清 要 基 础 , 是 发 展 经 络 理 论 、 价 针 灸 疗 效 的 重 大 选 题 l。 本 样 本 。 也 评 2 研究从整体代谢流 的角度 , 采用 目前系统生物学中以观察复杂系 2 2 H N . MR数据采集 和分 析 取 30 l 5 的尿液 , 分别 加入 3 0 的 S/ 2 1 mgm )3 0I 磷 x 充 统 终 端 产 物 为代 表 的代 谢 组 学 检 测技 术 和 数 据 分 析 方 法 , 针 刺 l T P D 0( / 1 ,5 l 酸 缓 冲 溶 液 , 分 振 荡 混 匀 对 1 0 / i 离 a 0mn 0 上 m 阳明经和他经穴位后机体尿液代 谢物进行分析 , 从针刺对机体代 后 ,30 0rr n 心 1 i。 取 60 l 清 加 入 5m 核 磁 共 振 管中混匀 , 待用。样本分 别进行 H—N MR实验 。采 用有预饱 谢流影响的角度探讨 阳明经的特异性 , 为经穴特异性研究提供新 D N E Y脉冲序列 , 取如下参数 : 谱宽 800 H , 0 z混合 时间 的生物信息学依据 , 为代谢组学相关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在经穴 和的 O S 0 1 , .5S驰豫延迟 时间2S采样点数 3 , , 2k 累加次数 6 4次; 在驰豫 特异性这一新领域 的应用提供借 鉴。 延迟和混合期间采用预饱 和方式抑制水峰 , 谱仪偏置设置在水 峰 1 研 究 对 象 I 4k点 再 . z的线 受试者均 为男性健康志愿 者 , 汉族 , 年龄 2 0~2 5岁 , 质量 的位 置 。FD信 号 经 过 填 零 为 6 之 后 , 加 上 0 5H 体 增 宽 因子 , 经傅 立 叶变 换 转 换 为 N R 图 谱 。 以 T P为 化 学 位 移 M S 指 数 1 2 。经 检查 受 试 者 无 糖 尿 病 、 兴 氏综 合 征 、 8~ 4 柯 甲状 腺 功 并 O M 能低下 、 性腺功 能低下等代谢功能异 常, 无心脑血 管疾 病 , 无肝 、 参 考 峰 的位 置 , 定 为 8 。对 所 得 N R 数 据 经 傅 立 叶变 换 得 到 谱 图, 经相 位校正和基线校正 之后 , 对一定 区间内的谱 图按每段 。 肾功能不全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 无精神疾患 , 无吸烟 、 等不 嗜酒 .4pm 同时排 除包含溶 剂峰 和尿素 峰 良嗜好。共收集 6 O例受试 者 , 随机 分为 6个组 , 别为 足三 里 0 0 p 的宽度进行分段积 分 , 分 8 6~6 2 。其 中 N E Y数据积 分范 围为 80 4 ~ 4 .) OS . 组 , 门组 , 梁 巨谬 组 , 阳陵泉组 , 中组 , 委 和空 白对 照组 , 每组 1 的部分 ( . O 94 . 。将积分按每张谱的总积分强度归一化 。所得数据输 出并转 例。 换 到 E cl xe 文件保存。 2 方 法 . xe 格 I A P 2 1 穴位治疗 试 验前所有受试者接受标准化饮食 1 , 辛辣 2 3 模 式 识别 分 析 将 保 存 的 E cl 式 数 据 输 入 到 SMC — . 周 忌 v0 0 , m tc ,me ,w dn 进行 模式识别分 析。数 i 刺激饮食 , 避免剧烈运 动。受试 者每 E固定时间接受 针刺治疗 , + t 软件 ( l.4 U er su & S ee )
别方 法 分 析 所得 数 据 。结 果 针 刺 阳 明经 穴 对机 体 尿 液 代 谢 物 的 影 响基 本 一 致 , 可 以升 高尿 液 中马 尿 酸 和 氧 化 三 甲胺 均 的含量, 降低 甘氨 酸含 量 ; 利 阳 明 经 穴与 针 刺 阳 陵 泉 对尿 液 代 谢 物 的 影 响 差 别 不 大 , 与 针 刺 委 中后 的 差 别 明 显 ; 刺 针 但 针
吴 巧凤 徐世 珍 余 曙 光 , 贤 忠 唐 勇 刘 娟 毛 森 周 思远 梁繁 荣 , , 颜 , , , , ,
(. 都 中医药 大学 针灸 推拿学 院 , 1成 四川 成 都 607 ; 10 5 2成 都市高 新 区 肖家河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 . 四川 成 都 60 2 ; 1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