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国务院关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 〔2015〕92号

国务院关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批复正文:----------------------------------------------------------------------------------------------------------------------------------------------------国务院关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92号国土资源部,测绘地信局:国土资源部关于报请审批《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纲要》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宗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通过《规划纲要》实施,到2020年,建立起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
到2030年,全面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基础测绘服务。
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落实责任,细化政策,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切实推进本地区基础测绘各项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在规划计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认真研究解决《规划纲要》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重大进展及时按程序向国务院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测绘事业发展暨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
二 。一一 年 十一月 二 日
重庆市测绘事业发展暨地理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测 绘 是 国 民经济 和社会 发 展 的一 项必 不 可少 的战 略性 、 期性 、 础 性 、 益 性事 业 , 前 基 公 是维 护 国家 主权 、
国家 安全 以及 实 现经 济社 会可 持续 发展 的基础 工具 和 重要 保 障 。温 家宝 总理 指 出 :测 绘 和地理 信息产 业关 “ 系 到 经济 、 会 发 展 和 国防 建 设 , 绘 局 是 国 家不 可 缺 少 的要 害部 门 , 信 息化 时 代 愈 来 愈 重 要 , 社 测 在 不可 小 看 ” 十二 五 ” 我 市深 入贯 彻 落实科 学 发 展观 , 。“ 是 全面 建设 小康 社会 的重 要 时期 , 是纵 深推进 西 部大开 发 、 落 实 “ l ” 体部 署 、 设 “ 34 总 建 五个 重 庆 ” 全 面推 进 统 筹城 乡综 合 配套 改革 的关键 时 期 , 一 步 加 大测 绘 及地 理 、 进 信 息 工作 力 度 , 维 护 社会 稳 定 , 高 人 民 对 提 生活 水平 , 推进 信 息化 建 设 , 现经 济 可 持续 发 展具 有 十分 重 要 实
息产 品的 多样 化 和社 会化 服务 , 出版 了《 庆地 图集 》《 庆 市 主城 区影 像 地 图》 一批 具 有重 要 科 学 价值 重 、重 等
庆市 人 民政府 关 于编 制 “ 十二 五 ” 划 的工 作意 见 》 渝府 发 [ 0 9 1 2号 ) 《 规 ( 2 0 ]0 和 重庆 市 国 民经济 和社 会发 展第
十二个 五 年规 划纲 要 》 的有 关要 求 , 编制 本 规划 , 划年 限为 2 1 — 2 l 。 规 0 1 O 5年
地理国情数据表达方法研究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级________________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地理国情数据表达方法研究院(系)名称:XXX XXX专业名称:XXX XXX学生姓名:X X X指导教师:XXX 教授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下称《通知》),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对于更加充分认识国情、更加全面地掌握国力、更加科学地制定国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于地理国情监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对象、分类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为此,系统的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体系,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的现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等信息,为国家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相关部门专业监测提供公共基础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如何高效地管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模式,是提高数据快速获取、处理、统计分析能力,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地理国情;国情监测;数据表达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c,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such as resource,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demographic,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construc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geographic conditions monitoring, for example more fully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 more comprehensive grasp of national power, more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national policy.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geographic condition monitoring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geography situation monitoring content, object, classification has not form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To this end, the system for monitoring content and index system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get the status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and other information,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jor na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policy formulation, related professional monitors to provide public data is important. Data is the Foundation of Census geography, how to efficiently manage the geographic census data, establish good data management model, is to improve the fast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 an important basis.Key word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condition monitoring;data expression目录第1章绪论 (6)第2章地理国情概述 (6)2.1地理国情的概念 (6)2.2地理国情数据特征 (6)2.3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 (7)第3章地理国情普查 (7)3.1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内容 (7)3.2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主要应用 (8)第4章地理国情监测指标提取方法研究 (11)4.1基础指标提取方法 (11)4.2统计指标提取方法 (12)4.3分析指标提取方法 (13)总结 (14)参考文献 (14)第1章绪论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资源多样。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1.08•【文号】国测办发[2013]2号•【施行日期】2013.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国测办发〔2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局:根据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局长会议部署,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了《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扎实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
2013年1月8日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基本宗旨,坚持“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战略方向,以“强基础、提能力”为主线,以“提质量、增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好平台推应用,依靠科技促发展,创新服务扩需求,保障安全严监管,快干好上创新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应用,抢占智慧中国建设先机,夯实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地理空间基底(一)大力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规划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好“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完成《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修编并报国务院审批,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加快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二)加快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和立项论证。
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理信息具有丰富的空间数据和位置信息,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机构,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国家决策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支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我中心制定了2024年度工作计划,旨在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1.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的核心技术能力建设,为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加快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建设,为各行业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3.加强国土调查、测绘监理和地理信息数据质量监管工作,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4.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具体工作计划1.提升核心技术能力(1)加强对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能力,建设高效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提升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2)持续开展测绘技术研究,推进摄影测量、卫星导航等核心技术的创新,提升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3)推进地理信息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工作,提高技术规范化水平,为地理信息行业提供技术标准支持。
2.地理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建设(1)继续完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数据资源共享效率,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和共享发布。
(2)推动地理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和更新机制建设,加快构建多级互联、全覆盖、安全高效的地理信息共享体系。
3.数据质量监管与管理(1)强化国土资源调查监测与测绘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审核机制,提升地理信息数据质量。
(2)加强测绘数据质量监管工作,严格控制测绘过程,提高地图制作精度和准确性。
4.国际合作与交流(1)加强国际地理信息合作与交流,活跃国际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市场,引进并分享国际地理信息高级技术经验。
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计划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行 业人才培养,提高从 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
力
加强与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新兴技术的 融合,推动测绘 地理信息行业数 字化转型
0 1
推动测绘地理信 息行业与交通、 水利、环保等传 统行业的深度融 合,提升行业应 用价值
0 2
加强与国际测绘 地理信息行业的 交流与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提升行 业国际竞争力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对地理空间进行测量、
分析和管理的行业
行业主要分类:地理 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
信息服务等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基础
0 3
推动测绘地理信 息行业与教育、 科研、文化等领 域的融合,拓展 行业应用领域, 提升行业影响力。
0 4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能力 推进行业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添加 标题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测绘地理信息 行业健康发展
添加 标题
业的应用
市场增长:测绘地理信 息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应用领域拓展:测绘地 理信息行业在更多领域
的应用
政策支持:政府对测绘 地理信息行业的政策支
持和引导
国际合作:测绘地 理信息行业在国际 合作中的地位和作
用
促进经济发展: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提升城市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 理性
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 素质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测试与评价大纲

四、《测评大纲》有关术语概念
1.信息化
四、《测评大纲算机为核心的智能化工具, 形成以此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生产工具,具有网络化互联的特 征,代表了信息化生产力。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 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信息管理等功能。
四、《测评大纲》有关术语概念
(2)示例
★宇宙体系(自然系统)由众多星系(银河系、河外星 系…)组成。
★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 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又由口、食管、胃、肠及各种消化腺等要素 (部件)组成。 ★探月工程(人工系统)由5大系统构成:卫星系统、火 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
2.信息化测绘
信息化测绘是以GNSS、RS、GIS等为代表的 测绘技术为基础,融入现代通信、网络、计算机、 数据库等技术,形成信息化测绘生产工具,将地理 空间信息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加工汇集至数据库, 为各级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规划决策、社会大众生 活、工作、学习等提供各种导航定位、地理空间信息、 位置服务的新一代测绘业态。
内容宣介
一、《测评大纲》编写背景
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中 提出要“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促进地理信息 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 化。”(第一次提出四化)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 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中提出“ 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 测绘体系”。
一、《测评大纲》编写背景
2013年,国家局李朋德副局长在信息化测绘建设座 谈会上提出了“加强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 建设”的发展思路,阐述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八个方面的能 力建设内容,并归纳了“三步曲”推动方案:
“十二五”期间相关规划

“十二五”期间相关规划
“十二五”时期(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为“十二五”期间相关规划等的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及各部门“十二五”期间相关规划
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部
人口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版权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气象局
自然科学基金会
粮食局
能源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民航局
邮政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中医药局
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门户网站时间:2011-06-23 08:57
【大中小】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实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纲要》规定:(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测绘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测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系列成果,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不断深化,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进入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期、测绘社会产品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能够作为的黄金战略机遇期,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二)拓展发展思路,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跨越。
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
自主创新取得突破,基本形成完善的测绘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测绘技术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初步形成规范的公共服务产品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向在线服务的转变。
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机制基本完善。
基本
形成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机制和业务能力。
地理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基本建立满足信息化测绘要求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测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规政策和人才队伍。
(三)强化基础测绘地位,加快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要重点围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测绘基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更新和开发利用,为提高测绘保障和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提升测绘服务保障能力。
要充分发挥测绘技术、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对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变化情况进行持续监测、统计和分析研究,并及时发布地理国情监测报告,服务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推进测绘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向报告监测信息的转变。
(五)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加大公益性产品开发力度,加快网上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天地图”服务水平,实现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的创新,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
(六)加快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繁荣。
要完善地理信息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培养地理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
大力加强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大力培育地理信息企业和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七)加快测绘科技创新,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
要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提高现代测绘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
加速测绘信息化步伐,加大对现有测绘生产服务体系现代化改造力度,全面提升测绘支撑能力。
(八)加强区域测绘地理信息的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对测绘保障服务需求的不同特点,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国家主体功能
区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统筹规划,注重不同地区测绘发展的薄弱环节,在不同地区采取有区别的测绘发展思路,促进全国测绘的协调发展。
(九)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地位。
要大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走出去”战略实施,进一步提升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测绘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为我国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地保障服务。
(十)强化军民测绘融合,促进军民测绘协调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加强军民测绘统筹、拓宽合作领域、推进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合作,逐步建立平时和战时兼容兼顾、军队和地方互利互赢的军民测绘协作框架,切实推动军民测绘融合发展。
(十一)完善测绘体制机制,提高测绘监督管理能力。
要加强测绘行政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
以建立高效统一的测绘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测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全面履行测绘工作统一监管职能,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十二)促进人才队伍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测绘软实力。
要实施人才强测战略,构建一支适应测绘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现代化测绘人才队伍。
大力发展和弘扬测绘文化,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增强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测绘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