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阶梯教室-cpu
多媒体教室和阶梯教室系统所需设备及配置的 要求

多媒体教室和阶梯教室系统所需设备及配置的要求第一章技术参数及要求一、多媒体教室参数二、阶梯教室参数第二章设备安装、测试与验收要求1. 设备安装投标人必须向用户方提供标书中采购的所有硬件安装和维护服务的全部内容,并在需要的时候配合设备使用单位完成整个系统的调试工作。
若本标书中所采购的设备产品等方面的配置或要求中出现不合理或不完整的问题时,投标人有责任和义务在投标书中提出补充修改方案并征得本项目单位同意后付诸实施。
1.1对投标人要求:①本标书要求投标人必须具有良好信誉和相关实力的技术队伍;②投标人应本着认真负责态度,组织技术队伍,做好投标的整体方案,并书面提出长期保修、维护、服务以及今后技术支持的措施计划和承诺;③安装调试须在设备到货后 5 个工作日内开始进行;④所有设备均须由投标人送货上门并负责安装调试,用户不再支付任何费用;⑤自设备安装工作一开始,投标人应允许项目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现场的系统安装、测试、诊断及解决遇到的问题等各项工作;1.2投标人资格要求:①投标人必须为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注册的供应商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注册资金在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具有相关经营范围;③投标人必须是产品的合法代理商,或取得厂商出具针对本次项目正式授权文件及服务资质证明,保证其产品使用的合法性;④投标人在深圳地区有完善的长期售后服务机构。
2. 安装地点深圳市技工学校光明校区3. 安装、验收标准3.1 货物的包装由供货商负责,货物全新,不得有任何损伤,并按有关规定验收产品。
3.2 投标人必须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安装调试,设备安装完毕投标人派专业人员检查安装质量。
3.3 投标人必须为使用单位设计、安装、调试、维修、使用提供足够的技术资料和技术保障。
提供设备的有关证明,如产地、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测试合格证等,并在交货时必须随装箱。
3.4 若设备验收时有关技术参数不能满足招标文件技术要求,使用单位有权要求更换,同时有权要求索赔,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含所有检验费用)由中标人全部承担。
幼儿园CPU组装拆卸教学方案

幼儿园CPU组装拆卸教学方案幼儿园CPU组装拆卸教学方案一、方案背景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多以玩耍、游戏为主,而忽略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并提供必要的科技教育,我们在幼儿园开设了CPU组装拆卸教学课程,旨在通过亲自操作计算机来引导孩子们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二、目标与目标群体本教学方案的目标群体为4-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
通过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CPU组装拆卸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培养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主要针对CPU(中央处理器)的组装和拆卸进行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课前导入在开始教学前,可以为孩子们讲述计算机的由来、发展历程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引导孩子们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CPU的结构通过图示、实物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们介绍CPU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作用,如何把它们组装在一起。
3. 组装CPU为孩子们提供一台已分解的计算机主机、配件等工具材料,让他们分组进行组装操作,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帮助解答孩子们的疑问。
4. 拆卸CPU让孩子们按照刚刚组装的步骤,逆向拆卸CPU,向他们展示CPU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5. 总结回顾在教学结束时,对孩子们进行一次总结回顾,让他们回忆一下CPU的各个部分和组装流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1.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让他们逐步掌握组装和拆卸的技能。
3. 引导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为他们将来的科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1. 以实践操作为主,引导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组装拆卸的技能。
2.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图示、实物、视频等,以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阶梯教室工程主体设计方案

阶梯教室工程主体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室设计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板凳桌子式教室,而是追求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教室设计。
阶梯教室是一种现代化教室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性,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因此,设计一个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阶梯教室主体方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教室规划1. 教室面积:教室座位的数量根据学生人数来定,通常每个学生需要0.5-0.7平方米的空间。
同时,需要考虑到在验收学生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为学生接近后台。
根据教育部要求,中学阶梯教室的座位数量通常在40~60之间。
2. 教室布局:阶梯教室布局应该符合教学活动的需要。
一般来说,中间为舞台,两侧为半圆形的阶梯式座位。
教室的入口和出口应该设置在侧面,学生方便进出,不会影响到讲台前的教学活动。
讲台的位置应该设计在教室的正中央,并要足够高大,这样学生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够看到教师以及教具。
3. 自然采光和通风:教室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健康。
因此,在设计阶梯教室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自然光线的照射和空气的流通,尽可能增加窗户的数量和大小。
4. 设备配备:在阶梯教室的设计中,需要特别考虑到教学设备的配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屏幕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阶梯式座椅设计1. 座椅材料:在阶梯教室设计中,座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座椅的材料应该符合环保标准,坚固耐用,易于清洁和维护。
考虑到阶梯教室需要经常移动和调整,所以座椅应该轻便易搬运。
2. 座椅高度和角度:座椅的高度和角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学生坐在座位上可以舒适、自然地听讲。
一般来说,座椅的高度应该适中,角度不宜太斜,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舒适度,又可以保证学生的视线不会受到阻碍。
3. 座椅布局:阶梯教室的座位布局应该合理,保证学生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活动,也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最适合编程开发的CPU排行榜

最适合编程开发的CPU排行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编程开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作为编程开发的核心部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性能和稳定性成为开发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CPU,它们的性能、价格和适用领域各不相同。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适合编程开发的CPU排行榜,以供开发者们参考。
第一名:Intel Core i9-9900K作为英特尔公司最新的旗舰级产品,Intel Core i9-9900K在编程开发领域表现出色。
它采用了14纳米工艺制成,具备8个物理核心和16个线程,主频高达3.6GHz,可睿频至5.0GHz。
这款CPU的高性能和优秀的多线程表现,使得它在编译代码、执行大型项目和进行复杂算法运算等方面表现出色。
然而,由于其定位较高,价格相对较高,对预算有限的开发者来说可能不太适合。
第二名:AMD Ryzen 9 3950X作为AMD公司推出的高性能桌面处理器,AMD Ryzen 9 3950X也是一款非常适合编程开发的CPU。
它采用了7纳米工艺制造,拥有16个物理核心和32个线程,主频为3.5GHz,睿频可达4.7GHz。
这款CPU不仅在单核和多线程性能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功耗控制和价格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对于开发者来说,它可以提供良好的编译和运行速度,适用于各种开发任务。
第三名:Intel Core i7-9700KIntel Core i7-9700K是英特尔公司针对高性能桌面市场推出的产品之一,也是适合编程开发的一款CPU。
它采用14纳米工艺制造,拥有8个物理核心和8个线程,主频为3.6GHz,睿频可达4.9GHz。
这款CPU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较低的功耗,适用于编译代码、进行虚拟化和容器化开发等任务。
虽然相对于i9系列来说价格较为亲民,但相比于AMD Ryzen 9 3950X而言,性能有一定差距。
第四名:AMD Ryzen 7 3700XAMD Ryzen 7 3700X是AMD公司针对高性能桌面市场推出的一款CPU。
电脑硬件组装全过程之CPU安装图解(doc 11页)

电脑硬件组装全过程之CPU安装图解(doc 11页)电脑硬件组装全过程之一--CPU安装图解作为一个初学者,看到别人组装电脑,觉得是一门非常高深的技术活。
但是对于电脑维修人员来说,电脑的组装与维修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计算机菜鸟都有这样的疑问:如何学习组装电脑?组装电脑的操作步骤是怎么样的呢?本期让大家迈出组装电脑的第一步——安装CPU。
一、了解CPU接口在谈到CPU安装之前,笔者先给大家介绍主流CPU所对应的CPU插槽的相关知识。
Pentium 4为例,在CPU正面的左下角,会有一个箭头,主要的目的是提示大家要与Socket 478插座上的缺针位置相对应,如图2所示。
适用Socket 462:在Socket 462插座上有两个缺角,在CPU正面的左下角也会发现有一个缺角,在此缺角的边上会有一个小小正方形的标记,在右下角也会发现“N”的标记。
安装CPU的时候,一定注意与主板上的两个缺角相对应,如图3所示。
Socket 370插座上也有两个缺口,只不过方向与Socket A插座不同而已。
安装前可以先把CPU侧立起来,对齐缺口后,再把CPU垂直放入CPU插座。
STEP3:确认CPU已完全插入到CPU插座后,再放下拉杆,真到听到“咔”的一声轻响即可,如图4所示。
STEP:4最后我们可以把导热硅脂取一点,涂抹在CPU核心的表面,如图5所示。
但不要涂抹过多,只觉薄薄的一层就可以了。
三、安装CPU散热器大家都知道,CPU的形状各异,这当然需要与不同的散热器相配合,当中最主要区别就是扣具的形状。
另外,还与散热片的形状、大小,以及核心位置、大小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Socket 370和Socket 462插座的CPU散热器基本可以通用,但是也不能胡乱套用。
虽然它们的大小一样,但是CPU的核心位置和厚度有点差别。
对于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由于CPU与CPU插座的接触是通过扣具与CPU插座周围的底座来实现的,因此它与其他CPU散热器差别在于扣具上。
【2018最新】DIY装机自己组装电脑CPU安装CPU-word范文模板 (1页)

【2018最新】DIY装机自己组装电脑CPU安装CPU-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DIY装机自己组装电脑CPU安装CPU
相信你坚持全部看完就可以自己组装电脑了!
DIY装机自己组装电脑CPU和内存的安装:
这次用的是Intel的CPU,AMD的安装其实也差不多!这篇就说怎么自己安装CPU吧!一共十个步骤如下:
1、拆开主板
2、打开主板CPU盖板
3、放入CPU(主板和CPU接口必须一样同平台才行比如1150的cpu不能放在1151的主板上面一个道理哦)
4、固定住CPU,并锁好卡扣:
5、CPU安装成功
6、CPU散热风扇的安装:如果非原装风扇,请一定要在cpu上均匀涂抹导热硅脂,以达到热量更好的传导给风扇(这里原装风扇已经有了就不讲了)CPU 硅脂的涂抹点击访问
7、将风扇四个脚插入主板固定孔:
8、确保针脚都插入主板:
9、旋转卡扣螺帽固定风扇:
10、将CPU电源插入主板CFAN1插座,CPU安装完毕。
阶梯教室设计方案

阶梯教室设计方案阶梯教室上学的时候有的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
因为个子高,座位被安排到教室靠后的位置。
有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声音太小可能坐在后排的同学会听不见。
这是因为一般的学校教室都没有做声学设计和使用专业的声学材料导致的。
后来老师上课都带个扩音器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听到讲课的声音。
相比于普通学校的教室,阶梯教室面积更大,教室功能更加多样化,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阶梯教室的多功能需求就必需要进行做专业的声学设计使用专业的声学材料。
浙江某阶梯教室,该教室项目为一改造项目。
由于该教室使用功能的增加,为了满足该教室的多功能用途,就必须要进行做声学设计以达到合适的声学标准满足该教室多功能的声学需求。
天戈声学作为一家专业的声学装饰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拥有专业的声学设计团队,十分荣幸为该项目做声学设计方案。
在经过现场了解情况后,根据现场情况了解到该教室回声明显,需进行必要的声学处理。
该教室为一阶梯教室,长39.5米,宽14.4米,平均高4米;容积约为2215 m3。
教室声学设计应以满足课堂授课为主,避免出现回声、多重多少、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达到国家声学标准要求。
设计师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原设计方案图纸及图片发现存在一些声学问题:1、教室长39.5米,宽14.4米,自由声场较大,容易产生回声,从而使学生听音浑浊不堪,影响教学质量。
2、两面侧墙形成一组平行墙面,平行墙面容易产生颤动回声,颤动回声将会严重影响音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使音响设备质量大大降低。
3、整个教室无声学处理措施,整个声场声强度不均匀,语音清晰度差,会减弱学生的听闻效果,从而影响教室的授课质量。
此次声学设计方案的目标声学效果是:1、全频混响均衡,无频点落差2、全场声能分布合理而均匀3、.无回声、颤动回声4、无声聚焦问题5、无声驻波现象。
音质建议方案:1、天花:天花作为该空间最大的完整平面,占整个表面积份额高,对整个声场影响较大,其吸声材料的布置不可忽视。
CPU 结构

CPU结构图解学习(xiaofeng 2003.11.10 13:29:54 本文选自:PCONLINE )经过之前两篇介绍CPU的文章,相信大家对于CPU有了一个比较基本的了解。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CPU的物理构造。
CPU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物理结构也经过许多变化,现在的CPU物理结构可分为内核、基板、填充物、封装以及接口五部分。
基板上还有控制逻辑、贴片电容等。
一、内核1.CPU内核的物理结构:CPU中间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部分就是CPU内核的地方,由单晶硅做成的芯片,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在这里进行。
CPU核心的另一面,也就是被盖在陶瓷电路基板下面的那面要和外界的电路相连接。
现在的CPU都有数以千万计的晶体管,它们都要连到外面的电路上,而连接的方法则是将每若干个晶体管焊上一根导线连到外电路上。
例如Duron 核心上面需要焊上3000条导线,而奔腾4的数量为5000条,用于服务器的64位处理器Itanium则达到了7500条。
这么小的芯片要安放那么多的焊点,焊点就必须非常小,设计起来也要非常小心。
由于所有的计算都要在很小的芯片上进行,所以CPU内核会散发出大量的热,核心内部温度可以达到上百度,而表面温度也会有数十度,一旦温度过高,就会造成CPU运行不正常甚至烧毁的情况,因此很多电脑书籍或者杂志都会常常强调对CPU散热的重要性。
CPU内核的内部结构就更为复杂了,CPU的基本运算操作有三种: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把数据写回到存储器上。
对于由最简单的信息构成的数据,CPU只需要四个部分来实现它对数据的操作:指令、指令指示器、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此外,CPU还包括一些协助基本单元完成工作的附加单元等。
当前页面位置:主页:大众IT:硬件:经验共享:文章CPU结构图解学习(xiaofeng 2003.11.10 13:29:54 本文选自:PCONLINE )2.CPU内核的发展: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IC设计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Y阶梯教室——CPU篇(上)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英语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央处理器”,通常简称为“处理器”。
在某些技术类文章中,有时也称它为“微处理器”。
---认识Intel与AMD由于CPU的技术含量很高,因此有能力生产CPU的公司并不多,目前主要有美国的Intel、AMD、Transmeta和中国台湾的VIA等四家公司。
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产品是前两家生产的。
Intel的中文名称是“英特尔”,其产品的商标就是“Intel”,我们经常看到的“Pentium(奔腾)”、“Celeron(赛扬)”处理器就是该公司的产品(图1)。
其中“Pentium(奔腾)”系列面向中高端市场,目前的主打产品是“Pentium 4”系列;“Celeron(赛扬)”系列面向中低端市场,产品的售价相对Pentium4系列要低,目前的主打产品是“Celeron D”系列。
AMD的中文名称为“超微”,但一般情况下都直接称呼该公司为“AMD”。
AMD目前面向民用台式机的处理器主要有定位中高端市场的“Athlon(速龙)64”系列,面向中低端市场的“Sempron(闪龙)”系列(图2)。
--->主流Pentium 4处理器目前市场上的Pentium 4处理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的是Socket 478接口,另一类(包括最新的产品)采用LGA775接口。
---1.LGA775接口Pentium 4处理器从外观上来看,LGA775接口的Pentium 4处理器正面覆盖了一个金属盖(图3),体形比较小巧,背面有很多金黄色的金属触点(图4)。
在CPU正面那金属盖的下面,隐藏着一块很小的晶体片,这块晶体片是一片指甲大小的、薄薄的硅晶片,它才是真正的“处理器”,一般称它为CPU核心,英文称之为“Die”。
在这块小小的硅晶片上,密布着数以千万计的晶体管,它们相互配合,完成着各种复杂的运算和操作(图5)。
由于CPU核心是硅晶片,因此很脆弱。
为了保护它的安全,同时为了帮助核心散热,现在的CPU在核心上都加装了一个金属盖,此金属盖不仅可以避免核心受到意外损坏,同时也增加了核心的散热面积。
金属封装壳周围是CPU基板,它将CPU内部的信号引接到基板上,基板的背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镀金触点,它是CPU与外部电路连接的通道(图6)。
LGA775 Pentium 4处理器最大的外观特点就是底部采用了金属触点设计,取消了以往的针脚,只有一个个整齐排列的金属圆点。
所以安装LGA775接口的CPU时需要一个安装扣架进行固定,以便CPU能准确压在主板CPU插座露出来的弹性触针上(图7)。
2. Socket 478接口Pentium 4处理器除了LGA775这种新型接口的Pentium 4处理器之外,目前市场上常见的Pentium 4处理器采用的都是Socket 478接口的产品,其外观与LGA775的Pentium 4类似,正面也有一个金属盖(图8)。
在基板的背面,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处理器拥有镀金的金属引脚,而LGA775接口的Pentium 4却没有引脚,只有触点(图9)。
解读Pentium 4处理器的型号如果你购买的是盒装Pentium 4处理器,则在包装盒上会看到该产品的型号标签(图10)。
该标签上的“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 530”是什么意思呢?1.型号标签上的“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 530”,它标注的是该处理器的型号:其中“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 530”是“型号”;“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是产品的“家族”型号,说明该处理器是“Pentium”家族的“Pentium 4”处理器;最后面的“530”则是该产品的具体编号。
目前Intel开始对LGA775接口的处理器采用新的命名方式,改变了以往的频率命名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数字编号来命名。
“7XX”表示Dothan核心的Pentium M处理器(笔记本电脑用),“5XX”表示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处理器,“3××”表示90nm工艺制造的Celeron D(包括Socket478和LGA775两种接口)处理器,其中5XX系列包括:Pentium 4 520(2.8GHz)、530(3.0GHz)、540(3.2GHz)、550(3.4GHz)、560(3.6GHz)、570(3.8GHz)等。
2.主频标签上的“3GHz”标注的是该处理器的主频。
主频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单位是Hz。
随着技术的发展,CPU的主频已由MHz发展到GHz(1GHz=1024MHz)。
与主频相关的还有“外频”与“倍频”这两个参数,“外频”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
3.FSB标签上的“800MHz FSB”指的是该CPU的FSB频率是800MHz。
那么什么是FSB呢?FSB的中文意思是“前端总线”。
它是CPU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
如果将CPU看作是一台安装在房间中的大型机器的话,那么“外频”也就是单条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倍频”就是生产线的条数,“主频”自然就是整个机器的总生产速度了。
至于“前端总线”,就是这个房间的“大门”——机器的生产能力再强,如果“大门”很窄或者物体流通速度比较慢的话,CPU就不得不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图11)。
4.L1/L2 Cache标签上标注的“1MB L2 Cache”是说该CPU的二级缓存容量为1MB。
那么什么是L2(二级缓存)呢?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高,它的处理速度也越来越快,而由于其他设备的发展速度并没有CPU这么快,结果CPU的处理速度虽然提高了,但是却没有“原料”进行加工——其他设备根本赶不上CPU的速度,没办法及时将需要处理的数据交给CPU。
于是,高速缓存便出现在CPU中——高速缓存是一种速度非常快的存储介质,当CPU在处理数据时,高速缓存就用来存储一些常用或即将用到的数据或指令,当CPU需要这些数据或指令的时候直接从高速缓存中读取,而不要再到内存甚至硬盘中去读取,如此一来可以大幅度提升CPU的工作效率。
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也为了提高高速缓存的利用率,如今的CPU都对缓存采取“分级设计”,也就是将高速缓存通常分成L1 Cache和L2 Cache两个级别:L1 Cache采用与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与CPU 同频运行,无须通过外部总线来交换数据,所以大大节省了存取时间。
由于生产工艺水平和成本的限制,容量不能很大。
与L1 Cache不同,在L2 Cache中,指令和数据是存放在一起的,由于容量较大,数据与指令相互争用的情况一般不太严重。
L2 Cache的容量十分灵活,可由厂家自行决定,从128KB到几MB不等.除了在包装盒上标注上述关键信息外,在CPU金属盖上面也会标注以上信息,只不过信息非常简洁明了:“Intel Pentium 4”说明该CPU是Pentium 4处理器;“3.00GHz”是指该CPU的主频为3GHz;“1M”是指该CPU的L2 Cache是1MB:“800”是指该CPU的FSB为800MHz(图12)。
DIY阶梯教室——CPU篇(中)-----赛扬(Celeron)系列处理器是Intel占领中低端市场产品-认识Celeron D处理器在和AMD争夺低端市场的战斗中,2004年6月,Intel推出了低端“悍将”——Celeron D(图1)。
1.Socket 478 接口的Celeron D目前市场上的Celeron D处理器大多采用Socket 478接口,它是Northwood核心Celeron处理器的替代产品,采用了90纳米制造工艺和全新的Prescott核心,内部具有与Prescott Pentium 4相同的1.25亿个晶体管,但核心面积仅有112平方毫米。
L1 Data Cache(一级数据缓存)由8KB增至16KB,L2 Cache(二级缓存)同样增大了一倍,达到了256KB(图2)。
1024KB=1MB另外,Celeron D的前端总线频率也由Northwood核心Celeron处理器的400MHz提升至533MHz,并且在多媒体指令集方面增加了13条SEE3指令。
Celeron D的工作电压在1.4V左右。
与Prescott核心的LGA 775 Pentium 4处理器一样,Celeron D也采用了全新的“处理器编号”命名方式,正式名次为Celeron D 3XX。
其中“Celeron D 320”的频率为2.4GHz,“Celeron D 325”的频率为2.53GHz,“Celeron D 330”的频率为2.66GHz,“Celeron D 335”的频率为2.8GHz,“Celeron D 340”的频率为2.93GHz,“Celeron D 345”的频率为3.06GHz,“Celeron D 350”的频率为3.20GHz。
-----Celeron D的步进版本信息从外观来看,Celeron D和Northwood Celeron的区别很小:相同的mPGA封装、Socket478接口以及同样的银色IHS(Integrated Heat Spreader,整合式散热设计)和绿色基板。
不过,Celeron D二级缓存容量是后者的两倍,同时它背面的电容数差不多也是后者的两倍(图4)。
图4 Celeron D(左边)背面的电容数约为Northwood Celeron的两倍2.LGA 775接口的Celeron D为了加快i915/925平台的推广速度,争取早日实现Socket 478架构向LGA 775架构的转变,Celeron D处理器也开始采用LGA 775接口(图5)。
除了接口有所变化之外,LGA 775 Celeron D处理器在技术方面也与Socket 478 Celeron D有所不同——采用了Prescott核心。
与最初的Prescott核心相比,新制程的LGA 775 Celeron D增加了Intels Execute Disable Bit(硬件防病毒功能)及Thermal Monitor 2(第二代温控功能)。
除了增加两项新功能外,LGA 775接口的Celeron D处理器与Socket 478 Celeron D的技术规格是一样的,都是533MHz前端总线、256KB二级缓存,最大工作电压1.4V。
为了在编号上区分LGA 775接口与Socket 478接口的Celeron D,Intel在LGA 775接口Celeron D的编号后加了一个字母“J”(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