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以演化经济理论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

以演化经济理论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

以演化经济理论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论文报告:以演化经济理论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一、引言二、演化经济理论概述三、以演化经济理论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1. 茶产业的起源和演化2.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茶产业的影响3. 技术创新与茶产业的发展4. 行业政策、法规与发展的演化5. 企业竞争与茶产业的发展四、应用演化经济理论的启示五、案例分析1. 茶园景区的发展2. 茶叶电商的崛起3. 绿色食品认证对茶叶行业的影响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变革与茶产业发展5. 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六、结论一、引言:我国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盛产行业之一,虽然其产业历史悠久,但其发展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挑战,尤其在市场变化快速的当今时代,茶产业一定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数字化转型等新兴趋势,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立足。

本论文采用演化经济理论,对我国茶产业的演化、发展及市场变化做一分析和展望。

二、演化经济理论概述:演化经济理论是对经济制度演化、组织演化、技术演化、知识演化、市场演化、产业演化等形式分析的理论。

演化经济学理论关注的是复杂互动体系以研究演化途径、演化速度、演化方向、演化结果等,以期获得理解复杂经济现象的方法。

三、以演化经济理论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1. 茶产业的起源和演化:在唐代最早种茶活动在山西的塔山和长安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树、茶叶製作技术、茶文化在全国不断流传发展,直至南宋时,茶树的繁植、茶叶的加工、茶文化的演变和茶道、茶艺的产生都逐渐具有相对的成体系。

到了明清时期,茶的生产大量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并远销世界各地,如今的茶产业在内地、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分布。

2.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茶产业的影响:我国茶产业在不断调整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大力推广茶叶的功能之余,还要抓住新兴的科技潮流,寻找,创新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茶产业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从一个单一产品的时间、空间属性到更为宽广的文化、生态、都市等方面的属性拓展,如今的茶产业还能满足中外消费者不同需求的多方面层次的需求。

基于系统论的产业集群演化机理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产业集群演化机理探讨
维普资讯
26 0
《 观代经济》 20 年第7 08 卷第1 期( 3
9 期) 1_
产业集群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产业集群演化机理探讨
王 飞. 凤 洲 王
( 集美 大学工商管理 学院 , 建泉 州 3 12 ) 福 60 1
摘 要: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 系统。它不仅具备开放性 、 态性 、 动 整体性 、 层次性等一般 系统的特性 , 而且具有形成因素的复杂性 、
流 的交换 , 因此也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 中的。产业集群作为一个
此外 , 各地 区的创业精神存在差异性 , 使得 当外部相 同的机
遇来临时 , 集群会出现 在特定的地方 , 而不是别 的地方 。 这种外 部
机遇 因素 , 现为 自然资源所提供给企业家应选择 的具体产品类 表 型, 比如说服装 , 而不是鞋类。如果某类产品不行 , 企业家会放弃
内部 关联的复杂性 、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等复杂特征。本文试 图从 系统论 的角度, 探讨产业集群 的产生、 发展 、 升级 或消亡的演化机理, 为
国家制定 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系统论; 复杂性; 产业集群; 演化机理


引 言
部关联 的复杂性、 外部环境 的复杂性等复杂特征 。在产业集群的 演化发展过程中 , 有很多历史 的、 偶然 的、 随机 的因素起 了主导作 用, 对此 , 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 因素。
自然资源 , 因地置宜发展各种 中小企业 。于是 旧的经济结构逐 渐 失稳 , 企业开始萌发。
关 于产业集群 的定义 , 目前国内外说法不一。 我们认 为, 产业
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 , 相互关联冱 补 、 竞争) 的企业与机构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 关键词 ] 产 业集群 文献 研 究 产 业集 群是 在某 一特 定 领域 内互相 联 系的 ,在 地 理位 置上 集 中
段。 韦伯 的产 业 集聚 理论 有 一定 的 创新 性 ,他 从微 观企 业 的 区位选
择角 度 ,探讨 了产业 集群 优 势 的 因素 。但是 韦 伯对 集 聚的 研究 脱离 了一 切制 度 、社 会 、文 化 、历史 因素 ,单纯 从 资源 、能源 的 角度加
2 世 纪 7 年代 末 ,新 经 济 地 理 学理 论 发 展 起 来 ,其 中最 为典 0 0 型 的代 表 是 克 鲁 格 曼 ( g n),他 是 第一 位 把 产 业 集 群 与 国 ku ma r 际 贸 易 因 素 紧 密联 系起 来 研 究 的 经 济 学 家 。他 通 过 “ 模 报 酬 递 规 动倾 向于 空 间集 聚 的一般 性 趋 势 ,阐 明 由于外 在环 境 的限 制 ,如 贸 易保 护 、地理 分 割等 原 因 ,产 业 区集聚 的 空 间格局 可 以是 多样 的 , 并提 出了形成 产 业聚 集 的三 个 主要 原 因 :需 求 、外 部 经济 和特 殊历 史事 件 。克 鲁格 曼 的模 型 为人 为的 产业 政 策扶 持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 但他 的研 究过 于 偏重 数 学模 型 ,忽 略具 体 的地 理空 间 ,缺 乏经 验研 究的 实证 ,忽 视社 会 、文 化等 因 素。
力 ;社 会 学家 则从社 会 关 系网络 、社会 文 化环 境 的视 角对 产业 集群 区 的社会 文化 因素。 组 织进 行研 究 ;地理 学 家则 强 调经 济 空问 、社 会空 间 、地 理空 间的 美 国 区域 经 济 学 家 胡佛 在 2 世 纪 4 年 代 论 证 了产 业 集 聚 存在 O O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理论逐渐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

在中国,产业集群也成为了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些典型的中国产业集群,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地区。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政策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探究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以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内容1.中国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该部分将介绍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梳理中国产业集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阐明其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3.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4.促进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通过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政策、制度、企业和其他相关方面。

同时,对当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以获取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性本研究将系统探讨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和对策研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该研究具有创新性,在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上,将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间接和直接贡献。

同时,本研究也将提出一些新的对策,以促进中国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协同演化视角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协同演化视角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作 者 简 介 : 雨 生( 9 6 焦 1 7
王春娟(94 17
) 男 , 南 南 阳人 , , 河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中科 技 大 学 武 昌分 校 讲 师 。 华
(. 南财 经 政 法大 学 , 北 武 汉 4 0 6 ; 1中 湖 3 0 0 2 华 中科 技 大 学 武 昌分校 , 北 武 汉 40 6 ; . 湖 3 0 0 3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 . 湖北 武 汉 4 0 6 ) 30 0
摘 要 : 业集 群 的 动 力机 制是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的核 心 问 题 。在 技 术 与 制度 协 同演 化 的框 架 下 研 究 产 业 集 产 群 演 化 的动 力 机 制 , 建 一 个 技 术 与 制 度 协 同演 化 的 一 般模 型 , 而 研 究产 业 集 群 内技 术 与 制 度 的协 同 演 化 , 构 从
出现 。在宏 观 发 明 出 现后 , 是 会 伴 随 着 一 系 列 总
的主 动 的改进 和 提 高 , 些 宏 观 发 明 基 础 上 的改 这
进 和提 高可 以称 之为 微观发 明 。区分 微 观发 明和
收 稿 日期 : 0 1 1 — 0 21— 0 6
由于微观发明是宏观 发明基础上 的增量创 新 ,
了交 易 成 本 的节 约 、 群 内企 业 间 的 竞 合 作 用 和 创 新 集 群 内 的知 识 溢 出。 集 关 键词 : 同 演化 ; 业 集 群 ; 力机 制 协 产 动
中 图分 类 号 : 0 2 9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2 4 ( 0 1 0 ~0 0 ~ 0 1 7 — 5 4 2 1 )6 17 5

关于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机理的研究 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

马歇尔(1920)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

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

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

前两者称为金钱性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即规模效应形成的外部经济。

后者是技术性外部经济。

韦伯(Alfred Weber,1929)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次使用聚集因素(agglomerative factors)。

随后,罗煦(August Losch,1954)、佛罗伦斯(P Sargant Florence ,1948)对聚集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克鲁格曼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其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是收益递增。

他的工业集聚模型假设一个国家有两个区位,有两种生产活动(农业和制造业),在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证明了工业集聚将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

另外,他的垄断竞争模型在融合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收益递增、自组织理论、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证明了低的运输成本、高制造业比例和规模有利于区域集聚的形成。

Andersen(1994)分析了传统的熊彼特主义分析创新关联度的不足,主张用演化经济学来分析创新关联度,并在演化经济学的框架内,构筑了交互创新的两产业模型和三产业模型,探讨了创新关联和国际专业化问题。

UNCTAD (1977)把企业间合作模式分为:群、网络和战略伙伴,探讨了不同合作模式对企业能力和竞争的作用,从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的层次提出了政策建议。

Alex Hoen (1997)从理论角度对群进行分类:群的概念分为微观层(企业群)、中观和宏观群(产业集群);群内企业通常通过创新链和产品链进行连接。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联系形成的社会经济集合体,它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多元化的市场和创新机会的优势。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1.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培育相关产业企业,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就是政策导向下形成的典型产业集群。

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文化、历史和生态环境独特的地方通常会形成产业集群。

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市区以外的地方建立工厂,通过利用地方资源、优惠政策和便宜的劳动力成本,形成产业集群。

比如,深圳、珠海、江苏苏州等我国的一些产业集群都是地理位置优势下形成的。

3.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些链条上,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纵向的联系使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1.本地化发展模式本地化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的参与企业几乎都在同一个地区,参与企业稠密,垂直和水平关联密切,形成的协同效应很强。

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形成竞争和合作的社区,共同推动全体企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在共性产品、共用设备、共同进口等方面规模效益优先。

2.全球化发展模式全球化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产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全球化。

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在资源和市场的利用方面更加强调国际性和全球性,可以快速占领国际市场,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制造业升级模式制造业升级模式是指基础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升级转型,通过不断创新增长点和差异化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

产业集群的原理规律

产业集群的原理规律

产业集群的原理规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一组相关产业企业之间形成的聚集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内在的原理和规律的。

下面将从经济规律和空间规律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在经济规律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符合以下原理和规律:1. 规模经济原理:产业集群通过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利用资源和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共享资源和成本可以降低每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2. 专业化分工原理: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专业化分工,不同企业各自专注于某个环节或某种产品,形成了供应链和产业链。

这种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可以更加专心、高效地进行生产,提高整体生产力。

3. 创新和技术进步原理: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交流,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企业之间的经验分享、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可以形成产业中的创新网络,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市场需求和竞争原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通过竞争和合作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集群中企业存在竞争关系,通过竞争激发企业追求创新和提高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空间规律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符合以下原理和规律:1. 邻近关系原理: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企业之间的邻近关系促进了信息流动、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

地理邻近有利于交流合作、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 空间溢出效应原理:产业集群的形成会带来经济溢出效应。

一家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会带动周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形成聚集效应,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3. 资源集聚效应原理:产业集群是在地理区域内形成的,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共享区域内的资源。

资源包括人才、资金、原材料和市场等。

资源的集聚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4. 政策支持原理:政府的政策和支持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技 术经济 与管 理研 究 20 08年 第 1 期
演化 经 济 学 视角 下 的 产业 集群 演 化机 制 研 究
王 海峰
(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 湘潭 4 10 ) 12 1 摘 要 :产业集群 的演化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 的核 心问题 。科 学的机制是产业集群得 以持 续、健康发展 的保证 。本
二 、演 化 经 济 学 视 角 下 的产 业 集 群 演 化 特 征 分 析
目前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很多正处于升级或转型的关键 时 期 ,产业集群演化 的机 制研究 已经引起了学术界 、企业 界和政 府管理层 的极大关注 ,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综 合 目前国 内外 的研究成果 ,关于产业集群的演化机 制研究 主要 是从三个方 面来进行 ,一 为新古典或 主流经济 学的分 析范式 , 如 :波特 (98 的集群学 派和 “ 产业 区” 派 ; 19 ) 新 学 二为生 物学 的 视角 , : 国学者陈雪梅等 (03 、 如 我 20 ) 刘友 金 (0 5 、何继善 , 20 ) 戴 卫明(o5等借鉴生态学 理论 对产业集 群演化 机制 的研究 ; 2o ) 三 为复杂性科学 的视角 , 国外 学者 BenrG e 20 )我 国学者 r e、 rf(O 3 、 n i 刘恒 江等 (o 4对集群演化机制的非线性 、动态性 的研究 。他 2o ) 们研究 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主流经济学 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生态 学、复杂性理论等。本文则试 图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 ,对产业集群演化进行初 步研究 。
收稿 日期 : O7— 9 9 2O 0 —2
分析应 以群体 中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为基础。大量 的产业集群演
化案例说明 ,产业集群的形成存在着 多样性 ,形态存在着多样 性 ,演变的动力机制也存在着多样性 。不 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其 演化机制各有差别。异质性 、多样性是产业集群演化的结构和 过程解释的基本核心 。正是 多样性 的存在 , “ 涌现 ”才有 可能 出现 ,才有可能打破产业集群升级演化 的路径锁定 ,产生向更 高层次演化的动力。而这些是不能用本质论 的思想来解释的。 2 群体选择”与产业集群 演化 的多层次性和非最优性 .“
共性 的规律 ,也有个体 的行为差异 。传统的主流经济学 和新古 典经济学在分析其群 体特征 和演化 时,采取 的是本质论 方法 , 认 为本质先 于存在 ,群体 中的理想类型 ( 代表性个体 )体现 了
本质 ,所有对理想类型的偏离都是偶然的 ,是无足轻重 的,这 样 ,只 要 分 析 理 想 类 型 就 够 了 ,没 有 必 要 去 研 究 变 异 的情 况 。 个体群思维 ( o ̄ tnI i i )的观点 则认 为多样 性并 不是 Pp a o hn n i kg 对本质 的偏离 ,事实上多样 性本 身就是本 质。因此 ,产业集群
“ 群体选择”和 “ 间断均衡 ”理论是 生物进化学 中的两个 概念。群体 内的非亲缘 的、非相互的利他行为导致 了群体 的被 选择 ,也就是说 正是 群体 内的合 作行 为导致 了群 体 的被选择
( e h和 G wy(0O ) Sr g o a 2O ) ,这样 的选择是 在群体 的层次 上进行 的。间断均衡理论认为 ,某些生物进化 过程不是渐变和最优化 的结果 ,而是 由于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突变 导致 的。这种 间断均

演 化 经 济 学 的研 究范 式概 述
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 方经济学研究 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发 展前景的新领域 ,与新古典经济学 的静态均衡分析相 比,演化 经济学注重 对 “ 变化 ”的研究 ,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 中 的重要地位 ,强调制度变迁 。 马克思是现代演化经济学 的思想前驱 ,此后广义 的演化经 济学 ( 具有演化思想 的经济学 )源于凡勃伦 ,狭义 的现代演化 经济学 源于熊彼特和西蒙 。熊彼特对创新过程 的研究使演化经 济学真 正成 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 ,西 蒙的理论 贡献 主要在于 提出了 “ 限理性”概念 ,演化经济学藉此概念批判新古 典经 有 济学 ,并将之视为 自身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点之一 。 演化经济学主要有以下特征 :用动态 的、演化的方法看待 经济发展过程 ,看待经济变迁 和技术变迁 ;强调惯例 、新 奇创 新 和对创新 的模仿在经 济演化 中的作 用 ,其 中,创新 是核心 ; 以达尔文主义为理论 基础 ,以达 尔文 进化论 的三种 机制 ( 遗 传 、变异和选择)为演化经济 学的基本分 析框架 ;强 调时 间、 历史等在经济演化 中的地位 ,认为经济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转 的 过程 ;强调经济变迁 的路径依赖 ,制度的演化遵循路径依 赖的 规律 ,今天 的制度是 昨天 的制度 甚至 一个世 纪前 的制 度 的沿 革 ;强调经 济变迁过程 中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因素的影 响。

1 .企业的 “ 异质性” 与产业集群演化的异质性
个体群方法是 演化经济学最重要 的方法论特征。这一方法
对于产业集群演化 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 的意义 :即宏观经济 的
研究不 应是 由代 表性个体来代表整个群体 ,而是在群体 中个体
多样性 的基 础上来分 析宏观层面 的演化 。产业集群 是一个有机 的具有 生命力 的生物 系统 ,有着起源 、增长 、成熟 和衰退 的生 命 周期 ( hkna 和 R nn 99 。其演化的过程中既有群体 A oags se 集群 演化 的异质性 、多层次性和路 径依 赖特征进行 了分析 ,并对其三大演化机 制进行 了阐
述 :“ 态循 环 累进 ” 自组 织模 式 ,制度 演化 机 制 ,技 术 与 环 境 协 同进 化 机 制 。 动
关键词 :演化经济 学;产业集群 ;机制
中图 分 类 号 :F6 . 0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22 (080 —09 0 0 4 9X 20 )1 08—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