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加气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治理措施

电磁辐射
加气生产过程中,使用电气设备可能 产生电磁辐射,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 成潜在威胁。
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头痛、失 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可能增 加患癌症的风险。
有害化学物质
加气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如润滑 油、防锈剂等。
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对员工的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引发职业病。
加气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因 素及治理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加气生产概述 •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 治理措施 • 安全防护措施 • 事故应急处理
01
加气生产概述
加气生产定义
天然气加气
指将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天然 气(LNG)加压后,将其灌装到专门 的储气瓶中,以便于汽车或运输工具 使用。
噪音污染治理
01 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隔音处理,降低噪音强度。 02 定期维护设备,确保运转正常,减少异常噪音。 03 佩戴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减轻噪音对员工听力
的影响。
电磁辐射治理
1
确保加气设备符合国家电磁辐射标准,避免超标 。
2
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进行屏蔽处理。
3
定期检测电磁辐射强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有害化学物质治理
01
选用环保型加气设备,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和 排放。
02
对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收集和处理,防止污染 环境。
03
加强员工个人防护,避免有害化学物质对身体的侵 害。
04
安全防护措施
员工培训
定期开展加气生产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加气生产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等,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操 作要求。
职业危害告知卡(天然气)

健 康 危 害危险特性:易燃易爆,主要成分是甲烷等混合物,遇热源、明火、静电有爆炸的危险,气态比重比空气轻,燃气泄漏容易引发燃烧爆炸。
急救电话:120 火警电话:1
天然气
Natural
gas 当心爆炸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环境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应 急 处 理
如有泄漏,应立刻切断电源,远离火种,热源,禁止明火,防止。
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切源,用喷雾状水稀释、降温。
注 意 防 护
理 化 特 性沸点低、燃点低,无法嗅觉和窒
息性。
话:119卡
防护
,防止任何静电火花,金属撞击火花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切断泄漏。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汽车的保有量呈上升趋势,国内加油站和成品油库数量及其库容也相应地不断增加。
国内油库及加油站作业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缺乏有效监管,自动化程度不高,致使作业人员直接暴露在弥漫着多种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且作业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严重危害他们的健康。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油库及加油站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苯和噪声。
1.1 我国已将溶剂汽油和苯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汽油和苯中毒已列入法定职业病范畴。
资料显示,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署(ATSDR)为了避免汽油对公众的危害,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汽油污染空气的法规和相关数据。
1.2 加油站工人的关注则更侧重于人身安全。
1.3 结合本单位完成的某地区油库及某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包括溶剂汽油、苯、噪声的检测检验结果,对油库及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2 对象及方法2.1 对象以加油站的作业工人为采样对象,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采样。
2.2 检测方法该项目的检测依据下列标准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2.3 判定标准检测检验结果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等标准进行判定。
3 结果3.1 苯及溶剂汽油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油库及加油站作业人员中发油工及加油工2 个工种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而3 个工种接触溶剂汽油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天然气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天然气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除了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同时天然气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长期从事天然气工作人员特殊岗位会得职业病。
天然气加工,生产、运营过程中,也会由于一系列不当操作而引发事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防治职业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我们有必要对天然气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分析①天然气本身的危害因素: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
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
天然气的毒性取决于含硫化物的多少,含硫量越高则毒性越大。
一般低浓度的天然气可引起人体怕光、流泪、呛咳、渣涕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当浓度达25-30%时,工人可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
此外,在生产环境中如果天然气浓度过高,加上一些诱因,可发生爆炸和引起火灾,以致造成工人外伤或烧伤。
②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这一系列的反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开始加剧消耗。
脑部供血、供养下降。
户外施工人员会觉得头晕,夏天长时间的户外高温作业,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伤害是非常大的,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
环境危害因素除了对管道安装人员,还有对管线巡检人员和维修人员影响也是非常大的!③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乙酸丁酯、异氰酸酯、氯乙烯、乙酸丁酯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c、电焊作业:燃气管道(钢管)的连接,支架的预做、设备的维修都需要用到电焊,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燃气事故预防和处理

燃气事故预防和处理燃气事故是指煤气、天然气等燃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安装、使用、管理不当而发生的事故。
燃气事故通常包括燃气泄漏、爆炸、中毒等多种形式,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燃气事故,需要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定期维护等措施。
一、安全意识提升首先,预防燃气事故要从加强安全意识入手。
居民应定期参加燃气安全知识培训,了解燃气的性质、使用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避免燃气事故发生。
二、安全设施完善其次,为了预防燃气事故,必须保证安全设施完善。
家庭燃气管道、燃气灶具等设施要定期检查、清洁、维护,确保安全使用。
安装燃气报警器、防燃毯等安全设备,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三、规范操作要求而后,燃气事故的预防也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要求。
在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燃气时,不得乱丢烟蒂、明火,不得私拉私接燃气管道。
燃气操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气闸开关是否关闭,燃气泄漏时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轻举妄动。
四、儿童安全教育再者,为了防范燃气事故,儿童安全教育也至关重要。
家长应当向孩子灌输燃气安全知识,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燃气,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儿童在燃气事故中往往是最脆弱的群体,因此家庭燃气安全工作需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家庭的安全。
五、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也是预防燃气事故的关键。
家庭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详细,家庭成员应了解如何使用灭火器、急救措施等,以便在危急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
同时,在发生燃气事故时,家庭成员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逃生并拨打应急电话。
六、事故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燃气事故,可以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来加深认识。
通过事故案例可以了解具体事故原因、处理经验等,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同时,可以根据事故案例总结出常见的事故类型和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燃气安全水平。
七、定期安全检查定期进行燃气安全检查也是预防燃气事故不可或缺的环节。
家庭应当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燃气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无损。
天然气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天然气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除了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同时天然气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长期从事天然气工作人员特殊岗位会得职业病。
天然气加工,生产、运营过程中,也会由于一系列不当操作而引发事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防治职业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我们有必要对天然气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分析①天然气本身的危害因素: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
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
天然气的毒性取决于含硫化物的多少,含硫量越高则毒性越大。
一般低浓度的天然气可引起人体怕光、流泪、呛咳、渣涕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当浓度达25-30%时,工人可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
此外,在生产环境中如果天然气浓度过高,加上一些诱因,可发生爆炸和引起火灾,以致造成工人外伤或烧伤。
②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这一系列的反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开始加剧消耗。
脑部供血、供养下降。
户外施工人员会觉得头晕,夏天长时间的户外高温作业,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伤害是非常大的,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
环境危害因素除了对管道安装人员,还有对管线巡检人员和维修人员影响也是非常大的!③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乙酸丁酯、异氰酸酯、氯乙烯、乙酸丁酯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c、电焊作业:燃气管道(钢管)的连接,支架的预做、设备的维修都需要用到电焊,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报告

职业危害分析报告一、天然气危害因素1、天燃气本身的危害因素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
当浓度达25~30%时,人会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
2、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加剧消耗。
脑部供血、供养下降。
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
3、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c、电焊作业: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d、噪声:在运营过程中,天燃气在天燃气管道内、容器内流动产生的动力性噪声管道安装程中,发电机、角磨机、抽水水泵的机械工作噪声,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4、场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输气站场工人除在站场内及站场外沿部分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作业外,工作时间均在值班室进行计算机视屏或指令远程操作,加气站工人身上不允许带明火或静电进行加气作业,且在气体排污放散时,会产生少量的粉尘,天燃气短时间高压排空具有一定冲击力,操作不当容易引爆或伤害人员[2]。
预防石油与天然气开采职业危害(三篇)

预防石油与天然气开采职业危害首先要重视野外作业人员受到各种不良气候条件影响的劳动保护。
如我国北方油田冬季气温低至-37℃左右,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作业人员冻伤;而到了夏季,我国南方油田气温高达40℃,要注意防暑降温,防止作业人员高温中暑。
第二,钻井、测井要接触到放射源,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xx年国务院令第449号)以及卫生部颁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xx年卫生部令第55号)、《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xx年卫生部令第17号)、《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xx年卫生部令第18号)规定,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制度,并要建立放射源的储存、领取、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职业安全卫生意识,落实责任,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要防止井喷、井喷失控、井喷失控着火和爆炸,以及有害气体的泄漏,防止硫化氢、一氧化碳、盐酸、氢氟酸、二氧化碳、氮气等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酸化是高压危险施工,酸化时使用的盐酸、氢氟酸、硝酸等强基酸及添加剂易造成灼烫、窒息和中毒,酸化后酸液与地层及地层流体的反应物排出油井时,易造成灼烫、窒息和中毒,应特别注意加强这些工序与环节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预防石油与天然气开采职业危害(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作,工作人员常面临一系列职业危害,如爆炸、火灾、毒害、坠落等。
因此,预防石油与天然气开采职业危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并提供预防措施。
1. 爆炸和火灾: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具有易燃性,容易引发爆炸和火灾。
为了预防此类危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火灾预防和应急响应制度,定期组织火灾演习。
- 安装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和消防设施。
- 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保障现场清洁整齐。
2. 毒害:石油开采过程中,易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苯、硫化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除了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同时天然气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长期从事天然气工作人员特殊岗位会得职业病。
天然气加工,生产、运营过程中,也会由于一系列不当操作而引发事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防治职业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我们有必要对天然气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分析
①天然气本身的危害因素:燃气是具有一定毒性的爆炸性气体,又是在压力下输送的。
由于管道及设备材质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气,有时引起爆炸、着火和人身中毒的危险。
天然气的毒性取决于含硫化物的多少,含硫量越高则毒性越大。
一般低浓度的天然气可引起人体怕光、流泪、呛咳、渣涕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当浓度达25-30%时,工人可出现头疼、头晕、呼吸加速,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及肌肉协调运动失常等,当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
此外,在生产环境中如果天然气浓度过高,加上一些诱因,可发生爆炸和引起火灾,以致造成工人外伤或烧伤。
②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燃气管道安装多是室外作业,夏天平均气温较高,高温首先引起血管膨胀,血液流动速度
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这一系列的反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身体能量开始加剧消耗。
脑部供血、供养下降。
户外施工人员会觉得头晕,夏天长时间的户外高温作业,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伤害是非常大的,晒伤或可能导致人员中暑。
环境危害因素除了对管道安装人员,还有对管线巡检人员和维修人员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③施工安装及运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a、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喷砂除锈或角磨机除锈,机器使用不当或未穿戴防护工具很容易伤害到使用者;
b、防腐作业时,防腐油漆中树脂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在喷涂过程中油漆及胶黏剂分别可挥发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甲酰胺、甲醛、乙酸丁酯、异氰酸酯、氯乙烯、乙酸丁酯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c、电焊作业:燃气管道(钢管)的连接,支架的预做、设备的维修都需要用到电焊,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氧化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物质,人体吸入后对神经系统、眼和皮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电焊和气焊的弧光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伤害作业人员的眼睛。
d、噪声:一方面,在运营过程中,天然气在天然气管道内、容器内流动产生的动力性噪声;其二,管道安装过程中,发电机、角磨机、抽水水泵的机械工作噪声,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④场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输气站场工人除在站场内及站
场外沿部分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作业外,工作时间均在值班室进行计算机视屏或指令远程操作,操作时工人多采取坐姿工作,容易产生人机工效学问题。
加气站工人身上不允许带明火或静电进行加气作业,且在气体排污放散时,会产生少量的粉尘,天然气短时间高压排空具有一定冲击力,操作不当容易引爆或伤害人员。
场站内设备、阀门管道由于密闭不良而造成外泄等需引起重视。
场站的防雷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否则容易引发事故。
二、防治措施
①防中毒措施:对工人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对易爆工序实行遥控,设备管道严格密封,加强定期维修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配备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照明灯,巡检中严防跑、冒、滴、漏等现象,及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并认真使用。
②环境危害防治措施:为室外施工人员配备工作服、棉衣、工作鞋(皮鞋)、夏季工作服/草帽、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
夏季施工作业时,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发放避暑劳保用品,高空作业人员还应配备安全带,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及维护的管理和监督上应制定专门的企业劳保用品制度,由部门负责落实,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从切身利益最大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减轻环境对施工人员作业影响。
③施工作业中危害防治措施:施工人员作业前都应该进行岗位适应培训,培训合格才允许上岗;施工作业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
准进行施工,施工人员施工中应穿好防护工作服,戴好安全帽,特殊工种人员尤其(除锈工应配戴口罩,防腐喷漆工应配发防毒面具,电焊工应有防护面罩,专用电焊手套、电焊服、劳保鞋等);施工中一些大型机械和设备,应予持证专业人员或经验丰富施工人员操作,同时应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故障对人员造成伤害。
④施工中噪声防治措施:
a、因势利导布局设备,合理安排工艺和作业时间。
b、对设备加强维护,降低设备的运行声响。
c、加大宣传和教育,使工人做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树立以人为本,以己及人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轻拿轻放,不大声喧哗,不使用高音通话设备,不鸣笛等。
d、施工单位结合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情况,制定相应联动的机制。
⑤场站工作人员危害防护措施:场站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内应穿戴静电服、静电鞋,对场站内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严防阀门关闭不严引起的跑、冒、滴、漏。
排污放散时,操作员应保持与放散口一定的安全距离,轻排慢放,场站内压缩机房应建有通风百叶窗,保证运行的安全,场站内避雷设施避雷面应全面覆盖场站,保证场站运行安全。
三、总结
燃气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燃气事故的危害也不容小嘘,从事燃气的工作人员更应恪尽职守,严防职业伤害,合理规范操作,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职业安全来自多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只有我们每一个人
共同重视,共同防护,才能减轻或避免我们身边的职业危害性,让燃气行业在合理规范的轨道上发展,真正的惠民万家!
江苏秦裕燃气管道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1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