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合集下载

07-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1

07-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1

舒兰八小二年级数学教学导语设计崔晓华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设计导语: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猴妈妈下山去玩,走着,走着,她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

小猴看到妈妈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猴妈妈说“答对了我的问题才能吃”。

自选内容:《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导语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最近我们二年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

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4的商是几?
三( 四)十二 比较12÷3、12÷4这两道除法 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都可以用口诀三四十二计算
你能计算15÷3、15÷5这两 道题吗?
比较12÷3、12÷4和15÷3、 15÷5你有什么发现?
一句口诀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一、15÷3,先看( 除数)3,再看
(被除数)1,5就想“三( )十五” “三五十五”,商是5。 二、15÷5,先看( 除数)5 ,再看
第三关 小小邮递员
欢迎 欢迎 欢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和大家说一说。
数学课堂
课题: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 药王庙镇第二中心校
3×5=15(个) 口诀:三五十五
2×6=12(个) 口诀:二六十二
4×4=16(个) 口诀:四四十六
数一数一共有 多少个桃子? 美猴王想给每 只小猴分3个, 你能提什么数 学问题?
自学提示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 具,动脑筋、想办法,看看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
( 被除数),就想“五( )十五” 就1调5 过来想“几五十五”、
“三五十五”,商是3。
第一关 计算小博士 先口算下面各题,再将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 诀计算的两个除法算式连起来。
8÷2 30÷5 18÷3 25÷5
30÷6 8÷4 20÷5 18÷6
第二关 小小书画家
得数是5的用红色笔 20÷5 15÷3 18÷3 5÷1 30÷5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1说教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

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说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答题卡、智慧星课件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一群小猴到山下去玩,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就摘了很多。

回家后,猴妈妈看到小猴们拿了这么多桃回来,可高兴了,说:“妈妈分桃给你们吃。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

师:小猴摘了多少个桃?准备每只小猴分3个,可分给几只猴子?(板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2)学生列式:12÷3=(3)分一分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可以用其他的物体代替)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先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桃,再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桃,然后给第3只小猴3个桃,最后3个桃正好分给第四只小猴。

……12个桃可分4只猴子。

第二种:3个3个分,分给4只猴。

(教师用课件再演示一遍分的过程)第三种:用乘法口诀计算。

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2、揭示课题,学习新知(1)揭示课题(2)学习新知师:12÷3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后,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3、巩固方法,举一反三(1)提出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口诀的概念。

2.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1.通过简单的口算题复习2~6的乘法口诀。

2.引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讲解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2.给出示例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具体应用方法。

3.类似地,讲解用3、4、5、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
1.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相互交流并互相纠正。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定数量的题目。

第四步:课堂讨论与总结
1.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重要性及方法。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澄清可能的疑惑。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实例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对解题方法和思路的理解逐渐加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3篇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3篇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9页例题2,“做一做”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扩展到了36)。

2.进一步理解“想乘法口诀确定商”的求商思路,掌握求商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想乘法口诀确定商”的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3×7=6×6=5×2=4×6=5×6=4×4=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6=6÷2=12÷4=8÷4=9÷3=10÷2=二、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一)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图,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1.设置情境:今天李老师去买早餐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独立思考,指名回答)(1)有6个蒸笼(2)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3)有24个包子3.问题1:任意选择2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1)有6个蒸笼,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一共有多少个包子?(2)24个包子,每个蒸笼装4个,需要多少个蒸笼?(3)24个包子,平均分到6个蒸笼里,每个蒸笼装几个包子?(二)经历“想乘法口诀确定商”的求商过程,掌握求商的方法。

1.问题2:谁能解答这些问题?怎么列式?(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板书:4×6=24÷4=24÷6=)2.小结:一幅图,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根据这副图,我们列出了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3.问题3:(1)提问:第一题为什么用乘法算?4和6在情境图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结果是多少?(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板书:4×6=24)(2)提问: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算?24、4、在情境图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用乘法表示这三个数的关系,怎么列式?((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板书:4×=24)(3)提问:“想几的乘法口诀能确定表示的数?”商是多少?(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板书:想四(六)二十四)(3)24÷6=(独立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1说教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说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答题卡、智慧星课件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一群小猴到山下去玩,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就摘了很多。

回家后,猴妈妈看到小猴们拿了这么多桃回来,可高兴了,说:“妈妈分桃给你们吃。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

师:小猴摘了多少个桃?准备每只小猴分3个,可分给几只猴子?(板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2)学生列式:12÷3=(3)分一分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可以用其他的物体代替)(4)说一说分的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先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桃,再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桃,然后给第3只小猴3个桃,最后3个桃正好分给第四只小猴。

……12个桃可分4只猴子。

第二种:3个3个分,分给4只猴。

(教师用课件再演示一遍分的过程)第三种:用乘法口诀计算。

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2、揭示课题,学习新知(1)揭示课题(2)学习新知师:12÷3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后,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3、巩固方法,举一反三(1)提出问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红华中心学校进贤小学吴多琛一、说教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二、说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理解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乐趣。

通过猴妈妈分桃情境,让学生思考,自主探索交流的方法,利用教材的特点,使学生在数据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和推理求商。

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些简单的模型来让学生沟通理解乘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在教学中,用连加、连减可求商的方法后,对照3×()=12,引导学生讨论。

算式中的3、12分别表示什么?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在除法算式中的位置,将乘除法算式联系起来,理解3和几相乘得12,然后依据3的乘法口诀去想。

允许学生方法多样化的方法求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优化。

四、说学法: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共同合作的前提下,又在教育材选取的被除数不超过12,在数据较小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操作和推理求商的方法。

在通过文字和图呈现需要解决问题,学生都在建立在平均分的操作基础上,呈现出不同的方法。

将平均分的直观图呈现后,并承接连加的思路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学生通过想的方式,理解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同时也参透了乘除法的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过程:(一)说前准备激活经验,作好铺垫。

呈现旧知的题目,让学生完成、梳理,巩固已学的知识经验,为后面所学的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自主探索。

1、呈现猴妈妈正在给小猴分桃。

出示课题:12个桃,人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让学生自己探索,猴妈要分几个桃?怎样分的?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12÷3=□2、引导观察,建立表现。

小学数学二年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五篇用2-6的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练习法。

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

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1、谈话: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6题。

谈话:同学们都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了吗?出示情境图,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几个玩具?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4题。

(1)谈话:6÷6等于几?5÷5等于几?学生计算,交流结果。

提问:观察第1列,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发现?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你能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2)观察第2列。

2÷1 3÷1 6÷1让学生体会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是这个数。

你能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7题。

提问:计算时你用的是哪句口诀?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8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谈话:刚才我们在计算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个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但也有特别的,有的只能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这是什么原因呢?明确:两个乘数一样的时候。

你还能找出哪些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的口诀吗?学生汇报: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1,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想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四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

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商。

四、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

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4
想:三()十二商是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