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伦史电子教案11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五篇材料)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五篇材料)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五篇材料)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此使学生进一步加强生活发展规律的教育。

2.通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原因,要从手工工场的发展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和代表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认识英国革命的心然性。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入手,从对英国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意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探究,了解各阶段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通过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的讨论分析,认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进一步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三、学法指导1.通过引导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社会状况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引材料进行分析,使他们学会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运用情景导入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剧导入:《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师:堂堂一国之君为何落得如此下场?英国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带着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西伦史电子教案》课件

《西伦史电子教案》课件

《西伦史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西伦史概述1.1 西伦史的概念解释西伦史是什么,以及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强调西伦史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性1.2 西伦史的发展脉络介绍西伦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等不同阶段概述西伦史的重要事件和变迁,例如罗马帝国的建立、文艺复兴等1.3 西伦史的研究方法介绍西伦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比较研究等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西伦史的重要人物2.1 西伦史的重要人物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君士坦丁等分析这些人物对西伦史的影响和贡献2.2 人物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重要人物的成就和不足,以及他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三章:西伦史的重要事件3.1 西伦史的重要事件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例如罗马帝国的建立、基督教的传播、法国大革命等分析这些事件对西伦史的影响和意义3.2 事件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重要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四章:西伦史的文化与艺术4.1 西伦史的文化与艺术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文化与艺术成就,例如古希腊的哲学、罗马的建筑、文艺复兴的艺术等分析这些文化与艺术对西伦史的影响和贡献4.2 文化与艺术的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文化与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五章:西伦史的政治与社会5.1 西伦史的政治与社会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例如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中世纪的封建制度等分析这些政治与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5.2 政治与社会的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政治与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六章:西伦史的经济与贸易6.1 西伦史的经济与贸易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例如罗马帝国的贸易网络、丝绸之路等分析这些经济与贸易对西伦史的影响和贡献6.2 经济与贸易的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经济与贸易的特点和变化,以及它们对地区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七章:西伦史的科技与发明7.1 西伦史的科技与发明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例如古希腊的数学、罗马的建筑技术、文艺复兴的科学等分析这些科技与发明对西伦史的影响和贡献7.2 科技与发明的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科技与发明的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现代科技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八章:西伦史的环境与自然8.1 西伦史的环境与自然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环境状况和自然资源利用,例如古罗马的农业生产、中世纪的森林管理等分析这些环境与自然对西伦史的影响和挑战8.2 环境与自然的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它们对现代环境保护的启示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九章:西伦史的教育与学术9.1 西伦史的教育与学术介绍介绍西伦史中的教育制度和学术成就,例如古希腊的学园、中世纪的大学等分析这些教育与学术对西伦史的影响和贡献9.2 教育与学术的评价与分析分析西伦史中教育与学术的特点和变迁,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和学术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第十章:西伦史的总回顾与展望10.1 西伦史的总回顾总结西伦史的主要成就、事件、人物和影响,强调其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分析西伦史中的连续性和变迁,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0.2 西伦史的展望探讨西伦史对未来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西伦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西伦史的概念与研究方法需要重点关注西伦史的基本定义和研究方法,以便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研究框架。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3 西方文明之源》word教案 (11)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3 西方文明之源》word教案 (11)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教学方法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法教学和信息整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组织学生温故知新:1.请说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称和其产生的大致时间以及这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2:让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14页导入框“木马计”的传说:教师承上启下,讲授:“木马计”就是第一课所学的希腊传说中,厄瑞斯忒的父亲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所使用的。

这里提到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激烈碰撞。

它反映了当时除了亚非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之外,欧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经诞生。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西方文明之源导入。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板书)学生回忆回答: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学内容教师首先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被称之为爱琴文明。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爱琴文明的情况: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提问: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接着看《古代希腊》地图提问:古代希腊文明发源地在哪?强调指出: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被称之为爱琴文明。

推荐教案11第八次 教案2.doc

推荐教案11第八次 教案2.doc

11第八次教案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那些问题呢?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吧!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检查自学情况。

a简介“欧洲”、“苏格兰”,这两个都是地名。

“布鲁斯”是人名。

(范读、齐读这3个词语)b出示词语侵略打仗受伤磨坊信心并且招集动员抵抗c自读d指名读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评价,奖励三、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指导写字:⑴讨论这课生字识记方法;⑵学生口述,教师范写;⑶学生练写,相互评比。

五、作业: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㈠学习第一段。

1•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鲁斯王子热爱自己的国家?(结合上下文理解“抗击”)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说明了什么?抓住“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练读,读出鲁斯王子的英勇。

3•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从“躺在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可以看出他几乎失去信心)理解“几乎”:比较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他几乎失去了信心”指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没有彻底灰心,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西伦史电子教案2

西伦史电子教案2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社会
• 荷马史诗中的社会是一个等级制的社会,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中生活。贵族 是生而为贵族的,他们天生具有高贵的血 统以及类似于神明的秉赋。并且,任何一 个地区或国家,都有它的权力结构,在这 个权力结构的最上者——国王。这样一种 地上的这种权力结构也影射到天国,在奥 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们,也都服从一个最高 的神即宙斯的统治。
德性性质的转换与秩序观念的变化
古老的等级制的职责体系的崩溃,导致 善恶概念成为出身或身份描述,德性则变 为个人的品质概念,与职责相脱离。 • 等级制度崩溃,导致单一的道德秩序的 破灭。 • 这种破灭也是先前统一的社会形态解体 所致。到后来的公元前五世纪,社会秩序 的变化导致人们对宇宙秩序的看法发生巨 大变化。 •
• 善的概念在荷马史诗中,“ayaθos”一词(西方语 言中的“善的”这个词的始祖),起初是专门用 于描述荷马时代的贵族角色的述词(predicate)。 使用“善”这一述词,完全在于社会职责的履行。 麦金太尔说:“评价性的形容词,诸如 ayaθos 和其他词,在荷马史诗中起什么作用呢?首先, 将这些形容词所代表的品质归于某人,就是在作 事实性陈述。在这个意义上,你说的是真是假, 取决于这个人对职责的履行,并且完全唯一地取 决于他对职责的履行。‘他是善的吗?’这问题 与‘他是勇敢、聪明、高贵的吗?’的问题是同 一个问题。”
职责与德性
• 一、一定的社会职责有着相应的一定的 德性要求,如果履行了,那么,他就具有 相应的德性。如果一个人具有他的特殊的 和专门职责上的德性,他就是善的。 • 二、这类概念以某种社会秩序为前提条 件。其特征是一个得到认可பைடு நூலகம்职责等级制 度。 • 三、这种制度与职责系统的崩溃必然剥 夺传统道德言词和概念的社会基础的。

内蒙古乌海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内蒙古乌海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课题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课型新授班级九年级()班教务处审批姓名时间:课堂流程环节具体内容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学啥我知情1。

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曲折性和反复性2.认识和分析《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其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3.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难点: 1.《权利法案》的内容和意义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请把关键词标出来二自主学习三展示交流2.温故而知新【探索新知】一、原因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区域转移到沿岸,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成长起来.2.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17世纪时,英国国王鼓吹“”,推行封建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

3.导火线:人民起义。

二、经过1.爆发: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几年后,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3.共和国: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_______—。

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____________”.4.复辟: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复辟,进行反攻倒算。

三、结果1.目的:_____________阅读教材67-69完成学案.20分钟四课堂作业3.展示我精彩4作业当堂清2.时间: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

3.内容4.意义:的统治开始确立起来.四、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 ,确立了的统治,为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合作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巩固训练】1.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

英王鼓吹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B.自由平等C.自由民主D.君权神授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

《西伦史电子教案》课件

《西伦史电子教案》课件

反馈机制: 课件具有 反馈机制, 能够及时 收集和反 馈学生的 意见和建 议
课件优缺点分析
优点:内容丰 富,图文并茂,
易于理解
缺点:部分内 容过于复杂, 不易于学生理

优点:互动性 强,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缺点:部分互 动环节设计不 合理,容易导
致学生分心
课件改进建议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优化课件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提高课件的视觉效果,增强吸引力 增加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YOUR LOGO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西伦史电子教案PPT课件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PPT课件 介绍
02.
西伦史概 述
03.
PPT课件 内容
04.
PPT课件 使用说明
05.
PPT课件评 价与反馈
PPT课件介绍
课件图表说明
课件包含多 个图表,如 柱状图、饼 图、线图等, 用于直观展 示数据
柱状图用于 展示不同类 别的数据对 比,如学生 成绩、班级 排名等
饼图用于展 示各部分占 总体的比例, 如各科成绩 占比、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别比例等
线图用于展 示数据随时 间的变化趋 势,如学生 成绩变化、 班级成绩变 化等
每个图表都 配有详细的 说明和解释, 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点
课件内容:介绍西伦史的历史、 文化、人物、事件等
课件特点:图文并茂,生动形 象,易于理解
课件用途:适用于历史教学、 文化研究、个人学习等
课件适用对象
教师:用于课堂 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

11课教案

11课教案
五亩一中九年级历史学科电子教案设计
主备教师:席阿丽副备教师:王秀芳2016年9月27日
课题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新贵族的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议会斗争;纳西比战役;查理一世被处死和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主要经过
结果
意义
五、课堂小结,方法总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原因
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便于英国对外贸易、殖民掠夺
表现
手工工场的建立和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领导阶级
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形成新兴资产阶级
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贵族转化成新贵族
原因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独揽大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甚至掉过头来,同人民为敌。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之王,共和国名存实亡了。1660年5月,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武装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无法容忍复辟王朝的倒行逆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已经脱离了人民,害怕人民,不敢依靠和发动人民通过革命的手段去推翻复辟王朝。他们就向封建贵族妥协,于1688年发动了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复辟王朝。荷兰执政威廉当了英国国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一个国家中,臣民可以而且往往根据主权者的 命令被处死,然而双方都没有做对不起对方的事。
臣民的自由
• 自由的定义:无外在阻碍。 • 臣民的自由。服从国法这一人为锁链的自
由。臣民的自由“系在国王的嘴唇上”。 臣民没有政治参与权、生杀予夺之权都已 经交付给了一个至上的君主。
• 还有一线不服从的自由。“如果主权者命 令某人把自己杀死、杀伤……,这人就有 理由不服从。
自由与必然
• “凡是仅仅由自身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 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自由。反之,凡一物的存在 及其行为均按一定的方式为他物所决定,便叫做 必然或受制。”前者为神或实体,后者为样态或 个别事物。个别事物为外部原因所决定,只是一 种必然性。
• 自然中没有偶然的东西,都受一种绝对必然性的 支配。
• 其他自然法:接受恩惠而感恩。与他人和谐共处。 宽恕悔过者的罪行。为着将来这益而报复、不得 仇恨、侮辱和蔑视他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人将 放弃同等权利等。
• 霍布斯声明:以上各条都是规定人们以和平为手 段在社会中保全自己的自然法,它只是与文明社 会有关的原理。这些法则可简为一条总则: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几点评价
• 萨拜因评: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又是一个彻 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
• 霍布斯从人的利己角度,对人类的道德进行了新 的界定,使人的所有道德围绕着利己心旋转。
• 在一个利己主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里,道德本身 既必不可少的,又无约束力。道德的力量自于外 部的强制力量。没有外部力量的强制,也就没有 道德生活。因此,主权者的绝对权力,专制主义 就是他所倡导的必要补充。
走出自然状态的原因
• 一、对死亡的恐惧、对舒适生活所必需的 事物的欲望。
• 二、理性。理性使人意识到和平比战争对 个人更为有利。
• 走出自然状态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本来就 有的自然权利,实现自然权利,而不是改 变人的本性。
自然法则
• 第一自然法则(自然律):每个人都享有保全自 己生命的自由。与这条自然律相应的两条法则: (1)寻求和平、信守和平(2)利用一切可能的 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
• 内在本性的必然性,就是自由因。由本性或内在 必然性自己决定自己,即为自由;受制外在的必 然性,不是自由。
人的自由
• 神是必然与自由的最高统一。 • 万物都在神内,没有神就没有万物。 • 出于神的必然性,是内在必然性(自由因) • 人具有按这种必然性而活动的特性。 • 这种必在必然性,虽出于神,但并不意味着人们
第十一讲 霍布斯与斯宾诺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霍布斯的伦理思想
•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是在西方近代哲学 史、政治学史和伦理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伟 大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第一个近代的唯物 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他继承了培根的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机械论的唯物主义是他的政 治学和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而他的政治学,则把 伦理学内在地包括在其中。他的伦理学理论,则 又与他那个时代的自然法理论分不开。他的自然 法理论,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因此,霍布斯的 伦理学是以人性论为基础,以自然法理论为中介, 以王权至上为最高原则的这样三分体系。
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
• 斯宾诺莎(1632-1677)是荷兰的重要哲学家。 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中,伦理思想占有一个重 要的地位。虽然斯宾诺莎的多部著作中都有其伦 理思想,但集中展现在《伦理学》一书中。
• 斯宾诺莎把伦理学看成是他的全部哲学的目的所 在。在他看来,哲学研究不仅仅是要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是要以这种知识来指导人们的实践 活动,达到人生的最高的完善境界。
利维坦
• 交出一部分权利给一个公共权力,使全体真正统 一于唯一人格中,从而确保个人之间的契约得以 履行。这个统一的公共人格就是国家。国家的本 质在于人们之间的共同协定,每个人都将权力交 付给它。承担公共权力者就称为主权者。
• 权利一经交出,就无从收回,否则又要回到战争 状态。“他必须心甘情愿地承认这个主权者所作 的一切行为。”臣民对于主权者只有绝对服从这 一条。
• 第二自然法则:在别人也愿意这样做的条件下, 转让权利,从而使他的生命得到安全保障——从 自然状态走向(政治)社会状态。权利的相互转 让就是契约。
• 第三自然法则。所订契约必须履行,以剑为后盾。 • 霍布斯的王权专制的合理论。
自然法则2
• 第三自然法仍是正义的源泉。“正义的性质在于 遵守有效的信约。”“非正义的定义就是不履行 信约。”
神、实体与自然
• 伦理学是哲学体系的一部分,本体论与伦理学内 在关联。
• 神是实体、自然的代名词。在自然、实体之外不 可能找到它的产生存在的原因,不可想象一个在 实体、自然之外的原因的存在。泛神论。
• 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的区别。实体是一个、不 是多个。
• 样态或个别事物。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样态是 实体的特殊样态。
• 第三、人类个体之间自然平等。
自然状态
• 设想人类的早期是一个没有至上权力的自 然状态。由于人的自然欲望的推动,又由 于没有人能制服谁,因而必然是一切人反 对一切人的战争。
• 暴力和欺诈在战争中是两种主要美德。 • 自然状态的后果。相互残杀、自身利益的
丧失和不安全,甚至是生命的过早死亡, 因此,动机与效果适得其相。
力学与几何学的方法
• 以力学原理解释世界。物体的运动与位移原理。 • 人是特殊的客体,同样受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支
配。 • 几何学的方法也是对物体研究的方法。 • 几何学的方法:首先从简单的要素开始、向比较
复杂的问题一步步推进。 • 将任何复杂的东西分解成逻辑上基本的、简单的
要素,然后再用这些要素来证明复杂的情形如何 能够重新构成。
对人类的研究方法
• 把社会分解为个人这种简单要素,依据感觉论的 唯物论和力学唯物论,从人的感觉、语言、概念 出发,进而论述人的激情、欲望,从而发现人类 运动的内在自觉开端。
• 他把发现的人的基本欲望是什么?权力欲、财富 欲、知识欲、荣誉欲和对死亡的恐惧。霍布斯认 为,其中,权力欲是最主要的。
• 其次,就欲望整体而言,欲望本身是不可终止的, 人欲望实质上是一种贪得无欲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