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初夏

合集下载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出自宋代陆游的《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赏析这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

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
着重写一个“幽”字。

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
着一个“幽”字。

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

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

这一句暗笔点题。

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

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

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

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

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茶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品茶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全文诗句如下: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翻译】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

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

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

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过山农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顾况。

其全文诗句如下: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翻译】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薰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临安春雨初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全文诗句如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

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全文诗句如下: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觅食的诗词 觅食的词语

觅食的诗词 觅食的词语

觅食的诗词觅食的词语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觅食的诗词,以及觅食的词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诗词中的鸟觅食古诗词中的鸟觅食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杜甫《望岳》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陆游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吃茗粥作储光羲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陆游古诗《幽居初夏》原文译文赏析陆游古诗《幽居初夏》原文译文赏析1、原文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

2、原文:幽居初夏作者: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3、朝代:宋朝|作者: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古诗简介《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

白鹭觅食的诗句?白鹭觅食的诗句?人生四十未全衰觅食的诗词,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苏轼《浣溪沙·渔父》原诗觅食的诗词: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觅食的诗词: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最美夏天的古诗词

最美夏天的古诗词

最美夏天的古诗词
最美夏天的古诗词: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最经典的十首诗

初夏最经典的十首诗

1、《阮郎归·初夏》【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作品赏析: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

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全词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2、《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宋】苏轼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作品赏析:这组词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

本词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

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

“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

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3、《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陆游《幽居初夏》阅读答案

陆游《幽居初夏》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幽居初夏
陆游①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

②箨(tuo)龙:竹笋的异名。

③木笔:又名辛爽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湖山”二宇总领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淸"时的心境相似.
C.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淸晰。

15.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6分)
阅读答案:
14.C 解析:C.“颔联是近处静景”“颈联是远处动态”判断恰好相反。

15.①(环境方面)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②(手法方面)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③(人情方面)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谈,写出人事幽远。

(每点2分)
1 / 1。

陆游伤感诗句

陆游伤感诗句

陆游伤感诗句
以下是陆游的伤感诗句: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翻译:已经是黄昏时分,独自忧愁,加上刮风下雨,更是愁上添愁。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翻译:被金人占领区的老百姓泪水都流干了,朝南盼望官军又等了一年。

3、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陆游《幽居初夏》
翻译:叹息着老年朋友都离我而去,午睡醒来谁和我共饮清茶?
4、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宋·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翻译:忙碌的日子很苦,难得的闲暇也很少,新添的忧愁常常续上旧日的愁绪。

陆游《幽居初夏四首·其二》

陆游《幽居初夏四首·其二》

陆游《幽居初夏四首·其二》《幽yōu居jū初chū夏xià四sì首shǒu·其qí二èr》作zuò者zhě:陆lù游yóu梅méi坞wù青qīng黄huáng子zǐ,草cǎo陂bēi红hóng紫zǐ花huā。

双shuāng 鹅é朝cháo戏xì浦pǔ,群qún鸭yā暮mù还huán家jiā。

赤chì脚jiǎo挑tiāo残cán笋sǔn,苍cāng头tóu摘zhāi晚wǎn茶chá。

出chū门mén逢féng野yě老lǎo,满mǎn意yì说shuō桑sāng麻má。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的《南唐书》,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居初夏
宋代: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注释
湖山:湖水与山峦。

胜处:美好的地方。

野径:村野小路。

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

无处:所有的地方。

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

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叹息:叹气;嗟叹。

老来:年老之后。

交旧:旧友;老朋友。

瓯(ōu):杯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是南宋诗人陆游于晚年所作,为诗人表达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田园诗。

鉴赏
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

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

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

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

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

这一句暗笔点题。

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

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

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

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

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

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

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

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
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

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

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

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

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

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

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

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

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

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

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

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

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

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

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

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

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

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

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

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

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

”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