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1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1 (新版)浙教版

水的组成一、选择题1.下列的水最纯的是()(A)海水 (B)自来水 (C)井水 (D)蒸馏水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相同(D)蒸馏水既是氧化物又是纯净物3.电解水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1:8 (B)8:1 (C)1:2 (D)2:14.下列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只能溶解大约30mL氧气(B)水是无色无气味的(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在1.01×105h时冷却至0℃可结成冰5.要制得M g氢气,需要多少克水通电分解()(A)1/9M g (B)9M g (C)8/9M g (D)9/8M g6.在电解水的反应里,参加反应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A)2:1:2 (B)2:2:l (C)9:1:8 (D)18:1:167.下列物质中,既能造成空气污染,又能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工业生产中的废气(C)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随雨水流人河中(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8.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A)元素种类 (B)原子个数(C)分子个数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二、填空题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集中在里,地面上的量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所以需要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产生的气体各自收集起来。
在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大,而且能燃烧,该气体是;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而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三、计算题1.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1)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和。
(2)27g水中含氢 g。
(3) g水中含氧5.6g。
2.多少克水里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与122.5g氯酸钾(KClO3)里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同?参考答案一、1.D;2.AC;3.D;4.C;5.B;6.C;7.B;8.C二、1.江河、湖泊、海洋;淡水2.氢气;氧气三、1.(1)11.1%;88.9%(2)3(3)6.32.2.54g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3 水的浮力(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水的浮力1 .关于浮力的几种说法,正确说法是()A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B .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般是不同的C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不一定和重力的方向相反D .以上都不对2 .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 .F1B .F2C .F3D .F43 .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
此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知识是()A .气球受到重力B .帽子质量大于气球质量C .帽子密度大于气球密度D .空气对物体有浮力作用4 .李明和王聪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把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木块上浮、铁块下沉。
对上述现象他们展开讨论。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B .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C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的重力D .密度大的物体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上浮5 .将重为 20N 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 1 / 4 浸入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8N ,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A .18NB .16NC .14ND .10N6 .将一根木桩由水面向下,直至打入河底固定。
在木桩进入河水中时,浮力将;当木桩全部在水中,下端未接触到河底时,浮力将 ; 当木桩下部打入河底时,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没有” )7 .小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由上图的实验过程可知,金属块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是_ N 。
(2)通过分析图中_两项,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8 .小华在游泳池游泳,当他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底布满小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A .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B .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C .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D .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9 .有一不吸水的木球,其质量为 10g ,体积为 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1地球上的水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型 人均水量/(米3·年-1)
轻度缺水
1 700~3 000
中度缺水
1 000~1 700
重度缺水
500~1 000
极度缺水
<500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 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 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6%。 (1)材料一说明我国资源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分布 _不__均__衡___。
材料二:漫画“不同辈分的井深”。 (2)材料二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B )
A.人多力量大,打井深 B.人口急剧增加是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C.人们打井的技术愈来愈先进 D.地下水是使用最多的水资源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 中的( D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B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4)根据水循环原理,说说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 原因可能是什么? 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 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 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 含量少。(合理即可)
A.叶面宽大
B.茎肥厚多汁
C.根系很发达
D.角质层致密
6 水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体摄入的水越多越好 B.长期饮用市售的“纯净水”有益健康 C.渔民出海捕鱼,当携带的淡水用完时,可饮用海水 D.“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利于 人体健康
7 【中考·贵港】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B.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唯一措施是兴建水库 D.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1-1.3) 含解析答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1-1.3)一、选择题1.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C.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因为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2.把一个重为1.2牛的小球浸入一个盛满酒精的足够大的烧杯中,待小球静止后,有1.1牛酒精被溢出,则该小球()A.一定漂浮在液面B.可能漂浮在液面C.一定下沉到烧杯底部D.可能悬浮在酒精中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1∶2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两电极均冒气泡,阴极管内气体与阳极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4.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液化的方法证明空气中也含有水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水循环比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的水循环要活跃D.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要部分5.大禹治水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势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B.降水C.地表径流D.水汽输送6.甲、乙、丙三个体积都为V的实心体浸在同一液体中,甲浸入1/3V,乙浸入1/2V,丙露出1/3V,则三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1:1:2B.2:3:2C.2:3:4D.3:2:47.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浮沉子”是靠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浮沉的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D.“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8.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第一次如甲图所示直立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1,此时水对其底部压强为p1;第二次变为如图乙所示横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2,此时水对其底部压强为p2;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9.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F甲浮<F乙浮 P甲<P乙B.F甲浮>F乙浮P甲<P乙C.F甲浮=F乙浮 P甲<P乙D.F甲浮=F乙浮P甲>P乙10.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所示。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6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6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6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6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分离一、填空题1 .要使食盐从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方法是()A .冷却溶液B .蒸发溶剂C .加热溶液D .增大压强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B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C .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D .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可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即通常所说的溶液3 .某温度下,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观察到现象是()A .有蓝色晶体析出B .溶液变为无色C .溶液变为绿色D .有白色晶体析出4 .从所给数据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B .将 5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 10 ℃ ,有晶体析出C .60 ℃时,往 10 叱水中加入 10 馆硝酸钾,可得出饱和溶液 200gD .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5 .将 200 克含水量为 99 %的食盐溶液的含水量变为 98 %,应蒸发掉水( )A .1 克B .9 克 .C .90 克D .100 克6 .制备晶体可以通过结晶的方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可以用法使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可以用法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精选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 地球上的水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多水多C、北方地多水少D、北方地少水少【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超强台风“灿鸿”在浙江省舟山市登入,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
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降水D、蒸发蒸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可用于灭火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个大水球,谈不上水资源的短缺问题B、工业三废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C、人体含水约占人体体重的D、人要维持生命,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数字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③______。
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________。
A、地表径流B、蒸发和降水C、地下径流D、下渗和蒸腾【答案】:无【解析】:第6题【填空题】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陆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人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_____形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_____热。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图中各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F______按照水循环发生领域的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循环.【答案】:【解析】:第8题【解答题】如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一、选择题1.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2.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而上,如图所,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
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 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3.下列物质属于乳浊液的是()A.泥水B.牛奶C.食盐水D.浑浊的石灰水4.用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a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b试管中收集到的是氧气D.a、b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4:14题图5题图5.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A.甲B.乙C.丙D.丁6.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克的物体放人盛满水的盆中,有90克水溢出,则()A.物体会浮在水面上B.物体会悬浮在水中C.物体会沉入盆底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体的沉浮7.在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B.蒸发皿C.天平D.量筒8.电解水时,负极产生了10毫升气体,则正极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为( )A.10毫升B.5毫升C.20毫升D.无法计算9.利用海水得到淡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A.沉淀法B.过滤法C.蒸馏法D.电解法10.如图所示三条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它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a溶液B.b、c溶液C.c溶液D.a、b溶液11.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必须要的仪器组合是( )①托盘天平②烧杯③玻璃棒④100ml量筒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 甲F乙,测得甲、乙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则ρ甲ρ乙(填“>”“=”或“<””)。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1地球上的水1.1.1水的分布与水循环练习课件新版浙教版

影响。
(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B、C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
A
)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解析】水在循环过程中,可能经历三种状态,也可能只经历两种状态;水 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但有些会被污染,同时可利用的淡水也是有限的, 会出现缺水现象;水的循环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如形成降水就是放
D.冰川是淡水中储存水量最多的,只分布在南北极地区
【解析】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水,储水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它主要 分布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高原上。到目前为止,冰川利用不多,人类利用
最多的水体是河水、湖泊淡水、较浅层的地下水。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会使地表沉降、建筑物倒塌、沿海海水倒灌等。
第1节 地球上的水A.蒸发Fra bibliotekC.降水
B.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规律方法综合练
10.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 之间运动,如图A1-1-2所示,其中X、Y、Z表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A.X阶段是水蒸气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蒸气液化和凝华而成的,
Z阶段的雨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X阶段是水蒸气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
段的雨是水液化而成的
C . X 阶段是水在蒸发, Y 阶段的云是水蒸气液化、凝华而成的, Z 阶 √
段的雨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
1.地球上的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A.冰川水B.海洋水C.地下淡水D.地下咸水2.地球上的淡水占总水量的( )
A.96.53% B.68.69% C.2.53% D.30.06% 3.下列有关地球淡水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B.土壤水、湖泊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D.冰川水、地下淡水、其他水体
4.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植物的生态特征是( )
A.根系发达B.叶的数目多,蒸腾作用强
C.根系不发达D.叶面大而储存水分多
5.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是( )
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C.南多北少,西多东少D.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6.地球上庞大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于( ) A.太阳辐射B.燃料燃烧C.地热D.空气流动7.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量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拥有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的水储量多,北方的水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水里溶解一些溶质)少
8.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不大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冬春两季多,夏秋两季少
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均匀的,只是各地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程度不同
9.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C.节约用水D.治理水污染
10.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防治水污染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倡导节约用水11.2012年春节期间,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发生镉污染,2月3日江苏镇江曝出水源受苯酚污染,这两起事件都严重影响了沿岸和下游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有关专家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水.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陆地上的冰川B.江河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湖泊水、地下水D.海洋水和河水
12.南水北调工程调运的水资源应是( )
A.黄河水系B.珠江水系
C.长江水系D.雅鲁藏布江水系
我国江南某镇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但当地政府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结合下面的漫画图,回答13~14题.
13.造成图中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水污染B.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
C.水的浪费D.降水在季节上分布不均
14.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合理用地B.南水北调
C.建污水处理厂D.增加矿泉水的供应
二、综合题
15.地球上的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 _______形式存在;空气中的水主要以
________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 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16.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对应的水循环的环节:
① 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2)①与②可以组成_______循环.
17.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的过程属于_______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 _______(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6%.
材料二:漫画“不同辈分的井深”.
(1)材料一说明我国资源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分布_______.
(2)材料二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
A.人多力量大,打井深
B.人口急剧增加是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C.人们打井的技术愈来愈先进
D.地下水是使用最多的水资源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1)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_______,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_______的形式释放出来,固态的冰川在阳光的照射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这就是大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A 解析: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6.A
7.D 解析:生活中接触到的水,纯净水很少,水中几乎都溶解了一些其他物质.8.C 解析:A项,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故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不均匀的,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9.A 解析: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10.B 解析: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
11.B 解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2.C 解析: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13.B 14.C
15.固态液态气态液态固态气态温度
16.(1)降水水汽输送蒸腾地表径流 (2)海上内
17.(1)海陆间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c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18.(1)不均衡 (2)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以及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突出.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北方以煤、铁居多,南方以有色金属居多.我国的水资源北少南多,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
19.(1)大气水蒸腾
(2)将干冰播撒到云中,为什么能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干冰升华时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