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修编总论

合集下载

对110 kV变电站设计

对110 kV变电站设计

对110 kV变电站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地区农电网的具体特点,分析了110 kv变电站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建议性设计方案。

关键词:110kv变电站设计0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110kv变电站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农电负荷属于三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对一、二类负荷要低,变电站工程造价标准较低,应本着安全、适用、节约、小型化的设计原则。

综合自动化是变电站建设的发展趋势,故新建变电站应按综合自动化站建设,满足调度自动化要求,逐步实现少人或无人值班。

1变电站设计思路1.1 主接线对主接线的要求一般应满足简单可靠、运行灵活、操作安全、经济合理、便于扩建。

方案1: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该方案特点是需两条110kv线路和两台110/10kv变压器,供电可靠性高,但工程造价高,不能实现35kv系统送出,适用于末端变,接线方式见图1。

图1 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案2:采用110kv和35kv线路变压器组联合供电,110kv作为主供电源,35kv系统作为后备电源,供电可靠性高,工程造价相对方案1较低,适用于变电容量较小的变电站。

当35kv系统供电时经济性较差,适用于末端变,接线方式见图2。

对农电而言,由于经过数年的农村电网改造,35/10kv电网结构和设备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35kv网络日趋完善,具有一定的后备能力。

所以,应简化变电站主接线,建议三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为检修断路器和线路方便,可设接地隔离开关。

110kv 侧可按2~3路规划;35kv侧可按3~4路规划;10kv侧可按4~5路规划。

1.2 主变配置变压器配置两台,110/38.5/10kv主变一台,35/10kv备变一台,备变容量的选择条件是满足10kv负荷即可。

其运行方式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主变带全部负荷。

当主变检修、故障或110kv系统停电时,当地10kv负荷由35kv系统其他电源联络线通过备变带。

为简单经济,备变35kv侧采用高压隔离负荷开关控制(若10kv负荷比较重要,可改用断路器、隔离开关组合控制),35kv侧负荷可根据联络线的传输能力,决定由联络线带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变电站。

110千伏变电站标准设计修改版讨论意见

110千伏变电站标准设计修改版讨论意见

关于110千伏变电站标准设计修编版讨论的补充意见针对广东省院及深圳院完成的110千伏变电站标准设计修编版共4个常规方案、4个GIS方案(省院3个、深圳院1个)、3个复合型电气布置方案,省公司工程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结合南方电网、尤其是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以及各项规程、规范、反措的要求,对110千伏变电站标准设计的修编意见进行了补充与完善,现将补充意见汇总如下,请各设计院在下一步的修编版中加以落实。

一、电气一次部分1、方案编号仍保留原标准设计的编号型式(按接线形式划分),GIS 方案改成G1、G3、G6,复合电器方案改成H1、H2、H3。

GIS标准设计仍暂不考虑3台主变、110千伏线路4回出线、断路器分段的方案,个别地区因电网规划的原因暂且保留,并在系统规划上逐步进行调整。

2、常规方案中,增加三变双绕组四回出线、110千伏单母线断路器分段的标准设计方案,方案号为A5。

3、对常规三绕组方案,35千伏侧配电装置采用户外真空断路器柱上布置。

4、对于线变组接线,原则上保留独立的CT,并根据各局计量及运行的要求,可以考虑只采用套管CT,精度应满足计量的要求。

5、对10千伏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变与站用变分开设置,对不接地系统可以考虑接地变与站用变合二为一,以降低工程造价。

6、10千伏串抗布置在电源侧还是中性点侧不作明确规定,请设计核实补偿装置、接地变装置的电缆、10千伏主变进线母排的截面。

7、标准设计平面布置以50MVA主变为标准,63MVA主变GIS方案根据主变的尺寸加以调整。

8、变电站接地装置按2007年的反措要求执行,对于全户内变电站采用铜材料的接地网与接地线并应考虑外延部分的防盗问题。

二、二次部分1、直流系统是否取消降压硅链按各局的运行习惯不作明确规定。

2、防误操作按最近的规范要求执行,五防装置宜由监控系统统一实施,并考虑常规的电气闭锁。

3、10千伏部分考虑在高压室布置1面网络交换机柜、1面GPS对时柜,电容器柜CT按3个绕组设置,站用变与接地变柜仍按2个绕组设置。

110Kv变电站课程设计修改

110Kv变电站课程设计修改

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站设计,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

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

110KV 电压等级采用双母线接线, 10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本次设计中进行了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短路电流计算、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母线、熔断器等)、无功补偿设计、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

本设计以《110~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设计手册一次部分》、《110~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等规范规程为依据,设计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经济技术政策,所选设备全部为国家推荐的新型产品,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合理。

关键词:降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变压器;设备选型;无功补偿1.110KV变电站发展概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现在已有许多变电站实现了集中控制和采用计算机监控.电力系统也实现了分级集中调度,所有电力企业都在努力增产节约,降低成本,确保安全远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将逐步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变电站是生产工艺系统严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工业建筑。

电力工业的发展,单机容量的增大、总容量在百万千瓦以上变电站的建立促使变电站建筑结构和设计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变电站结构的改进、新型建材的采用、施工装备的更新、施工方法的改进、代管理的运用、队伍素质的提高、使火电厂土建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水平也相应地随之不断提高。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站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继而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已成为电力系统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10kv变电站设计总结

110kv变电站设计总结

110kv变电站设计总结110kV变电站设计总结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10kV变电站作为中压变电站的一种,其设计更是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本文将从变电站的选址、主要设备的选型、系统的保护及控制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变电站选址变电站选址是变电站设计的第一步,其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后续建设和运行。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电力负荷:变电站的选址应该考虑到周边的电力负荷情况,以满足周边电力负荷的需求。

2.地形地貌:变电站选址应该考虑到地形地貌的因素,以确保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

3.交通条件:变电站选址应该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因素,以确保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的便利性。

4.环境保护:变电站选址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的环保性。

二、主要设备的选型110kV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等。

在选型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电力负荷:主要设备的选型应该考虑到周边的电力负荷情况,以满足周边电力负荷的需求。

2.设备的可靠性:主要设备的选型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以确保变电站的运行的稳定性。

3.设备的经济性:主要设备的选型应该考虑到设备的经济性,以确保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

4.设备的环保性:主要设备的选型应该考虑到设备的环保性,以确保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的环保性。

三、系统的保护及控制110kV变电站的系统保护及控制是变电站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保护及控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运行。

在保护及控制方面,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保护及控制的可靠性:保护及控制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保护及控制的可靠性,以确保变电站的运行的稳定性。

2.保护及控制的灵活性:保护及控制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保护及控制的灵活性,以满足变电站的运行的需求。

3.保护及控制的安全性:保护及控制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保护及控制的安全性,以确保变电站的运行的安全性。

110kv变电站设计论文

110kv变电站设计论文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10KV变电所设计设计完成日期:2012年1月10日目录1设计任务书 (3)2变压器的设计 (4)2.1主变压器的选择 (4)2.2所用变压器的选择·················································。

(5)2.3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5)2.410KV侧电气主接线的选择 (6)2.5110KV侧电气主接线的选择 (6)2.6变电所的无功补偿 (7)3短路电流计算·······················································。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

关系。 2.7 GIS 室内是否设置行车
典 设 B-2-1 方 案 , 110 kV GIS 室 内 不 设 置 行 车。但依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和施工安装反馈的意 见 , GIS 室 内 最 好 设 置 行 车 , 这 对 于 施 工 、安 装 、维 护、检修都有好处, 可以提高 GIS 安装质量。 2.8 变电站接地
体运用, 以对 110 kV 变电站设计工作作一总结分析。
关键词: 110 kV 变电站; 典型设计; 分类方法;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0665( 2007) 05 - 0059 - 04
1 110 kV 变电站典型设计目的及分类
1.1 目的 贯彻实施集约化管理, 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设备
收稿日期: 2007 - 05 - 21
为扩大内桥接线, 并对总平面进行调整; A-3-1 方案 主 要 套 用 国 网 A-3 方 案 , 110 kV 配 电 装 置 采 用 GIS, 并对总平面进行调整优化; B-2-1 主要套用国 网 B-2 方案, 为了满足城 市 变 电 站 的 要 求 , 采 用 全 户 内 布 置 形 式 ; B-2-2 主 要 套 用 国 网 B-2 方 案 , 在 市郊对变电站噪声、外观允许的情况下采用 GIS屋 顶布置、主变户外布置; B-5-1 主要套用国网 B-5 方 案, 并对电气主接线、总平面面进行调整优化。 2.2 其他一些设计方案
规范; 方便设备招标, 方便运行维护; 加快设计、评审 进度,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变电站建设和运行成本。 1.2 分类
( 1) A 类变电站 主变压器 2 或 3 台, 主变容量 50 MV·A( 或 31.5、 40 MV·A) , 电 压 等 级 110/10 kV、110/35/10 kV, 110 kV 配电装置及主变压器布置在户外, 35 kV 及 10 kV 配电装置布置在户内, 主要适用于农村 或 小 城 市城郊 。 ( 2) B 类变电站 主变压器 2 或 3 台, 主变容 量 50 MV·A, 电 压 等级 110/10 kV, 主变压器布置在户外或户内, 110 kV 及 10 kV 配电装置布置在户内, 主要适用于小城市 城区或大、中城市城郊。 ( 3) C 类变电站 为半地下变电站, 主变压器 2、3 或 4 台 , 主 变 容 量 50 MV·A, 电 压 等 级 110/10 kV, 主 变 压 器 地 上、其余地下。主要适用于大中城市城区。

110kv变电站设计

110kv变电站设计

110kv变电站设计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

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35kV,10kV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概述1、待设计变电所地位及作用按照先行的原则,依据远期负荷发展,决定在本区兴建1中型110kV变电所。

该变电所建成后,主要对本区用户供电为主,尤其对本地区大用户进行供电。

改善提高供电水平。

同时和其他地区变电所联成环网,提高了本地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北110kV出线4回,2回备用35kV出线8回,2回备用10kV线路12回,另有2回备用.2、变电站负荷情况及所址概况本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为110/35/10。

变电站由两个系统供电,系统S1为600MV A,容抗为0.38,系统S2为800MV A,容抗为0.45.线路1为30KM,线路2为20KM,线路3为25KM。

该地区自然条件:年最高气温40氏度,年最底气温-5氏度,年平均气温18氏度。

出线方向110kV向北,35kV向西,10kV 向东。

所址概括,黄土高原,面积为100100平方米,本地区无污秽,土壤电阻率7000.cm。

本次主要通过分析上述负荷资料,以及通过负荷计算,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对变电站进行了设备选型和主接线选择,进而完成了变电站一次部分设计。

第一章电气主接线设计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严密的整体。

各类发电厂、变电站分工完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和配电的任务。

其主接线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发电厂、变电站和电力系统本身,同时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110KV变电站已成为城市供电和工业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电压转换和电能分配的关键设施,110KV 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110KV变电站的设计原则、步骤、关键技术及运营管理,以供参考。

安全可靠性:变电站的设计应首要考虑安全性,确保变电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风险,满足N-1安全准则。

同时,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

经济实用性:在满足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变电站的设计应注重经济实用性,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考虑扩建和改造的可行性。

先进性:变电站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实现高效运营。

环境适应性:变电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0KV变电站的设计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需求分析:明确用电需求,分析负荷特性,同时对地理、气象、环境等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设计构思: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包括电气主接线、设备选择、布置方式等。

方案论证:对设计构思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可靠性、经济实用性、先进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

设计审批: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批准,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110KV变电站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气设备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布线设计:合理规划电气设备的连接线路,采用成熟的接线方式,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注重电缆或架空线的选材和布置,以便于维护和检修。

防雷措施:为防止雷击对电气设备的损害,需设计完善的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避雷线等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确保电气设备在雷雨天气的正常运行。

对于110KV变电站的运营管理,以下措施值得:人员管理: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2007年版)上册(总论及AIS方案)广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2007年6月广州批准:审定:审核: 李粤穗熊焰雄钟清林火华杨骏伟蔡湘道周健设计: 伍汶池陈辉祥冯晓东张章亮朱敏华殷雪莉陈荔游复生赵晶张端华关华园范绍有吴琛徐中亚李海央总目录上册第一篇总论TW860Z2007-00-A02 第二篇A1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接线、A I S)TW860A2007-A1-A02 第三篇A2方案(二台双卷变、110k V桥型接线、A I S)TW860B2007-A2-A02 第四篇A3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A I S)TW860C2007-A3-A02 第五篇A4方案(三台三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A I S)TW860D2007-A4-A02 第六篇A5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分段接线、A I S)TW860E2007-A5-A02 下册第七篇G1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接线、G I S)TW860F2007-G1-A02 第八篇G3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G I S)TW860G2007-G3-A02 第九篇G6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带外跨条接线、G I S)TW860H2007-G6-A02 第十篇H1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接线、P A S S)TW860I2007-H1-A02 第十一篇H2方案(二台双卷变、110k V桥型接线、P A S S)TW860J2007-H2-A02 第十二篇H3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P A S S)TW860K2007-H3-A02广东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2007年版)下册(GIS及PASS方案)广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2007年6月广州批准:审定:审核: 李粤穗熊焰雄钟清林火华杨骏伟蔡湘道周健设计: 伍汶池陈辉祥冯晓东张章亮朱敏华殷雪莉陈荔游复生赵晶张端华关华园范绍有吴琛徐中亚李海央总目录上册第一篇总论TW860Z2007-00-A02 第二篇A1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接线、A I S)TW860A2007-A1-A02 第三篇A2方案(二台双卷变、110k V桥型接线、A I S)TW860B2007-A2-A02 第四篇A3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A I S)TW860C2007-A3-A02 第五篇A4方案(三台三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A I S)TW860D2007-A4-A02 第六篇A5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分段接线、A I S)TW860E2007-A5-A02 下册第七篇G1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接线、G I S)TW860F2007-G1-A02 第八篇G3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G I S)TW860G2007-G3-A02 第九篇G6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带外跨条接线、G I S)TW860H2007-G6-A02 第十篇H1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线变组接线、P A S S)TW860I2007-H1-A02 第十一篇H2方案(二台双卷变、110k V桥型接线、P A S S)TW860J2007-H2-A02 第十二篇H3方案(三台双卷变、110k V单母线接线、P A S S)TW860K2007-H3-A02广东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第一篇总论TW860Z2007-00-A021. 概述2001年8月,广东电网公司组织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广东电网110kV 变电站典型设计,并以广电程[2001]56号文《关于印发110kV变电站标准化设计和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对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实施推广应用。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在使用的几年中,从设计、建设、运行部门反馈了一些意见,另外,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网公司、省公司亦颁布了不少的企业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因此,变电站典型设计有必要进行滚动修编,进一步优化,使之更好地适应、服务电网建设。

为此,广东电网公司向直属各供电局、系统内丙级及以上设计单位下达了《关于征集110kV、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修编意见的通知》,组织各有关单位召开变电站典型设计修编会议,总结变电站典型设计的应用情况,收集工程、生技、运行等部门意见,为典型设计修编提供了依据。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5月完成了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修编。

2. 设计依据1) 国家、电力行业、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广东电网公司有关110kV变电站设计、通信设计和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规程、规范以及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2) 广东电网公司直属各供电局、设计单位收集整理的工程、生技、运行、设计等有关部门对使用多年的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改进意见;3)广东电网公司220kV、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修编总体意见(附件1);4)110千伏变电站典型设计修编版审查补充意见(附件2)。

3. 典型设计修编原则典型设计修编原则、构思等按原设计,根据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110kV的接线形式、配电装置型式等组合成不同的设计方案。

根据修编意见,取消了原典设的COMPASS方案,补充了H类(PASS)方案,个别方案增加35kV电压等级和适用63MVA主变的方案。

本次典设修编方案共3类11个方案,各方案的定义详见表3-1。

表3-1 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分类表AIS布置有A1﹑A2、A3、A4、A5案,110kV及35kV采用户外常规型设备, 10kV 配电柜布置在户内,电容器组布置在户外。

GIS布置有G1、G3、G6三个方案,主变、110kV GIS、10kV配电柜及电容器组均布置在同一座高层建筑物内。

PASS布置有H1、H2、H3三个方案,采用户外PASS设备,10kV配电柜布置在户内,电容器组布置在户外。

4. 设计范围4.1 本典型设计范围包括变电站内下列部分:(1) 电力变压器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 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装置, 交流站用电系统设备, 过电压保护与接地装置, 直流操作电源系统设备的布置安装和接线;相应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布置安装和接线;电缆设施等。

(2) 由于通信设施需根据外部通信系统条件确定, 本典型设计中仅留布置安装条件, 不作具体设计。

(3) 与电气设备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给水排水设施, 通风设施,消防设施, 安全防范及环境保护措施。

4.2 下列部分的设计不纳入本典型设计范围:站外道路、站外上下水系统、接地网、施工电源、场地平整、基础处理和大件设备运输措施等。

4.3 设计分界点(1) 变电电气与线路的分界点为: 110kV、35kV配电装置以架空出线挂点为界,110kV电缆出线以电缆头(不含电缆头)为界。

10kV配电装置以开关柜内电缆头(不含电缆头)为界。

(2) 进所道路设计以变电所大门为界, 大门外不属本典型设计范围。

5. 设计原则5.1 系统条件5.1.1 短路容量设定110kV:31.5kA、40kA;35kV:25kA;10kV:20kA。

5.1.2 系统继电保护线路变压器组和桥型接线方案变电站按终端变电站考虑,本典型设计110kV出线不设线路保护,线路保护装设在电源侧;单母线接线方案变电站按中间变电站考虑,110kV线路两侧均装设保护。

5.1.3 通信通道组织要求应有一条可靠通信通道(光纤、扩频、一点多址微波等),宜设一条独立于主通道的备用通道,设一门系统电话接口。

由于广东省内各地区的通信条件差异较大,在典型设计中难以统一设计,典型设计推荐设置专用通信室以安装通信电源和通道设备,具体设计由各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5.1.4 对自动化系统的要求110kV变电站按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站设计,对变电站的运行及控制由远方控制端完成,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与变电站有关的全部远动功能。

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技术要求按照《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实施。

5.2 站址条件5.2.1 变电站站址的选择, 应满足下列要求:(1) 符合电网区域规划, 靠近负荷中心。

(2) 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3) 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 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

(4) 交通运输方便。

(5) 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

(6) 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 站址应避免选在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站有影响的矿藏地点。

(7) 站址标高宜高于频率为2%高水位, 否则, 站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

(8) 变电站站内地坪宜高于所外自然场地标高0.3m~0.5m。

(9) 变电站应考虑水源及排水条件。

(10) 应考虑变电站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5.2.2 站址自然条件环境温度: -1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30℃设计风速: 30m/s覆冰厚度: 10mm海拔高度: <1000m地震烈度: 7度污秽等级: III级凡站址自然条件较以上典型设计给定的条件恶劣时, 工程设计应作调整。

5.3 运输条件本典型设计主变压器, 选用SZ9-(40000-63000)/110型三相双圈有载调压自冷电力变压器或SFZ9-(40000-63000)/110三相有载调压风冷电力变压器, 选择的主变压器运输路径, 应满足主变压器重量及尺寸的要求, 并具有适当裕度。

5.4 电气设计原则(1) 本典型设计按10个方案设计,分为3类布置形式,即A类(AIS)5个方案、G类(GIS)3个方案、H类(PASS)3个方案。

3台主变规模的方案110kV可采用线变组接线(或带跨条)、单母线(或分段)接线;35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2分段、第2台主变10kV侧双臂进线的接线方式;2台主变规模的方案110kV采用桥型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2) 无功补偿按主变容量20%进行补偿,接地变和站用变按分开设置。

(3) A类和H类方案推荐电容器户外地面布置,G类方案推荐在户内底层布置。

主变压器按自冷型进行布置,变压器间隔尺寸为10m × 9m, 如采用风冷型主变间隔尺寸可调整为 9m × 9m,GIS方案由于主变是全户内布置,如采用63MVA主变压器,需将主变间的轴距改为6m,变压器间尺寸改为12m × 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