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句子的含义》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句子的含义》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句子的含义》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把握句子的深刻含义,掌握语句理解类习题解题思路及答题模式。

【学习重点】熟悉中考关于句子内涵方面的题型,以历届中考题型为参考,透析关于句子内涵理解的答题方向和技巧,掌握答题思路。

【学习难点】运用中考答题技巧和思路,熟练解答关于句子内涵类型的题目。

知识拓展:回答短语/句子含义类型,一般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进行:(1)表层义:解释词语的意思,再分析写作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2)深层义:根据文章的思想倾向来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和引申含义。

通过分析,筛选关键词语,找出隐含信息(双关、象征、潜在、比喻、引申)。

【课前预习】(2017广东18题《细水长流》)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A层【探究学习】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

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

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

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

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

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

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

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

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

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

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学案无答案

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学案无答案

专题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学习目标1.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字词和句子含意的技巧;2.能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含意。

知识梳理: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要词句:多为表明作者情感态度,体现行文思路,蕴含丰富意蕴的词句。

有助于揭示主旨;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有助于表达人物情感;有助于表现事物特征;有助于体现语言特色。

什么是语境义?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所特有的含意,称为词语的语境义。

因为词语的这种含意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会消失,因此,就又称为临时义。

“这个菜太淡了”、“天高云淡”、“冷淡”、“旅游淡季”要求:既要说出词语或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体的、附加的、延伸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意义。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和作用典型例题1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摘自《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思考:请结合语境说说心脏的含意。

归纳:典型例题2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摘自《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思考:结合语境说说“成就”的含意是什么?归纳:典型例题3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思考:结合语境说说“聪明”的含意是什么?归纳:答题规范:“XX”词语原指……,文中指……,有……的作用。

典型例题4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句子含义讲义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句子含义讲义

记叙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一、语境狭义语境: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广义语境: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二、如何把握语境:1.抓住句子上下文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3.知道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时代环境等)三、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含义-关键字法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

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

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

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

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稍一疏忽就会摔碎。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

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

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请品析选文第④段划线语句的含义。

答:把母亲比作易碎品,暗指母亲随时都可能离开我们,我们要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结合语境,分析关键句含义的方法(一)理解关键词,把握句子含义1.确定关键词;2.找出与关键词相关的语句,并进行分析;3.结合语境,整理分析出句子的含义。

四、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含义-由浅入深法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问:文段中出现的“要好好儿活”,有什么含义?答:“好好儿活”即“好好生活”,是母亲对儿子好好生活的期许; 作者口中的“好好儿活”实际上是作者真正理解了母亲,愿意实现母亲希望自己好好乐观生活下去的愿望。

6-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6-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细致核对监考老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需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需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詈答颢一律无效。

1.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成语万象更新【答案】正楷万象更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实力。

要求学生在课下,在平常养成细致书写的习惯,练习硬笔书法。

运用楷书做到书写细致,字体美观大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和煦葱郁杜绢花B. 雄姿膘悍千里马C. 静谧璀灿萤火虫D. 清澈空灵水墨画【答案】D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传闻,天地开拓后,神通广袤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建了人。

B. “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不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D项正确。

4. 用诗词原句填空。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

(《诗经·秦风》)②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③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④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几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⑤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

配套K12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学案无答案

配套K12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学案无答案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学习目标】1. 明确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2. 提炼归纳文言文释词译句的方法。

3. 掌握并能运用所讲方法给文言文释词译句。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

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

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

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

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

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

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

老人胜,辄踊跃归。

亦率以为常。

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鬻(yù):卖。

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

③率(lǜ):文中指频次。

④称觞(shāng):举杯。

⑤率(shuài):大致,一般。

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1. 解释文中第②小节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列肆.五间()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若.一月一轮()方.得侍奉颜色..()()乃.以一餐为率()如蚤.餐伯()则明日..蚤餐季()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以次..称觞献寿()()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配套K12】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学案

【配套K12】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学案

记叙文阅读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以后趁她父亲不在,我就以句;抓住文中关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

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版文章通过写大树来表达一种生活态度,这样的写法叫:编写:马玉荣附: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解析及专项训练6——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解析及专项训练6——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62021/8/6Fr iday, August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62021/8/62021/8/68/6/2021 8:06:51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62021/8/62021/8/6Aug-216-Aug-21
中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解析及专项训练6—目: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如起 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层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 不能孤立地断章取义,应该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去,联 系全文,结合文章主旨来考虑。
答案: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 对家庭应当有一种使命感。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62021/8/62021/8/68/6/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62021/8/62021/8/6Fr iday, August 06,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62021/8/62021/8/62021/8/68/6/2021

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六现代文阅读之重要语句的含意作用学案无答案

江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六现代文阅读之重要语句的含意作用学案无答案

专题六理解重要词句的含意及作用【学习目标】1.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意的技巧。

2.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重要词句的作用。

【知识梳理】什么样的句子是重要句子?多为表明作者情感态度、体现行文思路、蕴含丰富意味的语句。

内容上:不同层次的中心句;结构上:起连接或呼应作用的语句;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

【典型例题】阅读散文《聆听鸟音》,完成文后习题,并探究解题思路。

聆听鸟音我是在一个春天的黎明,在河滩听到鸟儿的叫声的。

曙光从远方显现,大地氤氲着一层薄纱似的雾气。

鸟儿的叫声是如此纯净,在一刹那间,把你扯入了辽阔的蔚蓝的天空,把你带进青翠的森林,把你带进幽静的峡谷。

是的,鸟鸣就这样让你的想象沉静,让你的想象驰骋,让你的想象安上飞翔的翅膀。

鸟儿的叫声让我想起筝或者箫;或者一管笛子,或者一把唢呐。

一鸟儿飞在古典里。

多年来,我习惯于聆听那种单纯的、沉静的古乐,古乐给人的感觉同样也是静静。

静,多美的感觉啊。

鸟儿在这个黎明鸣叫着。

唧唧,唧唧。

那是麻雀,我们当地人叫它小虫儿。

这是一种最普通、繁殖最快的小鸟;它们小巧玲珑,灰色的翅膀一展就飞在河流、田野之上,又常常鸣叫在农人的窗前,它的叫声常常使我体味到一种亲切。

喳喳,喳喳。

这又是一种鸟,那种尾巴翘翘的,常常蹬在树枝上给人一种喜悦信息的鸟儿,那种被我们称为灰喜鹊的鸟儿,我听见它的叫声要比麻雀远些,也许在我的前方,也许在我的对岸,或者前后左右的田野上。

我闭着眼,心灵沉醉在一个美妙的拂晓。

我想起一天傍晚,我和一位朋友驾车回我的村庄,路过一个村庄外的拐弯处,透过车窗忽然看见刚刚泛青的麦田里密密匝匝落满了黑色的小鸟,而且还有鸟儿从天空悠悠地飘落。

我让朋友不要鸣喇叭,不要开快车,不要惊动鸟儿,然后把车轻轻地停在一棵树的旁边。

我打开窗户看着那些鸟儿成群地栖息在地里,脚踩在青青的麦地上,它们来回地走动着。

不知道它们在研究什么,决定什么。

后来那些鸟慢慢地飞散了,升入高空,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
学习目标
1.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字词和句子含意的技巧;
2.能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含意。

知识梳理: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要词句:多为表明作者情感态度,体现行文思路,蕴含丰富意蕴的词句。

有助于揭示主旨;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有助于表达人物情感;有助于表现事物特征;有助于体现语言特色。

什么是语境义?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所特有的含意,称为词语的语境义。

因为词语的这种含意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会消失,因此,就又称为临时义。

“这个菜太淡了”、“天高云淡”、“冷淡”、“旅游淡季”
要求:
既要说出词语或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体的、附加的、延伸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意义。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和作用
典型例题1
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
成了温暖的心脏
..。

——摘自《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思考:请结合语境说说心脏的含意。

归纳:
典型例题2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
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

——摘自《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思考:结合语境说说“成就”的含意是什么?
归纳:
典型例题3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
..了!
思考:结合语境说说“聪明”的含意是什么?
归纳:
答题规范:“XX”词语原指……,文中指……,有……的作用。

典型例题4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秋天的黄昏》
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意。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
考虑:1.作者在什么情境下写了这句话;
2.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3.关键词是一个怎样的词语,句子中包含的修辞和手法;
4.联系上下文,说清关键词在句中指代的具体内容,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写该句的目的,
往往联系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作者的情感)。

思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表达作者感情或人物心理或起到了的作用。

典型例题5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都德《最后一课》
思考: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归纳:
典型例题6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

”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

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天窗》
思考:说说这句话的含意“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注:“根”: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也指事物的本源。

归纳:
典型例题7
《父亲的格言》中“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就会歪歪扭扭。

”思考: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归纳:
典型例题8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的含义是什么呢?
归纳:
答案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和作用
典型例题1
答案: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

典型例题2
答案:给家人带来快乐的满足感。

典型例题3
答案:这里的“聪明”是形容词的褒词贬用,其实是笨,愚蠢,表现出因未能真正理解父亲的爱产生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总结:
(一)理解词语含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明确词语的本义;
②结合语境、联系主题解释词语;
③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答题规范:
“XX”词语原指……,文中指……,有……的作用。

典型例题4
答案:“吞”原指不细嚼而大口咽入,这里写出了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
典型例题5
答案:当了亡国奴的人们,只要牢牢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答案: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典型例题7
答案:不要因为一些小的利益,做出有损自己品质的事情,从而误入歧途。

典型例题8
答案:人们往往在幸福降临的时候并不珍惜幸福,失去幸福之后才回味幸福、追寻幸福。

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不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批评和指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