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教案(最新7篇)

《苏州园林》教案(最新7篇)

《苏州园林》教案(最新7篇)《苏州园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三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要抓住这个难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

可以结合讲解围绕中心,有条不紊的写作特点,使内容讲析和写作知识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本文的语言很出色,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

要求理解、掌握下列词语:雷同、嶙峋、阅历、重峦叠嶂、败笔、工细、因地制宜、斟酌、琢磨、自出心裁、别具匠心。

三有条件的,可以出示苏州园林图片,以增加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

四布置预习:读课文两遍,借助字典弄懂生字新词。

五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正音正字、解释词义;通读课文,分段;讲课读文第1—6节。

教学步骤:一检查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苏州园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

作者叶圣陶。

提问:在一年级我们学过他什么文章?是什么文体?你们能简要回忆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

明确:学习《蚕和蚂蚁》,主要讲蚂蚁劝蚕工作的故事。

是篇童话。

教师追问:叶圣陶老先生是哪里人?在明确是苏州人以后,指出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苏州园林》一文便是介绍苏州园林特点的,是说明文。

然后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不识的字,不懂的词提出来。

二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

正音:镂,从“钅”,从“娄”,不读(缕)。

嶂,不读(章)。

(对)称,不读(称,动词)。

轩榭。

斟酌。

三补充注释(出示小黑板):①鉴赏: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②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③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④池沼:比较大的水坑。

⑤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⑥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⑦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苏州园林》教案(精选7篇)

《苏州园林》教案(精选7篇)

《苏州园林》教案《苏州园林》教案(精选7篇)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苏州园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州园林》教案篇1“三维”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深入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

3、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学、导、练”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感知——感悟——感受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对苏州园林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苏州园林图片2、导语: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3、板书课题:二十一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二、揭示学习目标: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作者深情。

三、作者简介与题解: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的创作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本文是叶老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

四、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读音轩榭对称..xuān xiè.chn 重峦叠嶂.zhàng 斟酌..zhēn zhuò池沼zhǎo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óu 阑干lán .....五、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一、学习__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采用比较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

疏导:理清__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子〔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

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

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__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__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苏州园林教案(精选5篇)

苏州园林教案(精选5篇)

苏州园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

(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

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

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检测字词 轩榭(xuanxie)重峦叠嶂(chongluandiezhang)丘壑(qiuhe)嶙峋(linxun) 相间(xiangjian)蔷薇(qiangwei)池沼(chizhao)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4篇)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4篇)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4篇)《苏州园林》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2、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

3、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4、掌握说明方法。

5、欣赏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利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课文,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师:我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师:它叫“明轩”。

想看看吗?师:就是这个(图)。

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

这是它的内景(图)。

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狮园”中的一个庭院。

这是它的庭院(图)。

美不美?师在苏州,像这样的园林很多,有些甚至比“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

(背景音乐:在古筝曲《高山流水》中欣赏苏州园林)这是网狮园??这是留园??这是狮子林??这是拙政园??这是沧浪亭??问题:谈谈你的感受?用一个比喻形容你刚刚看到的苏州园林的风景?提示: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陶醉如果能去苏州游览它的园林,会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

但限于条件,现在去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神游”苏州园林,领略苏州园林的美丽风景。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字词。

2、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

3、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三、作者介绍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做过教育部副部长,是我国现代首屈一指的语文教育家??他写过童话、写过散文、写过小说、写过诗歌,他是有名的作家??他编写过教材、编辑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刊物,是编辑家??,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投影介绍:叶圣陶,教育家,作家,儿童文学家,苏州人)四生字检查预习(多媒体投影)轩榭(xuānxia)重峦叠嶂(zhàng)丘壑(ha)嶙峋(línxún)阑干(lán)池沼(zhao)镂空(lòu)相间(jiàn)模样(mú)着眼zhuo(易读错的有“镂、间、着、沼”易写错的有“嶂、壑”)五、整体感知课文1、配笛子独奏《姑苏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苏州园林》的优选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选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选教案三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 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

(二)教学重点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镜头1. 课题、作者]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

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读完后我们来交流。

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镜头2. 标本,鉴赏]以“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教学的切入口选得好,有新意。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

1. 什么是“标本”?“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

”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2. 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那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

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4. 把这些都堆在一起就成画了吗?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吗?[镜头3]亭马轩榭自然之趣假山池沼艺术花草树木画意花墙廊子画意至于其他每个角落、细微之处,都能注意到画的效果。

让学生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

(出示画册)同学们:你们看,我这本摄影集,里面每一张都是一幅完美的画。

可见,苏州园林的特点确实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只是平时我们不注意罢了。

我想:这就是标本,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征。

我们读说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苏州园林》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下面是《苏州园林》的教案,一起来看看!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

_uān _iè {轩榭) lín _ún ( 嶙峋) jiàn shǎng ( 鉴赏) zhēn zhuó ( 斟酌 ) 池沼( zhǎo ) 丘壑( hè ) 镂空( lòu ) 阑干( lán ) 模样( 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生口头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方高坪中学学童晓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本文总说、分说的结构特点,理清从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析语言,总结文章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建筑风貌,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以及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赏析生动的语言,学会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思路:让学生由直观的欣赏美,到理性的鉴赏美,最终达到能够自主的创造美。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

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它叫“明轩”原名叫“殿春移”,“移”是书房的意思,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园林——网狮园的庭院。

(展示课件)美不美?
苏州园林中象这样美的建筑好多好多,有些甚至比明轩还要美,咱们再看几幅图片。

(展示课件)
导言:
真不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美景之最,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去感受那人间仙境般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思考问题:
(1)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几个特点的?
A整体特点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具体表现在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这四个“讲究”能否调换位置?
不能。

因为这四个“讲究”跟下文3、4、5、6自然段一一对应。

(3)为了达到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设计者和匠师们还在哪些
地方下功夫?
A角落布置注意图画美。

B门窗雕镂琢磨形成图案美。

C在颜色搭配上力求色彩美。

(4)那么,2段与3、4、5、6、7、8、9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5)为什么不在第2段中加上三个“讲究”统领7、8、9段?
因为3、4、5、6段是从大处着手,7、8、9段是从局部着手。

小结:本文结构严谨,句句不离图画美。

实在是一篇好文章。

三、研读赏析
1. 大家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
(1)第4段最后一句体现了图画美。

池塘里荷花开放,红的、白的、粉的,晶莹剔透,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池水波光粼粼,水中鱼儿游戏其间,真是美不胜收。

引用不但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增添文章的语言美
(2)“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景色若有若无,忽隐忽现,更增添了神秘美。

(3)“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用了拟人,仿佛一对母子:孩子仰着小脸天真的看着妈妈,妈妈低着头温柔地对孩子说着什么。

小结: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给人们如此大的想象空间,干枯的文字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都归功于叶老先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本文的语言除了生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特点?
简洁、准确。

2. 谁能举例说明?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两个多字用的比较准确。

(2)“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一词用的准确。

(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的“极少”一词用的准确。

小结:“极少”、“几乎”、“大多”这样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在文中俯拾即是,表述十分准确。

四.合作探究
要想把事物说明的好,光有生动准确的语言还不够,还要讲究说明方法,小组内讨论本文用
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1)“古代宫殿、近代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小结: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准确,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非凡能力。

五.妙笔生花
介绍你的校园,用多种说明方法,用总分的结构,300字左右。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到这里,你觉得有哪些收获?
(1)学习了本文,结构严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及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2)我学到了多种修辞方法,在以后写作文的过程当中,我会加以应用。

(3)我们国家有苏州园林,有北京故宫,有万里长城,我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自豪!七.结语: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苏州园林如画的建筑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水立方、鸟巢又是现代中国建筑与科技的融合,古人的设计让世界瞩目,今人的创造令全球震撼,祖国的明天属于你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加倍努力,用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再创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