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复杂的旋转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变换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方法,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探究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旋转的实例和性质。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3.实际问题: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变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简单的旋转变换问题,如将一个正方形旋转90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图形旋转二教学设计

篇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图形的旋转(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几天风大,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这个(出示自制小风车),有风的时候它会怎么样?(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
(板书一半课题:旋转)二、动手操作体会方法1、自己动手将课本30图片上的小旗帜绕m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自学提示(1)可以先把旗杆旋转90度,然后在找旗帜(2)把图直接画到书上(3)先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3、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
4、教师小结作图方法。
三、当堂训练1、完成课本30页第二副插图的绘图,绘图是注意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方法。
2、教师巡视检查。
四、课堂总结旋转图形时应该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篇二:2016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图形的旋转(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的数学北师版六年级的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课设计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学习目标 2. 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 在操作中成立空间观点,感觉数学的价值。
要点:能在方格纸大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学习重难点难点:能正确地确立图形旋转的要点线段。
教课准备投影仪、实物展现台、课件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课题出示课本 P29 页第 3 题——“画一画”。
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旋转线段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图形的旋转。
二、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1.出示问题 1——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 M 顺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
师:达成旋转我们需要知道什么?生 1:要知道中心点。
生 2:要知道方向。
师:好,这面小旗是如何旋转的呢?生:绕着点 M顺时针旋转 90°。
师:特别好!哪条先线绕着M点旋转呢?生:旗杆!总结:在绘图以前,我们先要确立图形的中心点,再找到与中心点相连的线段。
师:下边我们先把旗杆绕点M旋转 90°的图生绘图。
形画出来吧!师巡视。
师展现。
师:旗面该怎么画呢?生:用数格的方法。
师:我们一同着手画出旗面吧!师展现。
2.出示问题 2——画出三角形 ABC旋转 90°后的图形。
(1)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
( 2)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90°。
师:我们先来看图 1,画三角形 ABC绕点 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第一我们先要找到要点的线段,哪一条是生 1:线段 AB。
呢?生 2:线段 AC。
师:特别好!这两条都能够作为要点线段!①将线段AB 以点 A 为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到 B’处,使B’ A 垂直于 BA,如图( 1)②画出线段AC 旋转后对应的线段AC’,如图( 2);③连结 B’ C’,就获得了三角形ABC绕 A 顺时针旋转90°获得的图形A’B’ C’,如图( 3)。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性质和旋转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创意作图。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旋转的基本知识和旋转变换的运用。
但是,对于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旋转变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展示旋转变换的效果。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旋转变换的效果,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变换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介绍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旋转变换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展示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旋转变换的运用方法,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旋转的定义: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个点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2. 图形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图形旋转的作图方法:通过观察和推理,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进行作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作图。
2. 难点:理解旋转的性质,尤其是旋转中心的选择和旋转角的确定。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图形游戏,引起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和作图方法,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旋转作图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旋转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图形的旋转(二)2. 内容:包括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作图方法,以及示例和练习。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本上的旋转作图题目。
2. 选做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达到预期。
2. 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否通过合适的示例和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由于篇幅限制,本教案仅为框架性内容,具体的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旋转(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线段旋转。
首先回忆一下,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交流
1、师: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清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画法,在动手画一画。
(1)三角形A绕点O按()时针方向旋转()的三角形B。
(2)三角形A绕点O按()时针方向旋转()的三角形B。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二)廉江市石岭镇中心小学胡永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图形的旋转》(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上一节学生借助线段的旋转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旋转。
教科书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画出简单平面图形让图形上某个顶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在画的过程中体会旋转方向、角度等,初步感受平面图形的旋转,发展空间观念。
画简单平面图形的旋转,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主要还是要借助线段的旋转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科书设计“先让学生画小旗饶M调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再画“三角形ABC旋转后的图形”。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3、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4、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借助线段的旋转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现进一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旋转。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发现和动手操作这两种方法,而在学法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这三种主要学习方式。
另外,我还设计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
我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旋转并能够正确描述该过程;2.能够根据给定的角度旋转图形;3.通过练习提高对图形旋转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和旋转角度的计算;2.教学难点:旋转后图形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1课时以45°为例介绍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2课时练习图形旋转,巩固知识点2课时四、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1.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1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重新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描述图形旋转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2. 以45°为例介绍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2课时)2.1 讲解旋转角度的概念•介绍旋转角度的概念,例如以圆心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为45°;•通过白板演示,让学生理解旋转角度的含义。
2.2 讲解旋转的基本过程•以指定的图形为例,介绍旋转的基本过程;•通过白板演示,让学生理解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变化;•强调旋转前后图形大小、形状不变。
2.3 讲解如何通过计算角度旋转图形•教学如何通过计算旋转角度旋转给定的图形;•通过白板演示,让学生理解角度计算的过程;•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出指定旋转角度下的旋转后的图形坐标。
3. 练习图形旋转,巩固知识点(2课时)•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旋转图形,并确定旋转后的位置;•教师现场指导错误的旋转计算方法,并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旋转方法。
五、教学方法1.教师主导讲解:通过黑板或白板演示来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具体过程及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变化等;2.讨论合作学习法:进行练习题时,可以采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随堂测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具体过程及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变化等;2.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并提交作业,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旋转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操作,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进一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自主探究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对图形变换产生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若干张三角尺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
一、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风车)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
(课件演示风车旋转)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观察画面,探究简单图形的旋转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风车旋转过程中的同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三角形的每个顶点、每条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线段的长度没变,对应角的大小没变,点O的位置没变,相对应的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2.提问:根据上面的发现,你知道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可以怎样画吗?
3.学生讨论,探究画法并汇报。
(可以转化成线段旋转的方法来画,先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再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用线段旋转的方法画出关键线段旋转后的对应线段,然后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风车旋转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含义。
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为后面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准备。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课件出示教材30页上面例题)。
(1)先想象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再动手画一画。
(2)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根据旗杆旋转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
预设
方法一用纸剪一面小旗或用学具代替小旗帮助思考,摆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小旗,再画。
方法二先画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旗杆,再画小旗。
(3)小结画法。
配合课件演示小旗旋转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方法:①先找关键线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2.教学教材30页画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
(1)读一读,题目中有什么要求?你准备怎么画?
(2)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整个图形旋转后是什么形状?
(4)做一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总结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获得对图形旋转运动的深刻理解,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
四、巩固提升,加深对图形旋转的认识
1.刚才大家通过动手、动脑,画出了小旗、三角形分别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现在你们想试试其他图形吗?
(1)(课件出示题目:画出长方形、三角形小旗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读题,明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三角形小旗进行旋转后再画)
(2)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的画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2.完成教材31页“练一练”1题。
(1)学生先想象三角形的旋转过程,再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五、欣赏图片,感受升华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生活中一些图形的旋转规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新的认识,谈谈你的收获、体会和想法吧。
运用图形的旋转还可以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课件演示)旋转是事物运动最完美的方式,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去发现大自然中旋转的美。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31页“练一练”3题。
2.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二)
图形的旋转―→线段的旋转
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方法:先找到关键线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