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寨沟县文化产业长廊项目总体策划
(推荐)九寨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九寨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01-21一、基本思路按照突出当地特色、方便外部联系、合理配量资源、分层次开发旅游产品的旅游生产力布署原则,旅游发展总体布局要充分体现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高寒岩溶地貌景观的原生性特征和地质历史化过程,向游人展示我国科技人员保护这一珍贵自然奇观的艰苦努力和重要科学成就及其前沿方向,挖掘这一世界级自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前景。
必须对九寨沟景区及其周边区,即对九寨沟县域的旅游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布局为“1-3-4-2”产品形体框架。
即突出一个旅游品牌、建设三个旅游城镇、新开发四个幅射片区、运作运好两旅游环线(图5-4)。
1、一个旅游品牌:九寨沟2、三个旅游城镇:两个旅游支撑中心(漳札镇、南坪镇)和一个副中心(玉瓦镇)3、四个新开发景区:神仙池――黑河、干海子、白河、勿角4、两条旅游环线:南环线、北环线一、旅游定位1、旅游环境定位现代旅游是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的,一般分为4个圈层的空间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城市中心区:以进城观光、文化、游乐、商贸、会议、会展旅游活动为主;――城郊扩散区:离城市中心区域半个小时车程以内,以城郊休闲活动、乡村农业旅游为主;――空间消费区:离城市1-1.5个小时车程的广阔地区,以城市人到外地租房、购房,买回空间、扩展消费为主,适宜发展避署、度假、老年休闲社区及城郊高档别墅建设,或者也可能开发成为政府机关单位第二办公基地;――旅游对象分化区:为离城市2――5小时以上车程的中远程特定区域,以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旅游活动方式,个性化、自主选择性旅游发展空间。
前三项是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附属物,而第四项则可成为独立的旅游目的地。
以成都市为中心,九寨沟和九寨沟县旅游定位正落在这一区域(图5-3),是发展多元化专项旅游产品的特定地域。
2、旅游发展方向定位:本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与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环境综合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
九寨沟县如何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九寨沟县xx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九寨沟县xx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九寨沟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阿坝州东北部。
东、北与甘肃省文县、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平武县、松潘县接壤。
总面积5288平方千米。
九寨沟县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
属高原湿润气候。
境内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还有省级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贡杠岭自然保护区、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和神仙池风景区、甲勿天池、黑河风光带、玉瓦石碏红叶风景区、喇嘛石大峡谷风光、杜鹃山、勿角白马藏族风情园等众多生态人文资源。
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九寨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8年,九寨沟下辖3个镇、14个乡,另设有1个牧场、1个管理局,常住人口8.15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25.36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2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5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596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2:33.3:5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052元。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3030.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15.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9.14%;流动资金1415.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86%。
达产年营业收入1377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474.90万元,税金及附加230.28万元,利润总额3295.10万元,利税总额3979.88万元,税后净利润2471.3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508.5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5.29%,投资利税率30.54%,投资回报率18.97%,全部投资回收期6.77年,提供就业职位228个。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
注重发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区域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同发展,利用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使投资项目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达到“高起点、高质量、节能降耗、增强竞争力”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数字九寨沟”整合方案.doc

深圳鼎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成立项目小组并经过仔细分析和详细论证,根据系统建设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我公司以往开发和实施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的经验,全面贯彻“标准、一体化、稳定、扩展、安全、成本”的总体规划思想,构建九寨沟管理局“数字九寨沟”整合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
3、电子印章保证文档的安全。
4、电子商务系统采用多级安全措施,防火墙,操作系统认证,应用级认证,口令采用MD5加密。对于银行的数据交换采用的是数字证书。图示为:
2.3现有硬件设备
现有的服务器硬件设备包括:
1)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两台AS 400主机,目前托管在深圳
2)沟口票务处两台电子门票PC服务器
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须相互结合,其结合方式是从更低层面、更广形式上实现产业互联。产业互联将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竞争者、监管者、协调者等等纳入其中,这种互联形成的不是点与点连成的线,而是面与面连接成的立体的网络空间。由此,旅游业才有可能实现更高程度的协作与联动。
被誉为“人间仙境” 、“童话世界”的九寨沟早就蜚声于海内外,不但有着绝美的山和水,还有着淳朴的藏羌文化,国家和省旅游局都十分重视九寨沟的建设,提出以九寨沟为龙头的建设“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建设四川国际旅游通道的目标。此时,九寨沟人高瞻远瞩,又提出建设“数字九寨沟”的宏伟目标。系统要求采用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架构以及标准,有效地对九寨沟现有的以及将来的信息系统实现包括用户界面、应用集成、数据交换等多方面的整合,为九寨沟信息系统的长期规划以及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平台。毫无疑问,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无论是软硬件都必将走在国内旅游景区的前列。历史给了九寨沟这个机遇,我们只有抓住它,实现它。为此,我们很荣幸地拟订了“数字九寨沟”的整合建设方案。
九寨沟风景规划

目录
10 11 12
十一.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十二.分期发展规划
九 寨 沟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属山水型,湖泊、瀑布亚类;以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湖地貌为特征,以 彩湖叠瀑为主景,与藏族风情相融合;供观光游览为主,兼科普、科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规划布局
1. 风景游赏布局:游人从羊峒进入风景游赏区;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是重要风景游 赏区;扎如是辅助游赏区。而天海景段由于属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同时海拔超过 4000 米, 游人很难到达,因而不作为风景游赏区。交通方式以车游解决交通、步游观景相结合。 2. 游览设施布局:漳扎镇十公里长的河谷地带是风景区的游览设施设置区,风景游赏区内 不再有旅宿床位设置。风景游赏区功能的单一化将非常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工作。游赏区内的 诺日朗和羊峒是游赏区内的中心服务部,其它重要点设服务部,如树正、长海、原始森林,提 供茶水、休息等服务。 3. 居民调控布局:合理解决居民生产建设与风景区价值之间的矛盾,是居民调控的核心。 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一定的期限内将沟内居民的经营活动全部外迁。 (2)对居民点的建筑进行整改,使之与风景环境相协调。对此应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和相应 的管理办法。 (3)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使居民的认识逐步提高,配合风景区管理部门的工作。 (4)沟内的居民点均为衰减型,逐步引导部分居民迁出,将沟内居民总数控制在现有范围内。 4. 保护培育布局: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相协调一致。风景区的特级保护 区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一致,而风景区的一、二级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一致。保护 措施等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规划分区
九寨沟风景区由两大功能区组成,即沟口 以南的风景游赏区和白河流域的游览设施区。 风景区综合划分为以下六个区:游览设施 区、树正景区、诺日朗景区、剑岩景区、长海 景区、扎如景区。
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九寨沟县广播电视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数字九寨沟项目案例

目录1基本情况 (3)1.1 工程概要介绍 (3)1.2 总体建设目标 (4)1.2.1 指导方针 (4)1.2.2 建设主题 (4)1.2.3 建设要点 (5)1.3 总体框架 (5)1.3.1 总体技术设计框架 (5)1.3.2 总体功能框架 (6)2技术情况 (7)2.1 九寨沟电子商务系统 (8)2.2 门禁票务系统 (8)2.3 办公自动化系统 (8)2.4 GPS车辆调度系统 (9)2.5 多媒体展示系统 (9)2.6 智能化监控系统 (9)2.7 监管信息系统 (10)2.8 LED信息发布系统 (10)3 管理情况 (10)3.1 组织领导机构 (10)3.2 运行维护机构 (11)3.3 人员技术培训 (12)3.3.1 全局职工培训 (12)3.3.2 专业技术培训 (13)3.4 实施计划进度 (13)3.4.1 准备阶段 (13)3.4.2 实施阶段 (13)4 效益情况 (14)4.1 投资规模 (14)4.2 社会效益 (15)4.2.1 有利于预测、控制游客流量 (15)4.2.2 有利于景区人车分流即时化 (16)4.2.3 有利于防灾害的即时监控 (16)4.2.4 有利于改善景区旅游秩序 (16)4.2.5有利于营销市场导向 (17)4.2.6 有利于管理层的科学决策分析 (17)4.3 经济效益 (18)4.3.1 直接经济效益 (18)4.3.2 间接经济效益 (18)5 经验建议 (19)5.1 主要技术经验 (19)5.1.1 资源保护数字化 (19)5.2 主要管理经验 (20)5.2.1 运营管理智能化 (20)5.2.2 产业整合网络化 (21)5.3 重要建议意见 (22)5.3.1自我总结建议 (22)5.3.2专家组意见 (22)参考文献 (23)1、基本情况1.1工程概要介绍新世纪之际,在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阿坝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顶级桂冠于一身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以“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龙头建设四川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打造藏区第一州”为契机,着重信息科技搭建九寨沟景区“保护、科研、开发”的综合应用与基础平台,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旅游精品的过程中,严格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立足于“高起点、快发展”,强力推进“数字九寨沟”的建设。
九寨沟规划案例分析

九寨沟规划案例分析姓名:马晨曦班级:城规1001班学号:******** 指导老师:赵敏九寨沟规划案例分析一、九寨沟概况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因为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
1990年,九寨沟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0年10月29日,通过院士专家们的评审验收,九寨沟正式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九寨沟景区长约六公里,面积6万多公顷,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人间仙境”、“童话世界”是表达九寨与黄龙水景最恰当的词语。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
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
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20米。
以翠海(高山湖泊)、叠海、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
二、主要景点宝镜崖一走进九寨沟,便可见扎如沟北侧有一块巨大的石崖,昂然矗立,巍峨挺拔,表面平整,远远望去,像是一座大屏风。
这就是宝镜崖,也称为魔鬼崖。
九寨沟旅游度假区开发

九寨沟旅游度假区开发第一篇:九寨沟旅游度假区开发中查沟养生旅游度假区开发背景分析[摘要]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思路为: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客源市场法为依托,坚持综合性的开发导向,在区域旅游开发的背景分析基础上进行专项开发,建构旅游度假区空间开发时序,确立旅游产品开发的投资走向,层次及规模,制定该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步骤。
旅游度假区开发涉及因素很多:既包括自然生态背景,也包括社会经济背景,旅游资源背景和客源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中查沟养生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进行背景分析。
[关键词]九寨沟;养生旅游度假区;开发背景中查沟位于九寨沟县漳扎镇内,与九寨沟景区仅一山之隔,是一条长约10公里、宽约3.5公里的峡谷,沟口海拔2189米,山顶海拔约为4000米,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中查沟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古老的藏族村寨,其神秘的藏族民俗风情和人文资源别具特色。
中查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常年有金字塔般的雪峰、五彩斑斓的彩林、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孱孱不息的溪流;夏季,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冬季,白雪皑皑,银妆素裹,是少有的冰雪旅游世界。
中查沟处于九黄机场到九寨沟景区的机场快速公路旁,人称“九寨沟的后花园。
一、养生旅游度假区简介(一)养生与健康养生一词在我国最早由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提出,他强调人类要主动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调理心身、养护生命。
一般来说其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调摄保养,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
中国有着传统的养生方法和养生观念,对养生之道的研究热情经久不退,已经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完整系统的养生理论。
(二)养生旅游指的是依托自然和人文养生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利用生态化的手段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在达到保健与治疗目的的同时对当地的原生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负责任地进行保护的一种旅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