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

合集下载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其他常见时间或经度信息的提取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其他常见时间或经度信息的提取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其他光照图中常见时间或经度信息的提取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其他光照图中常见时间或经度信息的提取
6时
左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1. 弧线AC表示_晨__线,BC表示昏___线。(填“晨” 或“昏”)
规律:除南北两极外,约为15°/时
线速度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变化规律: ①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负相关) ②6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线速 度的一半 ③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1 地球自转特征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定半球及纬度带
地球线速度数值向北减少,为北半球,反正南 半球 ① 0——837km|h 60°--90° 高纬度地区 ②837——1447km|h 30°—90° 中纬度地区 ③1447——1670km|h 0°—30° 低纬度地区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时间数轴法
1.定时:确定用于计算的参照时间 2.定向:确定两地的相对的东西方向 3.定差:确定两地的时区差(同减异加)时区差*1小时=时间差 4.定值:所求的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及其应用
偏移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地转偏向 力规律及 其应用
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产生偏转,在 气流和水流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透析高考命题主题1第一板块命题主题一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透析高考命题主题1第一板块命题主题一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

A.等于 1/2
B.多于 1/2 少于 2/3
C.等于 2/3
D.多于 2/3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D
70°W
12
东 250
掌握“时间计算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的四大步骤
步骤
地方时
区时
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
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
①某地区时为该地所在时区内中央经线
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
A.1/4
B.1/3
C.1/2
D.全部
解析:第 1 题,根据雅加达经度可算出当地位于东七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因 而雅加达比北京时间晚 1 小时,即雅加达亚运会开幕时,当地区时为 8 月 18 日 19 时。 第 2 题,开幕当日为 8 月 18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全球除极昼、极夜 地区外,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选 B。第 3 题,雅加达亚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 为 8 月 18 日 20 时(即 120°E 的地方时),0 时或 24 时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为 180°,与 国际日界线大体重合,故全球各地皆为 8 月 18 日。 答案:1.B 2.B 3.D
5.飞机从新西兰奥克兰到达檀香山一共用时( )
A.12 小时 21 分钟
B.11 小时 49 分钟
C.8 小时 11 分钟
D.12 小时 11 分钟
解析:第 4 题,从新西兰奥克兰(东十二区)飞向檀香山(西十区),是由西向东飞,C、D 错;从东十二区飞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后,日期要减 1 天,A 错,B 对。第 5 题, 利用飞机飞行时间计算公式(到达目的地时间=出发地时间±时差+飞行时间)进行计 算,目的地檀香山的时间比出发地奥克兰的时间晚,公式中时差前应取减号(-),即 2017 年 12 月 31 日 10 时 16 分=2018 年 1 月 1 日 0 时 5 分-22 小时+飞行时间,可算 出飞行时间为 8 小时 11 分钟。 答案:4.B 5.C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

第一部分专题训练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山东寿光一中月考]读四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四区域发育的四条河段中,最相宜发展水上漂流运动的是()A.①B.②C.③D.④2.可以看到“白练垂空”意境的河段是()A.①B.②C.③D.④[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监]超级满月迎新年!2019年1月有两次满月,分别是1月2日和1月31日。

同时,1月31日的这次满月期间,我们还能观赏到精彩的月全食天象。

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赏到全过程。

右图为“地月系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甲、乙、丙、丁为月球绕地公转的位置。

据此完成第3题。

3.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019·北京卷]在乡村振兴安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

读图回答第4题。

4.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9·四川成都七中模拟]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位于甲地旁边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观赏峡谷风光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6.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2019·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依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完成7~9题。

7.乙图比甲图()A.比例尺更小B.比例尺更大C.等高距更小D.等高距更大8.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①E、F海拔确定相同②E、F海拔可能不同③M、N海拔确定相同④M、N海拔可能不同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实际统计显示,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缘由是E、F两地()A.海拔更接近B.降水量更接近C.相互间热量交换快D.相互间纬度差异更小[2019·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地理图表的判读》的一等奖说课稿

《地理图表的判读》的一等奖说课稿

《地理图表的判读》的一等奖说课稿1、《地理图表的判读》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本课题提出的思路此次出课正赶上高一地理总复习结束期间,第二轮综合复习基本结束,马上就要会考了,在会考考纲中有明显的规定,读图分析题占30分,以中等难度为主,属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制定了本课题。

知识点涉及地图的定向、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图,地图的定向属于初中地理的内容,但有不少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另外这部分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有必要进行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上册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必有的内容,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

会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判读等压线图,在图上判断高、低压中心;空气运动方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也是会考的考点之一。

因此,我将日照图的判读和等值线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重点;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日照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由于是专复习课,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括起来,形成方法。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一)地图的定向采用三个练习题,让学生总结地图定向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概括出地图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向,同一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表示东西方法。

(二)日照图的判读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课件,讲清日照图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判断各种日照图中的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情况,最后总结出日照图的读图要点:晨昏线的判断依地球自转而定,地方时的判断应在赤道上进行(日出6时,日落18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应掌握计算的方法。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技能一 方法技巧二 区域地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技能一 方法技巧二 区域地图的判读

典例剖析
方法总结
培优演练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第4~6题——新疆地区兰新铁路建设的
区位及城镇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36题——错那湖沿岸的风沙活动 第37题——沙特阿拉伯的磷酸盐工业布局
生态脆弱区
第42题——青海湖鸟岛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43题——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
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 1.该区域的独特占位状况。 2.该区域内充填了哪些地理要素。 3.该区域内这些地理要素的组合配置状况是怎样的。 4.这种配置与组
常见的区域地图有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各要素综合或 某些要素综合图)、区域专题地图(区域地形图、区域水系图、区 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 通图)等。分析此类地图的一般步骤如下:
【命题探究】 区域地图的选择规律 命题时一般选择大比例尺小范围图,区域选择上一般选取人类活动 或认知相对较少的区域(冷区域),如 2016 课标Ⅰ堪察加半岛;生态 环境较脆弱的区域(热区域),如 2014 年课标全国Ⅰ卷,具体分析如 下: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 因素是热量不足。故选A;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2014年 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 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说明该地区温室种 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 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 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故选D;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信 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 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 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故选A。 答案 (1)A (2)D (3)A

201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2课时 地理图像和地理表格

201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2课时 地理图像和地理表格

答案:1.过程示意图 2.地形剖面图
地理图表的判读
1. 常见地理图像的判读(举例)
类型 点、线状分布图,如:
判读方法 ①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图示区域内容作纲要性总体认识,如读“世界铁矿分布图”, 就应该注重名称中所含的两个知识要素:范围——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在 读图题中,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加以说明; ②读图例: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会提高阅读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等,都可以用一定 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 记,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 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习惯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 如“▲”在常规图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铁矿图例,但在特定题目中则可能表示其他 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某山峰等。因此养成认真阅读图例的习惯是非常 必要的;
T 1 值约为—8℃,年降水量约为 300
毫米。
原理示意图, 如:
地 理 示 意 图
①了解图意, 图文转换。 读 图包括读图 名、读图例、 读内容、 读功 能等环节, 从 图中获取做 题的信息; ②知识回顾, 寻找依据。 在 读图的基础 上, 结合题目 的要求, 回顾 与题目要求 相关的内容。
过程示意图, 如:
地理图表的绘制
1.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 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 1) 画出剖面基线 A B 。 ( 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 5、10、15、20倍, 2) 倍数越大, 起伏 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 M N , 按水平比 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 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 在剖面图的左侧 或右侧, 作基线的垂线, 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 为纵坐标。 ( 点出剖面基线 A B 与等高线的交点( 3) 1点~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 M N 线上 , 引垂线。 ( 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 4) 找出垂线 1~15点的相应高度。 ( 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 点~15' 连接起来, 5) 1' 点) 即得出 A B 剖面线 的地形剖面图。

专题01 地球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01 地球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1.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晨昏线,反过来,也可根据晨(昏)线判断地球的自 转方向,进而确定所属半球。如图,若AB为昏线,BC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 方向自转,为北半球;反之,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半球。
拓展:晨昏线的应用
2. 确定地方时
拓展:晨昏线的应用
3.确定太阳直射点
拓展:晨昏线的应用
经度差60°,时间相差约4小时 图示时刻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6:00,北京时间约10:00,接近10:00
图示时刻国际空间站与北京相差约180°,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需要约45分钟
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2.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1:1
B.1:5
C.2:5
D.3:5
核心 考点
03 太阳视运动、日界线——真题
(2022·浙江)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 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 图。完成下面小题。
1.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
B.1:5
C.2:5
D.3:5
北京时间120°E5点时,75°E为0点
根据地球上新的一天:75°E向东到180°,约105° 地球上旧的一天:360°—105°=255° 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105/255,约为 2:5
必备 知识
4.确定日期
拓展:晨昏线的应用
5.确定昼夜长短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篇图表得分技能技能4区域地图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篇图表得分技能技能4区域地图课件
技能4 区域地图
2热点追踪 常见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类型一 宏观区域地图的判读 1.空间定位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 人文特征。区域定位是区域特征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定位要 利用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信息。
2.要素提取 区域图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 特征?读图时要根据图名锁定主题,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 理事象及其特征。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 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 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D.反复进退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M 区雪线分布海拔整体比 N 区高,因为 M 区地处热带, 与同海拔的 N 区相比,气温较高;M 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 因为 M 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为迎风坡,降雪较多;N 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因为 N 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 为迎风坡,降雪较多。
类型二 局部区域地图的判读 1.“四看” ①看经纬度;②看海陆分布;③看轮廓特征;④看重要地物。 2.“三定” ①定区域位置;②理清各要素间的联系,定区域地理特征; ③整合图文信息,定答案。 以下图为例进行说明。
解析:(1)地理位置特征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 置等方面回答。巴拿马运河地处热带(或低纬地区),濒临太平洋 和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交界处。地理意义主要是从南北美洲的
分界线、沟通两大洋、缩短海上运输距离等方面回答。(2)A 区位 于巴西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加上开发较晚,交通不便,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日期图 日期图是反映某时刻地球表面日期分布的示意图。一般由 “经纬网+日界线”构成。根据日界线特征和日期换算原则解 题。步骤:首先确定(区分)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变更的日界线; 再由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自然变更的日界线(0 时经线) 之间的经度差来推算时间。
图 4-1-7
三、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
答案:(1)22 (2)11/12 (3)22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________。
(3)再过________小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思路分析】根据日期的变化区分两条日界线(180° 和0时 所在经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过 NA 进入 3 月 22 日→NA 为 3 月 22 日 0 时经线;自西向东过 NB 线,其东侧为 3 月 21 日→则 NB 为国 际日界线(180° )→NA 经度为 180° -120° =60° E。 (1)已知 NA(60° E)为 3 月 22 日 0 时→北京时间(120° E)应为 3 月 22 日 4 时;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跨经度 120° →占全球的 1/3; (3)自然日界线 NA 自东向西转 240° 与国际日界线 NB 重合时, 全球处于同一天→需 16 小时。 【答案】(1)22 4 (2)1/3 (3)16
关。 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 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1.一天当中,正午时,日影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出
或日落时,日影最长。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太阳 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短;太阳直射 23°26′S,全年
正午影长最长。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南。太阳 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长;太阳直射 23°26′S,全年
2.日照图中“五点”之间的关系: “五点”指太阳直射点、两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交点)、 两切点(晨昏线与某两条纬线的切点)。准确把握日照图中“五
点”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图 4-1-6
3.日照图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 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地轴(或交点所在经线)的夹角(晨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同一半球极点的太阳高度角 =切点纬度的余角(两切点是指晨昏线与某两条纬线的切 点,也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 =极昼区某点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和的 1/2。
(4)斜视图:
图 4-1-4 日照图的判读中,要注意以下关系:
图 4-1-5
1.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是过地心且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所在平面与太阳 光线垂直,图中∠α=∠β,即晨昏线平面与其和赤道之间交点 所在经线圈的夹角=直射点的纬度。故春、秋分,晨昏线与某 条经线重合,且过南北极点,与所有纬线相交。 春、秋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和经线相交,夹角等于直 射点的纬度(二至日最大,为 23°26′)。晨昏线与纬线有相交、 相切、相离的关系。
图 4-1-14
图 4-1-15
【典例 1】图 4-1-16 中弧 ACB 是晨昏线,C 地点位于格
陵兰岛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4-1-16
(1)假设 A 点经度为 125°W,那么 B 点的经度为______;飞
机从 A 地点飞往 B 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从 A 地点出发沿纬线向东飞到 B 点 B.从 A 地点出发沿弧 ADB 飞到 B 地点 C.从 A 地点出发沿弧 ACB 飞到 B 地点
四、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基本类型包括直角坐标折线图(图 4 -1-9)和半圆倾角路径图(图 4-1-10)。找准拐点(极值)所对 应的日期(节气)是解题(推算当地纬度等)的关键。
图 4-1-9
图 4-1-10
1.利用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节气判断南北半球——冬 至(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北半球;夏至(6 月
③调用知识:球面上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这两点所在大圆 上的那段劣弧,弧 ACB 是晨昏线(地球上的一个大圆)→从 A 地
点飞往 B 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B 两点所在大圆上的一段劣
弧——弧 ACB。
④若 A 点经度为 135°W → A 点与 C(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 点)点间的经度差为 90°→A、B 两点就是两交点——在赤道上 →B 点的纬度为 0°。 ⑤若图中 A 地点正当日出→弧 AC 是晨线→C 点所在的 45°W 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 方时为 12 时→北京时间为 23 时。 ⑥若图中 A 地点正当日落→弧 AC 是昏线→C 点所在的 45° W 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70° N 纬线在昼半球, C 点为发 生极昼的切点→太阳直射点在 20° N,135° E→再过两个小时,地 球 向 东 自 转 30° , 太 阳 直 射 点 在 地 球 表 面 向 西 移 30° 为 20° N,105° E。 【答案】(1)35°E C (2)0° (3)B (4)B
2.北半球在夏至(6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在冬至(12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3.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持续
时间越长。
4.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七、变式图、简化图 变换方式:平移(图 4-1-12)、旋转(图 4-1-13)。处理措
)
D.从 A 地点出发沿经线向北经北极点,再沿经线向南飞到 B 地点
(2)假设 A 点经度为 135°W,那么 B 点的纬度为______;
(3)若图中 A 地点正当.17 时
D.5 时
(4)若图中 A 地点正当日落,两个小时后,太阳直射点的地 理位置是( ) B.20°N,105°E D.20°26′S,105°E
(30°W)的地方时为 12 时,150°E 经线即为 0 时经线。
(1)北京时间(120°E)应为 22 时;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跨经度 330°(150°E 向西 到 180°),占全球的 11/12; (3) 自然日界线 150°E 经线自东向西转 330° 与国际日界线
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需 22 小时。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点拨: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道,MN 为晨昏线,大陆上的等 温线向南凸,说明是 1 月左右,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 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2.图示时刻( B ) A.东经 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时)——推算当地经度或标准时间所在经度。
4.南、北两极点在某一天中太阳高度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常 数 C(C=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其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图中是
一条直线(如图 4-1-8 中②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线呈一直线,表
明②地是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的某极点,且根据②地太阳 高度值为 h,可以断定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为南纬或者北纬 h)。 5.多个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时要注意对它们东西 方向、南北方向和高低纬度的判断。
【学以致用】
(2012 年四川卷)图 4-1-17 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 ,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 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 1~2 题。
图 4-1-17
1.由图文信息可知( C ) A.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图 4-1-13 中,由 T 点和 O 点经度同为 160° W 可知其上 部是下部匹配部分的背面以 160° W 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轴沿赤 道平面旋转 180° 所得——O、T 位于 160° W 经线;A 位于 110° E 经线; B 位于 70° W; M、 Q(P)、 R 位于 20° E 经线(如图 4-1-15)。 可画出晨昏线 AR。
施:复原、补全、(俯视图、侧视图)视角转换。
图 4-1-12
图 4-1-13
试在图 4-1-12、图 4-1-13 中各自左下部分画出晨昏线,
用阴影表示黑夜。
图 4-1-12 中,由 T 点经度(160° W)和 O 点经度(20° E)可 知其上部就是下部匹配部分平推 180° 所得——O、 P、 R 位于 20° E 经线;A、B 位于 110° E 经线;M、Q、T 位于 160° W 经线(如图 4-1-14)。即可正确画出晨昏线 AT。
第二部分
地理技能 方法归纳
地理图表技能
专题四
第1 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与变
化的基础,因而“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 地理核心主干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考查更多的依赖各 种形式的图像,对地球运动基本图像系统判读技巧的熟练掌握 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涉及到的图像主要 有日照图、日期图、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昼夜长短变化示意 图等。
一、日照图 日照图是反映某时刻太阳光照情况的示意图,也叫光照图。 一般由“经纬网+晨昏线”构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 图的形式变化多样。日照图主要类型有侧视图、极地俯视图、 圆柱投影图、斜视图等。 (1)侧视图:
图 4-1-1
(2)极地俯视图:
图 4-1-2 (3)圆柱投影图:
图 4-1-3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南半球。
2.利用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来判断纬度范围——有太阳直射 现象,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无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 南北回归线以外。 3.利用公式 H=90°-|θ-δ|计算当地纬度。
五、直立物体影子日(年)变化图
直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直接相
图 4-1-8 1.太阳高度为 0°的时刻表示日出日落时刻——推算白昼长 短(如图 4-1-8 中:①地昼长小于 12 小时、②③地昼长等于 24 小时、④地昼长等于 12 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