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第17课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第17课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一、课标分析简述英国宪章运动基本概况,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掌握《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与历史意义。
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二、教材分析之前学习了世界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资产阶级从其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社会矛盾的不断冲击下,一步步向前进行的。
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一样的,在资产阶级不断发展的时候,他们的对立阶级——无产阶级也在不断发展着。
而且,这两个阶级都一直在于对方的斗争中不断的完善着自己。
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的情况。
本课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首先是英国的宪章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基本条件;随后是马恩适应时代的需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最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巴黎人民在特定背景下,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行了首次实践,开创了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先例。
第一目《人民宪章》的呼声,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宪章运动的起因。
第二,宪章运动的中心内容。
第三,宪章运动的性质。
第四,宪章运动的历史影响。
关于第二目本课重点共产主义运动的航灯,主要包括:第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开展的革命实践活动。
第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影响。
第三目“为真理而斗争”,需要弄清巴黎公社出现的背景、巴黎公社的建立、保卫公社的战斗“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宣扬巴黎公社精神的《国际歌》等几个问题。
建议教师用1课时教授本课。
三、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弱,通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19世纪70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主要历史史实。
第17课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公社的措施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具 有无产阶级性质,无产阶级发挥了空前 的历史主动性和革命首创精神。
(背过)巴黎公社的性质: 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五月流血周(5月21日至28日)
公社战士英勇就义
巴黎公社墙
5月27日,最后 一批公社战士退守 拉雪兹神甫墓地, 终因弹尽粮绝,在 一堵墙边全部壮烈 牺牲。1908年5月21 日,法国群众在这 堵墙上镶嵌了一块 大理石板,上面刻 写“献给1871年5月 21日至28日公社的 遇难者”字样。这 堵墙被称为“公社 社员墙”。
欧仁·鲍狄埃(1816-1887年)曲作者皮埃尔·狄盖特
《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事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那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四月提纲》
C.《庶民的胜利》
D.《共产党宣言》
基础知识
5.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B )
A.反动力量强大
B.缺乏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C.没有明确的斗争纲领 D.生产力发展远远没有成熟
6.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D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3)当前,我们应向上述著作的作者学习什么?
延伸探究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被视为一种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理论体系。
它试图解释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必然性,并提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中阶级斗争的概念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和实践。
一、阶级斗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之一。
阶级斗争是指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对抗,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取利润,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这种剥削关系必然引发无产阶级的不满和反抗,从而形成阶级斗争的局面。
另一方面,阶级斗争还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统治阶级通过掌握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来维护其利益,而被统治阶级则处于权力和资源的相对缺乏状态。
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对立不断激化,也推动了阶级斗争的发展。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压迫和剥削的阶级,他们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无可替代的力量。
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压迫:无产阶级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他们受到剥削和压迫,生活条件艰苦,工作时间长且辛苦。
经济上的压迫迫使他们追求社会变革,寻求解放。
2. 意识觉醒: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无产阶级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命运。
通过教育和觉醒,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是被剥削的阶级,并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
3. 组织与团结:无产阶级通过自身的组织和团结,形成团体力量,实现集体行动。
工会、工人阶级政党等组织形式的建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4.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理论框架。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来实现解放的策略。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无产阶级革命并不是空想或者理论上的概念,而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初中历史】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PPT课件

《共产党宣言》 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1848年2月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 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客观 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的历 史使命。
巴黎公社出现的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 法国遭到惨败 巴黎人民发动起义 推翻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成立了巴黎公社。临时政府逃出 巴黎,迁往凡尔赛。
巴黎公社的性质
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
政权的第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宣扬巴黎公社精神的《国际歌》
起来 , 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 , 全世界受苦的人 ! 满
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马克思的夫人安妮· 马克思
伦敦海格特公园的马克思墓
恩格斯(1820 ~ 1895)
恩格斯和工人在一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办《莱茵报》情景图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
《共产党宣言》草稿
1920年陈望道翻译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第17课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英国宪章运动 Charti求取得普选权 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宪章派的大集会
当 时 讽 刺 达 尔 文 的 漫 画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德典 国哲 古学 英典 经 国政 济 古治 学
英空 会 法想 主 的社 义
第17课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狄盖特于1848年10月8日出生在比利时根特城工人家庭, 后全家迁居法国里尔。7岁就进工厂做童工,12岁才进工人夜 校。他很聪明,16岁考进了里尔市立艺术学院的夜学部,学 习绘画和音乐,18岁获得学院的音乐一等奖 。他终于成了业 余的工人作曲家。狄盖特拿着这本诗集,回到家里一翻开, 立即被吸引住了,特别是那首《国际歌》,他更加喜欢。他 觉得那首歌词很适合于写成合唱歌曲。歌词激励着他,他以 满腔的激情,一夜不眠,谱成了那首气壮山河的曲子。第二 天晚上,他在一个酒馆里试唱。6月23日,他在卖报人的庆祝 会上正式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接着以狄· 盖特假名出版, 印了6000份。《国际歌》出版不久,就遭到统治阶级的迫害, 发行人因为这首歌被判刑。狄盖特一生清苦,1932年9月26 日病逝。但是,不管统治阶级怎样禁止和迫害,这首歌还是
能力拓展
( 1 )巴黎公社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 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意思相近即可)。
(2)国际主义精神。
(3)无产阶级性质;材料一。
再见!
能力拓展
材料三: …… 4 月 12 日,公社决定毁掉万多姆广 场上由拿破仑在1809年战争后用缴获的敌军大炮 铸成的凯旋柱,因为它是沙文主义和民族仇恨的 象征,并把万多姆广场改名为国际广场。 ( 1 )用一句话概括归纳材料一中巴黎公社采取 的措施。 (2)材料二、三体现了巴黎公社的什么精神? ( 3 )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什么?在上述三个材料 中,哪个材料更能体现它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讲讲你 所知道的马 克思、恩格 斯的故事。
马克思
马克思出生在普鲁士莱茵省 特里尔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从小 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决心为人 类的解放而斗争。大学毕业后, 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主编, 但由于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这份报纸很快被查封了。后来, 马克思来到法国,从此开始了流 浪生涯。因为宣传革命思想,马 克思被普鲁士政府开除国籍,他 不得不在欧洲各国过着流亡生活 。因此马克思风趣地说自己是“ 世界公民”。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第17课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
2.能力要求:通过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
从此以后,这部著作和两位作者的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人类思想史和革命的丰碑上,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哪三大工人运动?共同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
无产阶级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有组织、有意识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时期。
英国的宪章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宪章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所显现出来的巨大革命力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
独立的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不仅使无产阶级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认识,同时也为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
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工人阶级只有在规模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担负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的。
(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阐述了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推动的。
无产阶级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目标,致力于消灭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的发展不是和谐的,而是存在着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推动历史的发展。
1.1 阶级与阶级矛盾社会中存在两个主要的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掌握着经济和政治的权力,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剥削被统治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被统治阶级则经历着剥削和压迫。
这种阶级矛盾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发展。
1.2 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形式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目标,意在消灭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2.1 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无产阶级必须具备阶级觉悟,认清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并有组织起来的能力。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工会、政党等组织形式,进行联合斗争。
2.2 革命的道路和手段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手段是革命者根据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选择的。
历史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有不同的形式,如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论哪种形式,无产阶级都要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3 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建立无阶级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不再被剥削和压迫,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在无产阶级进行斗争和革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斗争策略和战略
战术的理论原则。
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战斗力
的重要保证。
一、战斗目的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无产阶级加强革命实践,一步步向着这个方向迈进。
二、独立自主的斗争
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必须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
无产阶级不应妥
协或跟随任何其他阶级或力量,应该以自己的力量和方式推动革命的
进程和形势。
三、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武装斗争,反对反动派及其武装力量的压迫和
侵略。
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力量和主权的必要手段。
四、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群众是革命的动力和基础,无产阶级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发动群众并组织他们的力量积极参与革命。
必须落实群众路线,处理好领导和群众关系,让群众在革命斗争中成为主体。
五、持续不断的斗争
革命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和过程,必须保持持久性和坚韧性。
在所有的形式和周围环境中都要继续斗争,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坚持不懈地向着革命的目标前进。
六、阶级斗争的现实性
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和动力,依靠阶级斗争,淘汰并打击剥削阶级和反动派,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获得胜利。
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贯穿无产阶级斗争的全过程,是革命实践的重要指导原理。
坚持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就能够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准确性和实践效果,实现革命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