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常见毒物及防护知识

合集下载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化学毒物是指那些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和致癌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毒物及防护要点。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能溶解有机或无机物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醇类、醚类等。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这些溶剂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呼吸系统疾病和肝脏损伤等。

主要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安全眼镜和呼吸防护设备;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溶剂中。

2. 酸碱物质:强酸和强碱是常见的化学品,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它们可能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眼睛损伤和呼吸系统刺激。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酸碱防护手套、面罩或呼吸器;穿戴防护眼镜;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事故发生时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并寻求医疗救助。

3. 重金属: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常见的重金属中毒症候包括铅中毒、汞中毒和镉中毒等。

这些毒物容易通过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和癌症等疾病。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定期测量工作环境中重金属浓度;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4. 气体毒剂:气体毒剂是指那些以气体形式存在且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氨气、氯气、硫化氢等。

这种毒剂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吸入或接触后可能导致眼睛、呼吸系统受损甚至窒息。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当气体泄漏时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求医疗救助。

5.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如铀、钚、放射性核素等。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辐射性疾病,如白血病、甲状腺癌等。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循正确的防护措施,如远离放射源、加强通风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后要及时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

总之,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实验室有毒物质总结和防护

实验室有毒物质总结和防护

实验室有毒物质总结和防护1. DMSO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

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DMSO 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2. EB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 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

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

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

化验室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化验室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化验室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1、危险因素:煤粉碎机产生危害后果:划伤、绞伤、机械伤害事故防范措施:(1)检修时断电挂牌专人监护再操作;(2)设备运转时不得擦洗转动部位;(3)带防护手套,小心清理。

2、危险因素:液碱产生危害后果:腐蚀、灼伤防范措施:(1)操作时正确佩戴有效劳保防护用品如防酸服、防酸手套、面罩等;(2)如若溅到身体某部位,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3、危险因素:(玉米现场抽样)粉尘产生危害后果:职业病尘肺防范措施:(1)进入作业现场前戴好口罩;(2)在上风口取样作业;4、危险因素: 饮水机产生危害后果: 烫伤、触电、火灾防范措施:⑴安装漏电保护器。

⑵接放热水应注意安全,以免被开水烫伤。

⑶严禁无水开启电源,以免无水空烧造成火灾。

5、危险因素: 微型计算机产生危害后果: 视力下降防范措施:⑴使用防辐射装置。

⑵正确坐姿。

⑶长时间电脑作业应不间断的对远方眺望,避免长时间作业伤害眼睛。

6、危险因素: 铁踏步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碰伤防范措施:⑴检查好踏步的脱焊情况,避免踩空摔伤、扭脚。

⑵上下踏步严禁跳跃奔跑。

⑶按规定着装,严禁穿高跟鞋。

7、危险因素: 玻璃器皿产生危害后果: 划伤防范措施:⑴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用力过大而使玻璃器皿破损造成划伤。

⑵玻璃器皿加热时,应缓慢加热。

冷却时,应自然冷却,严禁用冷水泼撒,以免玻璃器皿爆裂造成人员伤害。

⑶玻璃管装塞、乳胶管连结,佩戴防护手套、用布包裹、小心操作。

8、危险因素: 安全帽损坏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砸伤防范措施:⑴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完好、有瑕疵,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产品。

⑵按照说明书正确佩戴,严随意拆卸各零部件。

⑶登高作业应有专人监护。

9、危险因素: 楼梯、爬梯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扭伤、坠落防范措施:⑴登梯前注意检查;⑵上下楼梯,抓紧扶手,不得奔跑。

⑶安全护栏,严禁依靠。

⑷爬梯登高时,正确佩戴有效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

⑸作业人员应无恐高症等不适应登高作业的身体状况。

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及有毒试剂的技术知识

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及有毒试剂的技术知识

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及有毒试剂的技术知识一、引言实验室是一个进行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由于涉及各种化学试剂和实验设备,实验室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及有毒试剂的技术知识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

二、实验室常见的危险1.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实验室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可能是危险的,例如腐蚀性、刺激性、易燃易爆等。

其中,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等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2.实验设备的危险性: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存在高温、高压、辐射等危险因素。

例如,反应釜、烘箱、微波等设备在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3.生物样本的危险性:实验室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涉及的生物样本可能携带病菌或病毒,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威胁。

因此,实验室需要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4.操作过程危险性: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例如实验操作不当、防护措施不足、样品处理不当等。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三、实验室常见的有毒试剂1.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类剧毒性物质,包括氰化钠、氰化钾等。

它们可以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2.汞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如汞盐、汞蒸气等具有高度毒性,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肾损伤和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接触汞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尤为严重。

3.有机溶剂:许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正己烷等对人体有毒。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肝损伤、神经损伤和免疫系统异常。

其中,甲醇具有较强的毒性,可导致视神经萎缩和永久性失明。

4.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乐果等具有强烈毒性,可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致癌风险。

5.重金属盐:重金属盐如铅盐、汞盐等具有毒性,可对人体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贫血、免疫系统异常和神经系统损伤等。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化学毒物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防止化学毒物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化学毒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护要点。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印刷、染料、涂料等行业,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吸入、接触和吞食等方面。

常见的有机溶剂包括苯、甲醛、二甲苯等。

防护要点:- 选择合适的工作服和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肌肤接触。

-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工作,以减少溶剂的蒸发浓度。

- 避免使用火源,以免引起溶剂的燃烧或爆炸。

- 在使用溶剂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以防止吸入和接触。

2. 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镉等,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吸入、接触和食物污染等方面。

重金属毒性较高,可引发中毒甚至致命。

防护要点:- 充分了解所在工作环境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

- 保持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降低重金属蒸发的浓度。

- 避免将食品和饮水放置在可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中。

3. 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常见的农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这些化学物质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防护要点:- 在使用农药时,要佩戴防护服、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以减少接触和吸入。

- 在使用农药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 在使用农药时,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避免集中暴露于高浓度的农药气体中。

- 使用农药后要及时清洗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残留物对人体的影响。

4. 臭氧和二氧化硫:臭氧和二氧化硫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能够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等造成损害。

夏季的臭氧污染和冬季的二氧化硫污染都需要引起注意。

防护要点:- 根据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合理安排室外活动,尽量避开高污染指数的地区。

- 在高污染指数的日子里,尽量减少户外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 增加室内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

120种常见实验毒物如何防护,分类详述

120种常见实验毒物如何防护,分类详述

120种常见实验毒物如何防护?分类详述按操作时,防护方法分类:1、需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类,57种;2、需在通风橱内操作类,55种;3、需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类,8种。

01需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类,57种:1)Tris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X-半乳糖(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

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6)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7)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8)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9)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0)叠氮化钠: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

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

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11)二甲苯蓝:见二甲苯。

备注:二甲苯: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12)放射性物质:当计划的一个实验涉及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时,应包括以下内容:同位素的理化性质(如半衰期,放射型,辐射能量),辐射物质的化学形式,其辐射度(具体的活性)总量,化学浓度,需要使用多少就预定多少,使用放射性物质时,要始终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实验室工作服。

实验室有毒物质及其防护

实验室有毒物质及其防护

实验室有毒物质介绍和防护注意事项乙酸(浓)必须非常小心地操作。

可能由于吸入或皮肤吸收而受到伤害。

要戴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在化学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使用。

·丙烯酰胺(未聚合的)是一种强的神经毒剂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其效应是累加的)。

避免吸入粉末。

当称量粉末状的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防护面具,在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操作。

人们认为多聚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亦应小心操作,因为可能含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氨基苯甲酸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操作时要带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

·乙酸铵(H3CCOONH4)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到伤害。

操作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氯化铵(NH4Cl)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操作时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氢氧化铵(NH4OH)是氨的水溶液,是腐蚀剂。

操作时应极为谨慎。

氨会从溶液中散发出来,它是腐蚀性的和有毒的,并易引起爆炸。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并只能在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钼酸铵[(NH4)6MO7O24·4H2]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过硫酸铵[(NH4)2S2O8]对黏膜和上呼吸道组织、眼睛和皮肤有极大危害性。

吸入可致命。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安全眼镜和防护服。

始终在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操作,操作完后彻底洗手。

·硫酸胺[(NH4)2SO4]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到伤害。

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

在化学通风橱\生物安全柜里使用。

·氨苄青霉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化学通风橱\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天冬氨酸是一种可能的诱变剂并是一种不可逆效应的危险。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常常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来进行实验。

这些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需要高度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注意事项。

一、硫酸:硫酸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很强的刺激性。

在使用硫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在使用硫酸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

3.在使用硫酸时,要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以防止产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二、盐酸:盐酸是另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主要用于酸碱中和实验和金属清洗。

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使用盐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操作盐酸时,同样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使用盐酸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影响呼吸系统。

3.如果不慎接触到盐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氢氟酸:氢氟酸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之一,也是最具有腐蚀性的一种。

氢氟酸不仅具有强腐蚀性,还会对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在使用氢氟酸时需要极高的警惕性和防护措施:1.在操作氢氟酸时,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并戴上全面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使用氢氟酸时,要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尽量减少有毒气体的积聚。

3.如果不慎接触到氢氟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马上就医。

以上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危险化学品及相应的防护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提到的化学品外,实验室中还有其他许多危险的化学品,如:氰化物、浓硝酸、过氧化氢等。

对于这些危险化学品,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
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使人中毒,吸入后立即引起咳嗽、气急、胸闷、鼻塞、流泪等粘膜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心力逐渐衰竭而死亡,水溶液也具腐蚀作用。

1、室内通风良好,操作时带口罩
2、立即离开现场,重患者应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禁用吗啡)
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洗眼;咽喉疼痛时吸入2%苏打水热蒸气
一氧化碳及煤气:
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与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血液外的其它含铁蛋白结合,使血色素丧失输氧能力
轻度中毒时头晕、恶心、全身无力;中等中毒时并发生意识障碍;重度中毒时立即陷入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
1、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
2、停止呼吸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并给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
3、发生呼吸衰竭者,同时注射强心剂.
硫化氢:
强烈的神经毒物,具臭蛋味,由于易产生嗅觉疲劳而失去警觉,从而造成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度中毒时呼吸短促,突然失去知觉,死亡.
1、室内通风应良好,感到不适时立即离开现场.
2、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湿敷饱和硼酸液和橄榄油.
二氧化硫:
由呼吸道吸入,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结膜炎、流泪、流涕、咽干、疼痛;重度中毒能产生喉哑、胸痛、吞咽困难、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死亡.
1、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

如发现肺浮肿应输氧.
2、服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酸中毒、
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
氮的氧化物(NO、NO2):
通过呼吸道对深部呼吸器官起损害作用,可能发生各种程度的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气肿,严重者可致肺坏疽。

由于损害神经系统,吸入高浓度时迅速窒息死亡.
1、立即离开现场,保持绝对安静,呼吸新鲜空气.
2、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mL.
3、进行对症处理.
氨:
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强烈刺激眼睛,流泪,咳嗽,声音嘶哑。

0、45 g/m3接触30min可危及生命. 1、室内通风,操作氨或浓氨水时带口罩或瞬时停止呼吸2、吸入中毒者立即离开现场;误食中毒者谨慎洗胃,皮肤接触中毒者立刻用水或稀醋酸充分洗涤.
氟化氢:
经呼吸道侵入,腐蚀骨胳、造血神经系统、牙齿、皮肤、粘膜等。

水溶液为氢氟酸,对肌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被低浓度氢氟酸灼伤后几小时才会感觉到疼痛,造成的溃疡不易愈合,引起剧痛.
1、严格按规程操作,特别注意带好胶皮手套
2、慢性中毒及骨胳、神经、造血系统受损害者应长期治疗
3、氢氟酸腐蚀的救治,参见表1-14
甲醇:
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中毒。

吸入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视神经疾病;误服中毒引起恶心、呕吐,全身青紫,重者很快停止呼吸而死亡.
1、通风应良好,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2、严禁当乙醇使用.
3、吸入中毒者注射解毒剂.
四氯化碳:
由呼吸道吸入中毒。

主要引起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急性中毒会引起头晕、呕吐、视力紊乱、黄疸、肝肿大;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
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不要滴洒在台面上.
2、急性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施以人工呼吸,吸氧.
苯及其同系物: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渗透侵入而中毒。

急性中毒会有沉醉状,继而面红、头晕、头痛、呕吐,甚至肌肉痉挛昏迷而死;慢性中毒损害造血、神经系统,鼻腔、牙龈出血,肝、肾受损、全身无力. 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
2、尽量用其它无毒或低毒溶剂代替
3、急性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吸氧。

全身性中毒者静脉注射器0%硫代硫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