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测试1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3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水盐平衡中枢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2.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依赖于()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随意调节3.人体的血糖水平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水平。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A.肝糖原的合成B.肝糖原的分解C.葡萄糖的储存D.葡萄糖的氧化4.下列对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依靠神经调节B.只有激素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5.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 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6.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7.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C.垂体、垂体、垂体D.垂体、垂体、肾上腺8.下列关于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B.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D.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生成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10.下列关于脊椎动物和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C.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D.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11.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
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20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各组结构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 )A.乳腺和肾上腺B.肠腺和胰腺C.胸腺和胰脏D.唾液腺和汗腺【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和区分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概念,其次应记住一些特殊的腺体,如胰脏包括外分泌部的胰腺和内分泌部的胰岛等。
选项中乳腺、肠腺、唾液腺、汗腺为外分泌腺,其他腺体是内分泌腺,内分泌腺能产生激素.【答案】C2.如图所示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进食半小时后由于消化作用和吸收作用使血糖浓度上升,此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和减少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下降,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来提高血糖浓度,所以血糖浓度是在小范围内波动的。
【答案】B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解析】只有肝糖原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增加去路),抑制②③过程(减少来源),所以能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D正确;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增加来源),所以能提高血糖浓度,C错误。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

本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3.在白鼠脊髓横切面的显微镜视野中,一定可以找到的是()A.感觉神经元细胞体和运动神经元细胞体B.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和中间神经元细胞体C.感觉神经元细胞体和中间神经元细胞体D.以上三者都是4.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突触传导D.反射弧5.(2008海南高考,1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6.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如果在c点给予一定的刺激,则能测得产生动作电位的是()A.只有a点B.a点和b点C.b点和d点D.只有d点7.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8.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对于同一生理效应()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9.人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引起情绪激动、肌肉紧张时()A.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加B.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减少C.耗氧量减少,产热量增加D.耗氧量减少,产热量减少10.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雄性激素C.雌性激素D.胰岛素1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练习(教师版)

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1.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 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ab间是以电信号传导,而bd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则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电流表的左侧是正极,所以指针向左偏转;b点后兴奋,电流表的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 处,因此,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2.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C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AB之间,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3.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C.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答案】B【解析】图中X为下丘脑,Y为垂体,A正确;甲状腺活动受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直接调节,甲状腺活动受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间接调节,B错误;图中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D正确.4.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c激素是下丘脑释放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产生,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解:A、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是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c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错误;C、d能通过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d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C错误;D、甲状腺激素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过程都有反馈作用,通过反馈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D正确.5.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答案】D【解析】解:A、由图分析,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故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故B 正确.C、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故C正确.D、血糖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 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B.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C.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反馈调节的特点, 其含量有助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A项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 测试(学生版)

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 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 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 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 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3.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C.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丙细胞周围不存在a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成年人的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可调节其大脑的发育5.垂体主要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其中垂体后叶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所释放的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结构,a~f表示激素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中属于垂体后叶的是①B.血糖浓度高时,f的分泌会减少C.③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效应器的组成部分D.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c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a的量将增加6.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过程均会加强B.c与d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e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7.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题(普通卷)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题(普通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60小题,共60分)1.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1分)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2.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分)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减少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分)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4.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1分)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5.如图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体内不会发生的是()(1分)A.胃肠蠕动加速B.血糖升高C.呼吸加速D.心跳加快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1分)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在突触后膜上产生动作电位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ATPC.静息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0D.在动物体内,神经元树突和细胞体的细胞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7.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分)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发生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密切相关8.下列有关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1分)A.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脂质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C.血浆中激素的含量是稳定不变的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上9.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1分)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分)A.神经元能产生并传导兴奋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C.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D.兴奋在反射弧上双向传导和传递11.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分)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1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分)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D.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13.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题1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题1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60c479804d2b160b4ec06a.png)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最可能的作用部位在()A突触间隙 B轴突细胞体 D树突2当神经纤维在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会发生变化3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4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B 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D 环境调节5右图是表示人体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表示反射弧,则其信息都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B.若a为下丘脑,则c的分泌物可能是甲状腺激素.若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若a、b、c依次为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则该过程为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6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7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
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 B.②③.②④ D.①④8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
2024年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拓展练+答案解析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必修3·人教版
本章的主要知识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要求能结合日常生活的情景,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常涉及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生命观念(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建立稳态调节模型)、科学探究(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特点、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等)、社会责任(了解糖尿病、艾滋病等的症状、致病机理和预防措施,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共60分)1.2010年11月亚运会在广州召开,田径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时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 )A.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B.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C.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D.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解析:听到“加油”声,是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沿传入神经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经大脑皮层的分析作出判断,把信息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肢体,作出快速奔跑动作。
答案:A2.下列对于神经元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特点。
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答案:C3.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
下列适宜刺激的结果,正确的是( )A.刺激a处,b处将发生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D.刺激a处,b、c两处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A4.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ⅠB.ⅡC.ⅢD.Ⅳ解析:神经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途径是:轴突→树突或轴突→细胞体;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答案:D5.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冲动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6.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解析:B受刺激,C兴奋,而A、B同时受刺激,C则不兴奋,说明A、B受刺激使C的作用结果相反。
c点受刺激,因突触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所以d点能产生电位变化,a、b 点均不会产生电位变化,所以指针只偏转1次。
答案:D7.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
A项中针刺双脚观察有无反应,检查的是此人的躯体感觉中枢;C项通过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判断此人脊髓的腰骶部是否损伤;D项通过复述医生的一段话,可以判断此人的语言中枢是否正常。
而B项,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则与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
答案:B8.在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
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语言中枢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D9.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下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麻醉药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的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识图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静息时,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需要消耗能量;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有的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作用,有的是通过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挥作用的。
答案:B10.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解析: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的控制,“憋尿”这一事实说明了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答案:A11.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前膜可以是胞体膜或树突膜C.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解析: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
突触前膜是轴突膜,突触后膜可以是树突膜或胞体膜,B错。
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给突触后膜,C错。
答案:D12.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可以经脊髓而形成B.获得的经验一经记忆便不再遗忘C.记忆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D.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答案:D二、简答题(共40分)13.(10分)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下图实验。
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B侧为______(正或负)。
(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在膜内由______部位流向______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的。
(4)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若将b电极置于d处膜外(ac=cd),a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电流计是否偏转?______。
解析: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兴奋部位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若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可知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1)正负(2)未兴奋兴奋兴奋未兴奋(3)双向(4)相反不偏转14.(15分)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变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丙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丙(6)在探究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关系的实验中,科学家分离出蛙的神经元,其装置如甲图所示:①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每一次刺激的过程中,安培表指针偏转次数为______次。
丁③科学家认为有两种假设:a.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升高而增强。
b.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升高而增强。
请在坐标图丁中简单画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答案:(1)外正内负Na+K+(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乙甲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乙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突触延搁作用)(5)如图(6)①刺激神经纤维将引起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形成局部电流,通过测量局部电流的大小反映兴奋强度的大小②两③如图所示15.(15分)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请回答:(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进入_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分析如下:(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