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概论》(第6章 学校体育器材)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一、引言在中小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教育,我们需要合理配备体育器材。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标准的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指南。

二、体育器材分类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基础设施类: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等。

基础设施类: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等。

2. 运动器械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拍等。

运动器械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拍等。

3. 健身器材类:如哑铃、跳绳、健身球等。

健身器材类:如哑铃、跳绳、健身球等。

4. 安全保护类:如防护垫、头盔、护膝等。

安全保护类:如防护垫、头盔、护膝等。

三、体育器材配备标准1. 基础设施类理想的情况下,每个中小学应该至少拥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和几个乒乓球桌。

这些基础设施应该定期维护,保证其完好无损,且适合使用。

2. 运动器械类每个班级应配备足够的篮球、足球和乒乓球拍。

保证每个学生在体育课或者课余时间都能有机会使用到这些器材。

3. 健身器材类每所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如哑铃、跳绳、健身球等。

这些器材可以在体育课上,或者在课余时间供学生使用。

4. 安全保护类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保护器材,如防护垫、头盔、护膝等,以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

四、体育器材采购与维护采购体育器材时,应注重其质量和耐用性。

所有器材都应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并通过相关的质量检测。

同时,学校应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五、结语体育器材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中小学的体育器材配备,努力实现全面、科学、合理的配备,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以上就是本次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的详细介绍,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体育概论知识点

体育概论知识点

体育概论知识点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引论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科,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直到18世纪60年代,法国卢梭的名着《爱弥儿》才出现“体育”一词。

2.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的概念:体育是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体育概念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体育实施场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体育参与者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体育体育参与者职业农民、工人、军人、知识分子体育体育发展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体育5.体育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主体部分是学校。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身休闲的重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1.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1. 引言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校(包括城市和农村)的体育器材配备。

3. 体育器材分类中小学校体育器材分为以下几类:- 体能训练器材:如跑步机、健身车、跳绳、哑铃、拉力带等;- 球类器材: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水中运动器材:如游泳圈、救生衣、水球等;- 体操器材:如高低杠、平衡木、垫子、跳马等;- 田径器材:如跳高杆、跳远沙坑、铅球、标枪等;- 水上运动器材:如划船器、救生圈等;- 冰雪运动器材:如滑冰鞋、滑雪板等;- 其他器材:如瑜伽垫、武术剑等。

4. 配备标准根据学校规模、学生人数、体育课程设置等因素,制定以下配备标准:-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套完整的田径器材;-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个篮球架、2个足球门、2个排球场;-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个乒乓球台;-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个体操房,内含高低杠、平衡木、垫子等器材;-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个游泳馆,内含游泳圈、救生衣等器材;-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艘船、1个划船器;-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套冰雪运动器材;- 每所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其他器材。

5. 配备要求- 体育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体育器材应便于学生使用,易于维护和管理;- 体育器材应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体育器材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使用寿命;- 学校应建立健全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使用规范。

6. 监督与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 学校应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备标准;- 鼓励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情况进行监督。

7. 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学校体育器械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器械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器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规范使用流程,提高器材利用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内的所有体育器材,包括但不限于健身器材、球类器材等。

第三条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委员会是本管理制度的领导机构,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学校的体育器材。

第四条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实行集体决策制度。

第五条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审议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对器材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七条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和完善本管理制度。

第八条学校师生要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器材保管第九条学校体育器材由学校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不得私自购买或挪用。

第十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保管应按照规定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移动、处置或损坏器材。

第十一条学校体育器材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材的安全使用。

第十二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人员要妥善保管器材,使用后及时清洁、整理并归还。

第十三条学校体育器材闲置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委员会,进行处理或维修。

第十四条学校体育器材遗失或损坏的责任由使用人员承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第十五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保管应建立档案,定期更新器材的使用状况和台账。

第十六条学校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责任由学生及教师共同承担,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使用制度。

第三章器材使用第十七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应按照器材管理委员会的规定进行,不得私自使用或乱放。

第十八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应遵守使用规定,做到爱护器材,不得损坏或私自调整。

第十九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人员要合理安排时间,不得长时间占用器材或排队等候。

第二十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人员要遵守纪律,不得打闹、吵闹或做出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应遵守预约制度,不得超时使用或私自调整器材使用顺序。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制度(2篇)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制度(2篇)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一、引言学校体育器材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器材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管理目标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体育器材,制定以下目标:1.确保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保证学校体育器材的质量,避免因器材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2.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器材的使用,避免浪费和闲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益。

3.强化器材管理意识:加强师生对于器材管理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

三、管理制度1.器材购置与登记(1)根据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需要,学校应定期进行器材购置与更新。

(2)对购置的新器材,应及时进行登记入库记录,包括器材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和购买日期等信息。

2.器材保养与维修(1)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器材保养与维修制度,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清洁和保养,确保器材的良好状态和使用寿命。

(2)发现器材损坏或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3.器材存放与借用(1)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器材存放区域,并对器材进行分类分区存放,确保器材的安全和方便使用。

(2)任何人员未经授权,禁止私自借用学校的体育器材。

(3)借用器材的教师或学生应提前向学校体育教师或管理人员申请,并签署借用协议,规定借用的器材名称、数量、借用期限等详细信息。

4.器材质量检测与评估(1)学校应定期对器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器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2)对于老化、损坏或质量不合格的器材,学校应及时予以淘汰和更换,并对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5.器材使用监督与考核(1)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器材使用监督机制,监督器材的合理使用和防止滥用现象。

(2)对于器材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或浪费的行为,学校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警告或处罚。

(3)对于单位或个人在体育器材管理中表现出色的,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广大师生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规定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规定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规定一、总则为规范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安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二、器材的归属1.学校体育器材按照归属部门进行划分管理。

2.各教学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建立器材购置、使用管理台帐,并定期更新台帐内容,每年年底向设备管理中心提交报表,送主管部门审核。

3.实验室器材、下乡器材和校外使用器材须经校领导批准,并且上报主管部门,备案管理。

三、器材的购置和报废1.学校各部门采购体育器材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要求,不得购买无生产厂家的产品。

2.新购置器材储放之前,应做好记录,编号,并制定合理存放计划。

3.校体育器材经检测对可继续使用的器材,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寿命进行检修、养护、保养,或者更换配件等维修工作。

4.已达到报废年限的器材,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得继续使用的器材,需按广东省有关规定进行拍卖或报废处理,销毁做好记录。

四、器材的使用和保管1.使用体育器材的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定和其它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器材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保护器材,维护设施,并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2.应在器材上粘贴使用说明,并指定专人进行引导和监督使用。

3.放置器材应有规律、讲究安全,即分工放置,分类存放,合理利用空间,确保器材的完好。

4.各部门、班级要对使用的器材编写记功簿,记录器材使用情况;每学期,各班级、职工持清单到设备管理中心办理个人体育器材借用手续。

五、违规处理1.对于不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学校体育器材的人员,学校有权进行相应的追责或处理,视情节分别作出批评、通报、记分、撤销体育奖励等处理措施,并依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法规加以处理和处分。

2.接到器材故障报告后,设备管理中心应及时处理、修复故障。

若发现故意损坏器材的情况,涉及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六、附则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对此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有关规定,以本规定为准。

2.本规定解释权属于学校设备管理中心。

以上就是本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规定,希望能够得到遵守,保障学校体育教育和学生安全。

学校体育器材规章制度

学校体育器材规章制度

学校体育器材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学校内所有体育器材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学校体育器材由学校经费购买,专门由体育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四条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应遵守本规定,做到爱护器材,安全使用。

第二章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第五条学校体育器材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器材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第六条学校体育器材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私自操作。

第七条学校体育器材存放在专门的器材室内,严禁摆放在走廊或其他无人管理的地方。

第八条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前,应到体育部门或班主任处进行登记,填写借用表格。

第九条学校体育器材采取借用制度,借用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器材,严禁私自占有。

第十条学校体育器材损坏或遗失的,需按规定进行赔偿。

第三章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第十一条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应遵守教师的指导,不得擅自使用。

第十二条学生在使用器材时应穿着适当的运动服装,避免因服装不当而导致意外。

第十三条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应注意安全,严禁进行危险动作或超负荷运动。

第十四条学生在体育器材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场地和器材,保持整洁。

第四章学校体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第十五条学校体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十六条学校体育器材的日常保养包括清洁、润滑和调整,保证器材的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学校体育器材的维修需要经过专门的维修工人操作,不得私自拆卸或修理。

第十八条学校体育器材的更新需要经过学校领导的批准,保证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五章学校体育器材的监督和检查第十九条学校体育器材的监督和检查由学校领导、体育部门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第二十条学校领导应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第二十一条体育部门应加强对学生体育器材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时纠正错误。

第二十二条班主任应对班级学生的体育器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体育概论 第六章体育过程

体育概论 第六章体育过程
素,主要包括体育目的、体育方法、体育 内容、体育环境、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等。
• 结构要素是指在体育过程中实体性较强的
要素,主要包括3种基本要素——“体育 人”、“体育中介”和“体育学习者”。
精品课件
体育人
• 所谓“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 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 专门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人 • 一切会运动的人——新闻记者、公司职员、
精品课件
运动知识技能教学
养护
生物恢复
体育教学
运动实践 锻炼 运动后恢复 心理恢复
身体锻炼知识教学
精品课件
培育
社会恢复
二、体育过程控制
• 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现 代汉语词典》)
• 控制,是指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 的全过程的一种把握,是能预测和了 解并决定事物的结果。
• 从形式上说,包括体育手段、体育方 法、体育组织形式
精品课件
三、体育学习者
• 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 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 体育学习者不局限于学校体育的范畴, 也包括在社区、家庭等场合参与体育 活动的人。如今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教 育的主流,教育的对象已经从儿童和 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全部的社会公 民。
适应性 适合学生锻炼的项目 选择适合运动项目
的人
采取体验教学法、感受教 采用“三从一大”、 方法 学法等,实现学生的主 超量恢复等训练原
动参与和体育教育
则,达到运动技能
的提高
评价 激励与发展,强调健康素 计算所获取的奖牌 质增进的程度
精品课件
一、体育过程的本质
• 过程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活动产生、 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辩 证统一,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的 必然联系的体现。过程是世界的普遍属性, 过程概念是对世界的这种普遍性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提高,具有
重要的作用。该标准正是根据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量身定做的。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第一节
一、科技含量不断加大 二、器材配备走向规范化 三、器材发展适应学生身体发展特点 四、器材种类增多,功能更加完善,风格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
跳高架
栏架 一 类 必 配 秒表 木尺 皮尺

付 块 根 条
6
36 16 6 6
4
24 12 4 4
2
18 6 3 3
3
18 6 3 2
2
12 4 2 1
2
6 2 1 1
垒球
联合训练器 实心球

付 个 根
50
1 60 80
40
1 50 60
30
40 60
30
30 60
25
20 50
20
30 50
体操棒
3、材料的使用更加注重其对学生健身的影响。
4、电子化、程序化、系列化、人性化是器材设计的方向。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第一节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发展与创新
二、器材配备走向规范化 1、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 校教育要树立健身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2、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 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教育 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 生阳光体育运动。2008年国家号召大、中学生生参加冬季长跑活动,落实阳光体育工程, 每生每天跑2000米。
d.游馆座席不少于600个
e.乒、羽球房不少于m2 f.拳击、防身术、形体场不小 于300 m2
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表8-3 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必配类)
类 别 器材、设备 接力棒 单 位 根 城镇中学 36个 班↑ 30 19-35 个班↓ 24 18个 班↓ 12 18个 班↑ 18 乡村中学 13-17 个班 12 12个 班↓ 6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发展与创新
第二节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的特点与配置
一、大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第一节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发展与创新
概念: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训练以及课处体育活动而使用的各种器具、器材和材料。
有了学校体育,就产生了相应的器材需求。
一、科技含量不断加大 1、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是学校体育器材发展的重要因素。 2、器材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形态特征的需要。
最好体现,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中小学器材和场地规格标准》.中国学校体育,2006,(3):22-28
(2)《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规格介绍(二).中国学校体育,2007,(7):4-7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第一节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发展与创新
三、器材发展适应学生身体发展特点 教育部制定了健身器材(爬绳和爬杆、软梯、攀登网、平行梯、 肋木、攀岩、无弹力性单杠、无弹力性双杠)、体操、篮球架、篮球、
12
20
10
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城镇中学
器材、设备 练习篮球架 排球(皮质) 足球(皮质) 练习足球门 乒乓球拍 一 类 选 配 单位 付 个 个 付 付 36个 班↑ 8 16 16 6 30 19-35 个班↓ 6 12 12 4 24 18个 班↓ 4 12 12 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0 10 18个 班↑
卧推架
摸高架


6
5
4
3
2
2
3
2
1
1 1
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类 别
器材、设备
单 位
城镇中学
36个 班↑ 19-35 个班↓
乡村中学
18个 班↓ 18个 班↑ 13-17 个班 12个 班↓
标志杆
海绵包 橡皮拉力带 攀登架 一 类 选 配 倒立架 藤圈

套 根 组 付 个
20
2 1 24 80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第一节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发展与创新
3、教体艺厅(2005)7号文,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小学体 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该标准摆脱了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器材以
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器材一统性和成人化的局面,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
简称质量工程,其核心有三: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本科教育评估。创建省级规
范化学校是中等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就有明确的关于体育场馆建设的 指标。
两个层面的工作,大大加快了学校体育器材的发展速度。游泳馆、体操馆、
武术馆、三大球、三小球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另外,像轮滑、滑板、独轮车、攀 岩、拓展、定向越野等新兴运动项目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d.标准游泳池馆在2万人基础上
每增加2万人增设1个 e.各单项均有专用室内场地 f.满足每单元开课学生室内的教
f.野外活动(登山、野营、自行车等)基地1处
g.攀岩场地2块 h.棒(垒)球场地在2万人基础上每增加1万人增设1个
学需要
g.固定的学生体质健身检测场所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一、大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15
1 12 1 18 60
10
1 10 1 10 60
10
10 1 10 60
5
5 1 5 60
5
4 1 50

枪 悬挂式沙袋

把 个
80
80 10
60
60 8
60
60 5
60
60 4
60
60 2
50
50
摔跤保护袋 小篮球4号
篮球(皮质)
套 个

10 40
16
8 30
12
5 30
12
4 20
12
2 20
二、设施内容
a.400米田径场在基本配备类标准的基数上每增加5千人增1 个 发 b.足球场在2万人的基数上每增加5千人增1个 展 c.篮、排、足、网球场在2万人的基数上每增加500人各增1个 类 d.50米游泳池在2万人基础上,每增加1万人增设1个 e.体操、武术散打、健身器械区若干
二、设施内容
a.多功能综合体育馆2座 b.风雨操场3个 c.乒乓、羽毛球室内场2-3个
器材、设备
助跳板 体操垫(小) 体操垫(大)
一 类 配 置
剑(刀)
棍 气筒 广播操挂图 计算器 录音机 扩音器

幅 个 台 台
3
6 4 1
2
4 3 1
1
2 2 1
2
3 2 1
2
2 1 1
1
1 1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城镇中学 类 别 乡村中学 18个 班↓ 20 2 20 20 2 20 2 18个 班↑ 15 3 15 15 3 15 2 13-17 个班 10 2 10 10 2 10 2 12个 班↓ 5 1 5 5 1 5 1
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
类 别
器材、设备 短绳 长绳 拔河绳 爬绳、竿
单 位 根 根 根 付 间 架 付 付 付 付 台
城镇中学 36个 班↑ 140 18 6 2 10 3 7 5 7 5 5 19-35 个班↓ 100 14 4 2 9 2 5 4 5 4 4 18个 班↓ 60 12 2 1 6 2 4 3 4 3 3 18个 班↑ 60 12 2 1 6 2 5 4 5 4 3
类 别 三、基本要求
a.塑胶道田径场占2/3以上 室外场地设施 室内场地设施
三、基本要求(指每个场馆)
a.综合体育馆坐席不少于5千 b.风雨操场面积不少于2千m2 c.综合健身房不少于300 m2

展 类
b.天然或人工草足球场占2/3以上 c.篮、排球场全部硬化,其中塑胶或人工草皮面积80% d.网球场地90%以上为塑胶地面 e.标准室外游池配置更衣室、冲洗房等设施 f.其它项目的设施配置适合于项目活动的基本要求
3、材料的使用更加注重其对学生健身的影响。
4、电子化、程序化、系列化、人性化是器材设计的方向。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第一节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发展与创新
概念: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训练以及课处体育活动而使用的各种器具、器材和材料。
有了学校体育,就产生了相应的器材需求。
一、科技含量不断加大 1、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是学校体育器材发展的重要因素。 2、器材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形态特征的需要。
第六章 学校体育器材
从我国近代体育器材发展历史上看,学校体育器材曾经是体育运动项目传入我国之
后需求量最大的领域,曾经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之前),在我 国体育器材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器材是根据成人的竞技器材的标准生产制造的,它从 未考虑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使很 多深受广大中小学生追捧的运动项目,不能成为学生们的最爱,小学生想模仿NBA球星 双手“灌篮”,只能是一种想象的事情。为此,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体 育器材制造商开始了《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05年 10月1日颁布实施。 实践证明,适宜的体育器材、设施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规范的运动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