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研究

四 、结 语 进 行 网红 教 师 在 高 校 专 业 教 学 建 设 中 的 正 性 意 义 的 全 面研究 ,应当明确 网红教师 的基本概 念 以及 当下我 国高校 专 业教学课堂教育 工作 的开 展现 状 ,进 而进行 网红教 师在高 校 专 业 教 学 建 设 中 的 正 性 意 义 的 全 面 研 究 。 网 红 、直 播 平 台 、 互联 网传播 在高校专 业教学中 的应用 ,能 够将 网络直播 和 网 红 教 师模 式 的新 颖 性 、时效 性 、实 用 性 等 优 势 全 面 发 挥 到 高 校 教育 中 ,推动 网红教师在高校专 业教学 建设 中的正性 意义 的有效认 知和全 面发挥 ,高效 的信 息传播 速度 和限制 因素较 小 等特 点更 是 大 幅 度 提 高 了 教 学 质 量 和 效 率 。
一 、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学 习领 域 课 程 的形 成过 程 学 习领 域 课 程 是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界 针 对 “双 元 制 ”中 职 业
学校教育和企业职 业培 训脱节 的 问题 而提 出的一 种课 程方 法 。所 谓双元制是一 种校 企合 作 的职 业教 育培训 模 式。其 中 ,受 教 育 者 不 仅 要 在 职 业 学 校 学 习 专 业 知 识 ,还 要 到 企 业 或公共事业单位参加 专业技能 培训 。长期 以来 ,德 国以企业 培训 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的“双元制 ”职教模式 ,为企 业培养 了 大批高质量 技术 人 才。但 是 随着 全 球化 、信 息化 的深 人发 展 ,劳动力 市场 产生了深刻变革 ,企业对 工人 的合 作精 神 、创 新精神 、综 合素 质 等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这给 传统 的“双元 制”课程模式带来 严峻挑 战。 比如在 “双元制 ”课程 模式 下 , 学 生 虽 然 在 职 业 学 校 学 习专 业 知 识 ,但 是 并 不 能 将 所 学 知 识 很 好 地 用 于 企 业 实 际 之 中 。学 生 在 企 业 所 学 操 作 技 能 是 独 立于工作过程 的抽象 技能 ,并不符 合实 际工 作任 务 。显然 , 这种知识与技能 、理论与实践相割裂 的课程教学影 响了职业
德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我国高职课程开发的启示

2009年第2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 2009总第六十期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une No.60德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我国高职课程开发的启示丁敬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药系,江苏常州 213164)摘 要:德国的职业培训、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项目工作、技师培训等对我国高职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一是要建立开放型的高职课程结构;二是要构建以学习情境为基点的项目化课程模块;三是优选项目教学的组织策略;四是要构建行动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德国;职教;课程;高职;开放型;项目为期21天的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学习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三周内,我们全面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概貌,德国的职业培训、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项目工作、技师培训等,在听讲、考察与学习过程中,触发了很多思考,产生了些许灵感,现结合自己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认识,谈以下几点思考和见解。
1 建立开放型的高职课程结构纵观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其特点之一在于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职业的培训与学习,19岁走向劳动市场,参加职业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则继续参加师傅、技师学校的培训,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组织与管理能力,最后根据自身条件决定是否进入大学深造,这种从新手到职业技师的成长是跨度较大的过程,可以是5、6年,也可以是7、8年,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我们目前职业院校的生源,除一部分学生来自于职业中学外,大都来自于综合性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年龄约在19岁,但从未接触过职业内容,这就决定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应是培养学生从新手到专家(技师)的全过程课程体,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对口单招的学生,如果中职的培养主要是基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则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不变,但在此体系下的课程内容会有所不同。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

第2 4卷 第 3 期 20 0 8年 5月
昆 明冶 金 高 等 专 科 学校 学 报
J u n l fK n n tl r y C l g o ra u mig Meal 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l e o u e
Vo . 4 1 2 No 3 .
Ma. 0 8 y 20
【i 纬 者按 J德国 “ 双元制”职业教育闻名于世, o 2 世纪9 年代中期以来,德国职业教育实施了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德 o
国学 习领域课程 以工作过程结构理论为基础 ,在该理论基础上形成 了按社会职业分类的职业教育、按工作过 程组织的学
习领域课程和行动导 向教 学。这场课程 改革至今 已经超过 1 O年 ,行 动导 向这 种在德 国已经被普遍接 受和推广 的职业教 育理念 , 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 育界 与劳动界 的专家所推崇,在 中国职业教育 中正 日益受到推 崇和 推广 ,在 我 国职教领 域持 同样观念 的有很 多专家学者,如姜 大源 、徐 国庆、戴仕弘等。行动导 向教学法代表 了当今世界 上的一种先进 的职 业 教学理念,按 照这种理念 ,在我们 的教 学实践 中,创造 出许多新的教 学方 法,诸 如:项 目教学法、边讲边练 法、案例教 学法等 ,均属 此范畴。研究和分析德 国职教课程 的这场改革及 “ 动导向教学法” 对于我国职业教 育发展与革新具有 重 行
以进 一步推动课程改革,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德 “ 习 国 学 领域 ” 课 程 理 论 与 实践 探 索
王建 初 ‘ Rie Jsf , tzl oe t
( .同济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上海 20 9 ;2 1 00 2 .德 国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 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 ,德 国)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及其突破(doc 11页)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及其突破(doc 11页)“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姜大源“学习领域”,是在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或称课程模式。
“学习领域”是两个德文单词Lernen(学习)与Feld(田地、场地,常转译为领域)的组合同Lernfeld的中文意泽。
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诞生背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小台,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在全德进行的一场大辩论:面对新世纪知识社会的挑战,当企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企业中与工作一体化的学习态势增强,基于终生教育的企业继续教育日益扩展的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育怎么办?当欧洲职教白皮书推崇“模块化”课程模式,德国工商行会随之提出核心基础资格加补充专长资格的“卫星型”课程模式之时,培训企业的实践教学与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既分离又合作的“双元制”课程是否适学论的教学重点;第四部分为“与培训职业(专业)有关的说明”,主要阐述该专业的培养日标、课程形式、教学原则和学习内容,特别指小跨专业的学习目标(通用目标)与本专业的学习日标均采用“学习领域”加以规范;第五部分为“学习领域”,列举本专业全部学习领域的数量、名称、学时;描述其中每一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和学时。
根据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的定义,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
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二部分构成。
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来看,一般来说,每一培训职业(即专业)课程由10至20个学习领域组成,具体数量由各培训职业的情况决定。
组成课程的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直接联系,但在课程实施时要采取跨学习领域的组合方式,根据职业定向的案例性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
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内容来看,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作为学习单元的主题内容是职业任务设置与职业行动过程取向的,以职业行动体系为主参照系。
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认识与思考

中图 分 类 号 : 1 G7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5 2 2 1 1— 15 0 1 7 — 7 7(0 0)0 0 5 — 3
德 国 “ 习领域 ” 程 的 提 出 学 课
“ 习 领 域 ” 德 国 “ 元 制 ” 业 教 育 改 革 中 的一 种 新 的 学 是 双 职
具 有 决 定 性 的 作 用 . 职业 学 校 则 处 在从 属 或 配合 的地 位 。 而 随着 社 会 进 步 和 生 产水 平 的 提 高 . 业 教 育 的不 足之 处 日 职 益 突 出 . 中表 现 为 职 业 学 校 的 毕 业 生 进 入 企 业 工 作 后 。 能 集 不 马 上 满 足 企 业 实 际生 产 的要 求 . 显 著 的 矛 盾 就 是 毕 业 生 的非 最 专 业 能 力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企 业 生 产 的 实 际 需 要 。 为 扭 转 这 一 局 的 语 言 来 描 述 , 过 学 生 的 抽象 思 维 来理 解 , 费 时 又 费力 。而 通 既 采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就 能 够很 直 观地 展 现 给 学 生 . 大 提 高 了教 学 大 效 率 . 到事 半 功 倍 、 上 添花 的作 用 。 起 锦
2 O. O O1 1
海 外 职业 教 育
的认识与思考 对德 国职业教 “ 习领域 ” 育 学
孟 利 前 肖海 峻
( 京 农 业 职 业 学院 北 京 1 2 4 ) 北 0 4 2
摘 要 : 学 习领 域 ” 德 国“ 元制 ” 业教 育 改 革 中 的一 种 新 的课 程 方 案 , 德 国 “ 习领 域 ” 程 方 案提 出 的 “ 是 双 职 对 学 课 背 景 、 涵 、 征 、 发 及 实 施 等 方 面进 行 探 讨 , 德 国 “ 习领 域 ” 程 与 我 国 传 统 的学 科 体 系 课 程 进 行 比较 分 内 特 开 将 学 课 析 , 出 两者 之 间存 在 的 差 异 性 , 以 为我 国 的职 业 教 育 改 革 提供 参 考 。 指 可 关 键 词 : 国 : 业 教 育 ; 习领 域 ; 双 元 制 ” 课 程 体 系 德 职 学 “ ;
对德国学习领域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认 识与思考

对中职学校实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认识与思考江苏省溧阳中等职业学校袁洁内容提要:德国从90年代开始对实施多年的职业学校的课程进行改革,构建了以学习领域为核心的各新的课程方案。
本文着重介绍了“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内容和该教学方案的特征,并实施该方案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结合国内的职业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自1969年德国颁布“联邦职教法”以来,德国的职业培训一直实行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学生分别以学徒和学生两种身份在企业和学校接受职业培训,其中企业承担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承担理论部分的培训,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培训模式由于其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因而为德国的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的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因此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而响誉世界。
进入90年代,德国企业界要求对职业学校课程进行改革的呼声逐步加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培训模式,这种主要靠企业培训出的具有单一技能的劳动者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更需要具有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第二企业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德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德国的工业分为大工业和手工业,其中德国的手工业企业是德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很大一部德国劳动力,但是这些规模不大的手工业企业均是以社会个性化项目为服务对象,因此,它要求劳动者具有直接参与完整项目的能力,这对劳动者的工作态度与热情、工作方法等综合职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长期以来由于职业学校只承担与实践分离的理论教学部分,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陈旧且专业学科体系太强,学生缺乏运用这些知识实施职业行动的能力。
经过充分的讨论,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于1996年正式颁布了“职业学校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新课程标准,指南的核心是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专业分科课程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并确定了“行动导向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课题申报:探析德国高职教育模式及其对湖北高职教育的启示

探析德国高职教育模式及其对湖北高职教育的启示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德国高职教育湖北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研究基于两个主要问题:一、德国高职教育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其原因是什么?德国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二、德国高职教育模式为什么会给湖北高职教育带来启示?课题界定在德国和湖北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涉及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科。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德国职业教育在德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鲜明的办学模式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不仅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关注,而且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进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不同深度进行研究。
国内对德国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职业教育法律研究。
德国完善的职业教育(以下简称职教)法律是职教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
樊宝生浅析了德国职教法制化的优点:完善的法律体系,政府的核心作用,企业的主导作用。
整个职教系统有法可依、分工合作、互相协调。
刘艳珍分析了德国职教的立法特点:起步宜早,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相互衔接;监督有力,便于操作,适时修订,与时俱进。
姜大源、张朝然和夏俊锁归纳出2005 年德国颁布的新《职业教育改革法》五大特点;并分析了此次职教改革的背景;认为改革目标是确保和增加年青人平等的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机会;同时分析了双元制培训的国际化和一体化改革措施。
刘邦祥和程方平指出,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国不断修订职教的法律规定,新的职教改革法明确了企业在职教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双元制研究。
德国双元制的一元是指在企业里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另一元是指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双元制实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徒工制度,是德国职教的主要模式,也是其职教成功的关键。
对双元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该模式的特色上。
双元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严格的法律保障;学习与生产的密切结合;企业的广泛参与,并占主导地位;职业培训与成绩考核的公平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
从“行动领域”到“学习情境”——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研究

为 主 题 单 元 建 构 的课 程 方 案设 计 思 想 是 通 过 对 职 业 情 境 和 职 业 行 为 的 研 究 。 对 “ 动 领 域 ” 在 行 、 “ 习 领 域 ” 及 “ 习 情 境 ” 要 素 和 相 互 关 系 学 以 学 三
为课 程 建构 的逻 辑 线 索 . 调 职 教课 程 体 系应 遵 强
循 职 业 相 关 性 原 则 。 如 图 1所 示 , “ 习 领 域 ” 以 学
职 业 领 域 对 学 生 能 力 获 取 的 要 求 . 课 程 和 教 学 从 的 微观 层 面研 究 并提 出“ 习领 域 ” 程思 想 . 学 课 在 国 际 职 教 界 引 起 了广 泛 反 响 。
与职曼相关以及跨职业 镬壤蜉鼯匿 内窖
2 0 ) 可 见 “ 习领 域 ” 程 方 案 与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0 0。 学 课 的 教 育 观 念 是 密 切 相 关 的 什 么 是 “ 业 能 力 ”德 国 学 者 认 为 . 隐 性 、 职 ? 内
深 层 性 、 程 性 是 职 业 能 力 的 基 本 属 性 。 与 “ 业 过 职 资 格 ” 同 . 业 能 力 是 学 习 能 力 和 在 职 业 、 会 不 职 社
上 最 成 功 的 模 式 之 一 . 国 职 教 研 究 也 始 终 走 在 德 世 界 前 列 。 在 课 程 论 研 究 领 域 . 国 课 程 专 家 比 德 尔 盖 特 ・ 尔 格 ( igt eg r 为 . 着 人 类 生 活 贝 B ri B re) 认 随 和 工 作 领 域 日趋 科 学 化 . 习 者 必 须 能 够 应 对 现 学 代 知 识 产 品 不 断 更 新 的 挑 战 . 较 短 时 间 内 迅 速 在 掌 握 更 多 的 跨 学 科 知 识 . 培 养 自 身 的 综 合 职 业 以 能 力 。但 现 实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职 业 领 域 与 传 统 教 学 领 域对 学 习 者提 出 的能 力要 求 并 不 一致 .因此 。 研 究 学 生 如 何 胜 任 现 代 科 技 趋 势 下 新 工 作 形 式 及 其 对 技 术 人 员 能 力 的 新 要 求 . 于 职 业 教 育 具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 个 专 业 固 定 内 容 的 学 习 时 间 限 制 在 8 , 每 O 而 每 个 学 习领 域 课 时 一 般 为 4  ̄ 8 [ 0 0 。
二 、 学 习领 域 ” 程 方 案 的 开 发 思 路 和 步 骤 “ 课 1 “ 习 领 域 ” 程 方 案 的开 发 思 路 .学 课 学 习领 域 课 程 开 发 的 基 础 是 职 业 工 作 过 程 。基
21 0 0年 7月第 7期
高教论坛
J 12 1 . . u. 0 0 No 7
H i e uc to r m gh rEd a i n Fo u
・
职业与成 人教 育 ・
德 国 “ 习领域" 学 课程方案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梁 伟
( 广西 建设 职业技 术学 院 , 西 广 南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 3 0 3
学 习情 境 ” 图 1 。 ( )
行动 领域 : 工作任 务 的职 业情境 ,是与本 职业 紧密相 关 的职业 、 生计 和社 会行 动情 境 中构 成职业 能 力的 工作任 务的 总和
、
“ 习领 域 ” 基 本 涵 义 学 的
学 习领 域 ;行动 领域 的教 学 归纳 .是按 照 教学论要 求对 职 业行 动领 域进 行归 纳后 用于职 业 学校 的教 学行动 领域
目标 、 务 陈 述 的 学 习 内容 和 总 量 给 定 的 学 习 时 间 任
( 准学 时) 部分 构成 l。 基 三 1 ]
“ 习领 域 ” 在 面 向 2 学 是 1世 纪 的 德 国 “ 元 制 ” 双 职 业教育 改革 中诞 生 的一 种 新 的课 程 方 案 , 称课 或
程 模 式 。 “ 习 领 域 ” 两 个 德 文 单 词 L me ( 习 ) 学 是 e n学 与 Fed 田 地 、 地 , 转 译 为 领 域 ) 组 合 词 Len l( 场 常 的 r—
工 作 , 学 生 经 三 年 学 习 后 应 在 最 短 的 时 间 内 适 应 而 其 工 作 。 究 其 原 因 与 我 们 采 用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有 关 , 生 无 法 有 意 识 地 去 动 手 因 此 , 们 必 须 明 确 学 我 职 业 教 育 的 目标 — — 职 业 行 动 能 力 , 订 一 套 系 统 制 的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学 习 领 域 课 程 方 案 , 教 学 过 程 在 中 推 广 应 用 行 动 导 向 教 学 法 , 我 们 的 课 程 来 自 于 使 工作过程 , 习后 又直接 回归于工 作 。 学
细化 ( 体 化 ) 学 习 时 间 通 常 为 2 0个 专 业 课 时 / 具 ; 8
中 国建 设 教 育 协 会 组 织 的 赴 德 国 学 习 “ 于 制 订 基 关
于 施 工 过 程 的 专 业 框 架 教 学 计 划 以 及 实 施 行 动 导 向 教 学 法 ” 活 动 。 德 国 马 格 德 堡 me o 的 t p公 司 的 B h ar 博 士 指 出 : 业 教 育 培 训 的 目标 是 职 业 行 动 能 力 , 职 中 国 需 改 进 的 职 业 教 育 是 企 业 对 职 业 教 育 培 训 的 学 生
摘 要 : 者 结合 赴 德 国 学 习 关 于如 何 制 订 基 于 施 工 过 程 的 专 业 框 架 教 学计 划 的 体 会 , “ 习领 域 ” 笔 对 学 的基 本 涵 义 、 学 习领 域 ” “
课 程 方 案 的开 发 思路 和 步骤 进行 阐 述 , 以德 国“ 路 工 程 ” “ 习领 域 ” 程 方 案 为 例 , 并 道 的 学 课 分析 如 何 基 于 工 作过 程 , 计 教 学 设
一
本 思 路 是 : 与 该 教 育 职 业 相 关 的 职 业 行 动 体 系 中 由
的全 部 职 业 “ 动 领 域 ” 出 相 关 的 “ 习 领 域 ” 再 行 导 学 ,
通 过 适 合 教 学 的 “ 习 情 境 ” 之 具 体 化 。这 一 课 程 学 使
开发 的基本 路 径 可 简述 为 “ 动领 域一学 习 领域一 行
过 程 , 在 高职 教 育 中如 何 构 建 “ 习领 域 ” 程 方 案提 出了借 鉴 应 用 的总 结 与 建 议 。 对 学 课 关 键 词 : 习领 域 ; 路 工程 ; 程 方 案 ; 学 道 课 高职 教 育
中 圈分 类 号 : 1 G7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9 1 ( 0 0 0 一O 1 —O 1 7 - 7 92 1 ) 7 1O 4
作者 简介 : 梁伟 ( 9 3 , 族 , , 西上 思 县 人 , 教 授 , 17 ) 壮 男 广 副 高级 工 程 师 , 究 方 向 为道 路 工 程 教 学 与研 究 。 研
收稿 日期 : 0 O 0 一O 修 稿 臼期 : 0 0 4 1 21一 4 6 2 1 —0 —2
20 0 8年 7月 , 者 作 为 路 桥 专 业 代 表 参 加 了 由 笔
I
图 1 学 习领 域 课 程 方 案 的 基本 思 路
学习领 域的最 大特点 在于不 是通过学 科 体系而
是 通 过 整 体 、 续 的 “ 动 ” 程 来 学 习 。 与 专 业 紧 连 行 过
的 主 题 学 习 单 元 。 一 个 学 习 领 域 由 能 力 描 述 的 学 习
fl 的 中 文 意 译 。 根 据 德 国 各 州 文 教 部 长 联 席 会 议 ed 的 定 义 , 谓 “ 习 领 域 ”, 指 一 个 由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所 学 是
I学 习 情境 学 习领 域 的具体 化 ,是与 本职 业紧 密相关 的职 业 、生 l
I计和社会行动情境中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