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手术的麻醉刘爱英

合集下载

中晚期食管癌的外科技术分享

中晚期食管癌的外科技术分享

一、胸主动脉局部受癌组织侵犯
1、如肿瘤侵犯主动脉外膜,病 灶与主动脉明显粘连、主动 脉表面毛细血管增生充血者, 占其周径1/3者 可先游离肿瘤上、下方正常 食管,从正常的主动脉外膜 开始,距肿瘤边缘约2cm处剪 开主动脉外膜,于主动脉弹 力纤维层外将食管肿瘤连同 主动脉外膜整块切除
本例病人外侵主动脉较轻,难度较小
2、如肿瘤侵及弹力层 不可强行剥离 可以适当降低血压,用 主动脉阻断钳阻断或主动 脉侧壁钳钳夹后切除、修 补,否则易造成胸主动脉 壁的损伤引起难以控制的 大出血 但对年龄较大伴有高血 压、血管壁钙化明显者,有 致裂口更大的危险,应予 以注意
3、对于主动脉出血,多为食管固有动脉或支气管动 脉损伤,出血部位一般较明确,如出血量少而血 管蒂短小,钳夹结扎困难或滑脱者,可压迫止血 5~15 min ,如无效,可直接或阻断下缝合止血 4、对于主动脉出血较多者,估计破裂口可能较大时, 可迅速以手指按压破裂口临时止血,游离相应段 胸主动脉,麻醉适当降低血压,用主动脉阻断钳 钳夹后确定裂口的大小及形态,用4-0聚丙烯线或 5×14双头针涤轮编织缝线,在无张力情况下连续 外翻缝合修补
5、对于文献报道在主动脉 转流或者体外循环下采 用人工血管置换行晚期 食管癌的治疗, 国内外争议较大 对于无法控制的大出 血,紧急情况下可以作 为一种治疗手段
切除食管及受侵降主动脉
阻断后切除受侵主动脉
人工血管置换
人工血管置换
二、奇静脉受癌组织侵犯
对于肿瘤侵犯奇静
脉,经右胸径路处 理较简单,可分别 游离奇静脉两端, 切断后予以结扎或 缝扎
食管中段及上段癌有外侵时常使原有界限消失,解 剖时稍有不慎极易损伤其膜部 可先游离肿瘤上、下方正常食管,分别穿带牵引显 露膜部界线,剪刀锐性解剖分离,避免电刀功率过 大灼伤或副损伤 一旦发生膜部损伤,应立即修补,对于气管膜部破 损在1cm以内者,一般可行局部修补无需补片,或 者将气管修剪后做袖式成形。同时应请麻醉师及时 吸尽支气管内的血块及痰液,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的发生,用止血纱布覆盖隔离胸胃

手术讲解模板: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手术讲解模板: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手术资料: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手术步骤:
2.迷走神经的后主胃支(后Latarjet神经) 的位置较深,一般不容易看见,可用手指 分离来判定。术者用右手示指从His三角 区的腹膜切口伸入,沿食管后壁向右侧分 离至后面时可以触到迷走神经的后干,手 指从迷走神经后干的后方疏松组织中通过, 进到食管右侧由小网膜的切口伸出,然后 以手指指引换
手术资料: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术前准备:
AO)。PMAO代表壁细胞对于激素(体液) 相刺激的胃酸最大分泌反应,IMAO代表壁 细胞对神经相刺激胃酸分泌最大反应。这 项检查对于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方式,估计 迷走神经切断的完全性及判断迷走神经切 断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手术资料: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手术资料: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并发症:
好转或消失。迷走神经干切断后腹泻发生 率20%~65%, 严重腹泻者约5%。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后 发生率在10%以下,严重者在1%以下。高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很少有腹泻的并 发症。
手术资料: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并发症:
(3)术后胃排空障碍。胃失去了迷走神 经的支配,使胃的运动功能 受损是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因此迷走 神经干切断术及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 必须附加胃引流术或胃窦切除术,以解决 胃的排空问题。少数病人术后早期仍有胃 排空延缓,出现进食后饱胀或呕吐症状。 一般经过饮食调节,症状会逐渐消失。高
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 迷走神经切断术
手术资料: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 断术
科室:神经外科 部位:食管 麻醉:应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沿食管切断法酸分泌迷走神经切断术

下咽癌行全喉食管上段切除及胸大肌皮瓣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下咽癌行全喉食管上段切除及胸大肌皮瓣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氧、 二氧化碳蓄积。
刺和气管切开术 , 气管切开后静脉注射 咪达唑仑 ( 咪唑安定 ) 2 a、 g异丙酚 1 -.m / 、 n . 1 g g芬太尼 2-0 g g o 5 k 03 / 和阿 曲库铵 k O g g采 用异丙 酚 23 ̄ /l .m / , 5 k — g 靶控输注 (℃ )间断给芬 m . I、 I
要 维持水 电解 质代谢 和酸碱平衡 , 纠正低蛋 白血症 , 于老 对 年患者长时间手术 的麻醉 , 根据血流动力学状 态来 调整麻醉
1插管情况 : 8 . l 例患者气管切开过程顺利 , 置入加强钢
丝气 管导管人 工通气 ,气管切开过程 中 2例患者 发生呛咳 、 血压剧烈升高 ; 2例患者 气管切开后 吸出大量痰液 。
果给予碳酸氢钠 。
二、 结果

器的功能状态 , 不宜停止抗高血压药 的使用 , 术前 异丙 酚、 咪 唑安定诱导麻醉能保持稳定 的血 压 ,心率也未见 明显增快 , 王 庆等t 曾对高血 压的 老年患者 麻醉诱 导期 间使用 异丙 z 也 酚、 咪唑安定对心血管功 能的变化 报道过 。采用异丙 酚 T I C、 间断给芬太尼 和阿 曲库 铵维持麻 醉能为手 术提供 良好 的条 件 。此类患者术前常伴有贫血 、 电解 质代谢紊乱 , 中需 水 术
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 中 3例显示中度阻 塞性通气 其 功能障碍。 2 麻醉方法 : . 术前苯 巴比妥 O1 、 . g阿托 品 O5I .n g肌肉注 射。 入室 , 吸氧 。 所有患者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 桡动脉穿
气管切开建立气道是 一个 比较安 全的方法 . 究中所有患 本研
维普资讯
生 凰匿 殛逃 堡塑查
堡 旦箜 旦 查笙 笙 塑 金壁 .

三种麻醉方式在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

三种麻醉方式在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

三种麻醉方式在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

方法选择年龄10个月~6岁、ASAⅠ~Ⅱ级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2例,采用氯胺酮麻醉;B组26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不作气管插管;C组20例,采用气管插管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

结果A组成功率为64%;B 组、C组成功率为100%,其中B组38% SPO2≤90%。

结论气管插管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esthetic methods of removing foreign body from esophagus of the children. Methods 68 patients,ASA Ⅰ~Ⅱgrade,aged from 10 months to 6 years,were reseached.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ree groups:Group A (n=11) wasinduced with ketamine. Group B(n=26) and group C(n=20) were anesthetized with inducing propofol and fentanyl. The former retained spontaneouslybreathing,and the latter controled breathing with endotracheal intubaion.Results The achievement ratio of group A was 64%,both group B and C were100%. But the SPO2 of the thirty-eight percent in group B was below 90%.Conclusion The anaesthetic method,endo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propofol-fentany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used in children with esophageal foreign body removal is safe and effective.【Key words】Children; The foreign body from the esophagus;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esthesia;Intravenous小儿呼吸道由于异物的堵塞和刺激,常见缺氧、气道痉挛、呼吸困难,重者处于严重窒息状态。

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果分析

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果分析

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过度兴奋肾上腺髓质,出现生理损害和反应,如加快分解代谢㊁肌肉紧张㊁增快心率㊁增高血压㊁躁动不安,且患者呈非生理状态,因此,患者在非生理状态会严重影响诊疗效果和内镜操作,干扰栓塞㊁硬化㊁套扎治疗的准确性,加大治疗盲目性,引发再出血可能性㊂丙泊酚麻醉维持时间短,见效速度快,持续输注具有恢复速度快㊁毒性小㊁体内无蓄积㊁血药浓度稳定等特征,已发展为临床一线麻醉用药㊂但对心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针对缺乏血容量者,可能会引发循环衰竭㊂且药物代谢途径为肝脏,若肝硬化患者使用此药物麻醉,代谢速度缓慢,且停药后,苏醒时间长,肝脏负担加重㊂本研究中共纳入8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患者,分组讨论后,相比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的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为稳定,苏醒速度快,也同时证实了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效果略次于七氟烷吸入麻醉,且研究报告与以往报道结果[3]相符㊂七氟烷也为临床手术常用麻醉药物之一,具有苏醒速度快㊁诱导快速,患者心血管受影响较小等优势㊂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体内生物转化的可能性小,药物大部分成分均从肺组织排出[4],仅少量从尿液排出,为此,可保证麻醉安全性㊂麻醉后,患者均为睡眠状态,无呛咳㊁躁动或其余不适,与生理状态相似,减弱胃肠蠕动,舒展官腔,内镜医生可在患者安静的状态下,明确观察到病变微小处,准确诊断㊂尤其是套扎㊁栓塞㊁硬化等干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时,患者呈放松状态,不会出现呕吐㊁恶心症状,视野清晰,可仔细观察靶血管,准确定点,降低因注射针滑坡血管㊁注射不准确㊁套扎不完全等不良事件㊂综上所述,建议临床在制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术手术方案时考虑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此麻醉方式相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术后苏醒速度快㊁安全㊁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㊂4 参考文献[1] 王明仓,陈玲阳,周春莲,等.三种镇静方法用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效果比较[J].浙江医学,2015,37 (19):1607.[2] 周光文,杨连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㊁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5)[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10(10):1086.[3] 刘迎春.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32. [4] 刘玉明,姚志雄,叶孝银,等.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疗效和安全性[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6,16(3):314.[收稿日期:2018-12-23 编校:王丽娜]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果分析李秋燕,夏志杨,熊小敏,刘志琼,陈婉婷 (广东省东莞仁康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952)[摘 要] 目的: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果㊂方法:收集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372株进行临床研究㊂所有样本给予药敏试验㊁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分析3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㊁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菌株数量,比较诱导型和结构型克林霉素耐药率之间的差异㊂结果:共计3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共计205株,占55.11%(205/372);而MSSA共计167株,占44.89%(167/372)㊂结构型耐药97株,占26.06%(97/372)㊂诱导型耐药114株,占30.65%(114/372)㊂MRSA与MSSA中结构型耐药分别为34.15%㊁4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A中诱导型耐药为13.17%,明显低于MSSA的26.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微量肉汤稀释法能够为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依据㊂[关键词] 微量肉汤稀释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结构型Detection of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by Microbroth Dilution Method LI Qiu-yan,XIA Zhi-Yang,XIONG Xiao-min,et al(Departncent of laboraton,Guangdong Dongguan Renkang Hospital,Dongguan52395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microbroth dilu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Method A total of372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for clinical study.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clindamycin induced resistance 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372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resistant to erythromycin and clindamycin.The number of strains resistant to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and 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was compared.Differences in clindamycin resistance rates among configurations.Results There were372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205strains of MRSA,accounting for55.11%(205/372),while167strains of MSSA,accounting for44.89%(167/372).97strains of struc⁃tural drug resistance accounted for26.06%(97/372).114strains of inducible drug resistance accounted for30.65%(114/ 372).Structural resistance was34.15%and41.92%in MRSA and MSSA,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Inducible resistance was13.17%in MRSA,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SSA(26.3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Microbroth dilution method can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guiding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Key Words:Microbroth dilution method;Staphylococcus aureus;Inducible type;Structural type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引起化脓性感染㊁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性葡萄球菌,治疗中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和以克林霉素为代表的林可霉素类抗菌药为主[1]㊂其中克林霉素的有两种耐药表型,分别为结构型和诱导型[2]㊂为了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我院使用了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检测,为后续的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剔除同意患者同种标本重复分离的菌株,共计372株进行临床研究㊂所有菌株均经血浆凝固酶实验以及细菌鉴定分析仪确定㊂质控菌株为ATCC29213,购自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㊂1.2 仪器与试剂: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Mmcroscan-AS4型;CAMHB肉汤和PC33型葡萄球菌鉴定药敏复合板均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配套产品㊂1.3 方法1.3.1 药敏试验:红霉素㊁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检测㊂红霉素敏感:≤0.5μg/ml为判断折点,1~ 4μg/ml位中介折点,≥8μg/ml为耐药折点;克林霉素敏感:≤0.5μg/ml为判断折点,1~2μg/ml位中介折点,≥4μg/ml为耐药折点㊂所有操作和标准严格按照2015版CLSI标准执行㊂1.3.2 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实验:在复合药敏孔中放置4μg/ml红霉素以及0.5μg/ml克林霉素,菌液浓度配置为5×105CFU/ml,放置于35℃的恒温培养箱中孵育18~24h,然后观察药敏孔中的情况判断药敏实验结果㊂阳性结果判断标准[3]:复合药敏孔中见细菌生长㊂1.3.3 耐药表型判断[4]:结构型耐药: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诱导型耐药: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诱导实验阳性㊂1.4 分析指标:分析2016年~2018年3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㊁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菌株数量,比较诱导型和结构型克林霉素耐药率之间的差异㊂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㊁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2016年~ 2018年共计3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分别为45株㊁75株㊁85株,共计205株,占55.11%(205/372);而MSSA分别64株㊁52株㊁51株,共计167株,占44.89%(167/372)㊂结构型耐药97株,占26.06%(97/372)㊂诱导型耐药114株(2016年MRSA 12株,MSSA22株;2017年MRSA27株,MSSA13株;2018年MR⁃SA31株,MSSA9株),占30.65%(114/372)㊂详见表1㊂表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㊁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株)项目2016年(n=109)MRSA MSSA2017年(n=127)MRSA MSSA2018年(n=136)MRSA MSSA合计EM-S/CM-S4134861752 EM-S/CM-I0201003 EM-S/CM-R0000000 EM-I/CM-S3******* EM-I/CM-I0210104 EM-I/CM-R1000102 EM-R/CM-S142935193713147 EM-R/CM-I47959741 EM-R/CM-R199241027897合计4564755285513722.2 诱导型和结构型克林霉素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比较:MR⁃SA与MSSA中结构型耐药分别为34.15%㊁41.92%,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MRSA中诱导型耐药为13.17%,明显低于MSSA的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表2 诱导型和结构型克林霉素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比较[例(%)]组别例数结构型耐药诱导型耐药MRSA20570(34.15)27(13.17) MSSA16770(41.92)44(26.35)χ2值2.36710.346P值0.1240.0013 讨论 红霉素是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导致各种感染的主要药物,也是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5]㊂克林霉素是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多导致的感染,同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导致的骨髓炎首选药物[6]㊂但是随着抗生素滥用情况的日益严重,MRSA检出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葡萄球菌对于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逐年升高㊂ 研究发现,葡萄球菌对于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药物泵出以及核糖体药物结合靶位的改变两个方面[7]㊂泵出型耐药由msrA基因编码,所表现出来的是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而对红霉素呈现耐药表现,诱导试验结果为阴性㊂核糖体药物结合靶位改变时通过erm基因进行调控的,其变异包括两种,一种是自身结构变异,也被称为结构型耐药,细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另一种是红霉素诱导产生的变异,也被称为诱导型耐药,表现为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是经过红霉素诱导后克林霉素耐药[8]㊂诱导型耐药虽然在体外药敏试验中表现为克林霉素敏感,但是实际的治疗中克林霉素的治疗是无效的[9]㊂在临床检测中,结构型耐药最容易被检测出,而诱导型耐药也需要被检测,为临床抗菌素的应用提供指导㊂目前临床应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分为D试验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㊂D试验法检测结果简单直观,更适用于手工检测,而微量肉汤稀释法更合适仪器检测[10]㊂ 在本次研究中,2016年~2018年共计3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共计205株,占55.11%(205/372);而MSSA共计167株,占44.89%(167/372)㊂结构型耐药株97株,占26.06%(97/372)㊂诱导型耐药株114株,占30.65% (114/372)㊂可见MRSA已经占有主要地位㊂在耐药分型中,诱导型高于结构型㊂从耐药分型差异上看,MRSA与MSSA中结构型耐药分别为34.15%㊁4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SA中诱导型耐药为13.17%,明显低于MSSA的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在国内学者的报道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要高于本次研究,考虑与细菌耐药基因的地区差异和抗生素的使用差异相关㊂ 综上所述,微量肉汤稀释法能够为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依据,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应以检验结果为指导,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耐药菌株的流行㊂4 参考文献[1] 李 英.儿科患者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1): 82-86.[2] 张静华,袁应华,刘 妍,等.2种表型试验检测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评估及基因分析[J].检验医学, 2015,30(12):1238-142.[3]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4~2017年中国儿童及新生儿患者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0): 3279-3287.[4] 宋 涛,张平安.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6):430-431,435. [5] 周 珊,张 蓓,徐修礼,等.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耐药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36(24):3517-3519.[6] 朱翠珍,刘春林,吴宝连,等.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对患者预后影响[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1):1-4.[7] 闵 亮,周树平,刘发娣,等.江西儿童患者7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4): 652-654,658.[8] 刘秀兰,郭 盼.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诱导性耐药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6):899-900. [9] 侯向萍,秦旭红,龚河军,等.新疆阿拉尔地区耐红霉素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性的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 2015,28(10):72-76.[10] 江培涛,杨 健,杨正南,等.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67-2469.[收稿日期:2019-02-23 编校:孟玲玲]。

麻醉在食道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后遗症

麻醉在食道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后遗症

麻醉在食道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后遗症麻醉在食道癌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中的麻醉不仅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苦,还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麻醉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后遗症,因此在食道癌手术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麻醉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后遗症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麻醉的注意事项1. 麻醉医师的选择在食道癌手术中,选择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至关重要。

麻醉医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并能妥善处理麻醉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2. 麻醉前的评估在进行食道癌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麻醉前评估。

这包括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的适应性,以规避麻醉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3. 麻醉药物的选择在食道癌手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吗啡、丙泊酚、氟烷等。

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应考虑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4. 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麻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

5. 麻醉后的观察和处理麻醉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处理。

这包括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肺功能等,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二、可能的后遗症1. 神经系统损伤在食道癌手术中,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和技术有一定的神经毒性。

这可能导致患者在麻醉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等。

为减少这类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使用药物,并注意监测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2. 呼吸系统问题食道癌手术中的麻醉过程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患者在麻醉后可能出现气道堵塞、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因此,麻醉医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心血管问题在食道癌手术中,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

胸下段食管癌弓下吻合手术记录

胸下段食管癌弓下吻合手术记录
患者姓名:
性别:男
年龄:67岁
病室:
床号:
手术日期及时间
2017年7月22日10时40分
术前诊断
胸下段食管癌
术中诊断
胸下段食管癌
手术名称
经左胸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手术指导者:xxx(台上)
手术者:xxx
助手:xxx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胸下段食管,距主动脉弓下缘约7cm,大小约5×4×3cm,质硬,呈髓质型生长,侵及肌层。№107组、№108组、№109组淋巴结肿大。左侧肺脏、壁层胸膜部分形成膜性粘连。左肺质量较差,表面广泛肺大泡,最大者3×2.5cm。未见胸腹水。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50ml,输液2500ml。麻醉效果满意,术后病人安返ICU病房,标本送病理。
手术者签名:
记录时间:2016年7月22日15时30分
手术过程: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右侧卧位于手术台,标记左胸第六肋间胸背后侧切口,长约25cm。常规消毒铺巾,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胸壁肌层、肋间肌、壁层胸膜,开胸器扩大切口,将肺推向前内侧,显露纵隔,于食管下三角打开纵隔胸膜,游离提起胸下段食管,断扎食管营养支,显露瘤体,稍作分离后,证实可以切除。遂于肝脾之间提起并放射状打开膈肌,悬吊、断扎膈肌角,提起胃底,于脾门处逐支断扎胃短血管。切断胃脾韧带及胃膈韧带,游离大弯侧,断扎胃网膜左血管,妥善保护血管弓,将胃向左前方翻转,显露胃小弯侧,依次断扎胃网膜右血管至幽门上方。显露胃左血管,切断牢固结扎,分离胃壁膜性粘连。提起食管、胃,游离、沿途结扎各食管支,并清扫№107组、№108组、№109组淋巴结。上抽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至合适位置。行食管-胃弓下器械吻合。吻合满意,无张力,吻合口加固1周。于胃残端全层加固并包埋。在吻合口处将胃壁缝在纵隔胸膜上以悬吊。探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遂松解膈肌悬吊,缝合膈肌。肋骨断端处有少量渗血,予以放置2块明胶海绵。见左肺上叶一处肺大泡,为防腔闭式引流管,经胸壁穿出并固定,接引流瓶。查无活动性出血,再次清点器械敷料,对数准确。逐层关胸,术毕。

胸胃CT扫描与服造影剂时间的观察

胸胃CT扫描与服造影剂时间的观察

胸胃CT扫描与服造影剂时间的观察
刘爱英;陈美玉;范斌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年(卷),期】1999(14)5
【总页数】2页(P276-277)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后;胸;胃;CT;服造影剂;时间
【作者】刘爱英;陈美玉;范斌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105;R473.73
【相关文献】
1.不同对比剂及扫描时间对残胃CT扫描效果的观察 [J], 朱艳清;柏挺;张殿星
2.消除CT扫描胃内液面伪影造影剂前瞻性研究 [J], 丁炜;闵凡印
3.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注射速率及扫描延迟时间优化 [J], 包雪平;顾美芳
4.利用CT扫描起始时间观察注射过程对预防造影剂血管外渗的效果 [J], 洪映红;张月葵;陈开珠
5.服温开水或服稀释造影剂对腹部CT的效果观察 [J], 张平;吴显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内镜食管手术的麻醉
❖ 大部分食管手术术前需要接受胃镜检查明确病变的位置与范 围。在食管狭窄病例,胃镜检查还能起到扩张性治疗的作用。 电子胃镜诊断性检查的麻醉并不复杂,大多数病例仅在表面 麻醉下接受胃镜检查。由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吞咽困难, 胃镜检查中镇静药的使用应谨慎。使用镇静药一定要保留患 者的气道保护性反射。 对不能配合表面麻醉的患者可实施全身麻醉。选择较细的气 管导管固定于一侧口角一般不妨碍胃镜检查。根据气管插管 的难易程度可选择清醒插管与静脉快速诱导插管。麻醉维持 可采用吸入麻醉、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为保证患 者制动,可采用中短效肌肉松弛药。手术结束后拮抗肌肉松 弛药,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管。
(三)监测
❖ 手术需要的监测水平主要根据患者病情、手术范围、手术方 式以及手术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小确定。麻醉医生的经验 也是决定监测水平的影响因素。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与血 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体温等)。应建立可靠的静脉通 道。对需要长时间单肺通气的患者与术中术后需要严密观察 心血管功能的患者应行有创血压监测。液体出入量大以及手 术对纵隔影响明显的应考虑中心静脉置管(注:术后静脉高 营养,应常规使用)。
二、食管手术的麻醉
❖ 食管手术(esophageal surgery)的麻醉应考虑患者 的病理生理、并存的疾患与手术性质。大部分食管 手术操作复杂。术前返流误吸造成呼吸功能受损伤、 食管疾病本身影响进食造成营养不良。食管疾患常 伴吞咽困难与胃食管返流,因而气道保护是食管手 术麻醉应考虑的重点。
(一)麻醉前评估
❖ 胃镜检查术后疼痛很轻,术后镇痛的意义不大。对 返流明显的患者应采用半坐位。
❖ 在病情严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为解决吞咽问题 可采用食管支架技术。食管支架的放置不需开胸, 一般在胃镜辅助下放置。食管异物的取出同样多在 胃镜辅助下实施,不需开胸。
(五)开胸食管手术的麻醉
❖ 食管手术采用的手术入路较多,腹段食管手术仅通 过腹部正中切口即可,麻醉原则与腹部手术麻醉相 同。大部分食管手术为胸段食管手术,需要开胸, 部分手术甚至需要颈胸腹部联合切口(如Ivor Lewis 手术)。由于左侧主动脉的干扰,食管手术多采用右 侧开胸。
❖ 胸段:即胸廓内部分(T1~10),上接食管颈段,下至膈肌食 管裂孔,长约15厘米;
❖ 胸段食管又分三段: ❖ 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上界距门齿24cm); ❖ 胸中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1/2(下界距
门齿32cm); 胸下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1/2 (下界距
门齿40cm)
❖ 开胸食管手术的麻醉一般采用全身麻醉。应根据手术范围 与患者病情选择使用麻醉药。范围大的手术还可考虑胸部 硬膜外麻醉辅助全身麻醉用于术后镇痛。
❖ 麻醉诱导应充分考虑误吸的可能,做好预防措施。为方便 手术操作,开胸手术应尽量使用隔离通气技术。
❖ 手术中麻醉医师应了解外科医师的操作可能带来的影响,并 与外科医师保持密切交流。手术操作可能导致双腔管或支气 管堵塞囊位置改变影响通气,对纵隔的牵拉与压迫可导致循 环功能的剧烈变化。手术中遇到上述情况,麻醉医师应及时 提醒外科医师,双方协作尽快解决问题。
(二)术前药
❖ 食管手术术前药的使用原则与一般全身麻醉术前药的使用原 则相同。由于返流误吸的可能增加,这类患者术前镇静药的 用量应酌情减量。由于手术刺激造成分泌的增加,抗胆碱药 (阿托品0.4mg或胃肠宁0.2mg肌肉注射)的使用非常必要。为 防止误吸还应使用抗酸药(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与胃动力药。
❖ 2.肺功能评估 食管疾患引起返流误吸的患者多存在肺功能障碍。恶性
食管疾患的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对这些患者应行胸部X线 检查、肺功能检查与血气分析了解肺功能状况。术前应行胸 部理疗、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激 素改善肺功能。 ❖ 3.营养状况评估
食管疾患因吞咽困难导致摄入减少,加上恶性疾患的消 耗,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术后恢复不利, 因此术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白蛋白、静脉高营养等)。
❖ 腹段:即膈肌水平以下,上接胸段,下接胃贲门部,与肝左 叶后缘相邻,长度仅1~3厘米。
❖ 通常将食管腹段包括在胸下段内。 ❖ 胸中段与胸下段食管的交界处接近肺下静脉平面。 ❖ 除腐蚀性食管炎外,其他疾病引起的食管溃疡,多发生在食
管的中、下段。胸中段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 多系鳞癌。贲门部腺癌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与食管下段 癌不易区分。
内容提要
❖ 一、食管的解剖 ❖ 二、食管手术的麻醉 :麻醉前评估、术中监测与管
理、麻醉恢复、术后并发症等 ❖ 三、食管癌手术的麻醉:
气道管理与术后呼吸并发症 液体管理与并发症(禁食指南) 术中麻醉平稳与吻合口并发症及“代食管”的血供 胸硬膜外镇痛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中的特殊作用
一、食管的解剖
❖ 食管是长环状软骨处与咽部相连接,下端穿过膈肌1~4厘米后(约 11或12胸椎水平)与胃贲门相接。成人食管直径约2cm,总 长25cm。从门齿到食管入口处的距离约15厘米,到贲门约40 厘米。
❖ 食管手术术前访视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食管返流、肺功能与营养状况。
1.返流误吸 食管功能障碍易引起返流,长期的返流易导致慢性误吸。 对有误吸可能的患者应进行肺功能评价并进行合理治疗。返 流的主要症状有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对返流的患者麻 醉时应进行气道保护。预防措施:快速诱导时应采用环状软 骨压迫的手法,或采用清醒插管。麻醉诱导时采用半坐位也 有一定帮助。
❖ 食管走形:在颈部位于气管后,进胸后微向左侧移位,在主 动脉弓水平又回到正中,在弓下再次向左移位并通过膈肌。
❖ 三个狭窄:分别位于颈部环状软骨水平(入口)、邻近左侧 支气管水平与穿过膈肌水平(出口)。
❖ 食管的分段:食管外科将食管人为地分为三段:颈、胸、腹 三段,胸段又分上、中、下三段 。
❖ 颈段:是指由食管开始端即环状软骨水平至进胸水平(C6~T1) 即颈静脉切迹平面,长约5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