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李白 诗酒人生 悲情人生2
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浅谈白的诗酒人生唐代一大诗人白,一生曲折坎坷,面对狂风暴雨血雨腥风,白这个痴狂之人,唯有用诗歌、用美酒来麻痹他的心灵,来显示他的洒脱。
虽然白仗着他的才气,可以在皇帝,在权势,在恶势力面前, 适才放旷,但真正能让他心情解脱的,还是他的诗他的酒,白斗酒诗百篇,也是人们家喻户晓的,他几乎所有的诗、词、文、赋,皆是在酒后创作的,我们且看白的诗酒论人生。
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追求精神和个性解放;评击黑暗,蔑视权贵;渲泄心中的痛苦和悲愤;宣扬与时行乐和人生如梦。
这些诗歌的风格也不尽一样,有舒缓活泼的,也有大方悲凉的。
这些诗歌在思想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切人点。
一、仕途失意,把酒咏志《将进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负与自信。
又充分展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深沉忧愤与绝望。
它既苍凉悲慨,意气颓放又豪情满腹,壮气凌云。
且看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白闻听朝中之事后,忧患之心顿生。
酒酣之后,他拔剑起舞,慨然悲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开篇诗句中的“昨日〞不是仅指逝去的岁月,还指开元盛世的大好时光。
而当白的宏伟理想尚未实现之时,这些充满希望之光的“昨日〞便弃我而去,可见这两句包孕着作者对开元之治消逝和宏图大志未酬的痛惜感慨。
当然也含有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惆怅。
这里的“今日〞也不是仅指眼前的岁月,而是指安史之乱前夕的国家衰乱时期。
此时,白心郁结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报国无路之苦有增无减,使他深叹忧心烦乱,愤慨抑郁。
此四句写饯别时的心绪,是作者对自己政治感受和世途境遇的艺术概括。
白被后世尊为诗仙,而此《将进酒》一诗,那么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愤的名作!此诗成于太白被赐金放还长安之后,仕途中的伟大抱负无法施展,诗人只能借酒消愁。
9.李白的诗酒人生

但是入朝没多久才发现唐玄宗 找他来纯粹是娱乐的,要他没 事就写几首诗赞美一下太平 盛世,再夸夸杨贵妃有多漂亮。
清平调·其一 [ 唐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就让李白很郁闷,我是来帮 你治理国家的,结果你把我当 个吉祥物,加上李白的骄傲本 性以及对自己的迷之自信。
他到哪里都喜欢写游记,不是像 我们一样只会玩和拍照发朋友圈、 或者写到此一游。写得多了,就 思乡了,于是又成就了我们的千 古绝唱《静夜思》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游玩中的李白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当大 官,做大事。古代要当官做大事只有两种方 式:参加科举;被举荐(毛遂自荐或装高冷 隐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
借景抒怀表达想当大官,做大事实在太难了。
行路难
【其一】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 钱。(羞 通:馐;直 通 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雪满山。 (一说: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44)
实际上,李白本打算耗尽一生 的时光来完成建功立业、安邦 定国的梦想,可结果呢? (盛唐吉祥物、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他的人生和他的诗都充满了矛盾, 洒脱之下掩藏的是他郁郁不得志的 落寞和不甘。
无论如何,他留下的一篇篇千古名篇, 已足以使他成为千古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 的一颗明星
从古到今,中国文坛群星闪耀, 但是李白是独一无二的,他以飘逸洒 脱的风格独成一派,被称为诗仙,自 称酒中仙
李白谪仙诗词译文及注释

李白谪仙诗词译文及注释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里为您提供一首李白的著名诗作《将进酒》的译文及注释。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您没有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流而下,最终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
您没有看见,在高堂明镜前,白发苍苍,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已成雪白。
人生得意时,应当尽情欢愉,不要让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千金散尽,也定会再次得到。
烹羊宰牛,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尽情地畅饮,哪怕要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让我们共同举起酒杯,不要停下。
我为您高歌一曲,请您侧耳倾听。
钟鼓馔玉(豪华的宴席)并不足贵,只愿长醉不复醒。
古往今来,圣贤都寂寞,只有饮酒者留下了美名。
陈王曹植昔日在平乐观宴请宾客,斗酒十千,尽情欢愉。
主人为什么说钱不够呢?只管去买酒吧,我们一起畅饮。
五花马,千金裘,叫儿拿去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消解这千古的忧愁。
注释:1.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的朋友。
2. 丹丘生:指元丹丘,李白的朋友。
3. 钟鼓馔玉:泛指豪华的宴席。
4.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曹操之子,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5. 平乐观:汉代宫苑名,位于洛阳。
谪仙者李白文言文翻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蜀郡绵竹人也。
生于唐武德二年,卒于天宝十五载,享年六十二岁。
李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善属文,尤工诗,世称“诗仙”。
李白少好剑术,冠盖满京华,有“剑仙”之称。
年二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初游蜀中,后历历名山,足迹遍天下。
尝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诗才横溢,所作之诗,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豪放自如。
其诗多抒发豪情壮志,寄情山水,抒写人生感慨。
如《将进酒》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又如《庐山谣》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诗中,尤以山水田园之作最为人称道。
其《望庐山瀑布》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以雄奇之景,抒发诗人壮志凌云之情怀。
李白诗风,既有豪放派之气势,又有浪漫主义之色彩。
其诗多借酒消愁,借酒抒情,故有“酒仙”之称。
李白生平,饮酒无度,自称“斗酒诗百篇”。
然其诗中,亦多抒发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
李白一生,历尽坎坷,屡遭贬谪。
天宝元年,李白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永王李璘幕僚。
后永王败,李白亦受牵连,被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归途中病逝于当涂。
李白临终之际,有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之诗,虽多豪放,然亦不乏婉约。
其诗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如《月下独酌》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此诗以简洁之笔,抒写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怀。
李白之才,世人共仰。
唐玄宗李隆基闻其名,召入宫中,欲以为官。
李白不从,曰:“臣本布衣,躬耕于陇亩,不意忽蒙圣上之召,敢不竭诚以事陛下。
”遂赐金放还。
李白之诗,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其诗风,既有豪放之气势,又有浪漫之色彩,为后世诗坛树立了典范。
李白之人格,亦为后世所景仰,被誉为“谪仙者”。
今人读李白之诗,不仅能领略到其豪放、浪漫的诗风,更能感受到其独立不羁的人格魅力。
[论文]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论文]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9f2ddd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f.png)
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唐代一大诗人李白,一生曲折坎坷,面对狂风暴雨血雨腥风,李白这个痴狂之人,唯有用诗歌、用美酒来麻痹他的心灵,来显示他的洒脱。
虽然李白仗着他的才气,可以在皇帝,在权势,在恶势力面前, 适才放旷,但真正能让他心情解脱的,还是他的诗他的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也是人们家喻户晓的,他几乎所有的诗、词、文、赋,皆是在酒后创作的,我们且看李白的诗酒论人生。
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追求精神和个性解放;评击黑暗,蔑视权贵;渲泄心中的痛苦和悲愤;宣扬及时行乐和人生如梦。
这些诗歌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有舒缓活泼的,也有慷慨悲凉的。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别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切人点。
一、仕途失意,把酒咏志《将进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负与自信。
又充分展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深沉忧愤与绝望。
它既苍凉悲慨,意气颓放又豪情满腹,壮气凌云。
且看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闻听朝中之事后,忧患之心顿生。
酒酣之后,他拔剑起舞,慨然悲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城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开篇诗句中的“昨日”不是仅指逝去的岁月,还指开元盛世的大好时光。
而当李白的宏伟理想尚未实现之时,这些充满希望之光的“昨日”便弃我而去,可见这两句包孕着作者对开元之治消逝和宏图大志未酬的痛惜感慨。
当然也含有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惆怅。
这里的“今日”也不是仅指眼前的岁月,而是指安史之乱前夕的国家衰乱时期。
此时,李白内心郁结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报国无路之苦有增无减,使他深叹忧心烦乱,愤慨抑郁。
此四句写饯别时的心绪,是作者对自己政治感受和世途境遇的艺术概括。
李白被后世尊为诗仙,而此《将进酒》一诗,则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愤的名作!此诗成于太白被赐金放还长安之后,仕途中的伟大抱负无法施展,诗人只能借酒消愁。
李白跟酒有关的作品

李白跟酒有关的作品以下是与酒有关的李白作品,包括诗名、作者和诗的大意。
1.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尽情畅饮。
他以黄河之水、高堂明镜、白发等形象描绘人生的短暂和珍贵,强调及时行乐。
最后以陈王宴平乐的故事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饮酒的热爱和向往。
2.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大意:作者在花间置一壶酒,独酌无亲朋相伴。
他举杯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共饮,形成三人相伴的场景。
诗人与月、影共同畅饮歌舞,但月和影只是陪伴而不能真正饮酒。
最后诗人表示愿意与月、影永远结游,并在高远的银河之上相期。
3.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意:诗人在宴席上面对美酒佳肴却无法下咽,感到惆怅和迷茫。
他想要渡过黄河却遇到冰阻塞河道,想要登上太行山却遭遇大雪封山。
诗人以垂钓和梦日边的形象暗示自己受到重用之不易。
最后诗人表示尽管前路险峻多歧,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
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的诗酒人生

• 寂寞时他“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无聊时他“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孤独时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闲暇时他“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失意时他“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 茫然”,得意时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 舞落日争光辉”。
• 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 灵魂都带着醉意。
•
当代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安旗在《李
白纵横探》一书中神奇美妙地描绘了李白
临终的情景:
• “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
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此 时,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月亮映在江中,好像 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 多么美丽!多么光明!多么诱人!醉倚在船舷 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 光辉扑去。”
• 三、寄托诗酒,诠释个性。①豪放率真
• ②傲岸自负③感伤激愤④执着乐观⑤悠然自得
• 自古诗酒是一家,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 有一种天生的缘分。诗人为什么爱喝酒?因为 在半醉半醒之间才能直抒胸怀,才能更靠近那 个真实的自己。
•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 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 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 一、仕途失意,以酒咏志。
• 二、以酒会友,人生几何。
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和诗、花和月、山和水,郁结与旷放、失意与孤傲构成了整个李白。
酒,是李白人生中除诗歌外的又一大人生支柱,他爱诗成性,爱酒至狂。
一生中与“酒”相伴,创作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歌,他的诗与酒往往是一体的,他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的诗歌始终洋溢着一种浓郁的酒香。
一句“与尔同消万古愁”,痴迷了几代豪杰,“举杯邀明月”的意境,醉了整个世界。
李白一生爱酒,就如热爱诗歌一样。
他的诗词沁满酒的浓香,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不知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还是李白的诗成名了酒,也许李白以及他的诗与酒相得益彰,而这三者从来就未曾分离,因此,成就了李白的诗酒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提纲“谪仙”李白——品诗悟人生李白的一生是洒脱浪漫的一生,也是无奈悲情的一生。
他擅长表达胸中炽热的情感,突出表现自我的傲岸豪迈的性格,如大河奔流般表现自己的悲伤愤怒、希望和失望,但他并不快乐,他的人生是悲情人生。
一、豪迈奔放的浪漫特质李白诗歌最具鲜明的风格特点是:是喷发式的,他感情的表达往往是一泻千里、喷涌而出的,表达的豪迈中隐隐有一种苦闷和哀愁。
风格即是人,他的诗风恰好是他性格体现,他要冲决束缚追求自由,因为胸中有豪迈奔放如火焰般的激情,这种激情无处宣泄,只好在他的诗里自由挥洒,于是造成就了他浪漫奔放的诗风。
二、狂放不羁的自由精神李白的诗让人联想到自由的激情,他的诗处处有激情。
他向往雄壮有力的事物和广阔天地,他想冲破羁绊,远离世俗,神游天地。
然而他的人生不如意。
从他的诸多诗中我们都能看到一颗自由奔放,激情飞扬的诗心。
在诗中他的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展露无疑,他心无羁绊。
也许他不甘心走放情山水这条路,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不得志,他只能把这种失志寄托在诗里,他的诗就是他自由精神的充分展现。
三、豪放不快乐潇洒露悲情。
李白极具才华,有远大的政治报负,却得不到重用。
可以说,他是失望的,他是愤慨的。
他只能在诗和酒中得到释放,得到解脱。
他想喝醉,然而酒只能给他带来更深的苦闷、更大的失落;只能是对生活的更彻底的失望。
所以他只是在醉酒之下狂歌且舞。
他想喝醉以后便忘记一切,将所有的不满和愤慨都发泄出来,然而现实的残酷只能给他带来更深的刺痛。
尽管我们都能看到了李白的潇洒飘逸、狂放不羁,可他的背影是落寞的,步伐是孤单的。
他从不掩饰自己,那悲怆,那人生的失意只能到诗中、酒中去释放,去解脱。
李白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幕悲剧人生,只不过他悲伤,却不沉沦;借酒浇愁,却并不醉生梦死;李白的一生也是单纯的一生,快乐简单;李白的一生是梦想主义者,可现实让他失望。
李白不懂得人情世故,他还没有被俗世的污浊侵染。
他的生命中还保留着那种朴质无华的天性和那种可爱的纯情,但黑暗复杂的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理想的幻灭让他陷入极大的失望之中。
总之,李白的一生洒脱、浪漫,他的诗歌把自己的傲岸豪迈的自我性格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悲伤愤怒、希望和失望却是他人生的主旋律,所以他的一生是悲情人生,他不快乐。
“谪仙”李白——品诗悟人生【摘要】李白的一生是洒脱浪漫的一生,也是无奈悲情的一生。
他的诗歌充满激情,这与他少年的意气风发、青年的狂热自负、中年的傲岸不屈、暮年的抑郁愤懑的狂放不羁的自由精神和情感世界密不可分。
有了这样的境遇,李白豪放,却不快乐;李白潇洒,却处处显露悲情。
李白虽然悲伤,却不沉沦;借酒浇愁,却并不醉生梦死。
单纯的李白一生都是一个梦想主义者,他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总是失败。
这注定李白是孤独的,他的一生都会是一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悲剧的人生,成就了李白诗坛的一段传奇。
【关键词】豪放,飘逸,诗,酒,悲情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逾越的。
他自称“谪仙”,具有不平凡的经历,有着复杂的思想。
李白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抒情诗。
他擅长表达胸中炽热的情感,突出表现自我的傲岸豪迈的性格,表现自己的悲伤和愤怒、希望和失望。
他的叙事诗,也都带有感情色彩。
明朗自然的语言,比较自由的诗体产生出“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功成身退”的思想支配他一生。
“诗酒相随”的生活陪伴他一世。
他的一生是洒脱浪漫的一生,也是无奈悲情的一生。
一、豪迈奔放的浪漫特质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光照文学史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风各异,各有千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诗感情基调是豪迈奔放的,而且感情的表达又是一泻千里、喷涌而出的。
让我们读读李白这几首写黄河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上来,黄河万里触山头……巨灵咆哮辟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送裴十四》)。
在不同的诗里,李白对黄河的描写虽有不同,但那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正体现了诗人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奔放的性格。
就象诗人笔下的长江浩荡,波白浪高,汹涌奔流直泻东海,一去不返。
这哪是在写诗,分明是在“喷发”,这种喷发式的诗风正体现了李白的性格:他冲决束缚追求自由,胸中有豪迈奔放如火焰般的激情。
李白不仅写黄河的诗如此。
他在诗中往往把要写的事,所咏的景都先蒙上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融进诗人的自我形象。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是他入京求官时的得意神态;“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是他政治失意后的哀叹;“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是他眷恋长安的一往情深。
这样的山川景色多与他的开阔胸怀和傲岸的性格相契合。
不论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也好,还是“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登太白峰》)也好,生活、山川一旦触发他心灵,他强烈的感情就会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然后再用这种强烈的感情去咏事写景入诗。
他的这种喷发式诗风一旦用来抒写强烈的感情,诗就显得波澜起伏,雄奇奔放,就好像大海扬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虽然是一首饯别诗。
但饯别诗却不从饯别始,而是平地突起波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只一句就指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抛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长风万里送秋雁”,从“酣高楼”的豪兴到“览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又迅速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
短短的十二句,感情却直起直落,喷涌而出,大开大合,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的吐出胸中的忧愤。
李白的绝句也同样令人神往、赞叹。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塑造了形象,把久积很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震撼人心,淋漓尽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把抽象的“愁”和具体的事物“白发”结合起来,使“愁”变为具体有色彩和形体的东西,而且来的突然,发出了强烈的艺术力量。
最后两句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更是意味深长,它绝对不是问句,我认为,是诗人感情郁闷到极至的一种宣泄。
就是这个“得”字,完全体现出作者深重的愁思。
这样的浓愁,作者就这样用朴实、直白的语言一口气呼出去,没有矫揉造作,几乎是一张口就让心里的那股气、那种情激射而出,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就在这里。
乐府诗也是这样。
以《蜀道难》为例:诗歌一开头,唏嘘感叹向读者迎面扑来。
而后不修边幅,直白蜀道的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尽管李白从未到过蜀道,但他却用自己的想象,写出了“危乎高哉!”的奇境。
李白就是以这种变化莫测的笔法,艺术地再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借以抒发诗人自己的理想感受。
我认为,这肯定又是李白酒后的狂呼和宣泄。
他是以蜀道的奇险的形象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实现理想之艰难。
这样夸张又具气势的诗句,只有李白这样的狂人敢下笔;这样张口即出天马行空般的想像诗句,也只有李白这样的奇人能做得出。
“连峰去天不盈尺”、“上有六龙回首之高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神话与夸张的巧妙结合,刻画了蜀道的高峻险要,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
下文却用“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来抒怀,感情极其悲愤无奈,语言极其豪放直白,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这种吞吐宇宙的豪气,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这种慷慨激昂的气概,哀而不伤,气象不凡,却脱口即出,也只有李白才能做得到。
二、狂放不羁的自由精神品读李白游山玩水、纵情自然之作,我们总能强烈地感受到李白有追求自由的精神,诗歌字里行间充斥着远离世俗,神游天地,心接万物的自由空气。
他的许多诗篇描绘与歌颂了祖国雄伟秀丽的山川景色,这些诗歌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显示出他对不平凡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更表现了他向往广阔天地以及要求冲破羁绊,不愿拘泥守常的自由之心。
李白的奇思异想和梦幻诗情带给我们绚丽多彩的审美享受,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自由奔放,激情飞扬的诗心!让我们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对此进行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记梦诗,是李白离乡前向东鲁朋友表白心迹之作。
梦游天姥,只有奇幻浪漫如李白者才想得出,也只有洒脱不羁,天性自由如李白者才配得上。
诗的开始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是入梦的原因。
开头四句,通过说海外仙山隐约缥缈、不可寻访和天姥山的时隐时现来以虚衬实,夸张地描绘出天姥山的雄伟非凡。
这个天姥山已经不是现实中的天姥山,而是经过越人夸说传扬引导众人想入非非的高山峻岭的幻影。
在这里诗人纵情幻想,发清狂之思,抒自由之情。
接着写开始登上高陡入云的山路和在半山腰所见所闻,续写半山以上的山路极其曲折,奇花令人迷恋,以及不知不觉天色昏暗,表现了诗人的游山豪兴。
久茹生命不自由之苦楚的诗人正是在这种与自然的契谈,交流、登临中倾诉郁闷,愉悦心灵,从而获得身心自由。
同时,登山独览,美景据为己有,是何等的豪气!可见诗人对山早已心向神往,珍爱有加。
又接着写傍晚到来所经历的特异景象,逐渐将梦游推向高潮。
景色很阴郁,声音很恐怖,“熊咆龙吟”,似乎要将诗人的美梦惊破了。
然而诗人还是不就此罢休,又描绘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神仙世界。
经过一个电闪雷鸣,群仙就象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诗人纵情幻想,神游世外,与神仙游,诉款款心曲,奇幻生趣。
梦境终于达到了高潮。
李白的清狂飘逸,无拘无束的性情也在白云天空被挥洒得淋漓尽致!从“忽魂悸”至结尾写梦境破灭后的心态,紧扣题面的“留别”慨叹述志,美梦破灭,美好事物最终消失了。
这个梦境与诗人应召入京,在政治上的得意与失意非常相似!所以他慨叹“世间行乐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政治上的失落感,内心郁结的忧愤,迫使诗人寻找解脱的途径。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诗人认为只有放情山水才能排解政治上受挫的忧愤。
从表面上看比较消极,但我认为,这恰好是他自由精神的充分展现,诗人心无羁绊,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也展露无疑,也许他不甘心走纵情山水这条路。
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不得志,因而早就发出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慨叹,而到了此时的李白,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灭,竟至无路可走,数十年的愤懑,一齐涌上心头。
也许他的“别”是因为有压抑,也许是有许多事情不如意,所以在结尾又愤然“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那么怎样才能开心颜?也许只剩下追求自由,纵情山水吧。
全诗就是这样借梦游天姥发表感慨,托物抒怀,无一字不是奇思异想,无一语不是自由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