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试题归类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归类最新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归类最新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归类一、选择题:1.(2015年课标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特性也是不变化的,①错误。

事物的属性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错误。

卤水点豆腐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③符合题意。

卤水有毒但点出的豆腐却无毒说明事物存在的联系不同则其特性也不同,④符合题意。

因此选D。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化的情景考查哲学知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选项是否正确,正确的是否符合题意,通过排除错项和无关项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时要明确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同时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从而建立新联系。

2.(2015年课标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本题选B。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纲及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纲及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纲及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考纲内容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二、高考试题及答案1、(2008江苏卷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2、(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3、(2008广东卷33多项)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4、(2008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3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4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12B.23C.14D.345、(2008海南卷18)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重点问题整合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重点问题整合

2015届高考复习《文化生活》重点问题整合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1、为什么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怎样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要以经济、科技为基础,发展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③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素质。

④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

⑤扩大人们的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从各种具体文化角度看文化的作用(1)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都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高考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试题归类

高考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试题归类

2015年高考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试题归类一、选择题:1.(安徽卷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

下列古2.(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福建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4.(福建卷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5.(海南卷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

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总

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总

必修三六次文化汇总2015。

10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7.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2.“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C.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 D.在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很突出23.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

这佐证了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 -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人了孩子们的血液。

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

开封是首个“互联网十文化"智慧城市。

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6。

今年,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A。

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27。

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解读,“廉”、“忠”、“孝”、“节用"等中国传统思想焕发生机,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①立足于继承传统文化②克服历史虚无主义③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F 7.T 22.C 23。

2015高考题文化生活分类汇编

2015高考题文化生活分类汇编

015年高考真题文化生活分类汇编(2015-06-18 11:06:01)转载▼标签:军事2015年高考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试题归类1、(四川卷10)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

这说明:D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2、(天津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A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3、(江苏12)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 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这说明:B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4、(北京卷4)“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

英雄家书( C )赵一曼烈士家书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2015年高考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归类1.(全国卷II 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

2013——2015年生活与哲学全国高考全国第三单元试题汇编

2013——2015年生活与哲学全国高考全国第三单元试题汇编

2013---2015年生活与哲学各地高考题集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2015•全国I卷)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2015•全国II卷)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5•江苏卷)28.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

由此可见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4、(2015•江苏卷)30.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15•江苏卷)32.图3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2015•江苏卷)33.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古代辉煌的历程2 源远流长的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剖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

2.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剖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4.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剖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易混点一:混淆汉字和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矫正训练1]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试题归类
一、选择题:
1.(安徽卷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
2.(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福建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福建卷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5.(海南卷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

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回答题。

6.(海南卷18)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全国卷I 39)阅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客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0分)
参考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

(3 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 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2 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 分)
(2)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6分)参考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 部队制造使用化学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略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

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2.(江苏卷37)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

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

“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6分)
参考答案: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创新;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
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