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左权革命根据地参观有感-实用word文档 (3页)
【青感悟】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缅怀左权将军

【青感悟】红⾊教育⼼得体会----缅怀左权将军为了全⾯推进“两学⼀做”专题教育活动,加强我们对党的认识,四侯煤业党⽀部组织我们进⾏了⼀场红⾊之旅,到具有重要政治历史意义的,抗战圣地红⾊武乡,⾰命圣地西柏坡,以及中国农业的标杆⼤寨进⾏爱国主义和⾰命传统教育。
8⽉18⽇,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秀丽的武乡,参观⼋路军太⾏纪念馆。
当看到⼀⾸诗时,伫⾜久久不能前。
“名将以⾝殉国家,愿拼热⾎卫吾华。
太⾏浩⽓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花。
”初听这⾸诗时觉得激情澎湃中带着丝丝的哀伤,细闻才得知,这是朱德⽼总写的⼀⾸悼念词,写在73年前,它歌颂的就是在抗⽇战争中牺牲的⼋路军最⾼将领——左权。
⽽这位将军殉国时年仅37岁,这时我⽅能体会到朱德⽼总这⾸悼念词⾥是何等的悲怆。
顺着历史的长河,让思绪⾛进1940年的华北抗⽇战场。
正如《义勇军进⾏曲》所唱的“冒着敌⼈的炮⽕前进”,⼋路军在敌⼈炮⽕的层层封锁下踏上抗⽇前线。
战⽃中,左权显⽰出⾼超的指挥艺术。
让⼈尤其难以忘怀的是1941年11⽉,左权指挥⼋路军总部特务团抗击⽇军第36师团⼀部的疯狂进犯,保卫黄崖洞兵⼯⼚,经8昼夜激战,以较⼩的代价歼敌千余⼈,被中央军委誉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1942年春,⽇军对冀中平原开始实施“五⼀⼤扫荡”。
侵华⽇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三万余⼈,不断蚕⾷我根据地。
1942年5⽉22⽇,彭德怀、左权命令主⼒部队机动作战,跳出敌⼈的包围圈。
当时,⽇军通过侦察,发现了中共中央北⽅局和⼋路军总部驻地,⽴刻派遣重兵合围。
24⽇晚,中共中央北⽅局和⼋路军总部机关趁夜⿊突围,绕过⽇军三道封锁线,到达⼗字岭后,暂时驻营休息。
25⽇天刚亮,⼤批⽇军从两翼包抄⼗字岭,数架飞机轮番扫射、投弹。
战⽃中,为掩护总部机关突围,左权最终壮烈殉国。
左权牺牲,全军悲恸。
噩耗传来,彭德怀亲写墓志铭:“壮志未成,遗恨太⾏。
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
”朱德题诗:“名将以⾝殉国家,愿拼热⾎卫吾华。
参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有感(2021年整理)

参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有感(2021年整理)6月10日我和同事们一起去左权县麻田镇参加“弘扬太行精神、加强党性修养”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大巴车行驶在路上,透过车窗,一座座高楼大厦被我们快速地抛向身后,周围的建筑逐渐由高层变成多层,最后就连单层的民房也变得稀稀落落起来,路边早已没有了行人的影子。
不远处的山形连绵起伏,在薄雾中显得更加雄伟深邃,行至近前才能看清楚,原来一座座高耸的山峰竟然是突兀的从沟底近乎垂直地向上生长起来,形成千奇百怪的模样,奇峰险壑、峥嵘崔嵬。
汽车在群山间奔驰,平坦的公路一直向前延伸着,山势也越来越险峻,我正在想着今天的目的地到底还有多远,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深山时,“麻田镇”的字样就突然的出现在眼前,原来我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群山环绕的一块不大的山间盆地之中。
我们的车拐进镇子的小路,路边的民房,几个老大娘正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手里还拿着新鲜的苇叶熟练的包着粽子,她们年纪都已不小,但身体看上去还很硬朗,活动自如,两腿间的大锅里满满地泡着糯米和红枣,旁边的水盆里则是厚厚的一摞苇叶,面前大盆则已经堆起了小小的粽子山。
我问一位大娘:“村里的街道上怎么没看见几个人?”大娘说:“村子里的人,有的进城打工了,留村的就是下地干活,农民不下地干活干甚?”大娘的话朴实的不能再朴实,他们当年为了支持中国革命和民族独立付出了重大牺牲,但从未想过索取什么回报、得到什么照顾,依然保持着最淳朴的中国农民的本色,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要不是同伴催着赶紧进去参观,我真想和这位大娘再多聊几句。
继续前行几分钟就是“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了,我们在台阶上合影签名,然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步入纪念馆大厅。
展馆大厅中央是朱德、彭德怀、刘少奇、左权、邓小平、刘伯承、任弼时、杨尚昆、罗瑞卿、滕代远、杨立三等十一位当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人的等身塑像,看上去他们的形象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大伟岸,衣着简朴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但我却分明看到了他们坚定、刚毅、执着、必胜的精神气质。
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

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文章导读】有两个字,用无限的悲壮承载着无上的光荣。
有一群人,用单薄的身躯承载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供你参考和借鉴。
【篇一】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重读抗战家书,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听着革命英烈的英勇的抗战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烽火岁月中,他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
左权将军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于为了理想信念而放弃所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日前线。
为了争取最终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他时刻都抱有以身殉国的准备,视死如归。
在家书中,左权将军曾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就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的勇气与决心最终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左权的“情”在于他们对家人深深的思念。
面对战争,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们的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嘱托,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希望,用情至深,感人肺腑;左权将军曾写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
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左权将军在艰难之际仍保持乐观的心态,信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一封短短书信,更透露出的大爱,他的大爱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
参观革命根据地个人观后感5篇

参观革命根据地个人观后感5篇参观革命根据地个人观后感1五一节又到来了,我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和爸爸一起回老家—-淮安刘老庄。
淮安是苏北的一个市,是尊敬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不仅如此,这里人杰地灵,韩信以及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都是淮安人。
而刘老庄则是一片圣洁的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埋葬着八十二位新四军烈士的遗骨,八十二位英雄,八十二位不朽的灵魂。
听爸爸说,这是新四军的一个连的官兵牺牲在这里,这些战士大多经过战火的锤炼,有的是曾随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起经历过井冈山烽火,一起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红军,最后因为保卫人民的需要而驻守在附近,并保护着附近的黎明百姓。
1943年3月18日,一个美丽的春天,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到刘老庄一带扫荡,带着上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刘老庄这里;那一刻,刘老庄不在拥有春天,而成了残酷的战场!为保护附近群众和当地党政机关的顺利转移,我们全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畏严重伤亡,浴血奋战,从拂到黄昏全连苦战,最终在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并经过敌人的几次毁灭性的炮击后,终因众寡悬殊,全连指战员在弹尽粮绝后端起刺刀扑向敌群直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在战火结束后,当地老百姓在整理烈士的遗物的时候,看到了其中连部通讯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漫步在八十二烈士陵园的,看到陵园里八十二棵象征着八十二位英雄的松树巍然屹立在我的面前,我知道今年是我们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我想我们国家的建立是多么不容易啊!打败了那么多的敌人,如果没有像他们一样的这么多人的牺牲和前赴后继,哪里能有我眼前这样美丽、平静的景色和繁荣的生活呢? 我们真是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参观革命根据地个人观后感2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麻城烈士陵园参观学习,通过对陵园及馆藏的观瞻,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刻的人生洗礼。
【最新文档】这两处红色教育基地,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辛和不易,-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这两处红色教育基地,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辛和不易,篇一:红色教育基地观后心得体会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从小就饱受革命传统教育,能去遵义一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精神,那是人生的梦想之一。
这次在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的“红色之旅”的活动中才得以实现。
登上南下的飞机,在闭目凝思中依稀忆起当年学习党史时有关遵义会议的片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党委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来到历史名城——贵州遵义。
再次重温党的历史。
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
熟悉的字迹使我想起一代伟人豪放的风采和传奇。
大门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
参观红色基地观后感6篇

参观红色基地观后感6篇写观后感并不是复杂的事情,只有认真回顾观看的内容就好了,只有在认真领会了电影想表达给我们的含义之后,才能写出让读者满意的观后感,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红色基地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红色基地观后感篇1悬崖峭壁上的水长城。
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长蛇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一点都不为怪。
漫步在纪念馆,听红旗渠的儿女讲述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洗礼。
6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极为困苦的时期,一位名叫杨贵的书记带领林州人展开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太行”的伟大行动。
虽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但引漳入林从设想到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的誓言。
我第一次掉了眼泪,没有强烈的吃水、用水的愿望,怎么能够凝聚这样的共识红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长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但每家每户的付出,每一个刻在石块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兑现了承诺。
杨贵书记身先士卒战斗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岁的母亲去世才答应离开工地回家奔丧;工程师吴祖太日夜绘制施工图纸,没来得及见到新婚妻子的最后一面,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有脸吃上红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岁的孩子送上工地,却再也没有等到孩子的归期;……一路泪水涟涟,直到那张万人欢庆红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现在眼前,感动的泪水化作发自内心的喜悦。
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时,可以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奉献和付出,可以在现场分享胜利的喜悦。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红旗渠精神被概括为了十六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后人所传颂,其中的开拓创新最让我震撼。
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且不说国家财政只占百分之十五,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举全县之力,光是这一工程中体现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就足以让人震撼。
没有先进的水利测量工具,就发明了用脸盆、板凳和水组合成的测量工具;为了尽快完成四千多米长的通道,从山顶掘了十三口井把两个工作面变成了二十六个工作面;红旗渠长藤结瓜的探索,将这项工程打造成了“引、蓄、提、灌、排、电、景”一体的大型灌区。
红色旅游感想

左权县麻田革命根据地麻田,位于左权县城南45公里处,为晋冀两省要隘之一。
东出邯鄣,西达太原,北上阳泉,南下长治,皆当其冲。
易守难攻,有“晋疆锁钥,山西屏障”之称。
1937年11月,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八路军进驻辽县(今左权县)西河头村,麻田镇就成为根据地的前沿。
1940年11月7日,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军工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党校、新华社华北分社、鲁迅艺术学校以及129师司令部等机关,移住麻田镇周围,使这里成为前方抗战的活动中心。
因此也被称为太行山上“小延安”。
革命老前辈朱德、彭德怀、左权、滕代远、罗瑞卿、刘少奇、陆定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杨秀峰、薄一波等都在这里领导人民进行过抗日斗争和革命活动。
镇南端的“总部大院”曾是当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旧址,有房20余间,分设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彭德怀将军及左权军纪念陈列馆,陈列有关图片,实物、专题资料千余件。
镇内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及当时党政军各首长住地多处。
镇东北方向的十字岭是我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与日寇作战的殉难处,1987年5月25日,在此处建成“左权将军殉难处纪念亭”。
亭用钢筋混凝土,仿明、清古建筑结构,造型典雅别致,古色古香。
建筑面积295平方米,亭正中竖有4.5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正面刻着:“左权同志永垂不朽”。
左面、右面分别刻着邓小平、朱德的题词,后面刻着彭德怀撰写的左权同志碑志。
主碑四周还竖有八块石碑,显得庄严肃穆。
麻田西山脚下,还建有“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于1986年5月落成。
为纪念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57位新闻烈士。
碑由质地优良的青天石建造,碑座四周刻有精细花纹,碑高7.5米,碑体为四方形,正面刻有杨尚昆同志1985年3月的亲笔题词,右侧刻有何云同志简介,背面刻何云等57位烈士的名字。
下面碑座上刻着纪念新闻烈士的碑文。
麻田还是一处风景胜地,素有“太行山上小江南”之美誉。
了解先烈的革命主要事迹有感范文5篇1秘书

了解先烈的革命主要事迹有感范文5篇了解先烈的革命主要事迹有感1在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应对数倍于自我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
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
可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我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
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
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
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了解先烈的革命主要事迹有感21947年1月18日清晨,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
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乡干部,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我却英勇被捕。
敌人逼他供出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明白!”。
敌营长命令士兵把周银海按倒跪在地上,一边压杠子,一边要周银海说出谁是共产党,直至把周银海压昏过去。
敌人又舀来一盆冷水泼向周银海。
周银海透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这些狗东西,就是打死我,我还是不明白!”敌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银海绑在凳上,脚后跟下塞进一块块大砖,上到四块,他又一次晕厥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左权革命根据地参观有感
篇一: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感
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感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
是有感而发。
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
城内,庄严,肃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
“团结”的精神。
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
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
国难当头,英雄辈出。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
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
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
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
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
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 年。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
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
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
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虽已过去,我们不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记住这一段历史,勿忘国耻,将
理性的爱国主义发扬光
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
篇二: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在这场展览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
种“团结”的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
的抗日洪流....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
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
国难当头,英雄辈出。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
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
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走出展览馆,大家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
利者”的喜悦。
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
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
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
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
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
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因为,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篇三: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想要更贴近一座城,烈士陵园是一定要去的。
因为无论如何,历史于一座城始终是重要的。
忘记了历史等同于背叛了过去。
这样一个历
史悠久的地方,若是抛(来自:WwW. : 左权革命根据地参观有感 )去了那些血淋淋的回忆,也只是残缺的。
这其实也是一个地方的勋章,是英雄们埋骨的地方。
不知为何,即使是从烈士陵园外经过,也都能感受到一种安静,也肃穆的气氛,也许是心理作用吧。
懂或不懂,其实都是明白烈士陵园的不同的。
陵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
为纪念八路军前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
一二九师牺牲之烈士而建。
1946年3月30日破土奠基,1950年10月21日举
行了陵园落成典礼及移葬左权等烈士仪式。
陵园内安葬着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
贡献而光荣牺牲的200余名革命烈士,其中有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八路军
副参谋长左权、一级战斗英雄赵亨德,一级杀敌英雄王克勤等。
陵园分南北两院,面积320亩,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烈士公墓,烈士纪念堂,左权将军
纪念馆、四八烈士阁、陈列馆等。
纪念塔上镌有毛泽东“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和刘少奇“永垂不朽”的题词,周恩来、朱德等的题词也分刻
在各纪念建筑物上。
陵园纪念建筑物富有民族风格,宏伟壮观。
园内松柏葱郁,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