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开题报告-“鄂尔多斯”模式发展启示
与时俱进的鄂尔多斯模式

与时俱进的鄂尔多斯模式作者:文风来源:《北方经济》 2019年第2期摘要:鄂尔多斯模式起源于10年前。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赴鄂尔多斯考察时指出,继“深圳模式”、“温州模式”之后,鄂尔多斯创造了其独特的“鄂尔多斯模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楷模,其发展方式值得学习。
这是当年党中央对“鄂尔多斯模式”的最高肯定。
自此以后,鄂尔多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鄂尔多斯模式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属性。
关键词:鄂尔多斯模式特质一、鄂尔多斯模式的拓展纵向看,前30年对鄂尔多斯模式的概括集中体现为跨越式发展,速度规模是最基本的特征;而后10年这个特征逐步减弱,代之而来的是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创举。
横向看,过去的鄂尔多斯模式主要用来解析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发展了的鄂尔多斯模式还体现在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
(一)新型工业化模式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随其发展历程不断演进的。
主要包括:从经济起步时期创造的以资源转换战略为先导的开发模式;从经济提速时期创造的以本土企业和中央企业二元主体驱动的增长模式;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创造的从煤炭产业到非煤产业的转型模式。
这套既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又遵循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形成和完善的发展模式,是由资源决定论转到能力决定论的成功范例,强有力推动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开发阶段:鄂尔多斯工业化开发的“第一桶金”,来自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
改革开放之后,鄂尔多斯根据资源赋存特点,合理有序推进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建成了东胜、准格尔2个亿吨级矿区和万利、高头窑两个5000万吨级矿区,建成了国内先进、世界前列的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生产原煤31亿吨,全市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全员效率、采区回采率分别达到90%、35吨/工、78%。
从此,鄂尔多斯赢得了煤炭十年黄金期。
这十年黄金期也为鄂尔多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鄂尔多斯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龙源期刊网
“鄂尔多斯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
来源:《北方经济》2009年第07期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面积8.7万平方公里,辖7旗1区,人口151.4
万。
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河套文化”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
鄂尔多斯曾是内蒙古贫困地区之一,在12个盟市中长期处于后列。
这里生态环境恶劣,北部的库布齐沙漠和南部的毛乌素沙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8%,西部荒漠草原占29%,风大沙多,干旱少雨,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但这里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市80%的地下蕴藏
着煤炭资源,经查探明储量为1496亿吨,占全国的1/6;天然气储量已探明7504亿立方
米,占全国的1/3,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整装大气田——苏里格气田就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
境内,现探明天然气储量5000亿立方米。
可以说,在鄂尔多斯,每走一步脚下踩的都是矿产资源。
短短十几年,依靠资源优势,这个曾经的贫困地区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经济重地之一、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前列的重工业城市。
2008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3亿元,近8年年均增长32.8%,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265亿元,居全区第一,发展速度令全国震惊!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度地级以上百强城市中,鄂尔多斯市综合实力排名54位,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走出了一条“凭借先天优势,创造后天优势”的典型之路,被专家、学者赞誉为“鄂尔多斯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鄂尔多斯时曾说,鄂尔多斯继“深圳模式”“温州模式”之后,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值得钦佩,值得学习。
西部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鄂尔多斯模式”解析

转移 , 农村牧 区人 口由2 0 年 的9 . 00 35 万人 减少 ̄ 2 0 年 [0 7 1
荣、 生态 改善 、 社会 和谐 的发展 道路 . 为西 部地 区 实 成
现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的 典 范 , 国 内 有 关 专 家 、 者 归 纳 被 学
为“ 鄂尔 多斯模式 ”
县域 百强 2 位 ; 民生活 正朝 着 更高水 平 的全 面小康 5 人
社会 目标迈 进
自觉 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实 现 全 面 、 协
20 0 3年 第 9期
维普资讯
一…… 兰-_一 …… 一 ~三。 ~ … 一 量■zu…H■…■—… d ~兰三……三一…一≥:≥ … … 一兰 三…∞■H●日 ■¨■■ 一 …~ ……~ 兰一 一 …~兰一一… 一 … 一■,目口Eg■■H 一 一兰 三 兰…-一 一 一… 一一一j一一 一 一 ●●●●●■●■ T … 一…~-… _ …一 …三…… 兰 露 ●■■■■1蘑■ … 一 ~ !一 ~ …一一 i 三 ~一一… … 三 ● i目£《萄■Ⅲ 、 一 ^ - 兰 _ 一 … 。 ~兰 一 ■ 口 ■i■■●■■ … 三 一~ 一 。 … … ~ … 一- … … ~ … 一 i 一 … … … ~ i■ ■■ ●i 1 ■● ■■ ■ u j ■日■ 醺■ ■u 蘑 ● 一 1 ■■ ■
高 产业链 、 高附 加值 和高度 节能 环保 “ 六个 高 ” 新型 的
鄂尔多斯工业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鄂尔多斯工业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走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必然选择。
鄂尔多斯的崛起,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形成,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鄂尔多斯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于她开拓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化之路,在于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鄂尔多斯依据地区比较优势,实施以工业化为重点的资源转换战略,使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一现身实例,对全区乃至全国不同特点的地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与启示,其实践指导意义深远。
一、经验(一)让“巨能”实现质变鄂尔多斯坐落在黄河“几”字弯头,因地下蕴藏巨量“乌金”声名鹊起。
依倚母亲河的她曾经沧桑,而今,她凭靠少有的坚韧毅力、睿智大气像一只盘旋在高原的雄鹰,由于有绝对高度的俯瞰,她的发展堪称一个煤炭资源城市发展的绝好标本。
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谁敢说储量7630亿吨的煤炭已是鄂尔多斯所蕴含的全部能量,也许某一日,这种储量的奇迹还会继续加大。
面对得天独厚的资源,一马当先的产能,鄂尔多斯人更多的是冷静审视。
近年来,凭借工业的稳健发展,鄂尔多斯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在全区夺冠,曾被专家们惊喜认定为“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评语,几年间迅速又荣升为“鄂尔多斯模式”,鄂尔多斯成为中国城市的亮点,煤炭工业的焦点。
即使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鄂尔多斯的经济依然逆势而上,2009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9%,总量位居全区12个盟市之首。
“巨能”的拥有让鄂尔多斯市目前已成为我国正在开发的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煤炭产量超亿吨的地级市。
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资源优势并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相反还存在着“资源诅咒”,即资源富裕程度与经济发达程度负相关。
有些地区,虽然依托资源在一定阶段经济繁荣,但随后也马上经历资源枯竭或产业转型难的困境。
新时代鄂尔多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时代鄂尔多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也是蒙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面临的机遇1.资源优势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煤炭和天然气生产基地,资源优势为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区位优势鄂尔多斯市位于蒙中蒙西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地处京、津、晋、蒙、宁五省区交汇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3.政策支持新时代下,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为鄂尔多斯市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1.产业结构单一鄂尔多斯市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和化工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容易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环境压力煤炭和化工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环境污染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挑战。
3.创新能力不足鄂尔多斯市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较大的欠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三、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鄂尔多斯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经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2.推进绿色发展鄂尔多斯市应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加强科技创新鄂尔多斯市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中的推广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4.深化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拓宽市场准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风从鄂尔多斯来 --- 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的报告

风从鄂尔多斯来--- 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的报告文章来源:鄂尔多斯在线:/content/2008-06/11/content_89268.htm(2008年6月)鄂尔多斯,一座成长迅速得令人吃惊的城市。
在中国社科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发展力蓝皮书》中,增长竞争力名列第一;效益竞争力名列第三,超过香港。
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超过北京。
2007年胡润中国百富榜,内蒙古上榜11人,其中8人为鄂尔多斯人。
天然气储量占全国1/3,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1/6,"每走一步脚下踩的都是资源"。
蔚为壮观新城宽阔的街道上,悍马、奔驰、宝马随处可见,"站在大街上就像看车展"。
全市每百户拥有私家车17辆。
迅速发展的经济支撑着前卫消费观念---首都和沿海购置地产,打"飞的"去北京做头发,开私家车去呼和浩特购物,"到了节假日,呼、包两市大商场的停车场都被'蒙K'牌照的车占了一大半"。
绿色植被覆盖了全境的丘陵沙地,全年拥有325天的优良天气,"我们已经好久没看到沙尘暴了。
"15年前,财政收入只有1个亿,现在已达到200亿;全市8个旗县有3个进入全国百强县,5个进入西部百强县。
走进神奇而古老的高原,探索鄂尔多斯何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觉者?求证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我们得到第一个清晰的答案---解放思想。
讲到思想解放,没有"高深"的阐述,有的只是具体人和生动的事。
尝试一切前人未有的举动,包容看似不可能的奇思妙想,让人讲话,宽容可能讲错的话,允许失手、失误甚至失败。
他们赞誉改革者,对致富者更多的是求教和谋求超越,绝少愤愤不平的指斥和贬损。
他们立足于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很少向后看。
对和谐、民生为本、科学发展,他们有着朴实而又切合实际认知。
"敢""创""闯"是他们最集中的语汇。
发展 改革 创新 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

发展改革创新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鄂尔多斯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丝路经济带重要的城市节点。
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被誉为“中国煤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鄂尔多斯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问题的不断凸显,鄂尔多斯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鄂尔多斯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发展、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发展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鄂尔多斯市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了中国的“煤都”,但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鄂尔多斯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资源的依赖,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改革是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改革的进程中,涉及到政府机构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新时代的鄂尔多斯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更加公平公正、法治化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创新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
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鄂尔多斯需要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创新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环境。
鄂尔多斯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改革和创新的引领。
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希望鄂尔多斯市的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能共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改革开放铸就鄂尔多斯转型崛起

改革开放铸就鄂尔多斯转型崛起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鄂尔多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了转型崛起。
本文将简要介绍改革开放对鄂尔多斯的影响,以及鄂尔多斯在转型中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通过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鄂尔多斯逐渐摆脱了封闭僵化的经济形势,开始向市场化发展模式转变。
随着各类企业的不断涌入,鄂尔多斯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铸就了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优势。
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鄂尔多斯的煤炭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煤炭产业成为鄂尔多斯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鄂尔多斯还加大了对煤炭产业的环保治理力度,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倡导了市场经济,也为鄂尔多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长,鄂尔多斯的现代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鄂尔多斯的商贸、金融、旅游等行业纷纷涌现,成为了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尤其是鄂尔多斯市的旅游业,通过发展鄂尔多斯的独特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为鄂尔多斯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还激发了鄂尔多斯的创新创业精神。
通过改革开放,鄂尔多斯的企业和创业者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鄂尔多斯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成为了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实现了从封闭僵化到开放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也为鄂尔多斯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目前,鄂尔多斯已经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不仅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不仅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也对全国其他地方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市曾经是一个贫穷荒凉的地方,这里给人们的基本认知是草原的广袤和蒙古人的豪放,同时叹息这里的贫穷人民把握机遇,大胆创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成就。今天,鄂尔多斯市发展成为中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该市的发展路径和方式,引起了党中央、各级政府和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被专家们称之为“鄂尔多斯模式”,被胡锦涛总书记评价为一个值得推广的典型。2008年中央政研室、中宣部、国家财政部领导小组调研后得出的结论:鄂尔多斯总结出一条适合于自己实际发展的路子,在西部地区具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们己尝到破坏环境所带来的苦果,于是人们开始对此进行反思。如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儿·卡逊发表了一部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述了一幅由于使用农药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惊呼我们会失去“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于发展观上的争论。随着人们反思的不断深入,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轰动世界的研究报告,即《增长的极限》。该报告在文中首次提出了“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1981年莱斯特·R·布朗出版了《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该书对“可持续发展第一次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作者在书的第一部分中分析了土地沙漠化、资源稀缺、石油枯竭和粮食短缺四大非持续发展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可再生资源三条路径。”1982年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鲁在其《新发展观》一书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理论的延伸,这是首次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论证的发展观。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概念推向了行动,这次会议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最终形成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1996年美国作家赫尔曼·E·戴利在《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一书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意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发展过程的分析和梳理,总结“鄂尔多斯模式”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探索草原城市独特的发展模式,丰富可持续发展理论。鄂尔多斯从一个草原沙化严重、生态失衡、人民生活日益艰难,走生态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恶性循环道路的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瓶颈”地区,通过紧抓国家能源战略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走上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跃成为内蒙古的核心。通过对鄂尔多斯发展过程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出”鄂尔多斯模式”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丰富和拓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要拓展“鄂尔多斯模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总结中西部生态脆弱型城市生存发展理论。鄂尔多斯市属于资源型城市,同时也属于生态脆弱型城市,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类似的城市是很多的,但是缺少像鄂尔多斯市能够协调发展,走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对于“鄂尔多斯模式”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总结,探索总结中西部生态脆弱型城市生存发展理论,构建一个可以借鉴的发展路径和战略决策。
国内对于“鄂尔多斯模式”的研究: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斌华教授在1998年夏《浅谈鄂尔多斯模式》中首次对鄂尔多斯经济的追赶式发展称为“鄂尔多斯模式”,2001年夏日先生主编的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研究成果荟萃》一书对“鄂尔多斯模式”概括为六点:一是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国有经济发挥带头作用;三是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四是组建产业集团加速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六是创造性的实施“鄂尔多斯形象工程”,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实践意义:本文的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对这一模式的研究能够对鄂尔多斯市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草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和启示。1、总结适合地域特征的个性化城市发展道路。本文希望通过总结鄂尔多斯的发展经验,对鄂尔多斯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给予理性的提升,总结鄂尔多斯市个性化城市发展道路,指导鄂尔多斯今后更好的发展。2、推广“鄂尔多斯模式”到内蒙古及其他区域,提升“鄂尔多斯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为西部草原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许多与鄂尔多斯市类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结果是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社会动荡。如果能够从“鄂尔多斯模式”中得到一些启示,辩证的运用于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这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
因此,在改革开发30周年之际,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10多年的大背景下,研究和分析这样一个典型,树立和弘扬这样一个模范,推广这样一种模式,一定能够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推动作用。认真研究和分析“鄂尔多斯模式”,对于我国草原城市乃至西部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开题报告
“鄂尔多斯”模式发展启示
一、选题依据
研究背景:yanji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