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八中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八年级上册谢中书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短文二篇》课件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小结归纳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2、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
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泰山之雄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黄山之幽奇
答谢中书书
九寨之神奇
峨嵋之清凉
香格里拉之神圣
黄河之浑茫
长江之浩渺
泸沽湖之神秘
西湖之柔情
西湖之妩媚
洱海之绚丽
答谢中书书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 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品一品 结构美 首尾呼应 层次分明
总——分——总
合作探究(二)
• 小组合作,找出你觉得这篇文章意 境美在什么地方?
提示:重点关注文中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背 诵 课 文
相信自己 展示自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小结归纳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2、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
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泰山之雄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黄山之幽奇
答谢中书书
九寨之神奇
峨嵋之清凉
香格里拉之神圣
黄河之浑茫
长江之浩渺
泸沽湖之神秘
西湖之柔情
西湖之妩媚
洱海之绚丽
答谢中书书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 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品一品 结构美 首尾呼应 层次分明
总——分——总
合作探究(二)
• 小组合作,找出你觉得这篇文章意 境美在什么地方?
提示:重点关注文中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背 诵 课 文
相信自己 展示自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32张P PT)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第六单元PPT优秀课件下载(35张)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余拏一小舟 通“桡”,撑、划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林寒涧肃 3、素湍绿潭 4、回清倒影
(二)文言文翻译:这里的翻译 是指直译,要做到“信和达”。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所谓 “达”即语句通顺。翻译时要紧 扣原文,突出重要词语,按原文 的结构、句式、词语进行直译。 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句意,又要 连贯通畅,要落实到字、词。
1、文言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 2、常见文言虚词:之、于、以、而、 其… 3、典型文言语句翻译 (以上三考点是考察积累运用能力)
4、重点文言篇目的比较阅读问答题 (此考点是考察文言文基本鉴赏能力)
五、实战演练 巩固落实, 请在6分钟内 快速完成学案“实战演练”题 目。
实战演练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猿鸣三声泪沾 裳!”【乙】“山川之美,……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或王命急宣( 有时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 ) (3)哀转久绝 ( 消失 ) 断绝 ) (4)四时俱备(全、都 )(5)沿溯阻绝(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 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寻求 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 在其中。
4、《答谢中书书》中“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 意之感。
小问答:
你知道文言文考点有哪些吗?
一轮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第六单元
课前三分钟演讲 展现风采魅力
温馨提示: 1、口齿清楚,神态自然大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 南朝梁·陶弘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人,著名的医药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奇丽 秀美、清新恬淡,为写景名作。
译一译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
夕 日 欲 颓,
太阳快要落山了,
鸣叫声;
沉 鳞 竞 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
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 的人了。
品一品 结构美
晨 晨昏变 昏 化之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答谢 中 书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文言文复习课件(共2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对春冬景 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之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
第4段:秋季之景——肃杀
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 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
凄凉。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
结尾引用渔人歌谣,运用
不见曦月。
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第一部分(第1段):总体描绘三峡 的形势,是概貌性描写。
首句写三峡的广度,次句写其高 度。从两个角度写出三峡峡长山高的 雄奇景象。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 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 第二部分(第2—4段):具体描绘,
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 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 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
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论点。 ②第二层:对“天时”“地 利”“人和”之间的关系做
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 具体阐述,总结得出“域
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0.三峡(北魏·郦道元)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
两岸连山, 略无阙 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
处。重岩叠嶂,隐天
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 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
蔽日,自非亭午夜分,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 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
中考复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古诗词 课件(74张PPT)

常常 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顺
人 恒 过,然 后 能 改 ;困 于 心 ,衡 于 虑;而 后作;
这样以后
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 于 色, 发 于 声, 而 后 喻。
征验,表现 流露,显露
了解,明白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然
居住
正确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遵循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使…迷惑
使…改变
使…屈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大概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
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
竹大柏概影是竹也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只是
罢了
哪一个夜何晚夜没无有月月光??何(处又无有竹)柏哪?个但地方少没闲有人竹如子吾和两柏人树者呢?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消净、消散
顺、沿
名-动 向东向西漂浮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左右、上下
极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夕阳快要落山了。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指水中潜游的鱼
5.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界.之仙.都.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D 】(3 分)
A.①古来共谈
共:共同
四时俱备
俱:都
C.①猿鸟乱鸣
乱: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
盖: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解析】 D.盖:原来是。但:只是。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夕阳快要落山了。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指水中潜游的鱼
5.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界.之仙.都.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D 】(3 分)
A.①古来共谈
共:共同
四时俱备
俱:都
C.①猿鸟乱鸣
乱: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
盖: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解析】 D.盖:原来是。但:只是。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中考语文复习PPT优质课件: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8上)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翻译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句子翻译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
雀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
句子翻译
4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 的景色了。
文章评价
1、文章内容。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清林翠竹”,最后分写 “晨昏”,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 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最后 抒发感想。 2、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 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 记事陈情 。 2、文章作者 陶弘景 ,字通明,号花阳隐居。 南北朝时文学家,又被称为 山中宰相 。 3、选出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A C ) A: 夕日欲颓 颓然乎其间者 B: 负势竞上 沉鳞竞跃 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四时俱备 百废具兴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乱鸣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 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 添了勃勃生机。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文言词语
夕日欲颓 (坠落)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指欣赏)
夕日欲颓 (将要) 欲界之仙都 (欲望)
沉鳞竞跃 (代指鱼,争着)
句子翻译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 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练习
4、写出文中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5、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 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 日拟人化 了,赋予自然景色以 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 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