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练习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一词多义》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一词多义》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备前人之述备矣()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3、奔永之人争奔走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并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杀两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乘车六七百乘()公与之乘()8、道会天大雨,道不通()伐无道,诛暴秦()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狼得骨止()10、入竭其庐之入()当其租入()11、毒若毒之乎()赋敛之毒()呼嘘毒疠()12、芳野芳发而幽香()芳草鲜美()13、夫其夫呓语()夫环而攻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赋岁赋其二()复若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5、故温故而知新()广故数言欲亡()公问其故()故克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7、国等死,死国可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18、会会宾客大宴()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19、或而或长烟一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异二者之为()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0、间又间令吴光之次所旁丛祠中()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在乎山水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2、具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3、绝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来此绝境()往来而不绝者()25、临把酒临风()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6、令陈守令皆不在()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守令皆不在()令辱之()借第令毋斩()27、名名之者谁()卷卷有爷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28、去委而去之()去死肌,杀三虫()去国还乡()29、然吴广以为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则,北通巫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0、若若毒之乎()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更若役,复若赋()若夫霪雨霏霏()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31、是吾祖死于是()问今是何世()是进亦忧()32、书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军书十二卷()与朱元思书()33、亡今亡亦死()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4、为为坛而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5、谓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何以谓之文也()36、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乃行卜()行拂乱其所为()行收兵()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7、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38、寻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39、焉不复出焉()惧有伏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又何间焉()40、一一碧万顷()长烟一空()一鼓作气()41、者京中有善口技者()陈胜者,阳城人也()貌若甚戚者()42、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43、属神情与苏黄不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召令徒属曰()。
一词多义造句大全及答案

一词多义造句1、一词多义是词义变化的结果。
2、第一,除了词汇的主要意义,同义词和一词多义也应融入词汇学习中。
3、对于一词多义的定义也有很多种说法。
4、首先,除词汇的基本意义之外,还要同时注重同义词和一词多义。
5、同一个单词可能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词多义,这样的词叫多义词。
6、用同音异义词, 或一词多义的现象构成的语义双关的语句.7、被公认、通用后,言语义回归为词的新义项,形成一词多义。
8、一词多义:1方方七百里指面积。
9、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
10、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
11、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
12、本文从一词多义、一词多*、词的连用搭配、词义的褒贬、词义的引申及习语这六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13、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词语的意义关系——一词多义、同形异义、近义、反义等非常关注,而反义同形词现象却一直被忽视。
14、本文从语言视角,词义的“历时*变化”,英语的区域*变体等方面分析了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的现象。
15、本文从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的重复和省略以及词*转换等几方面,对其中英汉互译的用词技巧作了初步的探讨。
16、这还没说到一词多义,有些词有贪心的习惯,自己有好几个意思。
17、一词多义是语言的经济*和高效率的重要特征。
18、词汇学习方面,记忆单词可按音节分组记忆、音标协助记忆和注重一词多义等;19、本文提出含有贬义的词语可以用作商标,并从一词多义、语境、联想三个角度对此作出解释。
20、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1、一词多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
22、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
23、一词多义这种显著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每一种语言,日常用词中,更是如此。
一词多义练习.

9文言实词练习(Ⅱ)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121个(语文教课大纲领求掌握)第一批:1)至(20)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惜)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喜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珍爱,怜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爱,怜惜)5、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倾慕,赏识)6、古之遗爱也(恩泽)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潜藏)(2)安1、风雨不动安若山?(平稳)2、何故置某于悠闲之地。
(安全)3、而后得一夕安寝(安适)4、则宜抚安,与缔盟好(抚慰,安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扎营(布置、安置)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承受,遭到)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刊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反)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添)4、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更为)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本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底稿)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分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根源、考察)(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界限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俗气,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小看)(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器)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倦)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弊端,弊端)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忧,忧愁)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伤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怪、侮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认真看,察看)2、向察大家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可以察,必以情(认识,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聪明)(10)朝chao1、朝服衣冠(zhao清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曾1、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用作增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居然”)2、平时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以前)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居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家属)5、曾益其所不可以(通"增",增添)12)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依赖)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13)诚1、帝感其诚(诚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虎将统兵数万(果然,假如)4、帝感其诚(诚心,诚心)14)除1、拂晓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除去,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维修)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不徐不疾(慢,缓慢)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慢慢地)(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语言)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却)5、我从昨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辞别,辞别)6、陶渊明的《回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退却(退却,婉词致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跟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遵从,服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此后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参军阿姨死(参加)7、其从如云(跟从的人)8、欲不可以从(读z ong,放纵)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读zong,次于最亲的家属,此处指侄儿。
(完整word版)小学一词多义练习题

小学一词多义练习题班级:姓名:成绩:1、“一〞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数词 B. 相同 C. 全、满 D . 专一。
在“高歌一曲〞中的“一〞的讲解应取;在“一碧千里〞的“一〞的讲解应取;在“一心一意〞的“一〞的讲解应取;在“颜色不一〞的“一〞的讲解应取。
2 、“白〞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光明、光明 B. 没有收效 C. 清楚,理解 D . 说明,陈述。
在“真相大白〞中的讲解应取,在“空费力气〞中的讲解应取,在“表白〞中的讲解应取,在“白天〞中的讲解应取。
3 、“挺〞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直立、高耸 B. 量词 C.很D .挺直、突出E 勉强支撑。
在“挺胸〞中的讲解应取;在“花挺香〞中的讲解取;在“挺拔〞中的讲解取;在“挺过危险期〞中的讲解取;“一挺机关枪〞中的讲解应取。
4、“沉〞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没入水中 B. 程度深 C.镇定,隆重 D . 重量重。
在“深重〞中应讲解取;在“沉思〞中应讲解应取;在“沉住气〞中的讲解应取;在“沉没〞中的讲解应取。
5 、“冒〞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向外透,向上升 B.不论 C. 以假冒真 D . 不加小心,鲁莽。
在“冒着热气〞中的讲解应取,在“冒雨前来〞中的讲解取;在“冒鲁莽失〞中的讲解取;在“冒牌货〞中的讲解取。
6、“临〞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到达 B. 对着 C. 快要D . 照着字画模拟。
在“居高临下〞中的讲解应取,在“临别〞中的讲解取;在“重临心头〞中的讲解取;在“临贴〞中的讲解取。
7、“眉目〞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眉毛和眼睛,泛指相貌 B. 事情的眉目。
在“这个女孩秀外慧中〞中的讲解应取;在“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中的讲解取。
8 、“终归〞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结果,原委 B. 到底,表示追究。
在“人终归是怎样来的〞中的讲解应取;在“对这件事,大家想知道个终归〞中的讲解取。
9、“意识〞在字典中的讲解有: A. 脑筋对外界的反响 B. 察觉。
一字多义练习题及答案

一字多义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请选出“行”字的正确含义:A. 行走B. 银行C. 行为D. 行业答案:D2. “打”字在以下哪个选项中表示“击打”?A. 打电话B. 打草稿C. 打酱油D. 打瞌睡答案:C3. “花”字在以下哪个选项中表示“花费”?A. 花园B. 花费C. 花朵D. 花哨答案:B4. “手”字在以下哪个选项中表示“助手”?A. 手机B. 手稿C. 手头D. 助手答案:D5. “光”字在以下哪个选项中表示“明亮”?A. 光年B. 光合作用C. 光秃秃D. 光鲜亮丽答案:D二、填空题6. “他______了一上午,终于完成了任务。
”(填入“忙”的合适含义)答案:忙7. “这个______的计划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填入“宏伟”的合适含义)答案:宏伟8. “请把这份______的报告交给经理。
”(填入“详细”的合适含义)答案:详细9. “他______地看着窗外,似乎在思考什么。
”(填入“凝视”的合适含义)答案:凝视10. “这本书的______非常吸引人。
”(填入“情节”的合适含义)答案:情节三、判断题11. “他跑得很快”中的“跑”字表示“行走”。
(对/错)答案:错12.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创意”中的“封面”指的是书的外部。
(对/错)答案:对13. “他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中的“井井有条”表示“混乱”。
(对/错)答案:错14. “她的声音很甜美”中的“甜美”通常用来描述食物的味道。
(对/错)答案:错15. “这个方案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中的“完善”表示“使完美”。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6. 解释“包”字在“书包”和“包饺子”中的含义,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答案:在“书包”中,“包”表示一种可以装东西的容器;而在“包饺子”中,“包”表示用面皮包裹馅料的动作。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名词,指代物品;另一个是动词,指代动作。
17. “他很擅长游泳”和“他很擅长游泳比赛”这两句话中,“擅长”的含义有何不同?答案:在“他很擅长游泳”中,“擅长”表示个人游泳技能好;而在“他很擅长游泳比赛”中,“擅长”特指在游泳比赛中表现优秀,可能包含技巧、策略等多方面因素。
四年级一词多义训练题

四年级一词多义训练题题目 1:“光”(1)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A. 只、单B. 一点儿不剩C. 荣誉D. 景物解析:“不光是我一朵”中“光”表示只、单,故选 A。
(2)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
()A. 只、单B. 一点儿不剩C. 光线D. 景物解析:“明亮的月光”中“光”指光线,故选 C。
(3)弟弟把零用钱都花光了。
()A. 只、单B. 一点儿不剩C. 光线D. 景物解析:“花光了”中“光”表示一点儿不剩,故选 B。
题目 2:“深”(1)海水有深有浅。
()A.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B. 久,时间长C. 程度高的D. 颜色浓解析:“海水有深有浅”中“深”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故选 A。
(2)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A.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B. 久,时间长C. 程度高的D. 颜色浓解析:“夜深了”中“深”表示久,时间长,故选 B。
(3)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
()A.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B. 久,时间长C. 程度高的D. 颜色浓解析:“颜色太深”中“深”指颜色浓,故选 D。
题目 3:“好”(1)这件事好办。
()A. 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B. 友爱,和睦C. 易于,便于D. 完,完成解析:“这件事好办”中“好”表示易于,便于,故选 C。
(2)他是个好人。
()A. 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B. 友爱,和睦C. 易于,便于D. 完,完成解析:“他是个好人”中“好”指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故选 A。
(3)他们俩好得很。
()A. 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B. 友爱,和睦C. 易于,便于D. 完,完成解析:“他们俩好得很”中“好”表示友爱,和睦,故选 B。
题目 4:“白”(1)我的劳动没有白费。
()A. 像霜或雪的颜色B. 清楚C. 无代价,无报偿D. 光亮,明亮解析:“没有白费”中“白”指无代价,无报偿,故选 C。
(2)东方发白了。
()A. 像霜或雪的颜色B. 清楚C. 无代价,无报偿D. 光亮,明亮解析:“东方发白”中“白”表示光亮,明亮,故选 D。
高考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一词多义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一词多义专项训练
以下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一词多义专项训练题目:
1. 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a) 他用左手拿着杯子。
b) 他就是个左派,一直站在左边。
2. 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a) 她的脸色苍白,看起来很虚弱。
b) 他是一位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专家。
3. 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a) 看着窗外的雨水,他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b) 请您愉快地度过这个假期。
4. 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a) 这个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
b) 他不但长得简单朴实,而且心地也很简单。
5. 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a) 他的话说得很直接,让人感到很舒服。
b) 这条路直接通往目的地。
答案:
1. 左
2. 虚
3. 愉
4. 简
5. 直。
一词多义练习题

一词多义练习题一、背景介绍在语言学中,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具有多个不同的词义,这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词汇丰富多样的体现。
一词多义常常给人们带来词义理解的困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词多义的用法和辨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来让读者进行一词多义的练习,帮助读者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二、练习题1. 词语:"面"词义一:"面"可以指人脸的表面,比如“面色红润”。
词义二:"面"可以指面条,比如“拍面、拉面”。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义填入下列句子中:a) 她的______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b) 他最喜欢吃的是牛肉______。
2. 词语:"抓"词义一:"抓"可以指用手抓握,比如“抓住机会”。
词义二:"抓"可以指进行调查和追捕,比如“抓捕逃犯”。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义填入下列句子中:a) 老师叮嘱学生______重点内容。
b) 警察在夜晚______持刀男子。
3. 词语:"行"词义一:"行"可以指步行或移动,比如“行走”。
词义二:"行"可以指表示同意或允许,比如“行啊,就按你说的办”。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义填入下列句子中:a) 他喜欢沿着河岸______。
b) 老板答应了他的加薪要求,对方高兴地说:“好的,那就______”。
4. 词语:"线"词义一:"线"可以指绳状物或丝状物,比如“线绳、线衣”。
词义二:"线"可以指连接或界限,比如“边线、界线”。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义填入下列句子中:a) 他用细绳捆绑住行李箱,担心箱子的______会松开。
b) 这条河是两个国家的______。
5. 词语:"场"词义一:"场"可以指一个地方或空间,比如“操场、广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练习(Ⅱ)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121个(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第一批:(1)至(20)(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古之遗爱也()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3、然后得一夕安寝()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7、衣食所安()8、既来之,则安之()(3)被1、禹,汤被之矣()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将军身被坚执锐,()4、被发行吟泽畔()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3、焉用亡邻以倍郑()4、每逢佳节倍思亲()(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2、盖亦反其本矣()3、此之谓失其本心()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6、若止印三二本()7、此之谓失其本心()8、本未倒置()9抑本其成败之迹()(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鄙人()4、孔子鄙其小器()(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4、左右欲兵之()5、兵符()(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3、虽不能察,必以情()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6、人至察则无鱼()(10)朝chao1、朝服衣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4、于是入朝见威王()5、两朝开济老臣心()6、期年不听朝()7、坐南朝北()(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4、是高、曾时为一倍()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自京师乘风雪()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13)诚1、帝感其诚()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不徐不疾()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动以朝廷为辞()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7、大礼不辞小让()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5、从此道至吾军()6、弟走从军阿姨死()7、其从如云()8、欲不可从()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9、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18)当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11、当是时也,商佐之()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之()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0、故园谁道有书来()11、道之以政()12、道义:道德和正义(20) 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4、吾得兄事之()5、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待续)第二批:(21)至(121)(21)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度义而后动()4、乃曰"吾忘持度"()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夜()8、常有大度。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0、崔九堂前几度闻()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12、春风不度玉门关()13、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22)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2、而墨子非之()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觉今是而昨非()7、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是昨非。
()(23)复1、昭王南征而不复()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4、山重水复疑无路()5、王辞而不复()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4)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秦贪,负其强,()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通家尚负责。
()(25)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3、覆盖周密无际()4、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8、何不盖亦反其本矣()9、前狼假,盖以诱敌。
()(26)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3、暮去朝来颜色故()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5、君安与项伯有故()6、既克,公问其故()7、故遣将守关者()8、此物故非西产()9、故臣复取壁()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病故,物故()(27)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2、固请,召有司案图()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28)顾1、赢得仓皇北顾()2、顾野有麦场()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5、大行不顾细谨()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7、顾玩:仔细端详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9)国1、国破山河在,诚春草木深()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5、等死,死国可乎()(30)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4、以其境过清()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7、今公子故过之()8、一日,大母过余曰()(31)何1、却看妻子愁何在()2、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3、又何间焉()4、今日之事何如()5、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6、如太行王屋何()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何蓑何笠。
()(32)恨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3、恨,憾,怨。
"恨"和"憾"都表示遗憾。
"怨"表示仇视、怀恨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5、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33)胡1、国胡以相恤()2、胡取禾三百廛兮()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34)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从困于所溺()5、愈膏肓之患难()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7、茜有眼患()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10、时有患疟疾者()(35)或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3、一食或粟一石()4、云霞明灭或目睹()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6、或五命急宣,有时朝白帝()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36)疾1、君有疾在腠理()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7、举疾首而相告曰()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7)及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2、烧及北船,延及岸上营落()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5、其贤不及孔子()6、及说备使抚表众()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10、卒不去,故及于难()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已,难已()(38)即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项伯即入见沛公()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7、闻鸡鸣。
即起盥栉()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9、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9)既1、言未既()2、既克,公问其故()3、将军既帝室之胄()4、三军既惑且疑()5、既而得其尸于井()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7、壬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40) 假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交书》()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41)间1、凡天地之间()2、奉命于危难之间()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4、安得广厦千万间()5、彼节者有间()6、遂卢外人间隔()7、间以诗记所遭()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1、骨微伤,病间月()12、间关莺语花底滑()1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14、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1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1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7、侯生乃屏人间语曰()(42)见1、事不目见耳间()2、项伯即入见沛公()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冀君实或见恕也()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8、军无见粮()(43)解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惑也()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6、解手:1分手,道别2指大小便3解除危难的方法7、天下土崩瓦解()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9、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10、胡虏益解()(44)就1、金就砺则利()2、连辟公府不就()3、轲自知事不就()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6、若无罪而就死地()7、荆轲遂就车而去()(45)举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2、举类迩而见义远()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5、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7、举疾首蹙而相告曰()8、杀人如不能举()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10、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