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大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推荐文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 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文言文 一词多义 归纳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部编版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22.吊:
★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慰问。(人皆吊之)
23.度:
★dúo估计、推测。(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度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4.端:
★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
★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25.恶:
★怎么。(恶能无纪)
★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轻视、看轻。(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báo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用马鞭)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
★cháng,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cháng,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cháng,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cháng,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诚:
4.被:
★同“披”,穿。(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影响。(被于来世)
5.鄙:
★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
★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 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预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久。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赞扬(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落辞色)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比:bǐ①并列;挨着。
《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近来。
《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等到,及。
《项脊轩志》:“~去,《马说》:“执~而临之。
”②鞭打;鞭策。
《马说》:“~之不以其道。
”《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③竹杖;拐杖。
《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④拄着(拐杖)。
《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⑤写字的竹简;书册。
也写作“册”。
《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⑥记录;登记。
《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⑦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
”⑧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一词多义一览表

文言文常用实词一词多义一览表初中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5)仁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比:bǐ①并列;挨着。
《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近来。
《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等到,及。
《项脊轩志》:“~去,以手阖门。
”⑨为,替。
《孟子?梁惠王上》:“愿~死者一洒之。
”⑩比起……来。
《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鄙:bǐ①边远的地方。
《为学》:“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鄙陋,鄙俗。
《曹刿论战》:“肉食者~,未能远谋。
”《廉颇蔺相如列传》:“~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轻贱。
《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不足迎后人。
”④鄙薄,轻视。
《训俭示康》:“孔子~其其小器。
”⑤谦词。
《滕王阁序》:“敢竭~诚。
”兵:bīng①兵器;武器。
《?之战》:“束载、厉~、秣马矣。
”《过秦论》:“斩木为~,揭竿为旗。
”②军队;士兵。
《谋攻》:“不战而屈人之~。
”③战争;军事。
《论积贮疏》:“~旱相乘,天下大屈。
”《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之不可去也。
”④战略。
《谋攻》:“战上~伐谋。
”并:bìng①合。
《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力西向。
”②兼并;吞并。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吞八荒之心。
”③并列;挨在一起。
《与妻书》:“吾与(汝)~肩携手,低低切切。
”④一并;一起。
《涉江》:“腥臊~御,芳不得薄兮。
”⑤连。
《芋老人传》:“固已贤夫~老人而芋视之者。
”⑥并且。
《〈黄花冈七十二一烈士事略〉序》:“予为斯序,既痛逝者,~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策:cè①竹制的马鞭子。
《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
”《马说》:“执~而临之。
”②鞭打;鞭策。
《马说》:“~之不以其道。
”《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③竹杖;拐杖。
《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④拄着(拐杖)。
《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⑤写字的竹简;书册。
也写作“册”。
《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⑥记录;登记。
《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⑦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
”⑧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
如苏轼的《教战守~》。
《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
”⑨计策;计谋。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宁许以负秦曲。
”《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策名】指出仕做官。
古代出仕做官之人,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从属。
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吾~汉室,死归其正。
”【策士】谋士,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
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故曲逆起为~,辅成帝图。
”(曲逆:曲逆侯陈平)【策问】汉以来科举取士,以政治、经济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分条解答。
也称“对策”。
《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选补郎吏。
”诚:chéng①真诚;诚实。
《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以待下。
”②诚心。
《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
”③真实;真实的。
《史记?扁鹊列传》:“子以吾言为不~,试入诊太子。
”④实在;确实。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知不如徐公美。
”⑤果真;如果确实。
《屈原列传》:“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乘:chéng①登;升。
《涉江》:“~鄂渚而反顾兮,?秋冬之绪风。
”②驾;坐;骑。
《石钟山记》:“独与迈~小舟,至绝壁之下。
”③凭借;趁着。
《过秦论》:“因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④因依;接连。
《论积贮疏》:“兵旱相~,天下大屈。
”《序》:“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
”⑤利用。
《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
”⑥欺凌;欺压。
《国语?周语》:“~人不义。
”⑦计量;计算。
《韩非子?难一》:“为人臣者,~事有功则赏。
”⑧顺应;顺着。
《归去来兮辞》:“聊~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⑨冒着;顶着。
《登泰山记》:“自京师~风雪……至于泰安。
”shèng①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
”《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之势。
”②“四”的代称。
《?之战》:“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乘槎】1.槎:竹、木筏。
指登天。
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2.比喻入朝做官。
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起草鸣先路,~动要津。
”【乘桴】1.乘坐竹木小筏。
《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浮于海。
’”2.指避世。
王维《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
”【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聊~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间】趁空;找机会。
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往者季汉分崩,九土颠覆,刘备、孙权~作祸。
”【乘龙】1.比喻时机成熟后进行大的行动。
《南齐书?芮芮虏传》:“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
”2.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楚国先贤传》:“孙?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后以“乘龙”喻佳婿。
杜甫《李监宅》:“门阑多喜色,女婿近~。
”【乘危】1.登高。
《战国策?齐策三》:“历险~,则骐骥不如狐狸。
”2.踏上危险之地,冒险。
吴兢《贞观政要?论略猎》:“圣主不~,不徼幸。
”【乘隙】1.趁着空闲。
2.利用机会。
【乘凶】旧时父母刚死不成服就婚聚叫乘凶。
【乘虚】1.凌空。
《列子?周穆王》:“~下坠,触实不出。
”2.腾空飞行。
范晔《后汉书?矫慎传》:“盖闻黄老之言,~入冥,藏身远遁。
”3.趁人空虚无备。
《后汉书?荀?传》:“(吕)布~寇暴,震动人心。
”【乘轩】乘坐大夫的车。
泛指做官。
【乘舆】1.天子、诸侯乘坐的车。
《孟子?梁惠王下》:“今~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2.皇帝用的器物。
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
”3.皇帝的代称。
4.马车;兵车。
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坐致千里。
”从:cóng①跟随;跟从。
《垓下之战》:“有美人名虞,常幸~。
”《荷?丈人》:“子路~而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又】使……跟从;让……跟随。
《鸿门宴》:“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
”《左忠毅公逸事》:“~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又】追赶;追随。
《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
”《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②顺从;听从。
《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之。
”③参与。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政,则茫然不知其方……。
”《琵琶行》:“弟走~军阿姨死。
”④依傍;紧靠着。
《鸿门宴》:“樊哙~良坐。
”⑤副,与“正”相对。
《魏书?官氏志》:“前世职次皆无~品,魏氏始置之。
”⑥行;做;处理。
《教战守策》:“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事。
”《群英会蒋干中计》:“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事。
”⑦任;任凭。
《论语?为政》:“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⑧由;自。
《鸿门宴》:“~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外来。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此替爷征。
”⑨跟;向。
《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项脊轩志》:“~余问古事。
”zòng①通“纵”。
1.①特指合纵。
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
王充《论衡?答佞》:“六国约~,则秦畏而六国强;三秦称横,则秦强而天下弱。
”2.南北方向。
《诗经?齐风?南山》:“衡~其亩。
”(衡:东西方向。
)②放纵。
《汉书?王吉传》:“其后复放~自若。
”殆:dài①危险。
《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
”《论语》:“思而不学则~。
”②近于;几乎。
《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遍。
”③大概;恐怕。
《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④通“怠”,懈怠;懒惰。
《商君书?农战》:“农者~则土地荒。
”道:dào①路;道路。
《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之人弗受。
”《陈涉世家》:“会天大雨,~不通。
”【又】取道;道经。
《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后序》:“~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②途径;方法;措施。
《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③规律;法则。
《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
”④道理;事理。
《师说》:“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⑤道德;道义。
《陈涉世家》:“伐无~,诛暴秦。
”⑥学说;主张。
《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⑦说;谈论。
《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好。
”⑧通“导”,引导。
《论语?学而》:“~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⑨通“导”。
疏通。
《尚书?禹贡》:“九河既~。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
”⑩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
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
《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奉檄守御。
”⑾简称道家、道教。
《汉书?艺文志》:“~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⑿以为。
《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
”⒀从;由。
《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上始。
”⒁元稹。
《望喜驿》:“一~月光横忱前。
”堵:dǔ(1)堵塞:把窟窿~上|你~着门叫别人怎么走哇?(2)闷:我要不跟他说说,心里~得慌。
(3)<书>墙:观者如~。
(4)量词,用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