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1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具答之。(《桃花源记〉〉)

1以为妙维。(《口技》)
2群响毕绝。(《口技》)
3佛印纠类弥勒。(《核舟记〉〉)

1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2刿曰“未可。”(《曹刿论战〉〉)

1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2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
2丢失 暮而果大匚其财。(《智子疑邻〉〉)
3使……灭亡 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 辱使命》)
4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 公移山》)

1微斯人。(《岳阳楼记〉〉)
2土膏微润。(《满井游记〉〉)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谓为信然。(《隆中对》)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1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2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3子墨子见王。(《公输》)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薪以东(《陈涉世 家》)
贝U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 中对》)
3将尉醉。(《陈涉世家》)
贝U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
2太守风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3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以其境过活。(《小石潭记〉〉)
2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1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
2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 e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 m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 m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初中文言文常用140字

初中文言文常用140字

初中文言文常用140字1. 中学文言文必考字简表140字释义有哪些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 举荐。

④ “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 “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 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 引申:驾车、驭马。

③ “乘”,趁着,引申:冒着④ 欺凌,欺压。

⑤ 追逐⑥ 计量,计算。

初中文言文词汇整理

初中文言文词汇整理

初中文言文词汇整理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生成中……以下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整理,希望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1. 古人称谓:吾、尔、乃、汝、君、卿、臣、儿、女等。

这些称谓是古代人们在交流中常用的词语,用来表示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亲属关系等。

2. 数词:一、二、三、十、百、千、万等。

文言文中常用阐述数量和次序,表示具体的数目或顺序。

3. 动词:行、念、问、答、笑、啼、叹、睡、食等。

文言文中的动词用来描述人物的举动、心理活动以及消化和睡眠等。

4. 形容词和副词:美、丑、快、慢、痛、久、远、近等。

这些词语用来形容人物的外貌、心情、行为以及描述时间、空间等的属性。

5. 名词:人、天、地、山、水、鸟、兽、花、草等。

名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用来表示人、事、物,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6. 代词:彼、是、夫、之、其等。

代词是指替代名词的词汇,用来代替前文中已经提到的人或事物,以避免重复使用。

7. 介词:于、乎、之、以等。

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时间、空间、目的、原因等。

8. 连词:而、乃、若、或、且、然、则等。

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短语,使句子之间能够连贯地表达思想和逻辑关系。

9. 句末助词:乎、耳、矣、也、兮等。

句末助词用来表达感叹、肯定、否定等情感色彩,从而增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力。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积累大量的例句,并逐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的经典作品,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希望以上整理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善于运用这些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鄙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 并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并且并自为其名(《伤仲永》)③和,与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乘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旦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②第二天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⑥时间副词词尾,不译既而.儿醒(《口技》) 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初中140个文言实词

初中140个文言实词

初中140个文言实词昂傲包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会惠及极济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俱聚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塞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顺素汤通痛退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逾缘远云责章知止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1 昂:抬高。

袒胸露乳,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计》(初中)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2 傲:①骄傲、傲慢。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初中)②轻视、蔑视。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③傲然自得。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3 包:①裹。

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句中作名词用)。

《口技》(初中)②包取,据有(包举:全部占有)。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注:印本上错写为“震震作响”。

4.比:①并列,挨着。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初中)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促织》②比较,相比。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初中)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③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初中)比去,以手阖门。

《项脊轩志》④比拟。

自名为罗敷,可怜体无比。

《为焦仲卿妻作》⑤生成,具有。

自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秋水》⑥勾结。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5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初中)②浅陋,无知。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初中)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轻视,看不起。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6 兵:①军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初中)②兵器,武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天时不如地利》(初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③兵士。

行收兵。

《陈涉世家》(初中)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词语汇总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初中文言文常考字词

初中文言文常考字词

以下是一些初中文言文中常考的常见字词:安:养生安乐。

卑:低下,低劣。

备:周全、详尽。

被:影响。

鄙:边境、偏僻的地方。

毕:全、都。

辩:通“辨”,区别。

薄:迫近、将要。

策:用鞭子打马。

次:临时驻扎。

察:清楚、明白。

朝:拜见、朝拜。

曾:曾经。

诚:确实、的确。

宠:荣耀。

触:冒犯、接触。

辞:推托、拒绝。

殆:危险。

当:掌管、主持。

盗:偷窃、偷袭。

得:得到、得到满足。

箪:用竹筐装着食物。

独:独自、单独。

度:量度、计算。

端:开头、起点。

恶:厌恶、憎恨。

发:发射、发射箭矢。

方:将要、正好将要。

感:感动、感激。

固:坚固、牢固。

顾:回顾、回忆。

故:旧的、原来的。

冠:超出、胜过。

会:恰逢、正好遇到。

号:哭号、大声哭泣。

还:返回、回到原处。

或:有时、有时候。

解:懂得、理解。

既:已经、既然已经。

济:帮助、援助。

疾:痛恨、憎恶。

居:停留、停留时间。

就:接近、靠近。

举:举起来、拿起。

绝:横渡、横渡河流。

克:能够、成功地做到。

类:类似、相似于。

若:你、你们。

塞:堵塞、阻挡。

声:声音、音调。

释:放下、丢开。

使:使者、信使。

甚:严重、厉害。

身:自身、亲身。

是以:因此、所以因为这个原因。

手:手持、握持武器。

书:写信、书写文字。

数:列举事实,责备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逢,正赶上 会宾客大宴:(《口技》)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1恩惠 小惠未徧(《曹刿论战》)
2通 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2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有的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1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选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1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2召见,接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3拜见 子墨子见王。(《公输》)

1就要;将要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统率;率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2接受、奉行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3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负 背 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更
1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2古时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孤
1幼而无父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2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愚公移山》)
股 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两股战战。(《口技》)

1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2 所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②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观赏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

1国都 去国还乡。(《岳阳楼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故 事两则》)
堵墙环堵萧然。(《五柳先生传》)

1表并列关系,不译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2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3表递进关系,而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4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5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
2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躬 亲自 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出师表》)

1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2如果 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①计划 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1归依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回家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1兵士 行收兵。(《陈涉世家》)
2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并 一起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1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1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2第二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①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②大概
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①道路
会大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
伐无道。(《陈涉世家》)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增加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2益处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虚报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假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1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中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间隔,隔开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聚集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1过于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2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至农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1美丽,容貌美 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
2友好 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3hdo喜欢,喜爱 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1别号 宅边有五棵柳,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制作者:巨化中学915班周政阳

1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1等到 比至陈。(《陈涉世家》)
2类比 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3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1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2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 (《口技》)

1凡是 凡所应有。(《口技》)
2总共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1当••…时 方其远处海门。(《观潮》)
2指面积 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3指面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1通俸”侍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2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3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④宣称Leabharlann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黄河
饮与河、
渭;河、渭不足。
(《夸父逐日》)河阳之北(《愚公
移山》)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忧患;
灾祸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 乘”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2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1跟随 从先人还家。(《伤仲永》)隶而从者。(《小石潭记》)战则 请从。(《曹刿论战》)
2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3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4堂房亲属赠从弟。(《赠从弟》)

1到了 及郡下。(《桃花源记》)
2如,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尽头,极点 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2非常 初极狭。(《桃花源记》)
集鸟停息在树上沙鸥翔集。(《岳阳楼记》)

1计算 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通计一舟。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 舟记》)
2盘算,谋划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