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议题《世界粮食危机》介绍.

合集下载

模联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决议草案 1.2

模联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决议草案 1.2

决议草案1.2世界粮食计划署议题:全球粮食危机以及紧急粮食救援起草国:中国南非附议国:喀麦隆印度新加坡世界粮食计划署,回顾利比亚骚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大力援助逃离利比亚民众。

严正关切利比亚骚乱所造成的难民粮食供应问题。

铭记利比亚愈演愈烈的骚乱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危机对利比亚的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造成的粮食供应短缺。

重申世界粮食计划署以及其合作伙伴世界粮农组织的宗旨是:提高各国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水准;提高所有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最终消除饥饿和贫困。

强调经济发达的大国对经济落后国家帮助的重要性。

坚信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能在全球贫弱人口的粮食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加紧敦促发达国家对贫困国家的帮助。

充分相信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大国能履行自己在会议中的诺言——对以非洲贫困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粮食援助。

欢迎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与帮组,同时也欢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对欠发达的地区提供帮助。

欣见48年来,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行动充分体现了“把食物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去”的基本原则。

已累计提供价值约300亿美元的援助,共有4亿多人受益。

第一条:敦促发达国家对贫困国家的帮助,具体措施如下:1.以联合国的身份监督发达国家,从中协调,使援助的粮食落实到位。

2.出台相关国际法律规范捐助与被捐助国并防止发达国家以体制问题干涉他国内政。

3.对于逃避责任的大国予以谴责。

第二条:决定责成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协调发达国家与贫困国家之间的粮食供给关系,确保粮食在运输的过程中安全无损,解决难民的饮食问题。

确保粮食的安全抵达以及运输方式和分配细则如下:1.各捐助国可联系世界粮食计划署由本国出发直接或间接抵达被捐助国,运输方式以海上运输为主。

2.世界粮食计划署应做好捐助粮食的统计工作,及时汇总并做到有序分配,确保粮食到达被捐助国家时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当地粮食危机。

3.如遇到突发状况,世界粮食计划署应召开临时会议讨论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必要时可使用空中运输或紧急调运一部分他国获捐粮食。

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危机一、危机概况。

根据世界银行保守的估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5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即年均收入不足370美元,到1990年增至10亿人。

有15亿人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条件,大约20亿人没有安全饮水条件。

90年代,除传统因素外,气候灾害、前苏联地区的动荡、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艾滋病在非洲的蔓延,又将成千上万的抛进了贫困的队伍。

由于贫困,全世界有8亿人患营养不良症。

1999年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表明,世界上的绝对贫困人口已增至15亿,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中将有19亿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

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的:“我们正在输掉与贫困之间的斗争。

”严重贫困国家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了。

1964年,被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国家有24个,1980年为31个,而到1990年则达42个——26年内增加了75%。

1970年,只有一个国家(乍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降;到1980年,这样的国家达35个;而到1990年,在人口与发展的竞赛中遭到失败的国家已不下90个。

从另一角度说来,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在1970年至1985年期间,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从占富裕国家人均收入的3.1%下降到了1.9%。

少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7,却生产4/5的世界产品,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20倍。

相应的,这些发达国家用于医疗保健、教育和环保的总开支水平都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也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

贫富差距不仅表现在国与国之间,更表现于一国内部,有时还有两性之间。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明确把贫困定为地球的重要污染物。

会议指出,由贫困产生的对生命维持系统的压力,和由工业、技术及富人过度消费造成的污染一样重要;两者都会导致基本自然资源迅速耗尽。

不难想象,事实也一再表明,发展中国家过度贫困,必然导致他们过度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出现内乱并波及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更为严重。

模拟联合国决议草案

模拟联合国决议草案

决议草案委员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议题:能源危机下的粮食短缺起草国:喀麦隆、印度、肯尼亚、中国附议国: 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美国、几内亚、巴西、索马里、韩国、伊拉克、刚果民主共和国回顾历年通过的有关决议《关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国际约定》以及2005年7月25日通过的A/60/154号决议;意识到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遗憾地看到目前很多极端贫穷的国家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十分严重,导致了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强调经济发达的大国对经济落后国家帮助的重要性;深信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在全球贫弱人口的粮食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感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欢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对发展中的地区提供帮助。

第一条呼吁世界关注贫困国家,关注贫困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第二条强调亚非拉组织对粮食炼能计划持反对态度;第三条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组织,通过合作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1)建议采取的措施:i. 完善各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更好更快地发展各国农业;ii.化解内部的骚乱,缓和中东地区国家内部的政治纷争,调节各国的矛盾;iii.加强组织成员国间技术的交流,建立技术共享平台,以实现共赢;iiii.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晚婚晚育政策,限制人口增长,降低对谷物等紧张资源的消费;iiiii.共同商定成员加入或退出。

2)确认采取以下互利的措施:i.迫切希望世界上任何主权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组织,经成员国协商同意后即可加入;ii.建议组织内粮食较富余的国家对粮食短缺国家进行援助;iii.建议对外宣传组织的友好和公平形象,内部各国要加强合作,公平对待每一方,从而建立良好的声誉;iiii.确信组织的各个国家间经过协商可以实现内部石油关税的降低,但在外部贸易中组织不希望降低石油关税。

3)遵守以下原则:i. 强调一切利益交换与贸易往来都应建立在互不侵犯、平等互利的前提条件下;ii. 进一步强调组织内部各成员国对外态度应一致,反对组织内国家单独与组织外国家进行违背组织原则的协商与交易。

粮食安全世界粮食日的核心议题

粮食安全世界粮食日的核心议题

粮食安全世界粮食日的核心议题粮食安全是世界上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它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每年的10月16日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确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呼吁全球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并促进各国采取行动解决粮食安全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世界粮食日的核心议题,旨在引起读者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一、粮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粮食安全是指人们在物质、经济和社会文化上能够获得充足、安全的营养食品,以满足其正常健康生活的需求。

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饥饿、营养不良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粮食安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议题。

二、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1. 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给粮食生产和供应带来压力。

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如何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成为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

2.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如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3. 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农田资源的限制和环境污染对粮食生产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土地和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化学肥料、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农田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

三、解决粮食安全的策略和行动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现代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现代农业设施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 保护农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农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全球粮食贸易合作:促进国际间的粮食贸易合作和互惠互利,提高粮食的供应和分配效率。

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共同推动全球粮食安全进程。

4. 鼓励可持续农业发展: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倡有机农业、农业生态保护和循环农业,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严重影响全球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并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将导致饥饿和营养不良,影响数以亿计的人的生活。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8亿人面临饥饿,这个数字是令人震惊的。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全球粮食危机,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以保障全球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其次,全球粮食危机也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粮食短缺会导致粮价上涨,进而影响全球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此外,粮食危机也会导致一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甚至引发冲突和战争。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全球粮食危机,采取措施来维护全球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最后,关注全球粮食危机也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地球村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全球贫困和饥饿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能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贫困和饥饿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宣称自己是文明社会的一部分。

”。

综上所述,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并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维护全球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维护全球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以及践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社会责任。

反方观点,不应该关注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危机固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这一问题。

首先,粮食生产和供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政治因素、市场需求等,单一国家或个人的努力很难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因此,过分关注这一问题可能会导致过度干预市场,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其次,过分关注全球粮食危机可能会忽视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医疗卫生等。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平衡关注各种全球性问题,而不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粮食危机上。

最后,过分关注全球粮食危机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自我封闭,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和国际贸易,进而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50年最大的全球粮食危机恐将来临

50年最大的全球粮食危机恐将来临

50年最大的全球粮食危机恐将来临作者:三三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20年第10期2020年7月1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5个组织联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年报显示,2005年以来,饥饿人数原本逐年稳步下降,但从2014年起,又重新缓缓上升。

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近6.9亿人面临饑饿问题,约占世界人口的8.9%。

亚洲的饥饿人数最多,有3.81亿,占据世界饥饿人数的55.4%。

非洲以2.5亿饥饿人数位列第二。

同时,非洲的饥饿人数增长速度最快。

如果按照报告的趋势持续下去,到2030年,非洲将成为饥饿人数最多的地方。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加上蝗虫、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到2020年底,世界饥饿人数将大幅增加,至少增加8300万人,甚至有可能达到1-3亿。

报告甚至发出警告,全球将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事实上,从各项指标来看,我国都处于粮食安全无虞状态。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

潘文博介绍,目前我国年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150公斤说的是原粮,如果折成成品粮,也就是折成米、折成面,按照出米率70%、出粉率70%算,就是一年一个人准备100公斤的口粮就够了,面和米1:1搭配,就是100斤面、100斤米,基本就够一年的消费了。

“而我们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是200公斤,多年的粮食丰收保证了粮食库存是充裕的,价格总体平稳。

”潘文博说。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量充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远高于国际指标。

(选自2020年8月18日“壹读”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

刍议全球粮食危机

刍议全球粮食危机

刍议全球粮食危机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粮食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甚至演化为一场人类所不得不面对的危机。

这场危机的原因复杂、影响深远。

舒缓粮食危机的方法主要有:提高粮食储备;采取必要而有效措施减少粮食浪费;适当实行计划生育。

关键词:粮食危机;气候异常;人口增长;绿色革命2012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是这次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合作社对于改善粮食安全和促进消除饥饿的作用,提高人们对各种消除饥饿措施的认知。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没有粮食,人就无法存活,任何文明也都无法建立和发展。

然而,在工业文明如此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粮食问题依旧严重。

一、全球粮食问题的严重性水稻、大豆、小麦和玉米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贸易品。

2012年8月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报告称,2012年全球稻米总产量将达到7.245亿吨,低于该组织4月份的预测数字7.323亿吨[1]。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印度国内干旱气候持续导致其国内水稻主要种植区夏季播种工作延迟;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雨水不足以及转向生产高利润产品导致整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减产7%;柬埔寨、中国台湾地区、朝鲜、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产量也下调。

受中西部严重干旱气候影响,美国玉米产量下调9.5%,并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玉米出现1420万吨缺口。

全球大豆生产先后受到巴西和美国干旱天气影响,产量预期也连续下调,预计2011-2013年度全球大豆缺口为1781万吨,库存下降26%。

全球小麦主要受俄罗斯等地干旱的影响,国际谷物理事会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65亿吨,低于上年度的6.96亿吨,产需缺口2000万吨[2]。

全球粮食消耗量在过去十一年内有6年高于生产量,各国粮食储备也从十年前平均足以应付107天,急降至近期的74天。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1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1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以及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品,也是人类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基础。

自2007年以来发生的粮食危机“海啸”席卷全球,标志着世界粮食全球化的到来以及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人类也逐渐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已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WTO,这些变化开始冲击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这些变化开始冲击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生存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生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独立。

因此,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入解剖和分析以及在这种形式下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以及根据当前根据形势,中国对付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世界粮食 策略策略粮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历史性的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及国际粮情的变化变化,,关于粮食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延伸,其内涵延伸包括:(1)(1)确保确保生产和提供足够数量的食品;生产和提供足够数量的食品;(2)(2)(2)确保提供的食品是对人类生存和健确保提供的食品是对人类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康所需的;(3)(3)(3)确保可持续生产和提供的食品;由此可见,粮食安全确保可持续生产和提供的食品;由此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由粮食数量安全发展到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由粮食数量安全发展到粮食质量安全,,由单一的“粮食”发展到“大粮食”到“大粮食”,,再深化到粮食可持续安全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危机持续发生,国内外粮食市场和粮价波动的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必须着手制定和完善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国际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议题《世界粮食危机》介绍1.本次模拟活动将模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会议,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委员会成员国中我们选取其中的12个国家进行此次模拟活动,它们分别是:巴西、中国、埃及、法国、印度、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菲律宾、俄罗斯、泰国、美国。

2.《世界粮食危机》议题简介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和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状况影响,全球粮价飞涨已演变成最急迫的经济问题。

继2007年小麦、玉米、大豆的全球涨价狂潮后, 2008年,东南亚稻米价格也急剧上涨。

由于担心粮荒蔓延影响国内社会稳定,中国、埃及、越南和印度,这四个大米出口量共占全球1/3的国家,2008年以来已收紧大米出口。

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埃及、印度尼西亚、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和塞内加尔都先后发生骚动或暴乱。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而深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食品价格高涨将把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置于忍饥挨饿的境地。

在一些贫穷国家,民众几乎将微薄收入全都用在吃饭上,食物涨价对他们可谓灾难。

粮价上涨引发的社会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如何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包括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内的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严峻的问题。

3.《世界粮食危机》议题背景材料3.1国际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原因据统计,世界主要粮食价格自2005年来已上涨80%。

2008年3月,大米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小麦价格创下28年来最高。

仅2008年头两个月,世界粮食价格就上涨了9%。

在泰国,大米价格上涨还加剧该国通货膨胀。

据统计,2008年2月份泰国通货膨胀率为5.4%,创20个月来最高点。

如果米价在短期内得不到控制,泰国通胀率有可能继续上升。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乔塞特·希兰认为,粮价上涨由多种因素组合造成,如能源价格上涨,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收成,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和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等。

3.1.1粮食紧缺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就提出警告,指全球粮食存量处于25年来最低水平。

美林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小麦、稻米及玉米等谷物的全球库存只够满足60天的需求。

联合国粮农组织(FAQ警告谷物价格的涨幅已令贫穷国家难以负担,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洲。

即使在价格尚未暴涨和供需矛盾尚未突出情况下,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全球死于饥饿以及与饥饿相关病症的民众每年超过2.5万人。

3.1.2全球粮食涨价有预测说此轮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10年。

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报告,亚太地区各国面临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将是未来几年内的最大挑战。

粮价上涨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迫使普通百姓勒紧裤腰带。

现在印度很多家庭开始将一日三餐改为两餐。

联合国人道主义粮食救援计划也面临5亿美元的亏空,不得不考虑缩小援助规模,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承受饥饿。

由粮价上涨引起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及社会不稳定,也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3.1.2全球粮食价格增长的原因3.1.2.1全球人口危机据预测,到本世纪中期,全球人口将达90亿。

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量大增。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粮食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与粮食。

人口的增加自然在大范围内对地球的资源形成压力。

土地、水、石油以及食物等资源都十分紧缺。

3.1.2.2粮食低储备和高消耗有专家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

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

3.1.2.3大米出口国削减大米出口量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及印度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

3.1.2.4全球变暖导致粮食减产因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

在过去100年间,北半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了0.76℃。

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危险紧急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威胁。

在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粮食主产国,由于天气恶劣,也导致产量严重受损,粮食库存急剧下滑。

3.1.2.5供不应求在粮食生产因气候干旱而减产的同时,需求方面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持续改善膳食结构。

这加剧了原来就有的供不应求,同时推高了其他食品价格。

由于全球都市化的影响,加上人们富裕后总会摄入更多蛋白质和卡路里,人们不再满足以米和大豆为主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消费模式改变对全球谷物市场的长期影响不应忽视。

”3.1.2.6生物燃料发展近些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

据联合国测算,当原油价格超过每桶60至70美元时,生成生物能源将有利可图。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甚至超过每桶100美元,这对利用粮食生成生物能源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2007年底通过的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预定到2022年增至360亿加仑。

美国农业部预计,未来美国玉米产量的1/3将用于乙醇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齐格勒曾经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料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

他认为,农业作物应该首先用来应对饥饿现象,而不是生产生物燃料,美国等国把数千万吨玉米、大豆转化成乙醇燃料对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场灾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呼吁,有关国家需要重新考虑生物燃料计划。

联合国于2008年10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西方国家需要重新思考生物燃料热潮了,它对推动粮食价格上涨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起的作用。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表示欧洲和美国鼓励发展生物燃料的政策将维持食品价格的压力,但是在使司机减少使用汽油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

联合国粮农组织年度报告指出:“报告发现在未来十年中,生物燃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化石能源的使用,但是对农业和食品安全却有很大的影响。

”3.1.2.7高油价高油价也推动了粮价的上涨,粮食运输和从石油中提炼的肥料的成本也随之上涨。

3.1.2.8粮食贸易的垄断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与粮食贸易的垄断性有关。

目前,世界上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

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定价权。

这意味着,任何国家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都难逃被这些粮商鱼肉之苦。

而且,由于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许多国家释放储备粮以获取暴利,这是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降到历史最低点的根本原因,而粮食库存的降低又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粮食供应紧张的担忧,刺激粮价的进一步上涨。

3.1.2.9人为控制供应激化投机最后,造成米价高涨的人为投机因素亦不容忽视。

泰国总理此前表示,其实泰国大米供应非常充足,保证国内供应和出口都没有问题。

但是泰国大米出口公会要求限制大米出口,希望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3.1.2.10市场投机扭曲价格粮价走高与国际金融市场走向也有关。

自2007年夏天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欧美等国家多次下调利率,这些国家的固定收入投资回报率明显减少。

加上欧美股市屡屡下挫,急于为手头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者自然转向商品期货,包括农产品、能源和金属等在内的期货全面涨价。

3.1.2.11长期“轻农”造成粮食产量减少东南亚国家近年来推行的“快速工业路线”,强行让制造业快速“上轨”,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惜让农业做出巨大牺牲,尤其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后,东南亚各个粮食出口国的资源和人力均集中于发展第二产业,农业发展因不受重视而长期停滞不前,一些国家的粮食生产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将本属于自身的粮食生产任务推卸到其他国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则建立在日渐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就当前全球粮食危机埋下了伏笔。

3.1.2.12种粮收益低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迫于通货膨胀压力,各国的粮食生产必需品价格都有大幅度上升,这大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种粮收入。

虽然许多国家给予种粮农民各种补贴,但对比起石油价格和农资的上涨国家补贴并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收入问题。

由于种植粮食的收益大幅减少,这使得国内许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

长久以来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使得他们国家的农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当低廉,这种做法抢占了很多农业国家的粮食市场,不但扭曲了农产品贸易,还降低了粮食进口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

3.1.2.13各种天灾及其它影响近些年来恶劣的气候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部分国家出现干旱及飓风都使粮食生产减少,很多国家的粮食库存也随之减少。

其中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的印度和越南近年遭逢旱灾涝害,遂使稻米产量剧降,不得不减缓出口以确保国内供应稳定。

而在出现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后,各国资本家为高粮价中获取利益,更是进行“屯粮”“炒作”等活动,严重影响了市场上粮食的正常供应,导致市场上粮食价格的迅速上涨,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价的上涨有着复杂的成因。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世界各国在遭遇这股涨价冲击波时,承受力却是不一样的。

发达国家可以依靠坚强的财力后盾来平抑物价波动。

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非洲欠发达地区的民众来说,这却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

3.2全球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3.2.1粮食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由于担心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导致粮食价格飞涨影响国内局势,中国、埃及、印度和越南这4大粮食生产国宣布通过实行提高关税等措施以限制国内粮食出口,这虽然稳定了其国内的粮食供应,但对国际粮食供应造成了巨大影响。

导致许多国家正面临着粮食极度短缺的问题,加上燃料价格的高涨,人民正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的社会局势的极度不稳定。

3.3援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近些年来非洲各国连年遭受洪灾及飓风的影响,许多地方道路遭到严重破坏,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救援物资的迅速到位。

而许多国家民众由于不满粮食短缺及通货膨胀进行示威游行活动甚至发生流血冲突,导致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这也使得国外救援队伍无法将粮食等救援物资安稳地送到当地并合理地发放。

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国家经济衰退也为救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许多西方国家无法筹集大量的援助资金以帮助受灾国尽快渡过难关,而受灾国人民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能够购买的粮食越来越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居民的粮食短缺问题。

3.4.国际社会曾经采取的行动3.4.1联合国2008年5月2日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以在2006年成立的“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的名义呼吁发达国家给予资助,以帮助非洲国家在5至10年内将粮食产量翻倍,并改善水土流失问题,用于从根源上消除非洲的贫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