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1(世界近代)

合集下载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原卷版)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原卷版)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

‘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这在本质上表明()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2.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扑朔迷离。

有学者将它绘制为下图,该图反映了()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B.当今世界形成了多极格局C.当今世界格局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单极化趋势3. 1897年11月4日,为庆祝慈禧六十大寿,上海道蔡钧带头举办了中国官方的第一次大型舞会。

舞会的参加者主要是在沪的外国人。

中国官员女眷也循西例参加,陪同西人女眷,尽管她们没有跳舞,只是隔着帘子观看,这在当时实属破天荒之举。

这说明当时()A.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C.中国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

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5.《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这直接违背了罗马法的哪一精神与原则()A.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皇帝的命令是最高法律”D.平等权是罗马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6.华盛顿指出“人民的遴选是一切权力的最纯洁的来源和源泉。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近代世界)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近代世界)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近代世界)一、选择题1.(2016·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10月联考)“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

”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 D.《老人与海》【答案】B2.(2016·江苏启东中学第一次月考)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的平台。

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A.联邦体制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国家元首【答案】B3.(2016·安徽屯溪一中第二次月考)1799年雾月政变后,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起以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执政政府,昭示了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 )A.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标志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C.一定程度违背自由平等人权原则 D.预示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答案】C4.(2016·浙江台州中学第二次统练)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

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主义,促进历史进步的是①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②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③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D5.(2016·西藏拉萨中学第二次月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答案】B6.(2016·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期中)(美)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48分)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封建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2.下图是建国初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们()①生动地展示了唐朝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③证明了唐朝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唐“厚葬”之风的直观感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_4.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

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

这个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有()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新道路③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近代世界文明)1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近代世界文明)1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近代世界文明)一、选择题1.(2016·吉林实验中学三模)美国思想家杰斐逊在论述弗吉尼亚州议会权力时说:“这些权力由多数人行使而不是由一个人行使,也不会减轻(暴政的程度)。

一百七十三个暴君(弗吉尼亚下院有一百七十三个议员)和一个暴君一样,都会压迫人。

他们即使是由我们自己选出的,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一个选出来的暴政并不是我们争取的政府”。

在此,杰斐逊主张()A.权力分立 B.议会至上 C.强权政治 D.主权在民【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

依据材料可知如果权力不受限制,这些权力由多数人行使而不是由一个人行使,也不会减轻暴政的程度。

因此要防止暴政出现的关键是权力分立与制衡。

BCD题干无法体现。

32.(2016·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9月考)“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

也许,这才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

”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上的是( )A.法国1875年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英国《权利法案》 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A【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国1875年宪法被称为一票共和,的确也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法国1875年宪法的确到处充满了妥协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综上所述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上的只能是法国1875年宪法,其它选项的法律也不具备材料中所说的特点。

3.(2016·江西临川市一中10月月考)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两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但两国国情不同,具体制度上也有所差异。

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A.国家元首是否拥有实权B.参众两院是否选举产生C.是否实行责任内阁制D.是否采用权力制衡体制【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3(中国近代)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3(中国近代)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3(中国近代)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

对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识较为准确的是(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C.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成为主战场【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全民抗战【解析】报纸的宣传对抗战有推动作用,但不可能是主要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是抗战防御阶段,而非抗战相持阶段,故B项错误;“《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材料中“民国二十七年”表明是1938年,依据材料中“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的信息可知,彭德怀撰写的专论大约是1938年初,处于抗战防御阶段,而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才逐渐成为主战场,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浙江省瑞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开口通商的好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近代)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近代)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1(中国近代)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浙江杭州高三教学质检)右图是一本介绍中国近代某位著名历史人物的书籍,根据其封面的信息判断,空白处最有可能填写的姓名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C.曾纪泽 D.梁启超【考点】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解析】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打击英国侵略者,后遭到清政府的撤职查办,故A项错误;左宗棠曾作为清政府的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通过军事斗争,使新疆重回祖国的怀抱,故B项错误;1880年,被遣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最终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故C项正确;梁启超的主要贡献是在宣传和领导维新变法方面,与外交“虎口索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义和团运动期间衡州“拳匪”代拟的合约: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

……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

……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

……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该合约说明了义和团( )①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列强②与近代化潮流格格不入③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④有强烈的爱国意识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解析】各国前索赔款,一概作废,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等条款可以看出其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列强,故①正确;其主张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等条款体现了其与近代化潮流格格不入,故②正确;仅凭所给材料无法看出其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故③错误;各国前索赔款,一概作废,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等条款可以看出其其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世界近代)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世界近代)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世界近代)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在2011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议会已经对《王位继承法》做了修改:英国将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继承王位。

此修改( )A.合法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B.合法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C.不合法国王拥有一些至高无上的权利D.不合法议会不能干预王室继承事务【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英国首相为下院多数党的领袖,而议院可以对宪法进行修改,故此修改合法,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故A项正确;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与此题无关,故B 项错误;议会拥有立法权,所以修改合法,国王统而不治而不是有些至高无上的权利,故C 项错误;国王是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议会也就能制定关于王室继承的相关事宜,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浙江湖州高三上学期期末)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

”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B. 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C.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D.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表明行政大权与立法权归于皇帝一人,不是民主的表现,故A项错误;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反映出皇帝对官吏任免权,不能体现出官吏与皇权之间的制衡,不是民主的表现,故B项错误;议会代表有君主任命,无法体现出议会对皇权监督制约的作用,故C项错误;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反映出议会立法权是民意的体现,符合民主的含义,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6·浙江省瑞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48分)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封建政治”是指分封制度,而“郡县政治”是指郡县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不是;郡县制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分封制维护了奴隶制度;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

所以答案选C。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及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项错误,“唐三彩”是“陶”而非“瓷”,排除含①的选项;③项“证明了唐朝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多样性”,表述具有片面性,仅凭两幅图片不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而②④两项的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民依靠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诸如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4.答案:B解析:①项明显错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要求的时间不符;1901年到1920年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新道路,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因此②③④都正确,故选B。

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反映了从中共建立到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代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和救国的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1(世界近代)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英国某经济学家认为1550—1560年是近代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良机。

当时英国人把握良机的方式有( )①价格革命②圈地运动③殖民掠夺④商业战争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圈地运动)【解析】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了物价飞涨的价格革命,英国可以利用此时机,故①正确;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海外对英国的羊毛制品的需求扩大,英国逐渐出现了圈地——种草——养羊——剪羊毛——制成羊毛制品——出口,这样的活动即圈地运动,故②正确;16时机中期英国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故③错误;商业战争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2016·浙江杭州七校高三上学期质检)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对他的观点解读错误的是()A.他反对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主张确立邦联制B.他的观点体现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C.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D.他的观点在1787年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迪逊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起草者之一,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的是联邦制,故A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选A 【答案】A3.(2016·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14世纪的西方产生薄伽丘的《十日谈》,16世纪中期的东方产生吴承恩的《西游记》,两部作品蕴含着共同的思想是( )A.追求个性突破传统 B.崇尚自然超越功利C.反对神权追求自由 D.讴歌人性强调平等【考点】文艺复兴——《十日谈》;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西游记》)【解析】薄伽丘讴歌人性,认为人性无所不在,不可窒灭,更无从回避,《十日谈》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各具性格特征,而《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故A项正确;,与材料中“”不符,故B项错误;《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与反对神权不符,故C项错误;薄伽丘以生动的语言讴歌人性,认为人性无所不在,不可窒灭,更无从回避。

《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西游记》是神魔小说,没有涉及讴歌人性强调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6·浙江湖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未来,只是为眼前而活着;但是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因而很容易审视其一生的整个过程,为生活的行动做必要的准备。

”该思潮最有可能是A.斯多亚学派倡导的理性 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材料反映出人通过了解万物的规律,就可以作出类推,进行理智的生活,符合古希腊斯多亚学派认为贯穿万物永存不朽的是理性,人都具有理性,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等观点,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作用,与材料中观点不符,故B 项错误;因信称义是指信徒通过信仰上帝就可救赎,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的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否定一切权威,与材料中“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6·浙江杭州一模)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①圈地运动开展②工厂制度确立③电力设施应用④交通工具变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圈地运动开展使英国大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想城市,故①正确;工厂制度确立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大部分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转入工业生产,故②正确;电力设施应用属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③错误;交通工具变革为了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④正确,选择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6.(2016·浙江嘉兴一模)棉花种植、棉纺织业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地位。

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1771年,近代机器大工业在英国棉纺织业中诞生B.1787年美国宪法对议员选举的规定,满足了种植园主的诉求C.辛亥革命后,纺织业中心从长江下游逐渐向南向东发展D.1928~1932年间,苏联棉织品的产量增幅小于汽车产量增幅【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斯大林模式”【解析】近代机器大工业在英国棉纺织业中诞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宪法对议员选举的规定,照顾南方种植园主意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纺织业中心从长江下游逐渐向南向东发展是在明清以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928~1932年间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棉织品的产量增幅小于汽车产量增幅,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C7.(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在2011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议会已经对《王位继承法》做了修改:英国将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继承王位。

此修改( ) A.合法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B.合法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C.不合法国王拥有一些至高无上的权利D.不合法议会不能干预王室继承事务【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英国首相为下院多数党的领袖,而议院可以对宪法进行修改,故此修改合法,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故A项正确;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与此题无关,故B 项错误;议会拥有立法权,所以修改合法,国王统而不治而不是有些至高无上的权利,故C 项错误;国王是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议会也就能制定关于王室继承的相关事宜,故D项错误。

【答案】A8.(2016·浙江嘉兴一模)某学者将19世纪后期德国的政治民主化方式称为“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宪法中资产阶级占主导,掌握帝国议会B.帝国宪法确认了联邦体制,各邦有较大自治权C.普鲁士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国,在联邦议会中占主导地位D.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并拥有绝对权力【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资产阶级占主导体现不出材料中“旧统治者主导”信息,故A项错误;帝国宪法确认了联邦体制不符合材料中君主立宪制特点,故B项错误;普鲁士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国,在联邦议会中占主导地位,体现不出材料内涵,故C项错误;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并拥有绝对权力体现出材料中““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民主化和专制主义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9.(2016·浙江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 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标志着“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的时间是智者运动,在智者运动中没有提出“理性”,故A项错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但是文艺复兴时期没有提出“理性”、“人权”,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权威,不是关于“理性”、“人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的含义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D项正确。

【答案】D10.(2016·浙江杭州高三教学质检)有一种文学风格的特点被描述为“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等手段超越现实来塑造形象,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这种文学风格的是( )A.《离骚》 B.《巴黎圣母院》C.《唐璜》 D.《约翰·克里斯朵夫》【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解析】由材料“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等手段超越现实来塑造形象”得知,这种文学风格是浪漫主义。

屈原的《离骚》作为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雨果的作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璜》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11.(2016·浙江杭州一模)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B.普郎克C.牛顿D.爱因斯坦【考点】经典力学【解析】由材料“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自然规律”可知,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与这位科学家的成就有关,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与材料“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不符,故A项错误;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是在20世纪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12.(2016·浙江温州一模·21)下图所示刊物在发刊词中写道:“泰西各国创造电气秘机,凡有所欲言,瞬息可达数千里,而中国从未闻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