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原电池

合集下载

1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A.滴加几滴浓盐酸 B.滴加几滴浓硝酸C.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D.加入少量锌粒

解析:选A。 的物质的量 , 的稀硫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知,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故稀硫酸过量,反应放出 要以不足量的 为标准计算。A.滴加几滴浓盐酸,增大了溶液中的 ,反应速率增大,且 的产量不变,A符合题意;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 反应不能产生氢气,B不符合题意; 与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和 , 、 及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增大,但由于 消耗,导致反应产生 的量减少,C不符合题意;D.加入少量锌粒,由于 是固体,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但产生 的量增多,D不符合题意。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石墨棒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石墨棒为____(填“正”或“负”)极,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 移向____(填“正”或“负”)极。若反应产生 气体(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理论上消耗铁的质量是_____ 。

有气泡产生

8.4
解析:若将题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铁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则石墨棒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产生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故溶液中的 移向负极。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若反应产生 气体(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理论上消耗铁的质量是 。
(3)实验后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认为符合某些要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A. B. C. D. 在所选反应中选择其中某个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电池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 G (+)
Zn
Pt
G
(-)
Zn
盐桥
(+)
C
FeCl3 溶液
ZnCl2溶液
FeCl3溶液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Cu+2Ag+ = Cu2++2Ag
设计成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 置。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A_g_+_+__e_-__=__A_g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C__u_-_2_e_-__=_C__u_2+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负__(C__u_)_电极流向
_正__(_A__g_) _电极。
强调:原电池的设计
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 计一个单液原电池,一个双液原电池(使用盐 桥),画出原电池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二、原电池的发展 1. 单液单池原电池 单液单池的缺点:
A
Zn
Cu
1.效率不高(有热量损失) 2.电流不稳定(短时间内衰减)
CuSO4
3.外电路断开仍在反应。
问题在哪儿? 如何改进?
Zn与CuSO4接触 使Zn与CuSO4分开
二、原电池的发展
2.双液双池原电池
盐桥:装有饱和KCl溶液和琼 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 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I:向B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现微安表指针偏转;
II: 若改向B烧杯中滴加40%NaOH溶液,发现微安表
指针与(I)实验的反向偏转。

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造成的主要原因: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 接接触,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 中有铜离子在锌片表面直接还原,一旦有少 量的铜在锌片表面析出,即在负极(锌)表 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负极锌 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不再构成原 电池了,也就没有电流在产生。
3、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 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 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D
4、利用下面反应设计原电池选择电极材料和电 解质溶液,写出电极方程式;并画出原电池简意 图。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 种是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 原反应。
2、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 负 Zn电极是____(填“正”或“负”)极, 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 Zn -2e - = Zn 2+ 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 氧化 正 应; 还原 Cu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 2H+ +2e- =H2↑ 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 (2)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 Zn电极 负 Zn -2e - = Zn 2+ 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 氧化 正 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Cu电极是____极, 还原 Cu2+ + 2e - = Cu 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

第一节原电池(一)

第一节原电池(一)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②双液原电池 【实验4-1】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取出盐桥后,由于Zn失去电子生成Zn2+进入溶液,使ZnSO4溶液因Zn2+增多而 现象解释 带正电;同时Cu2+得到电子生成Cu在铜片上析出,使CuSO4溶液因SO42-剩余而
带负电。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从而使电流表指针回到零点。
知识精讲
二、原电池的应用
3. 设计原电池 ①确定电极反应; ②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③画出示意图。 例如,根据反应2FeCl3+Cu===2FeCl2+CuCl===Cu2+
正极(C)
Fe3++e-===Fe2+
电解质溶液
FeCl3溶液
知识精讲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注明原电池的组成;
②标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区域;
③标明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离子的移动方向。
知识精讲
二、原电池的应用
1. 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例如,在锌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CuSO4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从而形 成Cu-Zn微小原电池,加快产生H2的速率。 2. 比较金属活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 此可判断出a是负极b是正极,且金属活性:a>b。
现象解释
铜片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u并在铜片上析出;随着反应的进行,ZnSO4溶液中 c(Zn2+)逐渐增大,CuSO4溶液中c(Cu2+)逐渐减小。此时,盐桥中的Cl-移向
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保持左、右烧杯中溶液呈电中性,氧化还原
反应得以持续进行,从而使原电池不断地产生电流。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原电池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建构1.认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知识梳理』一、原电池1.概念: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1)具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合适的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1)实验现象。

①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②锌片逐渐溶解。

③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沉积。

④将盐桥取出,电流表指针回到零点。

(2)工作原理。

电极Zn电极Cu电极电极名称负极正极得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电子流向流出流入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Cu2++2e-===Cu总反应式Zn+Cu2+===Zn2++Cu4.盐桥: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离子在其中自由移动。

[微自测]1.为了避免锌片与Cu2+直接接触发生反应而影响原电池的放电效率,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按要求完成以下填空:(1)此装置工作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以上电池中,锌和锌盐溶液组成________,铜和铜盐溶液组成________,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3)电池工作时,硫酸锌溶液中SO2-4向________移动,硫酸铜溶液中SO2-4向________移动。

(4)此盐桥内为饱和KCl溶液,盐桥是通过________移动来导电的。

在工作时,K +移向________。

解析该装置为锌铜原电池,总反应式为Zn+Cu2+===Cu+Zn2+,电池工作时,观察到①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②锌片不断溶解,③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其中Zn与ZnSO4溶液组成锌半电池,Cu与CuSO4溶液组成铜半电池。

电池工作时,ZnSO4溶液中SO2-4向负极(锌电极)移动,CuSO4溶液中SO2-4向盐桥移动,而盐桥中的K+向正极区(CuSO4溶液)移动,Cl-向负极区(ZnSO4溶液)移动,这样靠离子的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2)实质:利用能自发进行的__氧__化__还__原___反应把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知识衔接
分析下图装置的工作原理,回答问题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鸭仔无娘也长大,几多白手也成家。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要点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 H2的速率加快。 2.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 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出a是负极,b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 a>b。
负极
盐桥
正极
(2)电路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流向: 锌极产生→导线→铜极 负极产生→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Zn A
Cu
ZnSO4 CuSO4
盐桥中阴离子→锌极;阳离子→铜极
负负移、正正移
(3)盐桥的作用:
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 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 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 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能书写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知识回顾: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电子(或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表现为化合价的变化。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和实质 (1)概念:将__化__学__能___转化为__电__能___的装置。

必修2第一节原电池PPT课件

必修2第一节原电池PPT课件
A.Mg B.不确定 C.Al
练习3: 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一
组插入浓HNO3 溶液中, 一组插入稀 NaOH溶液中, 分别形成了原电池,
则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 A ) A.铝片 铜片 B. 铜片 铝片
B.C. 铝片 铝片 D. 铜片 铜片
*②电流或电子流向: 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3)影响因素:
➢金属越活泼,越易被腐蚀; ➢金属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快; ➢氧化剂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
2、电化学腐蚀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跟电解质溶 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 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 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思考与交流] 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吗? Yes!
该原电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分别是?
还原剂:Fe; 氧化剂:溶解在溶 液中的氧气
钢铁(Fe与C的合金)在 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 被腐蚀,但在潮湿的空气里 却很快被腐蚀,这是什么原 因呢?
干燥空气:
缺少电解质溶液或者熔融的电解质 潮湿空气:
有电解质溶液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导体做电极 (燃料电池除外) 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 (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3)闭合电路。
(4)存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 下面实验装置构成原电池吗? 实验现象:
(1)铜片表面有红色物 质析出,锌片逐渐溶解;
(2)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3、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创P63)
Mg。
P72: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 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6、原电池的主要应用: (1)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一节原电池复习巩固:1、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知识点一:原电池的原理(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Zn电极是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反应。

(2)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 Zn电极是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反应;Cu电极是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反应.(3)盐桥:实验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即有电流通过电路。

取出盐桥,得出结论盐桥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电池的正负极,并分别写出其中负极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以及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反应)正极(铜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反应)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符号: Zn ︱ ZnSO4‖ CuSO4 ︱ Cu_____极盐桥 ____极知识点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判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1.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理解记忆)根据电子流动方向电子流出的极——___极电子流入的极——___极①根据电极材料较活泼的电极材料——___极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____极②根据原电池电极发生的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极——____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极——____极③根据电极增重还是减重工作后质量减少的电极——___极工作后质量增加的电极——____极④根据电极有气泡冒出工作后,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___极2.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借助电流而发生反应及装置 (如:电解池)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其他形式)
4.1.1电化学引入
2、简单原电池
在H2SO4溶液中放入一片Zn,将发生下 列氧化还原反应:
Zn(s) + 2H+(aq) == Zn2+(aq) + H2↑(g)
这时电子直接从Zn原子传递给H+,使H+在Zn片上 还原而生成气体H2,同时Zn氧化为Zn2+,进入溶液。 这个反应同时有热量放出,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 结果,但对外得不到电流。
4.1.5正负极判定
6、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 题目给定原电池的装置图,未给反应式 ①首先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找出氧 化剂和还原剂 ②结合介质判断出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两极得失电子数相 等),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可得总反应式
4.1.6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写电极方程式示例
4.1.6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练一练 写下列电池的电极反应
不要忘记标识正负极哟
1. Cu-Fe与稀H2SO4溶液 2. Zn-石墨与稀H2SO4溶液 3. Fe-Al与稀H2SO4溶液 4. Cu-Zn与CuCl2溶液 5. Fe-Zn与一个西红柿 6. Cu-石墨与FeCl3溶液 7. Fe-Zn与CuCl2溶液 8. Fe-Cu与NaCl溶液(电解质溶液含有O2)
4.1.7原电池的设计
例4.某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是Zn+Cu2+=Zn2++Cu, 该原电池组成可能是( BD) 电解质溶液 CuCl2溶液 CuCl2溶液 ZnCl2溶液 CuCl2溶液 正极 Zn Cu Zn Pt 负极 Mg Zn Cu Zn
A
B C D
4.1.7原电池的设计
例5. 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设计一 个原电池,在下面画出试验装置图并指出正负极材 料和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
设置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区 域进行,并使其间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4.1.2简单铜锌原电池分析
锌铜原电池电极分析 负极 电子流出\入 得失电子 电极反应式 现象 流出电子 失电子 正极 流入电子 得电子 还原反应
电极质量不变 有气泡生成
4.1.2简单铜锌原电池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1)负极:2H2+4OH— - 4e— ==4H2O,正极:O2+2H2O+4e— ==4OH—; (2)负极:2H2 - 4e— ==4H+,正极:O2+4H++4e— ==2H2O; (3)负极:2H2 - 4e— ==4H+,正极: O2+2H2O+4e— ==4OH—; 4.1.6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7、原电池的设计 基本步骤 ① 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和正极还原(反应) ② 一般原电池中,负极会被氧化,被腐蚀。 正极本身不得电子,不反应。 而是电解质溶液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③ 负极有能够被氧化的物质 正极有能够被还原的电解质溶液 ④ 若使用盐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电极材 料相同,尤其是负极,有时正极会不同
失电子
得电子
还原反应
电极质量 增加
4.1.3改进原电池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电极质量 减小
Zn-2e-=Zn2+ Cu2++2e- =Cu
锌铜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4.1.3改进原电池分析
电极反应
半电池中的反应就是半反应,即电极反应。
正极(铜电极):Cu2+ + 2e负极(锌电极):Zn - 2eCu 还原反应 Zn2+氧化反应
4.1.8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2)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例2 :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纯锌和1mol/L 硫酸; B.纯锌和18 mol/L 硫酸; C.粗锌和 1mol/L 盐酸; D.纯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
D

(3)比较金属腐蚀的快慢
例3:下列各情况,在其中Fe片腐蚀由 (2) (1) (3) 快到慢的顺序是




4.1.6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总结
简单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一般是负极金属本身失 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R-ne- =Rn+,比较容易写出; 正极上的反应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我们判断出溶液中 的哪种微粒在正极板上得电子,这取决于溶液中各种微 粒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大小。 常见的有这样三种情况, (1)酸性溶液中,H+得电子,发生析出氢气的反应,可 以看作金属的析氢腐蚀; (2)在弱酸性、中性溶液中,通常溶液中的O2得电子, 可以看作是负极发生吸氧反应; (3)当溶液中有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后面的金属阳离子 时,通常该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如:Cu2+、Ag+ 、Fe3+等。
4.1.4原电池判断
思考与练习
例1: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Zn Cu
Fe
Cu
Zn
Zn
Fe
Cu
H2SO4
H2SO4
H 2SO 4
NaCl溶液
V
A
Zn
V
Cu
B
Fe Cu
C
X
Zn
V
D
Cu
Cu
酒精
NaCl溶液
H2SO4 H2SO4
H 2SO 4
V
E
X
F
X
M
X
N
V
O
4.1.4改进原电池分析
5、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例2:
如下图所示,将一个铁片和石墨片 用导线连接后,放在一张滤纸上并 压紧,使三者充分接触, 并不断向 滤纸上滴加饱和食盐水和酚酞的 混合液,一段时间后。 (1)先变红的区域在 石墨片附近,该电极是正 极 (2)写出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O2+2H2O+4e— ==4OH— ; 正极 负极 2Fe - 4e— ==2Fe2+ 。
例4:下列装置中四块相同的Zn片, 放置一段时间后腐蚀速率由慢到快的 (4) (2) (1) (3) 顺序是
化学电池的组成
组成 负极 正极 电解质 酸溶液 碱溶液 盐溶液 或 熔融液 能导电的物质 还原性较强的 物质(多是金 属电极本身) 流出电子 氧化反应 氧化性较强 的物质
电极材料
电极上发 生反应的 物质
Zn-2e-=Zn2+ 2H++2e- =H2↑
电极质量 减小
锌铜原电池通路分析
外电路: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内电路: SO42-流向负极 H+和Zn2+流向正极
4.1.2简单铜锌原电池分析
3. 改进原电池
改进型锌铜原电池电极分析
负极
电子流出\入 得失电子 电极反应式 现象 流出电子
正极
流入电子
①根据电极材料 较活泼的电极材料 ——负极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 ——正极 ②根据发生的反应 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正极 ③根据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的极 ——负极 电子流入的极 ——正极 ④根据阴阳离子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 ——正极 阴电子流向 ——负极 ⑤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质量增加的电极 ——正极 有气泡生成的电极正极 质量减小的电极 ——负极
电子流向
反应类型
流入电子 还原反应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4.1.7原电池的设计
8、原电池原理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1 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 活泼性强的是( C )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 解,甲上有H2气放出;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 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4.1.6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例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 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 化学电源。
(1)用KOH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冷 凝后又可作为宇航员的饮用水,发生的反应为: 2H2+O2==2H2O,则电极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____; (2)如把KOH改为稀H2SO4作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 式为___________。 (3)如把KOH改为NaCl作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
(2) 题目中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式
①判断正、负极,牢记负极氧化(反应)和 正极还原(反应)。 ②分析化合价变化,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③在写电极方程式时,应该注意电解液。 注意:中性溶液反应物无H+和OH— 酸性溶液反应物、生成物均无OH— 碱性溶液反应物、生成物均无H+ 水溶液中不得存在O24.1.6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1 正极:2H+ + 2e-=H2↑ 负极:Fe - 2e- = Fe2+ 2 正极:2H+ + 2e-=H2↑ 负极:Zn - 2e- = Zn2+ 3 正极:6H+ + 6e-=3H2↑ 负极:2Al - 6e- = 2Al3+ 4 正极:Cu2+ + 2e-=Cu 负极:Zn - 2e- = Zn2+ 5 正极:2H+ + 2e-=H2↑ 负极:Zn - 2e- = Zn2+ 6 正极:2Fe3+ + 2e-=2Fe2+ 负极:Cu - 2e- = Cu2+ 7 正极:Cu2+ + 2e-=Cu 负极:Zn - 2e- = Zn2+ 8 正极:O2+H2O + 4e- =4OH— 负极:2Fe - 4e- = 2Fe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